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體美賦予建築:古希臘的柱式結構特點概述

2020-12-24 每天讀文史

引言

古希臘留給世界的最具體而直接的建築遺產是柱式。柱式,就是石質梁柱結構體系各部件的樣式和它們之間組合搭接方式的完整規範。柱式是除中世紀之外,歐洲主流建築藝術造型的基本元素,它控制著大小建築的形式和風格。

世上還沒有另外一種如此簡單而又完整的元素,能以如此直截了當的方式幾乎無所不包地決定著建築的面貌。以致在一個很長時期裡,歐洲的建築藝術教育,就以研究柱式為主要內容。柱式流行到全世界,而且歷經兩千多年一直延續到現在,這恐怕是建築藝術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

▲柱式建築結構圖

柱式是建築的主要造型手段柱式的強大生命力,首先由於它原本是一種結構方式,後來又演化出一種藝術形式,一種依附於結構方式的藝術形式。作為結構方式,梁柱體系一直沿用到19世紀,至今還在廣泛應用,因為它技術比較簡單,所形成的空間最適合於人類日常活動的需要。雖然自古羅馬帝國以後,歐洲的大型建築一般都採用拱券結構,但它始終沒有完全淘汰梁柱結構。

第二,柱式規範非常嚴謹、非常精緻、藝術上非常成熟。古希臘的建築,尤其是公共紀念性建築,都是單層的,而且體形簡潔,都是長方形。重要的像帕提農,是一周圈柱廊,次要一點的,像衛城山門和勝利神廟,是前後柱廊,厄瑞克忒翁則在四面都有柱廊。所以,柱子、基座和簷部的藝術水平就是整個建築的藝術水平,它們的風格就是整個建築的風格。希臘人因此刻意精心推敲它們的形式和權衡比例,終於形成了柱式,用它們濃縮了建築藝術。經過長期的冶鑄,它們已經到了絲絲入扣,幾乎容不得一點增減更改的地步。

▲帕提農神廟

藝術形式的完美和規範化,有它的消極面,那便是對後人的束縛,創作實踐中很難突破。思想上也不敢或懶於突破,沒有重大的歷史機遇便不能破格創新。但它也有積極的一面,便是即使平庸的建築師也能依樣畫葫蘆,設計出很不錯的房子來,保持建築環境高水平的統一,不致醜怪雜陳。同時,有了高標準的流行規範,也有效地阻住了不入流的嘗試。

第三是柱式的適應性很強,特別是經過希臘晚期和古羅馬時期,它產生了多層組合和與拱券結構結合的方式之後。希臘柱式起源於木結構,經過長期演變完成了向石結構的過渡。石結構更堅固耐久,義大利有些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廟宇還基本完整地保存到現在。如果不是人為的野蠻破壞,還能有更古老的建築保存下來。它也能做得很高大,古希臘時代就有10米以上的甚至達到12米的柱子,古羅馬帝國時代,有的柱子高度竟將近20米。梁的跨度也相應增大不少。這些都是木結構達不到的,因此,柱式的適應性便大大強過於木結構體系,並且有了更豐富多樣的表現力。古羅馬之後,拱券結構的造型能力非常強,又吸納了柱式作為它的造型元素,從而加強了柱式的生命力。

▲古希臘三種常見的柱式建築

第四,古希臘有多立克和愛奧尼亞兩種柱式,到古羅馬發展成五種,各有鮮明的風格和個性,從粗獷雄健到盛裝的華麗,適用於不同性質的建築或同一建築上不同的位置。這樣,柱式的藝術表現力又大大增強了,而且系列化了。作為「凝固的音樂」,在一個建築群裡,不但可以有一個樂器的獨奏,還可以有多種樂器的交響。

第五,古希臘柱式蘊含著飽滿的人文精神,這是它長傳不衰的重要原因。歐洲中世紀,神權統治之下,古典文化湮滅了一千年之久,真正意義上的柱式幾乎不見蹤跡。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重新萌發,人們從廢墟中認識了古典柱式,把它當作弘揚人文精神的武器之一,柱式再度成了規範建築藝術的基本手段,又使用了五百來年。到20世紀初,建築發生了一場大革命,柱式才退出了統治地位,但遠遠沒有消失,甚至有時候還要「回潮」。

