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古希臘的建築哲學,天然結合,文藝復興的搖籃

2020-12-21 皓軒尋史

本文為皓軒文史獨家原創,感謝閱讀!

序言:

古希臘的建築美感最初來自於嚴格的歐幾裡得幾何造型,嚴格的線條化管理,同時也將幾何的美感具體化了。在古希臘哲學還沒有定義出幾何學的美感時,其建築雖然也採用大理石,可是遠不及後來那麼精緻,可見的建築修建在沒有審美哲學引導下還是無法修建出帶有藝術感和材料修飾感的建築的,而後來在哲學思想的引導下古希臘的建築開始定型並且修建工藝逐漸具體化成為審美上用大理石構造的藝術畫。

這種具有嚴格遵循歐幾裡得幾何學的建築修建哲學源於古埃及修建宮殿時所採用的標準,在經濟貿易往來中,古埃及的建築修建標準逐漸被古希臘各城邦所接受,也就成為了一種標準建築修建的標準,並為廣大的希臘哲學家所讚譽。由於當時古埃及地處沙漠一帶,全國僅只有尼羅河可以提供較大的水源,所以在早期如果生產水泥,那麼對一種建築的保存實際也是不利的,所以古埃及果斷採用了天然結合的幾何學修建法,不僅節約了資源並且在建築效果方面也是體現出了大理石修造的美感的。

古希臘後來修建神廟所採用的建築標準主要是在建築的整體設計上和建築材料的選料上,採用的建築標準基本都以雅典模式為主,以修建承重柱和整體性屋頂為主,同時承重柱的修建則更加具有標準化,雅典式的幾何美感也在承重柱與標準屋頂修建被體現了出來,活脫脫一副依據大理石修造的藝術畫。

一、幾何學的美感源於對內心審美的嚮往

幾何學的審美觀源於在古希臘神話中對奧林匹斯山的宮殿的美好嚮往,同時也是在歐幾裡得幾何學誕生以後在客觀上進行的審美,同時也是在對建築的超現實主義的要求,由此誕生了以雅典城邦為代表的建築藝術和哲學。

在歐式幾何誕生後,運用到建築上首先就是在外觀上符合一種嚴格的歐幾裡得幾何圖案的標準,表現為對稱和完美的切線和嵌合,這種幾何學的完美圖案運用到建築中卻是將藝術復刻到了現實中,由此這也對雕刻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這也是古希臘形成鮮明的寫實派雕刻風格的原因。在建築上的客觀表現,在雕刻上也是呈現客觀表達,所以在對幾何學的美感問題上便相對統一,都是對內心那份幾何視覺美感而努力。

幾何視覺美觀也是內心對於審美的追求,也是最為直接的追求,一個物體的外觀決定它是否適宜長期被人所接受,而古希臘建築亦是如此,他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了苛刻,這也一度降雅典的部分建築當作了標準的度量工具。同時古希臘在幾何分析上的突破也可以在現實的基礎上打造一些符合歐式幾何的純粹人為的建築物件。一個純粹的人為化建築也是區分人與自然的分界,同時古希臘哲學也是藉此來將人性的本質體現出來,這也為日後文藝復興的主張奠定了基礎。

二、神廟建築的古希臘風格引領宗教藝術

古希臘最先將純歐式幾何風格的建築用於建設神廟,這也得為宗教的藝術發展奠定了基礎。對於神廟建築都要採用純歐式幾何的建築風格的問題,其實也是古希臘早期神學的一種追問,神學究竟是什麼?古希臘神話的本質是什麼?這些都是古希臘神學早期要探討的問題,所以給予神廟以純歐式幾何的建築風格實際也是從人的角度來思考神學,純人力製造的建築產物以純粹的幾何美感作為視覺衝擊進而符合了古希臘神話中的純粹意識的概念。

早期古希臘人修建神廟採用的是歐式幾何的建築風格,而到了亞歷山大大帝遠徵之後,古希臘的這種建築風格開始被普及化,也是形成了一種系列建築風格。採用古希臘風格的建築有著明顯的層次感,特別是在經過亞歷山大大帝改革後,由於國家財力雄厚,所以建造的建築也是力爭完美,這也導致一些歐幾裡得幾何的細節化圖案都能夠在建築中找到,同時在皇宮以及其他重要建築中也採用了歐幾裡得幾何風格式的建築,也是典型的古希臘風格,例如亞歷山大圖書館,就是典型的古希臘風格的建築。在託密勒一世修建它的時候其實也是參考了雅典圖書館的修建風格以及雕刻工藝,所以到了亞歷山大圖書館修建時,有大量古希臘風格的建築及雕刻在這個港口內復原了下來,從而成為了人類文明的一盞明燈。

