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考古學如何「圈粉」青少年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考古學是什麼?」

  「就是有一個東西很美,但是它被埋到了地下,別人看不到它的美。考古學家就先把它挖出來,讓它變美,再讓其他不知道這個東西美的人,都看到它的美,這就是考古學家在做的事情。」

  很難想像,這樣的回答竟出自於一名小學生之口。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的博物館課程教師申珅欣喜地告訴記者:「自從2017年學校開設博物館課程以來,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點燃了對考古文博的興趣,覺得這份工作很有價值。」

  讓孩子們愛上考古學的,不僅僅是學校課堂。近年來,從《國家寶藏》《假如國寶會說話》等考古文博類綜藝節目、紀錄片等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對考古學的展示,從博物館參觀、研學活動、夏令營,到社交媒體上考古「大V」分享的文章、音視頻……豐富的科普形式,讓曾經蒙著神秘面紗的考古學,帶著鮮活的面孔,走進越來越多青少年的生活。

  青少年學習考古學有什麼意義?不從事考古工作,有必要從小了解考古學嗎?當前的青少年考古科普還面臨哪些難題?

  即使不當考古工作者,從小了解考古學也受益良多

  自從兩年前看了《國家寶藏》,北京某小學六年級學生牛牛(化名)對考古學和博物館裡的文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課業並不輕鬆,但只要周末或節假日有時間,他都會央求父母帶他去博物館轉轉。「看到那些文物,我好像親眼看到了幾千年前人們的生活。古人的智慧太奇妙了!」

  並不是所有家長都像牛牛父母那樣理解孩子的愛好。記者詢問了多名牛牛班上同學的家長,有的覺得學習考古學「耽誤學習」「增加負擔」,更有家長直言:「考試又不考這些,孩子以後也不當考古學家,學了有什麼用呢?」

  孩子學習、了解考古學,真的是「浪費時間」嗎?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郭妍利表示:「青少年從小學習考古學很有必要。即便今後不從事考古相關工作,學習考古學對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郭妍利認為,考古學能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精神滋養。「考古文化遺存是古代璀璨文明的物化形式,以實證的方式展現了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青少年在學習考古學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科學知識,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同時通過了解中華文明悠久燦爛的文化發展史,也能夠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當前,在青少年的教育中不乏重智育,而輕視德育、美育、體育等現象。對此,郭妍利認為,考古學可以說是最能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專業之一。「考古學嚴謹的研究傳統有助於青少年培養品德,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利於提升心智,田野考古模擬可以強健體魄,對出土器物的細緻觀察能提升美學素養。」

  申珅認為,讓孩子們從小就感受考古的魅力,樹立他們熱愛、保護文物的意識,對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提升社會文物保護的水平也有重要的作用。「也許他將來不會成為一名考古學家,也不會從事文博工作。但他有了這樣的意識,假如成為土建工程技術人員,在挖到文物時,可能就會主動加以保護;假如成為政府規劃人員,可能就會對文化產業多一些支持。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什麼工作,從小形成文物保護的意識,對個人、對社會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專業人才短缺,對青少年進行考古科普急需「知識轉譯者」

  「老師帶我們轉了轉博物館,每件展品看一眼就過去了,基本就是對著展品念解說詞。有些詞我們聽不懂,問老師,他也說不明白。後來有的小夥伴覺得太無聊,大家乾脆就坐在一邊玩手機了。」家住西安的初一學生丁一告訴記者,他在今年暑假報名參加了某家研學機構組織的「博物館一日遊」,結果卻大失所望。

  「現在面向青少年的考古研學項目、圖書、網絡課程、短視頻等,數量其實並不少,但質量參差不齊。」牛牛的母親陳女士打開手機上的某短視頻軟體,輸入「考古」關鍵詞後,跳出的搜索結果超過了1.8萬個。陳女士表示,因為兒子的緣故,她時常會「刷一刷」與考古相關的短視頻,的確有一些講得很不錯。但她也發現很多視頻製作者的考古素養十分有限,甚至存在知識性錯誤。陳女士表示:「如果家長和孩子缺少一些基本的考古和歷史素養,反而會被錯誤的內容誤導。」

  郭妍利指出,由於考古學專業人數有限,廣大考古工作者疲於考古發掘、資料整理和科學研究工作,目前,專門給青少年科普考古知識的專業人員嚴重不足。

  而對於那些有志於給青少年作考古科普的專業人員,如何協調內容的專業性和趣味性,也是一個擺在眼前的難題。

  申珅告訴記者,自己的父母都是考古學教授,但要讓他們面對孩子去講解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也覺得「很難」,不知道怎麼講才能讓孩子聽懂。