▲文藝復興時期作品

柱式的基本單元是一棵柱子以及它下面的基座與上面的簷部。在古希臘,柱式的量化規定還沒有十分嚴格,不過公元前6世紀已經漸漸地縮小了變化的範圍。到公元前5紀趨近於定型。兩百年後的希臘偉大學者亞理士多德說,一種藝術的成熟,總是或多或少需要程式化。他說,一件藝術品,必須統一而完整,「以致改易或刪掉其中任何一部分就必定會毀壞或變更全體。說完整,我是說具有開頭、中間和結尾」。

柱式就是這些原則的體現者,它是高度程式化了的,不論局部或整體,都是有頭有尾非常完整的,它的互相矛盾著的構件和諧地組織在一起,既不宜再增加什麼,也不能再減少什麼。正當柱式發展到需要尋找它的量化規定體系的時候,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數為萬物的本質,一般說來,宇宙的組織在其規定中是數及其關係的和諧體系。」這就是說,和諧是一種數量的關係。後來,亞理士多德又說:「任何美的東西,無論是動物或任何其他的由許多不同的部分所組成的東西,都不只是需要那些部分有一定方式的安排,同時還必需有一定的度量,因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組成的。」

▲帕提農神廟

正是這種美學觀引導著柱式經過數的規定達到它的和諧。希臘多立克柱式的柱子沒有柱礎,早期的柱頭像一隻淺淺的碗,側面輪廓彎曲而柔軟。到了古典盛期,帕提農的柱頭就是一個倒置的圓錐臺,輪廓兩邊都是直線了,剛勁挺拔。柱身是圓的,很粗壯,早期有點沉重,到帕提農,包括柱頭在內的高度為底面直徑的5.47倍,很勻稱而仍然不失雄健的氣質。柱身上有二十來個凹槽直通上下,槽與槽之間相交成很鋒利的線,它們造成的光影變化使柱子更顯得峻峭有力。

柱身上細下粗,外廓呈很精緻的弧形,連接上徑和下徑的直線與弧形外廓相差最大之點大約在柱高的三分之一處。這種輕微地外張,使柱子像有彈性的飽滿的肢體。柱子沒有柱礎,它的基座是三層階座,每層高度隨柱式整體的高度變化,不同於踏步。簷部分上下三層,直接擱在柱頭上的叫額枋,頂上向前挑出的叫簷口,二者之間的叫簷壁。多立克式簷壁的明顯特點是被一種豎長方形板塊分隔成段落,板塊上有兩條凹槽,因此叫三壟板。它們的間隔大致呈正方形,經常在間隔裡做雕刻,是近於圓雕的高浮雕,體積感很強,和多立克柱式風格一致。簷口挑出部分的底面有一種叫釘板的裝飾構件,在長形的石板上雕出幾排圓疙瘩來。

▲多立克式簷壁

每塊三壟板上方有一塊,它們的間隔上也有一塊。就間隔來說,柱開間從下向上形成了1:2:4的節奏。構件和他們的間距越往上越小,就像樹木由根到梢的變化一樣,有了生長的活力。多立克柱式簡樸單純,線腳少而方稜方角,沒有曲面線腳,沒有經過雕飾的線腳,保持著它風格的純粹。愛奧尼亞柱式也是風格純粹,而且處處與多立克式對比。它形成很早,但定型比多立克式晚,在古希臘時代有些做法還有明顯的變化。它的柱子有柱礎,是兩或三層的凸圓盤和凹圓槽組成的,像壓縮的彈簧,很有彈性。柱身比多立克式的纖細多了,厄瑞克忒翁東面柱廊的柱子,連柱頭在內,高度為底面直徑的9.5倍。柱身也有凹槽,比多立克式的多幾個,通常是24個左右。

槽與槽之間不相交,保留著一小段圓形柱身外廓的弧面,所以,柱身上垂直線條密而且柔和,顯得輕靈。對比最突出的是柱頭,愛奧尼亞柱式的典型特徵是柱頭左右各有一個秀逸纖巧的渦卷。渦卷下的頸部箍一道雕飾精緻的線腳,典型的雕飾題材是盾和劍或者草葉。愛奧尼亞柱式的簷部也分三層,下層額枋被兩道串珠線腳劃分為三條,上面還有一組複合的弧形線腳。向前挑出的簷口上緣也是複合的曲面線腳,底部有一排小小的齒形裝飾。

