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近些年我市創新園區的發展成果:2019年,常州科教城榮膺中國最佳創業園區第一名;常州、武進兩個國家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較2015年分別提升18位和20位;江蘇中關村高新區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級高新區創建試點
高質量發展創新園區,
構建全域聯動的大創新格局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科技創新活力空前釋放、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實力加速提升的五年。五年間,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戰略,全市在開放整合和優化配置創新要素資源、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城市創新綜合實力保持穩步提升。特別是創新園區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域聯動的大創新格局明顯加速。
其中,2019年,常州科教城榮膺中國最佳創業園區第一名;常州、武進兩個國家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169家)綜合排名由2015年在全國高新區(116家)綜合排名第42位和第59位上升至分列第24位和39位,較2015年分別提升18位和20位;江蘇中關村、西太湖獲批省級高新區,兩個省級高新區分別居全省排名第1位、第6位,江蘇中關村高新區已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級高新區創建試點。常州經濟開發區智能微電機特色產業基地列入第二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常州高新區光伏創新型產業集群和武進高新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列入第三批國家產業集群試點,常州經開區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列入試點培育;石墨烯小鎮、智能傳感小鎮入選省首批特色小鎮。
江蘇中關村
四大支柱產業打造長三角知名產城融合示範區
江蘇省中關村高新區位於溧陽主城區西部,於2012年1月由北京中關村管委會與常州市政府籤約成立,是中關村在北京市外設立的第一家實體化運作的高新技術產業園。近年來,園區以建設「創新能力強、發展質量高、產業特色明顯」的國家級高新區為目標,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集聚創新資源,堅持完善創新創業生態,以科技支撐為引領,努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多年來,江蘇省中關村高新區先後獲評江蘇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秀科技園區、江蘇省高端裝備製造特色和示範產業基地、江蘇省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江蘇省雙創示範基地、江蘇省儲能產業眾創社區、「2017最佳投資環境鋰電產業集群」。2018年度、2019年度連續兩年園區最新綜合評價排名均位列江蘇省省級高新區第一位。
「我們園區目前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四大支柱產業:以上上電纜、華鵬變壓器、安靠智電等企業為龍頭的輸變電產業,是全國知名的智能電網設備製造基地;以江蘇正昌集團、布勒(常州)機械、國糧倉儲等企業為龍頭的農牧機械製造產業集群,是全球知名的農牧機械製造產業基地;以上汽大通、二十八所、科華控股等企業為龍頭的專用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產業集群,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房車製造基地;以及以動力電池行業全球排名第一的CATL、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領軍企業上汽集團為龍頭的戰略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江蘇省中關村高新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目前已招引時創、璞泰來、普萊德、北星新材料、科達利等國內知名動力電池產業鏈項目近50個,包括3個百億級和11個10億元以上項目,形成國內最完備、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集群。
為了廣聚天下英才,江蘇省中關村高新區著力構建具有強大吸引力的雙創生態環境,實現從傳統的「拼優惠政策」向「造發展環境」的躍升,以項目為中心開展政務服務流程再造。據介紹,目前園區擁有省雙創人才、雙創博士等省級以上領軍人才80多人,集聚各類專業人才2萬人。園區高新區管委會正式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區域站,分站之一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2019年孵化出了中科海納、中科磁凌製冷設備等8家博士領銜的科技企業,其中劉嘯松團隊成功入選2020年度江蘇省「雙創團隊」。
踐行「兩山路」,奮進新時代。當前,圍繞高質量發展,園區正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的新機遇,加快高端人才引進、強化創新載體建設,聚焦建設生態創新示範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朝著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儲能和能源網際網路科技創新中心、長三角知名產城融合示範區的目標奮勇前進。
智能傳感小鎮
打開「產、城、人、文」
四位一體發展大格局
只要是和智能製造沾邊的,都離不開傳感器。傳感器作為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的上遊產品,更是裝備領域的重要零部件。回望過去,在常州提出打造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名城之時,常州就開始對傳感器產業進行多重布局。去年,第一批入選江蘇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常州智能傳感小鎮,在省發改委組織的2018年度考核中獲得優秀評級。
歷經數年發展,常州傳感器小鎮的產業規模已佔全省傳感器市場的30%。聲學傳感器、家用傳感器、檢測傳感器已在相關領域實現了產品開發的重大突破。
從2015年「中國國際傳感谷(常州)」的啟動建設,到2016年「中國國際傳感谷(常州)」技術研究院的成立揭牌,再到2017年「智能傳感小鎮」的藍圖勾畫,常州智能傳感小鎮取得突破性發展,在強有力的政策保障下,一批大項目也紛至沓來:大華智能門鎖項目已建成投產;瑞聲光學鏡頭、同惠電子等5個續建項目加快實施;瑞泰光學、優谷軌道交通、溫康納木工機械、菲索瑪特自動化智能製造等4個項目已啟動建設;天合東南區天然氣分布式微網、澳弘高精密度多層板、高密度互連積層板建設、復旦軟體園等4個項目已進入前期籌備階段。
產業不斷提檔升級,配套不斷優化完善,環境持續提升美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常州智能傳感小鎮在建設過程中打開了「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發展的大格局。小鎮縱向優化產業鏈條,橫向借力新龍片區組團優勢,加快推進產業規劃、城市設計規劃落地,進一步加快城市功能配套建設。同時,加快建設全國首家新能源物聯網產業創新中心,助力傳統光伏產業向能源物聯網轉型升級。此外,還運用市場化運營機制,多方共建特色小鎮,努力用市場的力量打造有「顏值」、有活力、更有內涵的智慧傳感特色小鎮。
本版文字 常科宣 鄭雨露
本版圖片 朱臻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常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