在古希臘風格流行於整個地中海沿岸時,基督教的興起給予了這種古希臘建築文化二次興起的機會。當時古羅馬帝國滅亡希臘後,將大量古希臘的建築摧毀,這也導致了文明的斷層,不過古希臘建築哲學被另一個新興宗教所繼承,那就是基督教。在基督教改革的數百年中,古希臘的建築風格一直是引領宗教藝術發展的源頭。基督教在繼承古希臘建築哲學後,開始發展成為了哥德式建築的源頭。相比較於傳統的古希臘式建築,哥德式風格的建築更加有教堂化的風格,其內涵更加偏向於宗教,這也是宗教藝術改革的嘗試。

三、哥德式建築是希臘建築的哲學思想衍生

哥德式建築的誕生源於中世紀早期,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基督教開始迅速在歐洲擴大影響力並形成了一系列的泛基督教國家,在這些國家中就有建議採用法蘭克王國的部分王宮作為新式教堂的一部分,這也是早期形成哥德式建築的由來,當然哥德式建築也是繼承在古希臘建築風格基礎之上的。也是通過將歐式幾何作誇張化的處理,同時將基督教的浮雕具體化,形成了一種有別於古希臘藝術的獨特風格的建築。哥德式建築是將基督教中的《十戒》通過浮誇的建築形態來進行表達,從而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不過這也是摩西拿下《十誡》這塊碑文時所引發的感觸,同時哥德式風格的建築能夠將摩西的感受更加直觀地表達了出來,傳染給了每一位教徒。

對於基督教哲學的發展和變遷來看,哥德式風格的建築滿足了對基督教的神學思想的早期要求,即從神秘到客觀,從客觀到內心,所以在哥德式風格建築誕生之初往往都是以純粹的歐幾裡得幾何圖形的形式進行分割和建立,並形成一種代表純粹神學的建築。同時哥德式建築還反應了對神學的基本追問,也是在保留有基本追問的前提下也是對科學與人性的探索,同時也對人性的獨立給予了肯定,這也是對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性復甦的肯定。

古希臘建築哲學的在對神學的追問上顯示出了純粹的人性與神學的本原性,對於古希臘神話對奧林匹斯山宮殿的那一段描寫來看,在現實中古希臘各城邦準確地繼承了神邸,形成一套完整建築哲學體系。由此在古希臘建築哲學看來,人居住的環境也可以是純粹的,與神可以一樣,而在哥德式的教堂裡給人的也是這種感覺,它無限拉近了上帝與信徒的距離,並從規整的建築中找到一種信仰的歸屬感,這樣才能引發更加強烈的共鳴,信徒也能更加團結的在教會的團體中。同時哥德式建築作為古希臘建築藝術的思想衍生,也是將宗教藝術形式做了古典化的處理,同時將宗教深奧的教義融匯到壁畫中傳達給求知者。

四、建築也是文藝復興的助手

在歐洲中世紀各地都出現了不少的貴族城堡,同時在這些貴族的領地內還有不少哥德式的教堂,但在古希臘時期還不存在城堡,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城邦,不過這也代表了在古希臘時期階層平等還是主流,也是被社會普遍認可的一點。而到了中世紀封建時代,各個貴族開始了割據一方的統治,並形成階層之間的差距,所以這也是文藝復興所要打破的一點。文藝復興時期大量湧現出複製古希臘時期的建築和雕塑,目標也就是希望強調階層平等,打破封建枷鎖,而文藝復興高潮時期也將不少哥德式的教堂裡添加古希臘神廟裡的浮雕以增強視覺衝擊力,同時也是將文藝復興中打開人性枷鎖的主題推上了熱潮。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與浮雕的靈感大多來自於古希臘,也是在古希臘哲學的影響下,開創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性的光輝,將人性推上了一個新高度。同時在古希臘精準寫實的風格也將文藝復興中追求科學和自然哲學的熱情又提高了十分,讓原本抽象化的物體具體化,形成了一條完整了哲學譜系。另外在文藝復興的過程中,一大批新式建築的出現也是採用古希臘式的建築風格,以實體進行深度描繪,將抽象的物體寫實化形成了如今我們熟悉的不少建築產物。例如橋梁工程以及水利工程,此時大部分都是在以古希臘哲學為背景下重新發明的新產物。同時這些建築也是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工商業繼續發展,勢必也會加速封建社會的瓦解,同時也迎來了一個相對平等的工商業社會。

結語:

古希臘建築大部分都是寫實並且是嚴格按照歐式幾何學風格所打造了建築,該類建築性哲學主要存在於古希臘哲學之中,是古希臘的思想精華,因此古希臘哲學中對於神學的研究就是對人類哲學問題的基本追問,同時也是在這種追問體系下衍生出了建設哲學,從建築哲學中便能看到神邸與人性的追求。

