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麗奇巧凡爾賽宮──巴洛克建築

2020-12-17 騰訊網

凡爾賽宮海神雕像。

凡爾賽宮是第一個真正具備巴洛克時代特徵的城市建設。宮中有許多豪華的大廳,大廳的牆壁和柱子多用大理石砌成,天花板用金漆彩繪著天國世界的神聖壯麗、搭配裝飾用的貝殼、花飾及錯綜複雜的曲線,以及雕刻精美的木製家具。

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引申為奇異古怪、誇張炫耀、背離典範規矩等特性,在當時具有貶義性質,因為認為這種風格違反了文藝復興所倡導的和諧、均衡等古典美學。

巴洛克作為一種時代風格,展現在各個文化領域如音樂、繪畫、建築、城市設計等之中。由於每個領域進入巴洛克風格的年代不盡相同,每個地區接受巴洛克的影響也有先後之別,所以無法確定地劃定巴洛克年代的範圍,一般認為從十七世紀開始延續至十八世紀,從義大利開始向外發展,遍及整個歐洲大陸,影響遠達美洲及亞洲。剛開始出現在建築與城市設計,而後擴及至藝術與音樂領域。

文化藝術宗教蓬勃發展

自十五世紀中發現新大陸以來,歐洲各國藉由殖民與經商,累積財富。當人們普遍不需再為維持生命而煩惱時,便開始注意改善生活環境。而在科學與技術方面的進步,使得思想更加自由開放。歐洲社會在歷經文藝復興的洗禮後,在文化與藝術各方面發展迅速,不僅基本功達到成熟階段,心態上也更能擺脫宗教上的束縛,以一種人類作為萬物之靈的驕傲與自信,來從事創作。

此時教會的勢力雖然依然龐大,但在宗教改革的衝擊下,羅馬天主教會喪失了它在宗教事務上的絕對權力。舊教與新教皆試圖藉由宗教活動,來爭取百姓的依附,舉行宗教儀式的教堂,除了持續興建外,舊有的教堂也被陸續改建,使其符合當代追求華麗氣派的風格,以吸引信徒前來參與宗教活動,如此促成了巴洛克風格在建築上的蓬勃發展。

教會對世俗事務的影響力,逐漸的被君權神授的觀念取代。君主與貴族的勢力逐漸抬頭,他們或為彼此競爭、或為誇耀權勢、或為滿足需求,成為各個創作領域的贊助者,一方面促使文化藝術更加彭勃發展,另一方面也使時代風格更趨於貴族所喜好的品味。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巴洛克風格應運而生,在百餘年的歲月裡,締造了西方文化的又一個輝煌。

巴洛克時期的城市建築

第一個真正具備巴洛克時代特徵的城市建設,是十七世紀路易十四一手建立的凡爾賽宮(Ch teau de Versailles)。從動工到完成,興建凡爾賽宮的工程耗時三十餘年,是當時歐洲最大、最豪華壯觀的建築群。

凡爾賽的規劃包括一座龐大豪華的宮殿、綿延至天際線的花園、森林與散布其中的各項設施與建築、為王室及政府提供服務的平民居住的城鎮,以及一條從大門直達巴黎羅浮宮的御道。

凡爾賽宮的主體建築是一座長達半公裡的巨大建築,除了作為國王及其家族生活和辦公的宮殿外,也是中央政府各部門的辦公地點,以及王公貴族的住所與日常社交的場所。

在凡爾賽宮大門前,沿著御道兩側,則是平民的居住區。這裡的區塊也經過規劃,呈左右對稱的幾何圖形,具備城市生活的各項機能。凡爾賽宮就像一座小城市一樣,在全盛時期,據說在宮殿內有多達兩萬人居住其中,而在宮外城鎮的居民則超過十萬人。

凡爾賽宮殿外部立面,莊嚴高貴。(shutterstock)凡爾賽宮殿內外富麗奇巧

宮殿的外部採取古典的三段式立面,莊嚴高貴;內部的裝飾則為巴洛克風格,部分是延續巴洛克式的洛可可風格,特點是富麗奇巧。宮中有許多豪華的大廳,大廳的牆壁和柱子多用大理石砌成,天花板用金漆彩繪著天國世界的神聖壯麗、搭配裝飾用的貝殼、花飾及錯綜複雜的曲線等,以及雕刻精美的木製家具。