▲愛奧尼亞柱式

把人體美賦予建築它的簷壁不分隔,完整的一長條,通常作內容連續的大場面故事性雕刻。雕刻也是愛奧尼亞式的,比較薄,重視線條的韻律構圖。雕刻的風格和柱式的風格完全統一。愛奧尼亞柱式線腳比較多,而且是複合的曲面線腳,有華麗的雕飾。這些線腳加強了它和多立克柱式的風格對比。柱式在從木結構向石結構演變的過程中,曾經有一個階段,在木構件外面罩一層陶貼面,這是為了防火。

這些貼面,因為要和木構件契合,不得不講究木構件的形式,因而把木構件的一些特點帶到陶貼面上來了,同時,又把製作陶器的一些工藝特點也帶到陶貼面上。前者如多立克柱式的三壟板和釘板之類,本來都是木結構的要素,後者如愛奧尼亞柱式的曲面線腳和它上面的雕飾,它們是很容易在泥坯上模製的。後來,有了一定程度的定型之後,再改用石結構,便把這些痕跡帶到石質構件上來了。所以,多立克柱式更清晰地表現出木結構的邏輯性,而愛奧尼亞柱式則多一點裝飾和變化。兩種柱式的組合也各不相同。多立克式的開間比較小,大約是1.2-1.5個柱底徑,愛奧尼亞式的開間大一些,總在兩個柱徑上下。因此多立克式建築更加凝重莊嚴,而愛奧尼亞式的便開朗輕鬆一點。

▲多立克式的廣場建築

凡一種藝術風格的成熟,一般總要具備三點:第一,獨特性,就是它有易於辨識的形式特徵和與眾不同的性格,反映著它獨有的理念;第二,一貫性,就是它的特色貫穿它的整體和局部,直到細枝末節,很少蕪雜的、格格不入的異質;第三,穩定性,就是它的特色不只是偶然表現在幾個作品上,而是表現在一個時期內的一批作品上,儘管它們的類型和形制不同。多立克柱式和愛奧尼亞柱式具備了這三點。就在兩種柱式的性格刻畫裡,顯示出古希臘文化中人文主義的光輝。至少在自由人中間,希臘主流文化的精神是以人為本,尊重人,讚美人,發揮人的體能和智能。

古典時期的悲劇詩人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公元前496一前406)的作品《安提峨》中,合唱隊有兩句著名的唱詞:「世界上有許多力量,但是自然中沒有什麼比人類更為有力。」這兩句唱詞被引入雅典的國歌裡。同時期的雅典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公元前460-約前400)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裡記載伯裡克利在一次鼓動演說裡說道:「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勞動果實。」

▲古典時期悲劇詩人索福克勒斯

人本主義思想和自由民民主制度,都從小亞細亞和愛琴海諸島首先萌生,在那個地區的希臘城邦,自由民主要從事手工業、商業和航海業。他們的文化,比起大希臘(義大利、西西里、伯羅奔尼撒)純農業城邦的文化來,是強勢文化,因此在希臘文化的融合中,它佔據著主流的位置。柱式在人文主義文化影響下發展和定型,它滲透了尊重人、讚美人的古典精神。

結語

主持雅典衛城建設的大雕刻家菲狄亞斯說過:「再沒有比人體更完美的東西了,因此我們把人的形體賦予我們的神靈。」(轉引自前蘇聯雕刻家米爾庫洛夫(MepkynoB)自傳)希臘人同時也把人的形體賦予了柱式的柱子。正是這樣的人形賦予,柱式才具有了永恆的魅力。