在文藝復興以後,古希臘建築哲學得到了復興,大量擁有著古希臘建築模式的新建築拔地而起。在整個歐洲復興古希臘時代的建築與藝術便是對其價值觀的重塑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重塑了哲學的概念,另外在古希臘建築哲學的繼承者哥德式建築則主要以宗教性建築為主,在文藝復興中宗教性建築的變革站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宗教的主動變革,同時削減教堂的運營成本,並迎合當時的時代要求進行了宗教變革,也是在文藝復興之後哥德式的教堂開始越來越少,並同時以樸素的外形重塑了教堂的建築風格。

宗教的改革加上哲學上的進步,古希臘風格的建築在黑暗以後重新得到了光輝,現實化主義也得到了時代的認可,古希臘哲學也是在文藝復興的推動下,不過變革形成了自然哲學,而自然哲學的出現也推動了建築向科學方向發展,同時建築的實用性與耐久性也是古希臘建築哲學裡所要強調的,而在古希臘哲學透過文藝復興演變為了現代哲學後,建築便更便向於實用主義哲學發展,這也是現代建築哲學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古希臘建築學》

《文藝復興的建築構想》

相關焦點

  • 古希臘建築賞:歐洲文化的搖籃(圖)
    第1頁:帕特農神廟 第2頁:雅典娜勝利女神神廟 第3頁:宙斯神廟  古希臘作為歐洲文明的搖籃,她的建築集中了各種藝術形式的精華,不僅代表了古希臘的文化,更當之無愧地成為歐洲文化的指明燈。  18世紀的藝術史學家柯爾曼曾在《論模仿希臘繪畫和雕塑》中說道,古希臘藝術傑作的普遍有點在於高貴的單純和肅穆的偉大。
  • 古希臘後「失蹤」的畢達哥拉斯主義,為何能文藝復興時期「復活」?
    兩千多年的古希臘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誕生許多偉大的哲學家,如哲學史第一人泰勒斯、神秘的蘇格拉底等等,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證明了勾股定理的畢達哥拉斯,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還是一位研究自然科學的哲學家。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0座瑰麗無比的文藝復興建築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起源於15世紀初的佛羅倫斯,是古典文化的「重生」。後面這種風格傳播到整個歐洲,取代了中世紀的哥德式風格。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主要建築元素包括柱子、壁柱、踏板、內飾、拱門和穹頂。以下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10個代表建築。
  • 《劍橋文藝復興哲學史》:全面展現文藝復興哲學多樣面貌
    正如本書的篇幅所表明的,文藝復興是具有高強度哲學活力的時期之一。然而,只是到了晚近,這種活力的程度才得到了充分的認識。雖說十八世紀的哲學史家們如雅各布·布魯克(Jakob Brucker)就將文藝復興視為思想轉向的重要時期,但他們的意識大多沒有融入十九世紀歷史綜合的種種嘗試中。
  • 中世紀的文藝復興
    傳統的觀點更集中於文藝復興的前現代性,並認為文藝復興與中世紀決裂,但是,今年更多的歷史學家更多的聚焦於文藝復興的中世紀中世紀性、認為文藝復興是中世紀的一個延展。文藝復興的知識基礎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來自於羅馬時代的Humanitas和古希臘哲學的重新被發掘—如普羅泰戈拉稱:「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這種人文主義的新思維在藝術、建築、政治、科學、文學中表現出來。
  •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給後人留下了哪些可以效仿的結構知識?
    重新在建築上嚴謹地、合乎規範地使用柱式,成了文藝復興建築的標誌。義大利在15世紀和16世紀的兩百年裡產生了幾位學者型的建築師,他們一方面從事創作,一方面潛心研究柱式和建築理論,是他們給五種柱式制定了最詳盡的規範和量化規定。
  • 東羅馬帝國的獨特風格,東正教的起源,希臘化建築的延續
    在古希臘建築哲學中走出了一條完全有別於西歐哥德式建築風格的獨特的建築風格。二、東正教建築哲學源於古希臘東正教在建立教堂的過程中主要的參考對象便是古希臘的神廟了,在古希臘神廟的影響下,東正教的教堂開始採用原頂以及完美幾何切割的柱狀體。
  • 巴洛克式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建築風格,希臘文明的延伸
    文藝復興以來,英國社會各個方面都得到很大程度的開放,在藝術方面更是大加發展。由單純的美術藝術延伸到富有內涵的藝術建築風格上,這一創舉也是開天闢地的。世人也由此開啟探索建築學的旅程,給世界也帶來更多的文明遺蹟的貢獻。那麼對於巴洛克這一建築風格,你了解多少?
  • 如何用一句話區分:古希臘哲學、印度哲學與中國哲學
    什麼是哲學(philosophy)?philosophy這個詞,源自philein[愛]和sophia[智慧]的結合,有「追求智慧」之意。談及哲學,繞不過一個重要時期——「軸心時代」。歷史上,「軸心時代」是哲學發展的輝煌時期。
