福州高新區:立創新為根之魂 走高質量發展路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福州高新區近30年的風雨兼程、櫛風沐雨,逐步探索出結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中國高新區發展史上留下福州的足跡。新時代、新期待。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如何繼續走好福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之路已擺在高新區人面前的一道命題。

  一、福州高新區發展現狀

  1991年,福州高新區成功獲批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園區實行「一區多園」的管理模式,下轄以高端研發、科技孵化和總部經濟為主體的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以生物醫藥和機電、光電等生產性項目為主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智能製造園)兩個主體園,以及洪山、倉山、馬尾和福州軟體園等老園區,總面積從最初的5.5平方公裡擴展到目前的約191平方公裡(含2013年7月起託管閩侯縣南嶼鎮和上街鎮5村,託管區域面積約185平方公裡)。

  近年來,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福州高新區爭當排頭兵,秉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高新區區位優勢和福州大學城的人才優勢,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大手筆規劃、高質量招商、超常規建設,努力將高新區打造成融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的科技產業城。

  (一)園區建設快速推進,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園區建設規劃理念新穎,充分考慮近期與遠期發展相結合、工業與配套發展相適宜、沿江城市形象與園區定位相匹配,積極引進「造城」理念,注重整個區的規劃設計,注重產業合理布局,致力打造公共配套設施完善、科技含量高、生態環境優美、顯山露水的現代化科技產業新城,形成福州「兩江四岸」獨具靈魂和魅力的區域。園區建設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拆遷安置工作有序推進,路網構架基本形成,水、電、氣、通訊、網絡、安置房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展開。園區智能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應用先進、成熟、適度超前的智能化技術,滿足生產、辦公、管理和生活的各項需求,為高新區提供安全、舒適、方便、快捷、高效、環保的工作環境。

  (二)經濟總量增長迅速,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2019年,福州高新區(包括老園區、海西園與「兩園」)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41.38億元,比2010年增長161.60%,年均增長16.16%;總收入1235.22億元,比2010年增長159.28%,年均增長15.93%;利潤總額107.44億元,比2010年增長341.84%,年均增長34.18%;出口總額達177.79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627.57%,年均增長62.76%(以上數據出自2019年福州高新區火炬統計快報)。目前共擁有各類企業5558家,其中留學生創辦企業75家;經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79家;上市企業21家;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國家級4家),眾創空間25家(國家級5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研發機構74家。

  (三)產業布局科學合理,高質量發展邁大步

  在產業規劃上堅持將高新區打造成科技創新型、資源集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新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全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位造等為主導,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機器人等新業態加速湧現的產業發展態勢,積極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全力培育創新創業孵化產業基地支撐的「4+1+1」的產業發展格局。

  電子信息產業的高地。依託老園區的產業基礎和知名度,軟體和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涉及電子信息製造、軟體信息服務、智慧解決方案等領域技術實力雄厚,涉及領域廣泛,產業集聚初步形成,高新區已成為全市發展水平領先、集群最顯著的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在電子信息製造方面,以承接國家火炬計劃、國家和省級技術創新項目、國家863計 劃項目及15度蟬聯中國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強的星網銳捷為代表,在網絡通訊、交換機、雲計算終端等領域形成獨特領先優勢;在軟體信息服務方面,以博思軟體、北卡科技為代表,吸引眾多軟體信息服務高質量項目落地,涵蓋電子票據、地理信息、工業軟體等領域企業研發中心5個、軟體項目12個,總投資超過130億元,其中北卡科技是網際網路通信安全專家,為「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所屬軍隊採購網入庫供應商」;在智慧解決方案方面,以「中國智慧城市領軍企業」恆鋒信息和智慧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摩爾公司為代表,聚集了智慧工廠、智慧園區、智慧家居等多個領域的企業,推動智慧城市各類新興業態加速湧現。