  「考古是需要知識的科普化的,但這個涉及很複雜的轉換,需要深厚的功力才能做到,這就需要『轉譯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杭侃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指出,這種「轉譯者」的培養十分困難,因為在現在的學科分類體系下,我們還缺少相應的教育機制和課程設置。

  「目前給青少年進行考古科普的工作多是在工作之餘展開,工作人員自身缺乏相應的傳播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知識,不了解青少年的學校教育模式,在考古知識傳播方面專業性、趣味性常常不能很好掌握。」郭妍利表示。

  此外,考古圈的觀念也制約著考古科普的發展。申珅告訴記者,十多年前,做考古科普在許多學者看來還是「不務正業」。讀研期間,她曾在一個高校學術論壇上分享自己給孩子設計的考古課程,卻被評委老師批評「這是有閒心的專家做的」「學生不該操這份閒心」。

  近些年,公眾考古逐漸得到了業內的重視,也有越來越多考古工作者自發地加入了青少年考古科普的隊伍。儘管如此,申珅覺得目前國內的青少年考古科普工作依然「不成體系」:「更多的是大家各自『為愛發電』,不成系統,也沒有形成聯動效應。」

  講好讓青少年感興趣的考古故事是當務之急

  一個個孩子打扮成文物的模樣,在街頭站立,吸引了許多路人駐足圍觀——這不是想像中的場景,而是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為學生們設計的博物館主題活動。「比起上課講的一兩個知識點,孩子們對這種活動更感興趣,對自己扮演過的文物,也會主動去查資料,印象也會更深刻。」申珅表示。

  對青少年而言,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之後,他們才會去探究更嚴肅、更深入的內容。」內蒙古大學考古文博系主任孫璐表示。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生奚牧涼對此也深表贊同。從第一季就開始參與《國家寶藏》的策劃工作,奚牧涼發現,「明星+文保專家+博物館」這種跨界的綜藝形式的確「圈」了不少「粉」。不少孩子看節目的初衷只是追星,但後來也慢慢被國寶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對考古和文物萌生了興趣。

  因此,如何研發更多青少年喜愛的考古科普產品,講好讓青少年感興趣的考古故事,是考古科普的當務之急。要做到這點,就要先加強青少年考古科普人員的隊伍建設。

  對考古圈而言,申珅認為,首要的是轉變業內的觀念,要讓更多考古工作者形成公眾考古的意識,把考古科普當成自己的責任。對於考古科普的一些「大膽」嘗試和創新,應該用更包容和開放的眼光去看待和鼓勵。

  同時,也要逐步設置公眾考古的課程,建立公眾考古人才培養體系。孫璐正在做著這樣的嘗試。她給內蒙古大學考古專業的學生開了一門公共考古課。「主要教三件事,一是怎麼跟媒體打交道,二是怎麼應對考古事件的危機公關,三是如何為考古學做好市場營銷。」孫璐表示,希望通過這些實操性的內容,讓學生未來在考古科普過程中能更遊刃有餘。

  「除了考古所、文博機構的工作人員外,高校的師生、退休的業務人員也可以進行有效整合,可以制定激勵政策或辦法,分類分專題地成立考古知識科普小組。」郭妍利指出,「還可以發揮博物館等社會公益機構的志願者作用,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在線下和線上開展考古學知識的傳播。」

  作為青少年日常學習的場所,中小學如何讓考古科普與學校教育相融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廣大青少年對考古學的認知、增進對文化遺產的熱愛,也是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事實上,當前已有一批中小學通過與博物館、高校的合作,以校本課程、校園社團、綜合實踐、講座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走近考古的機會。如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北京史家小學都研發了博物館校本課程;北京四中等全國幾十所高中,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指導下,建立了中學考古社團……

  但上述做法對學校的師資,對當地的博物館、考古資源等有較高要求。未來,如何才能讓更多學校享受到優質的考古教育資源?

  今年9月30日,教育部、國家文物局發布《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明確提出各地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本區域網上博物館資源平臺和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資源庫,促進與中小學網絡教育資源對接。這無疑為未來學校考古教育的科普提供了思路。

  對於未來的青少年考古科普,申珅還有很多展望:「我很希望考古能成為一個『素材』,各行各業的人都能找到相關的結合點。比如考古與動漫,考古與遊戲,考古與文藝的結合等。我相信,如果一群有不同複合背景的人在一起,共同打磨一個考古相關的產品,可能更容易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品。」(本報記者 唐芊爾 本報通訊員 付佩玥)