  • 古希臘藝術方面的發展也深遠,尤其是古希臘的建築與雕塑
    古希臘藝術方面的發展也深遠,尤其是古希臘的建築與雕塑。古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扼歐、亞、非三洲要衝。古希臘的地理範圍大致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殖民地。
  • 《蘇菲的世界》文藝復興,數學家也跨界哲學脫口秀
    這部分會談到,黑暗中世紀之後,歐洲的哲學思想迎來了一波高速發展期。文藝復興(十四至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是指十四世紀末期起文化蓬勃發展的現象。在之前我們提到黑暗的中世紀,在古希臘時期,希臘哲學家們費盡心思就是為了證明人是丈量世界的尺度,人有自由和理性。
  • 走進文藝復興系列之—藝術家們是如何通過建築設計向金主爸爸們...
    文藝復興建築(Renaissancearchitecture)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德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
  • 古希臘神廟的毀滅,承載了基督教的輝煌,也伴隨宗教改革而遠去
    同時古希臘哲學也是最早由古希臘神話所衍生出的一種神學探究方式,而這種探究方式也被後來的基督教所繼承,成為了後來文藝復興中探究神學本原的主要哲學理論依據來源。神話僅僅是古人對未知事物的形象化描述而已,在沒有具體的神學體系之前,它顯得十分單薄,僅僅只是對一類現象的描述而已,但在神學中則表現的不僅僅是神話更多的是它的哲學體系與方法論的探討。
  • 從拉斐爾名畫《雅典學園》解讀古希臘哲學
    這幅作品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拉斐爾·桑西(1483 —1520),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常稱為拉斐爾(Raphael))因受任裝飾梵蒂岡使徒宮,而在1509年至1510年間創作的一幅壁畫,位於教皇宮的籤字廳,現在是拉斐爾畫作展覽廳,也是梵蒂岡博物館的一部分。
  • 把人體美賦予建築:古希臘的柱式結構特點概述
    引言古希臘留給世界的最具體而直接的建築遺產是柱式。柱式,就是石質梁柱結構體系各部件的樣式和它們之間組合搭接方式的完整規範。柱式是除中世紀之外,歐洲主流建築藝術造型的基本元素,它控制著大小建築的形式和風格。
  • 西方史綱:文藝復興只是文藝?
    「Renaissance」這個詞被翻譯成「文藝復興」,就是因為這場運動太文藝了。繪畫、雕塑、建築、詩歌、戲劇、小說、散文,這些主要藝術形式在那一兩百年間集體爆發,很多文藝成就至今難以超越。但我想探討的不是文藝,而是從權力的角度出發,觀察文藝復興如何開啟了一個新的歷史進程(翻轉了神和人的關係),如何為當時的社會提供了人本位和世俗化的底色。
  • 古希臘與古希伯來文明勢均力敵,「死對頭」為何最後卻能融為一體?
    古希臘後來被古羅馬所滅,而羅馬人卻繼承了希臘文明,並且將其發揚光大。古希臘文明的核心是奧林匹斯山的眾神為代表的神學和以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柏拉圖等為代表的哲學的結合。古希臘的神學和哲學的影響非常深遠,到今天已經輻射到了全世界。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事實上,古希臘神話不僅僅是西方藝術(建築、雕塑、繪畫等)的寶庫,更是和西方的宗教、文學、戲劇、哲學等文化形態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為什麼古希臘神話的影響會如此之大呢?再之後的羅馬人,則是把古希臘神話中神的名字換成拉丁名字後繼續傳播,所以古希臘人、古羅馬人是從小聽著系統的神話開始告別蠻荒、走向文明的。這就又留給我們一個思考的問題:到底古希臘神話的譜系是如何成型的呢?是天然地自成一系,還是各方神仙齊聚一堂呢?
  • 雅典學院: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自由的思想高峰
    比如現收藏於義大利梵蒂岡博物館的壁畫《雅典學院》,它是由義大利畫家拉斐爾創作的,拉斐爾「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之一。畫作是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的雅典學院的軼事作為題材,而創作的。1509年,羅馬教皇邀請拉斐爾為自己的梵蒂岡宮作畫,而拉斐爾所做之畫是第一室裡的《哲學》,並且取名為《雅典學院》。
  • 古希臘建築文明:西歐宏偉建築的源頭,人文主義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歐洲建築歷史的開端-古希臘時期相比於蠻荒時代毫無美觀的石頭房,歐洲建築的歷史長河,奠定了歐洲建築風格的發展走向。而古希臘作為歐洲文化的發祥地,當時的古希臘建築風格就是由古希臘的文明而衍生的,所以要講古希臘建築的風格,還等從古希臘的文化開始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