  生物醫藥產業的集聚區。憑藉擁有國家級實驗室2所、省級實驗室2所、企業技術中心6個、及人才、平臺等創新資源,堅持技術創新發展,企業技術實力雄厚,並依託生物醫藥產業專業園區加速形成產業集聚。在生物製藥方面,福大百特是全球最大的酶製劑生產商,擁有我國酶製劑生產企業中唯一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先後承擔國家級項目6項;邁新生物是國內第一家取得CFDA三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的免疫組化產品生產企業,免疫組化試劑國內市場多年穩居第一。在醫療器械方面,吉特瑞是以海洋資源為主原料,開發高端醫療器械、藥品和健康用品,年產值5-10億元,牽頭承擔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在保健食品方面,以仙芝樓為代表開發靈芝孢子粉、膠囊、飲片等保健品,建成「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國家多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通過全球GAP標準和中、美、日、歐盟有機認證計劃。目前,高新區核心區海西園和兩園生物醫藥產業落地的生物醫藥產業項目總共21個,總投資超過46億元。

  先進位造業的「矽谷」。依託福汽集團和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汽車製造和光電產業龍頭帶動作用明顯,產業鏈條發展完整。在汽車製造方面,以福汽集團為核心,打造以整車廠為依託、向汽車電子和車聯網等產業鏈上下遊延伸、具有高附加值發展格局。在光電產業方面,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在光電晶體材料領域豐富的研究成果,加上光學元器件領域的浩藍光電、排名中國第一的PPLN原料生產商中科晶創、國內頂級光纖激器生產商中科光匯,形成完整的光電產業鏈。目前,園區光電項目總投資已超過50億元,涵蓋了LED、 雷射器、光學鏡頭等多個領域。

  (四)創新資源集聚,創業孵化鏈條形成。

  加快打造科技、金融、人才、公共服務、中介服務平臺,形成高端要素集聚優勢。通過規劃建設創業大廈、創新園一、二、三期、海外留學生創業園、中小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國際孵化器,為吸引和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發展空間。目前海西園和「兩園」已成功吸引了星網銳捷、中科曙光、兆元光電、中海創等一批領軍企業項目匯聚園區,並聚集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汽集團研發中心、戴姆勒研發中心等一批優秀創新資源,發揮企業自主創新主體作用,為高新區「二次創業」奠定了良好的開端。以「聯合創新、孵化創新」為重點,加強與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打造科技平臺,大力提升聯合創新能力。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為平臺,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器為載體,形成多層次創新孵化體系。以「項目+資本」為突破,加快打造金融服務平臺,成立高新區產業引導基金和「高新貸」,實現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以加快引進新興產業領域領軍人才和國內外一流創新團隊為目標,打造各類高端人才平臺。

  (五)緊扣政策脈搏,培育新經濟業態

  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決策部署,全力推進『三個福州』建設,積極培育新業態、新經濟,搶攻新興市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

  重點建設「數字福州」應用示範區,迅速培育發展新動能。發展產業網際網路,構建產業共同體,以網際網路工具賦能傳統產業;全力推動「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雙向融合,謀劃生成智慧政務、智慧校園、智慧水務、智能無人駕駛示範路段等一批數字應用場景,目前已累計落地數字經濟項目64個。當前,高新區軟體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光電產業園等一批高端數字產業基地應運而生,中科曙光、博思軟體、中海創、星網銳捷、榕基軟體、源磊科技等21個數字產業項目發展勢頭強勁,其中中科曙光 「海光晶片高端整機先進位造基地」、中海創「工業網際網路中心」、博思軟體「智慧城市電子繳款平臺」等市場佔有率高,對福建全省乃至全國形成輻射影響。

  積極建設「平臺福州」戰略支撐點。推動大企業平臺化轉型,開放技術、資本、市場等優勢內部資源,連結各類外部資源,形成融通聯動新格局。重點打造一批層級高、要素全、功能優的公共服務平臺,依託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省微生物研究所等項目,加快建設國家級新型創新研究院;依託國家智慧財產權專利審查協作分中心、福州技術市場等項目,強化智慧財產權保障服務,深化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建設;引導高新區企業利用技術、渠道等優勢資源,集聚區內優勢企業,實現向平臺型企業轉變,促進主導產業上下遊銜接,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增強協同效應,形成產業互動良好局面。

