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式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建築風格,希臘文明的延伸

2021-01-08 騰訊網

文藝復興以來,英國社會各個方面都得到很大程度的開放,在藝術方面更是大加發展。由單純的美術藝術延伸到富有內涵的藝術建築風格上,這一創舉也是開天闢地的。世人也由此開啟探索建築學的旅程,給世界也帶來更多的文明遺蹟的貢獻。那麼對於巴洛克這一建築風格,你了解多少?

巴洛克風格教堂展示圖

巴洛克的衍生:從簡約的歐洲系過渡到複雜的多派系風格

巴洛克這個詞來自葡萄牙語,意思是不規則的珍珠,然而這個由19世紀評論家起的名稱和我們文章主題之間沒有必然聯繫。重塑17世紀,從巴洛克建築的興起藝術家重新開始探索這種風格。17世紀,法國已經是歐洲當時比較出名的國度。在法王路易十四的倡導下,1663年,法國開始評選學院派藝術的最高獎項——"羅馬獎"。此後,除戰爭情況外,羅馬獎連續評選了300年,是法國藝術界的最高榮譽。面對殘破的羅馬,16世紀中葉,教皇保羅三世召集了當時最好的藝術家們重建教皇的領地。這些藝術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米開朗基羅。壁畫最後的審判就是米開朗基羅這一時期的作品。

波洛米尼的建築理念是:"角落是所有優秀建築的敵人"。

該獎項之所以叫羅馬獎,是因當時獲獎的法國藝術家會得到一筆皇家資助用於支持他們去羅馬學習藝術。而當時,羅馬已經代替了弗洛倫撒,成為歐洲新的藝術中心。這次藝術中心的轉移源於一場浩劫。1527年,西班牙僱傭軍利用路德宗教改革的風潮攻陷天主教庭的所在地羅馬,並將這座城市洗劫一空,還摧毀了大部分的建築。天主教庭在那時受到了威脅,但是由於各方的救濟,在帶頭人的帶領下,做出部分改變,最終取得了屬於自己的勝利。巴洛克建築的興起也是由於這一機遇而產生的,文藝復興的基礎上衍生的。

宏偉繁華的納沃那廣場

波浪形曲線與曲面,形成動態建築--隨著視角變化,所見的建築也會發生變化;產生光影變化;大多數建築都是有自己不同的風格。建築、繪畫、雕刻的界限被打破,使他們互相滲透,消除建築各部分固有界限,甚至製造空間錯覺;炫耀財富,使用的材料也都很貴重,色彩鮮明;氣氛嚴肅,沉重有風雅,但是在另一種程度上也具有喜感。 平面採用巴西利卡式平面;採用豪華裝飾,拱頂和牆面鋪滿巴洛克壁畫和雕刻;外牆的壁柱成對出現;正立面中廳和側廊銜接的部位採用兩個巨大的渦卷,入口處山花是圓弧形和三角形交織而成,主入口上方有徽章圖案;製造建築的動態不穩定,空間流動;因此該建築還被譽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築。開拓了室內空間布局的嶄新概念,積累了大量獨創手法;敢於破舊立新,創造出許多新形式和新手法。

羅馬耶穌會教堂圖示

分析從古希臘時期的建築到巴洛克式建築立面的演變過程

古希臘時期使用簡單的梁柱體系塑造空間,注重數字的比例、人體美學,以及兩種柱式的運用;帶有柱廊,構成虛實變化及光影變化,具有強烈的雕塑性,水平額枋凸起,柱子有收分側腳。古羅馬時期繼承古希臘的經驗,創造性的形成五種柱式,發展券拱結構,比如筒形拱,十字拱等等建築,且為解決柱式與券拱之間的矛盾發展了券柱式,疊柱式,巨柱式等構圖,集中式空間。教堂裡雷恩的墓志銘上寫著:如果你在尋覓他的痕跡,只需環顧四周。拜佔庭時期繼承了古羅馬的穹頂技術,也保留了較多古希臘的建築文化,形成穹頂統率下的集中式構圖,並創造了帆拱技術,在立面上形成有組織的對稱構圖。羅曼時期傳承早期基督教拉丁十字平面,沿用了古羅馬的半圓形拱及古典柱式等構圖,在主立面上增加了塔這一構圖要素,向長,高發展且規模越來越大。

當時的歐洲人稱之為:"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

羅馬聖卡羅教堂平面圖

哥特時期,發展創造三種結構體系-雙圓心尖拱、骨架拱、飛券,外部立面由垂直線條統領,都以尖拱、尖券、尖頂為構成要素,整個外部結構充滿著朝氣蓬勃的氣息,兩面的中間夾著鐘樓的建築風格,層層鑲嵌,正門上方有象徵天國的玫瑰窗。文藝復興時期,批判中世紀哥特風格,重新採用古典柱式和穹頂統帥下的集中式構圖,除古典樣式外,還有圓形的頂部設計,水面扁平,步調上也是有秩序的。在這一時期,利用古典構圖元素,打破古典構圖規則。立面過分堆砌和炫耀成組的柱子,節奏不規則的跳躍,強烈體積光影關係,突出垂直劃分山花,疊山花,套山花形成不穩定的空間,運用曲線弧形為主的界面。