宮中最為富麗堂皇的大廳是著名的鏡廳,它位於宮殿群正中央的二樓,一側以大型落地窗及陽臺與廣闊的花園連接。另一側的牆壁上則鑲嵌了十七面巨型鏡子,每面均由四百八十三塊鏡片組成。白天,人們在室內便可通過鏡子觀賞園中美景。傍晚時夕陽直接照射入廳,在鏡面的反射下,整個廳堂金光燦爛。夜宴時,四百支蠟燭的火焰一起躍入鏡中,鏡內鏡外,燭光輝映,如夢如幻。

由於巴洛克風格講求大尺度,並且兩種風格都善用色彩與造型的強烈對比,以營造富麗堂皇的效果,使得凡爾賽宮內呈現出如太陽般令人眩目的金碧輝煌。

凡爾賽宮鏡廳。(shutterstock)

凡爾賽宮中最富麗堂皇的大廳——鏡廳。(shutterstock氣勢磅礡,令人油然生敬

凡爾賽宮的正面大門與御道相連,這條筆直的大道一直通達羅浮宮的正門。當馬車從擁擠凌亂的巴黎市區駛向位於綠地的凡爾賽宮、當雄偉的宮殿隨著距離的縮短而逐漸加大度量時,帝都皇宮的磅礡巨勢,盡顯無遺。產生的視覺效果自然在觀者的印象中營造出一股油然生敬的感受。

凡爾賽宮的另一面則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原野,一條運河同樣筆直地延伸至遠方,成為花園的主軸。靠近宮殿的花園設計成幾何形式、修剪整齊的法式庭院,遠方則是可供騎馬奔馳的原野,與曲徑縱橫的森林。站在凡爾賽宮二樓鏡廳外側的陽臺上俯視花園,遠至天際線的全景一覽無遺,一股人類有能力可以改變環境,而不再被自然狀況所左右的顧盼自得,正是巴洛克城市設計與建築的語言,用來塑造視覺與心理上效果的典型方式。

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在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都達到了鼎盛時期,是歐洲各國中最繁榮富庶的國家之一,也是其他各國競相模仿的對象。所以凡爾賽宮一落成,就成為歐洲各國君主仿效的對象。諸如維也納的美泉宮(Schloss Sch nbrunn)、德國的卡斯魯厄宮(Karlsruher Residenz)、義大利拿波裡附近的卡瑟塔宮(Palazzo Reale in Caserta)、俄羅斯的彼得果夫宮(Петергоф/Petergof)等,都是參照凡爾賽宮所興建的巴洛克式城市及建築。◇