  積極建設「海上福州」創新策源地。發揮海上絲綢之路的作用,鼓勵園區企業走出去,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持續拓展發展新空間。一是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同步發力,充分利用福建海外華僑1000多萬的優勢,認真謀劃打好僑商牌,對接「回歸工程」,參與福建「僑夢苑」海外招商推介和經貿洽談,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技術轉移核心區;大力支持力普、吉特瑞、福大百特等深度攻關海洋生物醫藥研發、可再生能源開發,鼓勵永福電力設計、聯合動力、星網銳捷等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二是重點支持兆元光電等臺資企業發展,加強與臺灣科技園區點對點交流,積極引進臺灣青創基地,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三是依託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福州產業基地,探索空間信息商業化運營模式,提升高分衛星數據應用服務,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合作競爭的橋頭堡

  (六)管理體制靈活高效,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福州高新區不斷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促進園區由單一的經濟功能向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完善經濟社會管理職能,被賦予市一級行政審批管理權限,對託管鎮村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決策和統一管理,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行」的新型管理體制。以減少管理層次和審批為重點,提高辦事效率為宗旨,充分體現機構精簡、人員精幹、服務高效的「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特點。對入駐福州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項目用地、企業上市、人才引進、財政獎勵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對入駐的重大領軍人才項目、央屬企業和臺資重點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的特別優惠政策。同時,主動對接「福州新區」、「海絲核心區」和「福州自貿區」建設,在優惠政策輻射和體制創新上取得積極進展,努力打造區域開放合作新平臺。

  福州高新區先後榮獲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等榮譽。2018年,在全國156個國家高新區中的綜合實力排名,從2012年第46名上升至第33名。其中,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能力指標在國家高新區單項排名序列中優勢突出,位列第12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梯隊不完善,高新企業規模偏小

  一是高新技術企業佔比低。截止2019年底,園區入駐企業總數為5558家,其中全區有高新技術企業379家,遠低於成都、西安、杭州、廈門等高新區。二是龍頭和上市企業不足。截至2019年福州高新區共有入統(火炬統計)企業約380家,缺乏超百億的大型企業。區內上市企業僅21,與廈門高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二)創新資源短缺,創新體系不成熟

  一是福州高新區處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區位優勢不明顯。與北上廣深及、西安、杭州、武漢、成都等相比,高校院所、應用型研發機構的數量和質量不足,科技成果、技術儲備不夠,創新策源能力不足。受高房價、產業規模以及各主要城市人才爭奪等因素影響,高精尖研發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中層骨幹人才缺口較大。二是雙創服務「有點無面」,尚未形成孵化載體鏈條完整、創新服務完備的創新創業體系。高新區擁有眾創空間14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國家級孵化器4家,但與東湖高新區、成都高新區、濟南高新區相比,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數量和類型缺少,國家級孵化器偏少,以致優質創業服務供給不足,滿足不了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需求。三是科技金融體系不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較為突出。這些企業雖前景不錯,但是由於尚處創業階段,風投機構不願投入,且無可抵押資產,銀行不願意貸款,致使許多小微企業夭折「搖籃」。

  (三)體制機制不夠健全,整體效應無法發揮

  福州高新區作為自主創新示範區福州片區核心區的主導地位不明確,未建立有效的組織協調溝通機制和實行市級統籌管理。自創區福州片區「一區二十四園」產業集聚度不夠,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福州高新區作為自創區福州片區核心區的功能作用有限,特別是在資金、組織、政策難以輻射其它園區,也無法在各園區間形成優勢互補,並肩提升的協同發展格局。

  三、對策和思路

  (一)用「芯」點亮高質量發展之路

  信息光電產業是高新區的支柱產業,要緊盯世界前沿技術,充分發揮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技術支撐和平臺作用,重點建設國家光電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聚集中科曙光、海康威視、兆元光電、中科晶創、中科光匯、浩藍光電等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企業,完善發展壯大光電產業鏈,在加快先進位造業等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經濟向各領域滲透應用和縱深發展。

  (二)傾城之戀創新產學研平臺

  創新是高新區發展的不竭動力。旗山腳下的福州大學城聚集著眾多的人才和項目。福州高新區作為一座正在崛起的科技產業新城,毗鄰大學城。我們要將傾城之戀、傾區之愛奉獻大學城,充分發揮大學城的作用,搭好產學研的服務平臺,構建協同創新聯盟,將創新與大學城的追求和科技產業城的未來緊緊的聯繫結合在一起,發揮政府、高校、企業各自的資源、人才、項目、資金優勢,凝聚創新發展的「聚核」力量,讓高校最新科研成果落地高新區,綻放璀璨的產業之花。