莫羅噴泉:建築的展示

總結

了解了巴洛克建築的基本風格和建築特點之後,對於它表達出來的深刻含義,我為之驚嘆,一個建築承載的不僅僅是美的擴展,更是一個文明之間的交流和發展。在了解巴洛克建築發展的演變過程時,大家都多多少少地明白了這一建築風格內在的美。相比之前,遙遠的古希臘時期,對於建築的認知是多麼的狹窄,但是由於時空的限制,我們也無法用現在的思想站在歷史的角度去評判它們。對於建築來說,這是不公平的;對於歷史作用的長河來說,這也是沒有意義的。想要了解一座建築背後的故事,我們必須以史為鑑,站在當時的角度,深刻分析,勇於辨析看待,方能究其奧秘。

參考文獻:《外國建築史》《巴洛克式風格》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漁經獵史小仙女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從古埃及希臘講到巴洛克,古代西方建築是如何發展的?
    一、蘇美爾和古埃及的建築風格要追溯西方建築的發展歷史,便不得不提起人類歷史上,也是西方歷史上最早的城市聚落的誕生。那就是閃耀在人類文明中心的「蘇美爾城邦」建築群。由於兩河流域天然缺乏石料和可利用的樹木做建材,因此蘇美爾人便天然傾向於採用泥土做原料。泥土由於取材容易,凝固周期短。蘇美爾人的聚落自從初生那天起,便以一發不可收拾的速度擴大了它的規模。
  • 建築風格分類大全 建築風格有哪些
    常用一個地區概括,如:歐陸風格、歐美風格、地中海式風格、澳洲風格、非洲風格、拉丁美洲風格等。2、按建築物的類型分住宅建築風格、別墅建築風格、寫字樓建築風格、商業建築風格、宗教建築風格、其他公共(如學校、博物館、政府辦公大樓)建築風格等。
  • 富麗奇巧凡爾賽宮──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引申為奇異古怪、誇張炫耀、背離典範規矩等特性,在當時具有貶義性質,因為認為這種風格違反了文藝復興所倡導的和諧、均衡等古典美學。 巴洛克作為一種時代風格,展現在各個文化領域如音樂、繪畫、建築、城市設計等之中。
  •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2001年01月10日15:28:58 網易社區    1.巴洛克(Baroque)風格  大約從十六世紀末到1750年間的音樂,被人們稱為巴洛克音樂。十六世紀末葉,音樂史上第一部歌劇在義大利佛羅倫斯上演,這個時代正是以喬萬尼·塞巴斯蒂安·巴赫與世長辭,代表巴洛克巔峰的對位法音樂也隨之告終。  巴洛克(Baroque),原指形狀不整的珍珠,最初被用來表現一種建築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是以希臘、羅馬的形式美為第一性的;相對而言,巴洛克風格則是一種全新的形式,它促成了後來的洛可可(Rococo)藝術的興起。
  • 淺析古希臘的建築哲學,天然結合,文藝復興的搖籃
    在託密勒一世修建它的時候其實也是參考了雅典圖書館的修建風格以及雕刻工藝,所以到了亞歷山大圖書館修建時,有大量古希臘風格的建築及雕刻在這個港口內復原了下來,從而成為了人類文明的一盞明燈。在古希臘風格流行於整個地中海沿岸時,基督教的興起給予了這種古希臘建築文化二次興起的機會。
  • 巴洛克建築,極致的建築流動感表達
    巴洛克文化,其實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風格。跟建築的形式聯繫異常的緊密。它體現在建築的外部形態、內部空間和室內裝飾上。,它的風格更明快靈動,擅長使用亮色與裝飾物。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0座瑰麗無比的文藝復興建築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起源於15世紀初的佛羅倫斯,是古典文化的「重生」。後面這種風格傳播到整個歐洲,取代了中世紀的哥德式風格。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主要建築元素包括柱子、壁柱、踏板、內飾、拱門和穹頂。以下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10個代表建築。
  •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給後人留下了哪些可以效仿的結構知識?
    希臘羅馬的人文主義古典文化被看作有罪的異端,遭到排斥甚至殘酷的摧殘,古典柱式也幾乎完全湮沒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資本主義萌芽,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發展科學、認識世界、開發人的能力和個性、享受現實生活,需要打破基督教的牢籠。而基督教對人的統治非常強固,沒有強大的力量是難以對抗的。
  • 羅馬耶穌會教堂:現實主義的巴洛克風格,自由與宗教的融合交混
    文藝復興時期繪畫16世紀後半期,歐洲正處於文藝復興時期,任何事物百廢待興,當然建築也不例外,歐洲的大航海和強權擴張,讓人們理解到的建築風格也不斷廣泛,此時的歐洲已經是一片富有的景象,生活上追求極致的奢華,因此無論是建築,還是音樂、美術都要要求豪華、富有情感,以及高雅的情調。