相關焦點

  • 四大硬核舉措,看傑瑪電機如何以品質圈粉!
    這兩年,傑瑪電機成功塑造了一個專業、專注電機服務的配套企業形象,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2020全新啟航的傑瑪電機又將如何以品質圈粉?大數據分析:精準決策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企業只有將核心數據更好地掌握在手中,才能從中萃取最大化的價值。
  • 考古學重建古史的尺度
    考古學是研究歷史的,這是考古學者的明確目標。考古學重建古史的尺度,如何把握?這是考古學者需要思考的。 重建史前史 在重建史前史方面,考古學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 訪談︱徐堅:中國早期考古學和博物館的日本淵源
    判斷中國是否有考古學或者博物館的本土淵源,關鍵是看考古學和博物館的最根本的原則和機制是否出現。無論是考古學,還是博物館,公共性就是最關鍵的正名機制。對於考古學而言,是否有「地不愛寶」式發現,甚至是否有田野發掘都無關緊要,考古活動是否服務於公共利益,由公共機構組織,考古收穫是否收歸共有,供給公用,考古學是否用於公共知識的建構,才是真正需要仔細甄別的。
  • 火影忍者哪點將你圈粉成功?
    相信《火影忍者》只要是漫迷都不會陌生,那麼你究竟是如何被圈粉的呢?我被火影圈粉是:在大學裡面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其他寢室有同學在看,當時隨便瞄看了一點,覺得畫質還有打鬥場面都蠻熱血的,看著看著就完全投入了,就這樣從此熱愛上了火影,一發不可收拾。
  • 疫情中螺螄粉「出圈」逆襲增長
    從營銷角度,柳州市政府早在5年前就啟動了「柳州螺螄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工作。從消費的角度,煮好一碗螺螄粉,可以成為發一條朋友圈的理由。螺螄粉滿足了用戶的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螺螄粉「出圈」,但沒出社交圈。
  • 看《遊戲人生》中白如何將「可愛」貫徹到底,你被圈粉了沒?
    當時小編看到這兒瞬間被圈粉,太可愛了,當時哥哥聽到這句話後也是幹勁十足的用雙手雙腳進行了遊戲。之後王女史蒂芬妮在和克拉米在進行國王爭奪戰的撲克遊戲中輸掉後來到了空白的房間。在隨後和空進行猜拳遊戲又輸給了空,被空提出了「愛上他」的小願望。被白聽到後,白小生氣的問空「哥,你夾帶私慾了?」,之後白又說出「只要有我就可以了」。看到這兒,各位小夥伴有沒有被圈粉啊!
  • 跨界明星籃球真人秀《星球者聯盟》如何圈粉「體育迷」?
    NBA傳奇巨星科比的中國真人秀首秀讓這檔節目在籃球迷圈炸開了鍋,顯然一檔體育真人秀光有大咖體育明星的加盟還不足以讓體育迷買帳,但《星球者聯盟》播出後,不少過去從不看綜藝真人秀的體育迷都紛紛表示變成了「星聯粉」。這檔以籃球運動為題材的真人秀節目究竟除了王牌科比之外,還有什麼本事能夠圈粉「體育迷」?
  • 文本製造者:從粉圈用語看粉絲心理及粉圈文化
    第二章 粉圈用語梳理及其含義解釋 粉圈用語的產生和發展,和網際網路的興起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說網際網路的開放性使得分布各地的人有了同時對話的權利,那麼網際網路的匿名性就使得這種對話變得更加直白和大膽。 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粉圈用語之一就是「淋語」。
  • 從阿水寶藍看電競圈現狀,飯圈粉的雙標行為,讓電競變得烏煙瘴氣
    從阿水寶藍看電競圈現狀,飯圈粉的雙標行為,讓電競變得烏煙瘴氣這麼多年來電競發展是越來越好,遊戲的職業化、專業化、普及化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電競選手也不再是人們心中的網癮少年。英雄聯盟無疑是這些年最火的遊戲,它的職業比賽也可以說是最專業的了,商業價值巨大從贊助商就能看出來,喜歡比賽和職業選手的人越來越多,因此都受到了很多的收益。LOL有很多大牌選手,他們的粉絲超級多影響力也十分巨大,雖然沒有到一線明星那種地步,但也是不容小覷的,年薪千萬的選手也不少。
  • 考古學空間性研究:從文化史到聚落形態的多重空間建構