  (三)傾情打造高顏值產業新城

  烏龍江畔的高新區作為福州市兩江四岸獨具魅力的產業新城,汲取山、江、河、湖之靈氣,正以高顏值的嶄新風貌迅速崛起,高新區的地鐵通了,路更寬、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加快,管理建設好近30萬人的產業新城,提高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已經擺上高新區決策者的重要議事日程。我們要秉持新發展理念,做好頂層設計,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投入,將民生短板補得更紮實一點,城市基礎打得更牢固一點,永續經營城市,積極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和諧徵遷和城市管理,賦予失地者以充分的人文關懷,應用智慧城市、數位化技術走進社區,飛入尋常百姓家,融入城市化建設,發展夜色經濟、亮燈工程,打造高顏值的產業新城,使高新區人與城市充分融合,迸發出產業興、商鋪旺、人氣聚的勃勃生機,人民獲得更多的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作者為福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建雄)

(責任編輯:何欣)

相關焦點

  • 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之翼——寫在韶關高新區科技產業...
    而這背後,則是我市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產業發展、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三地六大板塊」 推動高質量發展將韶關綜合客運樞紐塔樓、裙樓等轉為產業園;將莞韶大廈行政功能全部遷出轉為孵化器,騰出最優的地段、最好的場地作為科創空間;韶關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隆冬時節,走進韶關高新區,撲面而來的是一派全力推進創新創業的景象。
  • ...福州高新區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福州高新區|福建上潤精密儀器|...
    1991年,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福州高新區」)成功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近30年來,福州高新區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2019年,福州高新區在國家高新區中的綜合實力排名相比2012年從第46名上升至第32名。
  • 大足高新區: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添動能
    「一家企業只有保持創新力,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公司副總裁楊光一邊向大家介紹車間操作流程,一邊說起企業的發展理念。近年來,藉助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和大足區企業技術中心平臺,公司研發團隊成功研發出一款「積木電梯」。「積木電梯」主要用於舊樓改造和舊樓加裝。以往,由於老舊小區沒有安裝電梯,居民的出行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
  •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校長孫興洋:深化新吳模式 助推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江蘇24所王牌院校的書記校長們組成了「王炸」陣容,他們從學校建設的模式探索、創新改革等多方面,分享獨特的發展經驗,探討高職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李豔玲)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校長孫興洋在論壇上以《深化新吳模式 助推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為題作了演講。
  • 喜聞足音更鏗鏘——湘潭高新區2019年高質量發展紀實
    喜聞足音更鏗鏘——湘潭高新區2019年高質量發展紀實湘江之濱的湘潭高新區。「高」與「新」是湘潭高新區的鮮明底色。千智機器人三代通用移動平臺。以黨建為引領,全面深化改革,湘潭高新區真正將甘於奉獻、敢於拼搏的同志選聘到了合適的崗位上。「小機構、大服務」力圖精簡的同時提升運轉效能,「全員聘任、雙軌運行」實現能上能下、唯才是舉,激發團隊活力……湘潭高新區按下機構、人事制度深化改革的啟動鍵,激活的是高質量發展的滿腔熱情。
  • 高質量黨建品牌為河南錦路高質量發展加速
    帶著疑問與好奇,記者走進河南錦路,感受這個民營企業河南錦路是如何把黨建文化融入企業發展之中,如何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聽黨話,跟黨走,報黨恩,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高質量黨建品牌打造錦路高質量發展品牌河南錦路黨總支書記、董事長毛萬裡介紹:「作為民營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對公司健康、快速發展發揮著促進和保障作用,河南錦路近年來在三門峽市非公黨工委的指導下,始終堅持聽黨話、跟黨走、報黨恩,自2016年成立黨組織以來,堅持黨建引領公司發展,走出了以「紅色教育(基地和收藏)+樓宇黨建融合」的黨建特色做法和典型經驗的路子
  • 合肥高新區創新發展指數《量子創新指數(2020)》今日發布
    表明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創新發展水平持續提升,顯示出強勁的「內涵式」發展動能和「高質量」發展態勢。其中,五個分指數中創新驅動力增幅最大,增長了18.20%;科技支撐力排第二,增長了8.01%,變革引領力第三,增長了4.37%。
  •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採訪團來高新區調研採訪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採訪團來高新區調研採訪 2020-12-07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州醫藥高新區:堅持新發展理念 致力高質量發展
    根據規劃,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泰州醫藥高新區將緊扣「四化三鏈」發展思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再造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生物醫藥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全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健康是人類的最大財富和永恆追求,大健康產業也成為21世紀最有前景和最為重要的產業之一。