  • 古希臘建築文明:西歐宏偉建築的源頭,人文主義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而充滿古典風情的歐洲建築,更像是歐洲地域文明的象徵。一個屹立在西方大陸的文化代表,歐洲的建築也很好的反映了歐洲地區的風貌,也是文化藝術湧現的產物。相比起今天的精簡風格,歷史上的歐洲建築風格更具美感,放到今天也神韻十足,而古希臘時期的建築作為歐洲建築歷史的開端,為後世的歐洲建築風格發展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 音樂創作時期——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創作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創作16世紀末葉至18世紀中葉的歐洲藝術風格崇尚奇異、豪華和精雕細琢,開始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均衡、穩定和莊重背道而馳。在當時人們看來這種最早興起於建築和繪畫中的藝術風格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世風漸頹的表現,因而貶之為「巴洛克」(Baroque,葡萄牙語),意即「畸形的珍珠」。巴洛克藝術風格逐漸浸入到音樂領域要晚於建築和繪畫領域約半個世紀,現在「巴洛克」一詞已經不含貶義,經常被用在建築和音樂領域之中。
  • 約翰尼斯堡宮——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建築代表之一
    1803年成為美因茨選帝侯與大主教的第二座行宮,也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建築代表之一。進入20世紀後,約翰尼斯堡宮又被政府收購,改建為市政廳。直到由巴伐利亞王宮署接手,才結束了幾度易主的命運。阿莎芬堡小城整體城市布局以威風凜凜地聳立在美茵河右岸的約翰尼斯堡宮殿所在的宮殿山為中心,向四周發展。當年的阿沙芬堡公國在巴伐利亞眾公國中,還算強盛。
  • 烏克蘭基輔,巴洛克建築風格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閃耀奪人
    烏克蘭基輔,巴洛克建築風格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閃耀奪人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人口超過三百萬,是歐洲規模最大、最為古老的大都市之一。這個城市保留有豐富的文化遺產,風景美麗如畫,生活節奏愜意,因此,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 歐洲古典服飾的變化,巴洛克風格襲來,嚴肅含蓄向極致奢華的轉變
    出現了「巴洛克藝術風格」的服飾。巴洛克風格雖然繼承了文藝復興的一些傳統,但是卻拋棄了和諧、穩重的古典風範,追求華麗、誇張、氣勢宏大。這種風格不僅在服飾上有體現,在建築、雕刻等方面都有著體現。我們再來看看何為巴洛克風格,它的特點又有什麼?
  • 帶你裝逼帶你飛 – 如何準確區分哥德式與巴洛克式?
    哥特(Goth)也是一種藝術風格,主要特徵為高聳、陰森、詭異、神秘、恐怖等,被廣泛地運用在建築、雕塑、繪畫、文學、音樂、服裝、字體等各個藝術領域,哥德式藝術是誇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複雜的和多裝飾的,以頻繁使用縱向延伸的線條為其一大特徵。哥特和巴洛克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之前有講過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本期泥巴王將要和大家分享的詞彙解析內容是哥德式(Gothic architecture)建築(Gothicarchitecture)。盛行於13世紀,主要用來形容建築風格(當然不止是建築還會用來形容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在眾多的歐洲建築風格中,要區分哥德式風格的關鍵詞可以稱之為「直衝雲霄」又高又尖,可以戳瞎雙眼的那種尖。
  • 敦煌壁畫中異域風格的西域式建築
    敦煌壁畫中異域風格的西域式建築 2020-05-13 0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古代建築簡史:魏晉時期的石柱類建築有古希臘風格
    夏朝的城市遺址有距今4000多年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是迄今發現的 我國最早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築 但其主體仍為春秋戰國以來盛行的高臺建築 取十字軸線對稱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 最特出的特點是開始出現了木構樓閣
  • 古羅馬時期代表建築建築特點概述,帶你走進建築的美學殿堂
    大角鬥場的券柱式被認為是券柱式的典範,在文藝復興時期屢屢被模仿。在古羅馬時期,神櫥裡安置著7位大神,壁龕裡則是次要的小神。羅馬人承襲了希臘人世俗化的宗教,神也都是古希臘神,只不過有幾位改了名字而已。早在希臘就已經有圓形廟宇,因為沒有拱券結構技術,所以體量都不大,屋頂是傘形的。羅馬也有希臘式圓形廟宇,不過羅馬人的重大創造是用穹頂覆蓋的圓形廟。
  • 【藝術】巴洛克藝術經典新生
    《聖特蕾莎的狂喜》 巴洛克藝術風格在雕塑和建築中的應用更廣為人熟知。,巴洛克藝術還影響了包括音樂、裝飾藝術在內的各個領域,用風格強烈的表現形式打破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與含蓄,連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