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八奇,出自漫畫《火鳳燎原》,是水鏡先生(司馬徽)所親自培訓的軍師集團。因該團體由水鏡的八位門下弟子所組成,故名水鏡八奇,簡稱「八奇」。八奇在故事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每位成員皆被視為當代最傑出的軍師,因此各方諸侯無不想方設法招攬,以求為己效力,但他們多半僅依自身的意願、信念和理想行事,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脅利誘。目前出場的除了奇首袁方外,其餘皆以史實人物為藍本。
一奇袁方
袁方,水鏡八奇中的原創人物。他的出場不如幾位師弟般附帶驚世駭俗的奇謀,然而從洛陽、虎牢關兩處來看,袁方的臨場應變本領也是極佳,其後的幽州用兵,官渡對陣等都顯示了他卓絕的智略。堪為八奇之中綜合能力最強的人,也是八奇中唯一一個兼具霸主、謀士與武將才能的人,精通失傳已久的《握奇經》。
二奇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三奇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四奇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徵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郭嘉生平與三國志基本相同,前期由荀彧推薦給曹操,再讓程昱加以肯定與推舉;是曹操麾下洞察力敏銳的謀士,深得信賴,自身也曾經推舉過參謀劉曄。增加遺計定遼東的劇情,成功讓公孫康斬殺二袁並降曹,使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兼領遼東(史書未載定遼東之策為郭嘉所出)。
五奇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曾用計牽制袁術和劉表,令兩方和江東各勢力互鬥,施計不費兵力取下東安,讓孫家輕易收復江東各郡。在攻取廬江郡時,利用暴雨使三萬屍體順長江洪流東去,令下城風聲鶴唳,屍體屯積下遊。其後為避免疫病,廬江太守劉勳被逼出城,周瑜令呂蒙用兵以寡敵眾大敗劉勳,奪得廬江。赤壁之戰統領孫軍與曹軍於水上決戰,設計連敗荀攸的水軍和賈詡的陸軍。
六奇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七奇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八奇未知
至今尚未露出真面目,身份仍成謎。在赤壁之戰爆發時,入局推演雙方細節以及赤壁之戰的進程,水鏡先生稱其為八奇中最擅長觀測天象。在赤壁之戰後,暗中主導荊南四郡的叛亂,介入曹孫劉三方的亂局,並對朝廷巡南將領進行嚴刑拷打,獲取了不少蜀道和南蠻的地圖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