  • 騰訊雲數字應用產業總部落地福州高新區
    12月30日上午,福州高新區與騰訊雲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騰訊公司副總裁張紓翔、福州市政府副市長林中麟、福州市工信局副局長林端雄、福州市大數據委副主任張記歡、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黃建雄等出席籤約儀式。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魏邦仲與騰訊雲福建省總經理滕諭分別代表雙方籤約。
  • 「十抓十促」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之科技創新
    擂響創新發展激越鼓點「十抓十促」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之科技創新 5月初,我市《關於強化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為進一步釋放「第一資源」活力注入了新的動力源泉。  通過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逐漸形成人才質量轉化為經濟能量、科技優勢轉化為有效供給的生動局面,成為科技與經濟結合的一項品牌工程。
  • 江門高新區: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近年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堅持工業立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以高端機電裝備製造、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攻方向,以重大產業項目招引落地為抓手,招商引資實現提質增效,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連續5年在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實現爭先進位。
  • 全部為高新區企業!威海4個項目入選省軟體高質量發展重點名單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9日訊 近日,山東省工信廳公布首批山東省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名單,威海4個項目上榜,全部為高新區項目。軟體高質量發展項目申報是圍繞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聚焦關鍵基礎軟體、大型工業軟體、新興平臺軟體、行業應用軟體、嵌入式軟體五個方向,遴選一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全面推進國產軟體應用,提升高端軟體供給能力,發展國產軟體生態體系。
  • 高質量發展創新園區,構建全域聯動的大創新格局
    細數近些年我市創新園區的發展成果:2019年,常州科教城榮膺中國最佳創業園區第一名;常州、武進兩個國家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較2015年分別提升18位和20位;江蘇中關村高新區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級高新區創建試點    高質量發展創新園區,    構建全域聯動的大創新格局
  • 培基固根 強體聚魂 以加強黨組織建設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培基固根 強體聚魂 以加強黨組織建設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1-16 14:55:00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李豔芬
  • 高新區(江海區)召開黨委會議 弘揚勞模精神 推動高質量發展
    江門日報訊 (記者/李雨溪) 近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江海區委書記彭章瑞主持召開高新區(江海區)黨委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 福建省大學生三創基地落地福州高新區
    記者13日從福州高新區獲悉,位於高新區創新園的福建省大學生三創基地日前竣工落成,該基地將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優質服務和良好環境,為福州大學城產學研融合注入新的活力。  福建省大學生三創基地位於高新區創新園二期17號樓,由省教育廳、市財政、高新區財政三級共同出資扶持三年,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學校聯盟」的方式共同建設。
  • 人工智慧助力水處理,又一高科技企業落地福州高新區
    11月17日下午,福建潤源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區創新園2期舉行開業活動,福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黃建雄、管委會副主任林斌出席活動。「我們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創新水處理領域的高科技企業。」福建潤源水務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以「膜技術」為核心,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為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
  • 河源高新區:經濟形勢持續向好,高質量發展開新篇
    今年以來,河源高新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認真貫徹市委七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以及去年4月、今年5月市委常委會高新區專題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激發高新區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主平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主陣地的作用,
  • 首屆旗山湖「三創節」暨「青榕匯」啟動儀式在福州舉行 激發高校...
    為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以下簡稱「三創」)潛力,進一步弘揚「三創」精神、營造「三創」氛圍。28日,福州高新區管委會、閩侯縣人民政府、福州地區大學新校區管委會、長城戰略諮詢共同主辦,主題為「擁抱新經濟,共創新未來」的首屆旗山湖「三創節」暨「青榕匯」啟動儀式在福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