相關焦點

  • 古希臘建築文明:西歐宏偉建築的源頭,人文主義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以科林斯式的柱態的建築擇優列雪格拉德紀念亭。古希臘風格的柱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以人為本,造型的塑造是當時古希臘人們的體態美,人體美,用柱如其人來比喻也不為過。這樣的柱式體現了人的姿態、容貌、舉止和典雅的美,是古希臘時代的藝術彰顯,柱式的特點都展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高貴地位,而這三種柱式也稱作當代歐洲歷史上的建築典範,是古希臘建築美學的體現。
  • 古希臘建築賞:歐洲文化的搖籃(圖)
    第1頁:帕特農神廟 第2頁:雅典娜勝利女神神廟 第3頁:宙斯神廟  古希臘作為歐洲文明的搖籃,她的建築集中了各種藝術形式的精華,不僅代表了古希臘的文化,更當之無愧地成為歐洲文化的指明燈。  18世紀的藝術史學家柯爾曼曾在《論模仿希臘繪畫和雕塑》中說道,古希臘藝術傑作的普遍有點在於高貴的單純和肅穆的偉大。
  • 古羅馬時期,連續券和券柱式有何建築特點,又有哪些代表建築?
    引言拱券結構給了古羅馬建築嶄新的藝術形象。首先是給了它新的造型因素:券洞。這種圓弧形的造型因素大大不同於古希臘梁柱結構的方形造型因素。古羅馬建築的雄強風格,一方面反映著帝國的強大,一方面又反映著拱券結構的特點,兩個方面十分協調。拱券結構比較沉重,因此支撐他們的牆體很厚。於是就產生了一種裝飾母題,就是壁龕。壁龕本身是建築式的,在巨大的內部空間中,它起著衡量空間的尺度的作用,也起著人體和建築空間之間的過渡者的作用,使建築空間柔和,人性化。它也是安裝神像和其他裝飾性雕刻的良好手段之一。
  • 天然石材柱子樣式介紹之古希臘柱式
    由於古希臘文明的影響,目前在歐洲還是可以很普遍的看到古希臘的建築,並且至今還是有很多新的建築依舊採用這些風格來進行設計裝修的。所以對與我們石材從業人員來說,古希臘風格的柱子樣式是屬於必須要掌握的一類柱式類型(另一類為羅馬柱式)。這對於我們體現我們的專業性以及和客戶的溝通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 世界文化史:古羅馬的建築藝術,發展了古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
    正是在這樣一種意識的左右下,古羅馬的建築不僅藉助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發展了古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而且也將古希臘建築藝術風格的和諧、完美、崇高的特點,在新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從「神殿」轉入世俗,賦予這種風格以嶄新的美學趣味和相應的形式特點。古羅馬的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在其《建築十書》中曾經指出,建築的基本原則應當是須講求規例、配置、勻稱、均衡、合宜以及經濟。
  • 古典歐式風格——柱式的變化及特點
    雖然風格種類繁多,但總結髮現:古典歐式風格最大的特色在於——柱式的變化。古典歐式中,古希臘和古羅馬與柱式密不可分。古希臘柱式建築中以「希臘帕特農神廟」為典型,整齊排列的柱子上,加蓋著三角形輪廓的石頂。而古羅馬是柱式加上拱圈。
  • 當代女性的平衡、秩序之美|系列
    古希臘建築之美古希臘藝術,是古典藝術的典範。在古希臘雕塑中《米洛的維納斯》和《觀景樓的阿波羅》一直被稱之為是人體美典範的經典雕塑,而希臘建築帕瑟農神廟等建築更是濃縮了幾個時代的智慧,在希臘藝術中佔據獨一無二的地位。
  • 古希臘藝術多輝煌?一篇文章讀懂他!
    這一階段的古希臘雕塑發生了質的飛躍,隨著古希臘人對人體結構的愈發熟悉,對數學比例的完美應用,古希臘雕塑開始追求一種寫實主義的「理想人體」。  二.古希臘建築  對於理想主義的追求不僅體現在雕塑上,也體現在建築上。
  •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給後人留下了哪些可以效仿的結構知識?
    賽裡奧第一個真正系統化地制定了五種柱式的規範,他出版了一系列大開本的、全部精確圖解的建築著作,成了建築語法的經典。賽裡奧賦予古希臘柱式的擬人化以天主教的內容。他說,多立克柱式應該用於教堂,獻給傑出的男使徒,聖彼得、聖保羅或聖喬治,以及一般擅長軍事戰略的聖徒。
  • 西方藝術之源——古希臘藝術
    古希臘的鼎盛時期,社會繁榮,開放的社會環境和自然條件讓古希臘時期的思想、文化方面都空前發展,哲學、文學、數學、藝術、建築等等都達到了人類文化的一座高峰,這一時期,也誕生了人類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阿基米德、泰肋斯、畢達哥拉斯、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等,他們共同促成了古希臘文明的繁榮昌盛。