凡爾賽宮內的「歷史畫廊」兩側展示的巨幅油畫,一邊是描寫法國歷代君王或貴族的彪炳戰跡,另一邊是紀錄拿破崙生平的重要戰役。

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巴洛克建築,極致的建築流動感表達
    01 談起巴洛克你會想到 提起巴洛克文化,肯定脫離不了繪畫、雕刻與建築。 巴洛克文化,其實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風格。跟建築的形式聯繫異常的緊密。它體現在建築的外部形態、內部空間和室內裝飾上。
  • 巴洛克式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建築風格,希臘文明的延伸
    由單純的美術藝術延伸到富有內涵的藝術建築風格上,這一創舉也是開天闢地的。世人也由此開啟探索建築學的旅程,給世界也帶來更多的文明遺蹟的貢獻。那麼對於巴洛克這一建築風格,你了解多少?
  • 從古埃及希臘講到巴洛克,古代西方建築是如何發展的?
    縱觀東西,具備偉大文明的民族們,無不同時以坐擁雄偉壯觀的建築而顯要於世。本文談及的西方建築,多指代西方人從利用原始的草葉石材或磚瓦鋼筋,經過用心設計以鑄成的一座座住宅、窯洞、噴泉、宮殿等偉大的作品。快來跟著文史君一起,瞧瞧西方建築藝術的發展史吧!
  • 中國巴洛克是哈爾濱的一個景點,歐洲建築適合攝影,快去打卡
    除了哈爾濱著名的中央大街,還有一個巴洛克式的建築群,有幾條街道,幾十棟建築,與中央大街的純歐洲巴洛克風格不同,這些建築雖然外觀巴洛克,但內部是中式四合院,所以被稱為中國巴洛克。中國巴洛克,現在變成了『百年老街餐飲』,哈爾濱有很多老店,相當於一條餐飲步行街,走在中國巴洛克風格的街道上,你不僅可以徜徉在歐式風格,穿越回二三十年代,還可以享受哈爾濱美食,有的吃有的玩,拍照留念,充滿懷舊之情。
  • 烏克蘭基輔,巴洛克建築風格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閃耀奪人
    烏克蘭基輔,巴洛克建築風格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閃耀奪人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人口超過三百萬,是歐洲規模最大、最為古老的大都市之一。這個城市保留有豐富的文化遺產,風景美麗如畫,生活節奏愜意,因此,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 鐫刻歷史的小鎮,宏偉的巴洛克建築,充滿激情和浪漫的聖安德烈
    廣場是聖安德烈斯小鎮的中心,周圍是宏偉的巴洛克建築。矗立在廣場中央的巴洛克式十字架紀念碑是由商人捐贈修建的,建於1763年,以紀念該鎮從瘟疫中幸運脫險。蜿蜒的街道從中央廣場延伸出來,在那裡你可以漫步很長一段時間,穿過巴洛克建築、博物館、畫廊、餐館、咖啡館和紀念品商店。聖安德烈斯鎮不需要任何規劃,只要漫無目的地閒逛是舒服的。廣場上有許多高雅古典的咖啡館。
  • 瑪卡巴卡阿巴阿巴......巴洛克?
    對他來說,建築「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人們感受的聚會場所」。任何建築上的回應都應該考慮到感官和身體的需要。 伊東在墨西哥設計的巴洛克藝術的博物館也體現了自身的建築理念。五公頃的地塊位於兩條主幹道的交匯處,遠離市中心,南面有一個公園,目前汽車、巴士和自行車都可以很方便地進入該地塊。
  • 美術中的巴洛克與洛可可
    本期教你區分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類型可以說是歐洲古典主義風格中非常重要的陣容了,話不多說往下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華麗和更華麗,繁富與更繁富。巴洛克出現的早一些,一般指的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 - 1715)。而洛可可緊隨巴洛克,出現在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23 - 1774)。
  • 瀋陽唯一巴洛克老建築曾是遼寧最高權力機關現已是倉庫
    大門朝東,中央為小型圓形廣場,周圍環繞西洋式議政建築,呈品字形。 中心建築為奉天省諮議局議場,二層建築,大門入口局部升起有四層,南北兩側各建有配樓。 瀋陽唯一的巴洛克建築 奉天議會大樓曾是瀋陽第一批歐式建築之一,並且是瀋陽罕見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它完美繼承了巴洛克建築的宏大和堂皇。
  • 巴洛克與早期古典時期音樂特徵與賞析
    終於,他擔心的事發生了──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及冰雹阻撓了他回家的路。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是西方音樂歷史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是古典、浪漫等後期音樂發展的基礎。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創作與演奏目的——為宗教活動、為王室慶典、為宮廷晚宴、為鼓舞戰士等等。其節奏強烈、跳躍,採用多旋律、複音音樂的復調法,強調曲子的起伏,看重力度的變化,速度從始至終保持不變。巴赫、維瓦爾第與亨德爾並稱巴洛克三巨匠。
  • 【藝術】巴洛克藝術經典新生