    賀雲翱認為空間性是考古學文化遺存認知的第一要素[14]。1984年, 雷德·費林《遺址內空間形態及其聚落———生存系統分析中的作用》認為考古遺址是空間———文化分析的基本場所[15]。多納·C·羅珀《論遺址區域分析的方法和理論》提出文化圈、文化區和聚落形態是考古學家處理空間次序的三種方式[16]。
  • 我看·有戲 | 誰說年輕人不愛看戲?看《村裡來了花喜鵲》如何「圈...
    我看·有戲 | 誰說年輕人不愛看戲?看《村裡來了花喜鵲》如何「圈粉」00後  誰說年輕人不愛看戲?也許年輕人和戲曲之間,缺少的只是「一張票」。 6919289 我看·
  • 「大家」張忠培:求索中國考古學之道
    9日下午,坐在開往北京的高鐵上,高蒙河又想起了之前準備在研討會上說的一段話:先生從1952年進入新中國第一個考古班開始,一直在求索中國考古學之道的實踐和方法,最終形成了「中國考古學之道理論」。  考古學自誕生以來已有200年的歷史,1921年從西方傳入中國。
  • 《再度與你》圈粉饒雪漫 快看漫畫看好深度內容市場
    在很大程度上,深度的內容會打破形式,給人予精神上的共鳴,而能獲得共鳴的作品,大概就是能打破次元壁圈粉的作品吧。這是深度內容帶來人的震撼以及給市場的啟發。 作品講述在高中時因為誤會而錯過的兩個人,在7年之後重回大學任教,一個是不解風情的體育女老師,一個是腹黑的數學老師,看兩個人如何相愛相殺。
  • 看完《姜子牙》,卻被申公豹圈粉了
    《哪吒》的成功並不是偶然,不管是人物形象的設計,還是搞笑劇情,都可圈可點。由於《姜子牙》和《哪吒》是一個系列的動畫,所以將兩者拿來比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部分人在看《姜子牙》的時候覺得無聊,其實笑點是要自己尋找的,或許,《姜子牙》更適合仔細認真的人觀看,因為《姜子牙》在細節的把控上真的很到位。就好比姜子牙的強迫症,瓶瓶罐罐的位置擺放不對位,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擺正。即使事態緊急,姜子牙的強迫症也改不掉。
  • 回天涯帖,青少年成長之路之一
    2)還有一部分青少年,因為花很多時間精力在二次元世界。因為跟外界世界接觸少,時間分布就是學校,課堂,回家上網。學校課業緊張;回家上網打遊戲,看動漫;看B站剪輯視像,在緊張的學校生活外放鬆進入另一方天地。這部分少年更容易從二次元世界接受價值觀。如果引導媒介灌輸的是歪曲的事實與傾斜的三觀,很容易讓缺乏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的青少年盲目追隨。
  • 我被她圈粉了
    對於小豌豆來說,這真是一個大驚喜,一個也不能錯過,兩個換著看唄!而這兩個綜藝節目裡面,都有一個像「媽媽」一樣的魅力女人,小豌豆已經被她圈粉了!她就是伊能靜。當然大家都知道伊能靜本來就是當媽媽的人,她有米粒和哈利兩個孩子。為什麼說伊能靜像「媽媽」?
  • 人類學對話考古學③|文化相對論,與學科合作的可能路徑
    考古學與人類學,一個關注過去,一個聚焦當下,但從研究理念、問題意識乃至田野經驗來說,卻有很多可以相互學習、借鑑之處。就人類學的學科架構與傳統而言,社會-文化人類學、語言人類學、生物/體質人類學與考古學乃人類學的四大分支領域,共同構建出關於人類的整體認知。
  • 易烊千璽 一個連大媽都忍不住圈粉的青年演員
    易烊千璽20歲生日馬上就到了,借著喜氣,大媽粉來侃侃我是如何入坑被易烊千璽圈粉。不知道在哪個年間,TFBOYS突然闖入大眾視野,一群媽媽粉,奶奶粉,女友粉橫空出世。作為80後,對於這種突然冒出來的小屁孩組合,深深地只有一句感嘆! 又是炒作!到今天,細數三小隻的人氣和曝光量以及作品,只能說真香了。易烊千璽,三小隻當中的一隻,人稱四字弟弟。
  • 漫畫告訴你,青少年該如何安全上網
    漫畫告訴你,青少年該如何安全上網 汕尾發布 汕尾發布微信號 shanweifabu 功能介紹 紅色熱土,善美之城 收錄於話題今天是>網絡安全宣傳周青少年日青少年如何安全上網用網?預覽時標籤不可點閱讀 已同步到看一看寫下你的想法
  • 《CAROLE & TUESDAY》是如何在Instagram上圈粉的?
    其次,作為一部音樂番,如何讓角色與觀眾建立有效的情感聯結,是《C&T》整部作品最重要的核心重點。通過精選動畫截圖+文字說明的方式,@carole_and_tuesday 這個帳號有效地完成了動畫劇情的補完工作。無論是Tuesday完成第一次live演出後的實際感受,還是到了動畫故事後期決定不再隱藏自己的一系列心理轉變,都是通過動畫之外的社交網絡來向觀眾展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