  • 古典味道之――穿越古希臘
    古典建築上半篇——古希臘建築引言:看慣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你是不是想感受不一樣的建築風採?有句話是這樣表達的:給建築形式賦予人類的比例和活力!關鍵詞一:橫梁式系統古希臘建築初期也是採用垂直柱子撐起水平梁的橫梁式系統。而古希臘與埃及文明不同在於建築節點的處理發展成為一種符號化藝術語言融入比例與結構邏輯。關鍵詞二:柱式柱式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創新,也是古典建築構件組合的基本規則。
  • 歐式羅馬柱源自古希臘,典型柱式有這三種
    羅馬柱雖然帶著「羅馬」之名,但其實是源自古希臘的建築,後來被古羅馬人繼承發揚。古希臘的建築藝術,是歐洲建築藝術的源泉與寶庫。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完美、崇高。古希臘的「柱式」 追求嚴格和諧的比例和以人為尺度的造型格式。
  • 巴洛克式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建築風格,希臘文明的延伸
    羅馬耶穌會教堂圖示 分析從古希臘時期的建築到巴洛克式建築立面的演變過程 古希臘時期使用簡單的梁柱體系塑造空間,注重數字的比例、人體美學,以及兩種柱式的運用
  • 古希臘文明中的神廟是什麼樣子的?
    建築神廟、祭祀諸神是他們重要的生活內容,神廟在古希臘是群眾集體活動的場所,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景仰的聖地。在邁錫尼時期,古希臘神廟是有門廊的長方形建築,同貴族住宅相比沒什麼兩樣,基本上以石為基,以木為頂。這種神廟到荷馬時代,則採用在側牆前端設柱廊的「端柱門廊式」,後來發展為四柱承重的「前廊式」或「前後廊式」。神廟四周環繞柱廊的做法是在公元前6世紀形成的。
  • 走進古典建築之——古羅馬建築
    古典建築上半篇——古羅馬建築引言:看慣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你是不是想感受不一樣的建築風採?有句話是這樣表達的:給建築形式賦予人類的比例和活力!古羅馬建築地區:歐洲,義大利,地中海,包括:北非,小亞細亞和中東公元前1世紀——4世紀特徵關鍵詞:拱,牆,柱式,拱頂與穹頂,紀念性建築,新建築古希臘與古羅馬區別小點
  • 建築也有性別身體與建築到底有什麼關係?
    波圖努斯神廟比如,古希臘時建築的柱式便隱喻著人體並帶有性別 。古羅馬建築師、工程師馬可·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在他寫的建築學專著《建築十書》中,為當時的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詳盡介紹了三種古希臘柱式的起源和發明,從中可見古希臘人的智慧與美的追求,以及建築與身體的密切關係。
  • 古羅馬時期代表建築建築特點概述,帶你走進建築的美學殿堂
    下面三層都用券柱式裝飾,頂上一層實牆用壁柱分劃,每個開間中央開一個小窗,掛一面青銅盾牌,有牛腿挑出,託住頂上的桅杆。桅杆是用來拉懸索以張開篷布遮陽的。一圈80個開間,只有長短軸兩端四個大門稍有難以引人注意的不同,但是它的橢圓形形體和券柱式卻造成了豐富的光影變化和對比。而它的單純簡練則使它更顯得宏大莊重。
  • 西方建築——從歷史、形式、特徵等讀懂她的美(上)
    西方建築風格——人生來,就喜歡美。柱式神殿的圓柱是由數個單獨分割的柱筒架構而成,在古希臘建築史上,先後形成三種具有標準規格的重要柱式: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以及一種比較特殊的卡裡埃柱式。,到古希臘末期才開始作為柱式,但最後是古羅馬人將它發揚光大;這種柱式造型比較複雜,例如雅典市中心的奧林匹亞宙斯神殿。
  • 古希臘藝術的特點,有哪些藝術品值得了解?
    (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400年)邁錫尼藝術的特點:《獅門》大約是公元前1520年的建築,原來是一座神殿的門,四周以巨石砌成高牆,門的部分以三塊長形巨石構成,兩根直立的門柱,上面橫跨一根門楣。門楣上以一塊完整的三角形巨石壓住,有建築結構上的功能,三角形的巨石上雕刻著兩隻大約304釐米高的獅子,面對面站立,護衛著中央一根筆直的石柱。古希臘藝術之美麗的人體許多古老的文明,都以人體作為藝術表達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