    《聖特蕾莎的狂喜》 巴洛克藝術風格在雕塑和建築中的應用更廣為人熟知。從位於納沃納廣場的貝尼尼創作的《四河噴泉》,到與之臨近的由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操刀設計的聖依搦斯蒙難堂,再到帕拉蒂尼山上的法爾內塞花園建築群以及在教皇時期充當軍事要塞的聖天使城堡頂端的《大天使米迦勒》銅像,這些羅馬的地標性建築都呈現出強烈的巴洛克藝術風格,有著對比鮮明的線條、穿插的曲面與橢圓形空間,用強烈色彩與富麗裝飾追求繽紛絢彩的自由與動感
  • 寶格麗,再現羅馬繁盛巴洛克
    顧名思義,本系列的高級珠寶系列中,寶格麗將羅馬巴洛克藝術裡代表建築的蓬勃生命力和恢弘壯麗轉化融入進珠寶設計當中。 從洛倫佐 貝尼尼(Lorenzo Bernini)創作的經典《四河噴泉》到與之臨近的由弗朗切斯科 博羅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操刀設計的聖依搦斯蒙難堂,再到帕拉蒂尼山上的法爾內塞花園建築群以及在教皇時期充當軍事要塞的聖天使城堡頂端的《大天使米迦勒》銅像,所有這些都是羅馬巴洛克風格的地標性建築。
  • 音樂創作時期——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創作
    在當時人們看來這種最早興起於建築和繪畫中的藝術風格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世風漸頹的表現,因而貶之為「巴洛克」(Baroque,葡萄牙語),意即「畸形的珍珠」。巴洛克藝術風格逐漸浸入到音樂領域要晚於建築和繪畫領域約半個世紀,現在「巴洛克」一詞已經不含貶義,經常被用在建築和音樂領域之中。
  • 1200平米法式巴洛克風格獨棟別墅設計
    王文泉新作發布 本案獨棟別墅建築面積1200平米,業主慕名找到設計師王文泉委託為他們打造具有法式巴洛克風格的別墅間。 別墅原建築地上三層、地下一層。規劃後的別墅一層是客廳、廚房、餐廳、沙龍廳等公共空間,二層是老人房和子女房等空間,三層是主臥、主衛等空間。
  •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2001年01月10日15:28:58 網易社區    1.巴洛克(Baroque)風格  大約從十六世紀末到1750年間的音樂,被人們稱為巴洛克音樂。十六世紀末葉,音樂史上第一部歌劇在義大利佛羅倫斯上演,這個時代正是以喬萬尼·塞巴斯蒂安·巴赫與世長辭,代表巴洛克巔峰的對位法音樂也隨之告終。  巴洛克(Baroque),原指形狀不整的珍珠,最初被用來表現一種建築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是以希臘、羅馬的形式美為第一性的;相對而言,巴洛克風格則是一種全新的形式,它促成了後來的洛可可(Rococo)藝術的興起。
  • 皇宮、大花園、水上城堡 巴洛克老城處處傳奇
    德勒斯登又稱「巴洛克城市」,老城區到處都能看到巴洛克式的皇家建築和教堂。據說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得益於「強者奧古斯特」,他是1694年至1733年間的薩克森統治者,這個時期堪稱薩克森王朝的巔峰時刻。傳說中他熱愛藝術,力大無窮,不惜人力、物力將德勒斯登改建成極具巴洛克風格的都城。德勒斯登有很多著名建築,包括德勒斯登聖母教堂、德勒斯登皇宮和博物館、茨溫格宮、莫裡茨堡等。
  • 巴洛克文學—考研筆記66
    巴洛克文學—考研筆記66學生李清文 編輯十七世紀歐洲主要的文學思潮有法國的古典主義文學、英國的清教徒文學和巴洛克文學。其中巴洛克文學的藝術表現手法對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了直接作用,對唯美主義和表現主義等思潮都具有借鑑意義。名詞解釋:巴洛克文學#文學考研#複習的初階段,主要是收集歷年真題,研究如何解答。
  • 到此一遊|皇宮、大花園、水上城堡,巴洛克老城處處是傳奇
    地點:德勒斯登亮點:巴洛克式建築德勒斯登是德國薩克森州首府,63%的地區被綠地和森林覆蓋,擁有悠久的歷史,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城市之一。德勒斯登又稱「巴洛克城市」,老城區到處都能看到巴洛克式的皇家建築和教堂。據說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得益於「強者奧古斯特」,他是1694年至1733年間的薩克森統治者,這個時期堪稱薩克森王朝的巔峰時刻。傳說中他熱愛藝術,力大無窮,不惜人力、物力將德勒斯登改建成極具巴洛克風格的都城。德勒斯登有很多著名建築,包括德勒斯登聖母教堂、德勒斯登皇宮和博物館、茨溫格宮、莫裡茨堡等。
  • 《西紅柿首富》取景地,投資6億元建造,歐式建築巴洛克風格
    這座夢幻城是山東煙蓬觀光街旁邊的文成城堡, 這座城堡是投資6億元建造的, 文成城是典型的歐式建築,巴洛克風格,外包裝採用昂貴的建築材料,極其奢侈,體現了歐洲皇室貴族的氣息, 文成城周邊的綠化環境很好,人工修剪的歐式庭院風格,顯示了王室的高貴和大氣。
  • 羅馬耶穌會教堂:現實主義的巴洛克風格,自由與宗教的融合交混
    羅馬耶穌會教堂是歷史上第一個巴洛克建築,這座象徵著歐洲建築歷史由手法主義走向巴洛克風格的標誌物,不同於往前的歐洲建築風格。這座坐落在義大利羅馬的標誌性建築,和這座建築的整體風格——巴洛克風格,便是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巴洛克風格的萌發羅馬耶穌會教堂源於巴洛克風格的起興和發展,往源頭來說,沒有巴洛克風格的誕生,就沒有輝煌的羅馬耶穌會教堂的宏偉壯觀,而巴洛克建築又是如何誕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