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十大王牌師團的最終宿命!

2021-01-11 扯扯歷史

【日寇的師團】

抗戰初期

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

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

抗戰中期

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鬥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

(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

(2)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鬥人員約15500人。

(4)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約11000人。由於機動靈活,主要用於掃蕩八路軍的華北根據地。

(5)獨立混成旅團:與師團一樣是獨立的戰略單位,一般有2-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的人數比丁種師團還少,大約有6000-8000人。承擔輔助的戰略任務。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編組了兩旅團制師團。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轄四個步兵大隊、步兵大隊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師團無炮兵、僅直轄工兵隊、輜重隊與通訊隊,總人數為11980人。

抗戰後期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已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 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

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

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達8000人以上。

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一、5師團

日本組建最早的七個師團之一,兵員主要來自於廣島,二戰時被設立為十七個常設師團之一。

5師團參加過甲午戰爭,將清軍的淮軍部隊擊敗,並攻陷平壤。日俄戰爭,5師團血戰奉天,打出了「鋼軍」的名號。蘇聯成立後,5師團出兵西伯利亞,但被蘇軍擊潰。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日軍全面侵華,5師團由板垣徵四郎中將帶領進入華北。在南口與中國軍隊湯恩伯、傅作義和孫連仲部會戰十八天,將中國軍隊擊潰。隨後5師團參加了太原會戰,以兩個半旅團的兵力(大約2萬人),大戰中國第二戰區30多個師,並在忻口將中國軍隊擊敗,擊斃中國三個將級軍官,並讓中國損失了近10萬人。板垣此戰打出了第五師團的「赫赫威名」。

1938年,板垣5師團和磯谷10師團孤軍深入徐州地區,10師團在臺兒莊被李宗仁率重兵圍殲,遭到重創,而板垣的5師團被張自忠阻擊於臨沂,並付出了3000傷亡的代價。

1939年,5師團攻陷海南島,隨後由廣西欽州登陸,一路攻陷南寧、崑崙關。中國軍隊派遣唯一的機械化軍第五軍收復崑崙關,經過17天血戰,中國付出16500餘人傷亡,擊斃5師團21旅團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並消滅日軍4000人。5師團於桂南與中國9個軍周旋一年有餘,最後付出傷亡6000人的代價,被趕出廣西。

1940年後,5師團被改編為機械化師團。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五師團被配屬給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參加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戰鬥。

馬來西亞、新加坡戰役之後,以第41步兵連隊為基幹組成了東支隊。這支部隊的預定任務是在菲律賓各島執行掃蕩,但是沒過多久就被編入第17軍(軍指揮官:百武晴吉中將)。之後被派遣去參加莫爾茲比港攻堅戰。而莫爾茲比港攻堅戰的慘敗,讓這支隊伍回到平壤參加補給新兵,被編入重建的第30師團。師團主力在第8方面軍今村均大將的指揮下,轉戰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在現在印尼的塞蘭島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師團長山田清一由於師團傷亡太大在投降時切腹自盡。該師團在印尼蘭塞島投降。

二、109師團

屬於乙種師團,參加過太原會戰的娘子關戰鬥,由阿南惟幾中將指揮。

然而109師團的光輝不在中國戰場,而是二戰後期的太平洋戰場,死守硫磺島。此役日軍將領為慄林忠道中將,日軍兵力為2.3萬人,美軍兵力不下10萬。

日軍卻死守了一個月,並殺傷大量美軍。

據美軍統計,此役日軍22305人陣亡,1083人投降,而美軍傷亡達28686人,是太平洋戰爭以來,美軍唯一一次損失比日軍多的戰役。

三、18師團

18師團參加了淞滬會戰,在杭州灣登陸,導致中國軍隊退出上海。然後,18師團參加了南京會戰,由於中國軍隊士氣低迷而且傷亡過半,很快就被日軍擊潰。隨後18師團參加南京大屠殺。

1938年,18師團參加進攻廣東的會戰,並佔領廣州。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8師團參加馬來半島會戰及新加坡會戰,並於1942年開始進攻緬甸。在緬甸擊潰英國軍隊和中國遠徵軍後,18師團留守緬北。

1943年,中國駐印軍及英軍和美軍部隊反攻緬北,經過一年多的戰鬥,18師團幾乎全軍覆沒。如果不是日軍28軍救援及時,也許連田中新一中將也會被擊斃。

四、6師團

日軍十七個常設師團之一。

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6師團都是先鋒,而且無堅不陷。

抗日戰爭中,6師團由柳川平助的第10軍節制,登陸杭州灣,並在之後參加了南京大屠殺。武漢會戰,6師團攻略長江北岸,擊潰中國兩個軍團十餘個師。

1939年,6師團參加長沙會戰,被薛嶽率重兵擊潰。1941年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先勝後敗,又被擊潰。從此以後6師團威風不再。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年末第6師團被編入參加瓜島爭奪戰的第17軍(百武晴吉中將)。最初大本營有將第6師團派往瓜島的意向,但是最後仍然決定放棄瓜島。師團主力被派往索羅門群島以北的Bougainville島,而第13連隊被派往以新喬治到為中心的中部索羅門群島。隨著遭到美軍的頑強抵抗,損失相當大,之後第13連隊於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島。以第6師團為主力的第17軍堅守著Bougainville島,但是11月1日美軍在日軍防衛最薄弱的島的西海岸登陸成功,立刻建成了橋頭堡和機場。日軍幾次試圖將美軍趕回海中,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美軍在Bougainville島登陸之後所沒有採取積極的攻擊態勢,但是接美軍班的澳大利亞軍卻毫不手軟,頻頻向第6師團發起攻勢。第6師團節節敗退到布因地區。在撤退途中,日軍於1945年8月15日投降。

五、13師團

13師團主要是在中國戰場作戰,參加過淞滬會戰和南京大屠殺,後參加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徐州會戰,被阻擊於淮河,損失了部分人馬。武漢會戰,被宋希濂於富金山阻擊,舉足不前。武漢會戰結束後,受11軍節制。

1939年4月,參加隨棗會戰,被中國軍隊擊潰。第一次長沙會戰又被擊潰。棗宜會戰,為日軍攻陷宜昌,並擊斃名將張自忠。

第二次長沙會戰,13師團又被擊潰。常德會戰又被擊潰。但常衡會戰,13師團立功卓越,隨後的桂柳會戰,隨3師團一直攻到獨山,但被29軍及當地百姓擊潰。隨後中國軍隊節節反攻,13師團等部隊屢屢敗績。

1945年9月初,13師團在撤退途中投降。

六、3師團

3師團跟13師團一樣,主要在中國戰場作戰。

3師團在甲午戰爭時期擊敗清軍,後來又參加攻略西伯利亞的戰鬥,被蘇軍擊潰。

抗戰時期,3師團參加淞滬會戰及南京會戰,並參與南京大屠殺。

武漢會戰後,受11軍節制,參加了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常衡會戰、桂柳會戰、湘粵贛邊區會戰、豫西鄂北會戰,敗多勝少,尤其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遭到重創。

1944年參加了湘桂作戰,損失8000餘人。長期的對中國軍作戰使第3師團損失慘重,老兵消耗殆盡。1945年岡村寧次視察第3師團時認為第3師團已不再有當年的王牌軍的風採了,全軍建制已感力不從心。

1945年8月,在江蘇鎮江投降。

七、10師團

日軍的甲種師團,也是十七個常設師團之一。

徐州會戰,10師團孤軍深入到臺兒莊,被李宗仁率重兵包圍,被殲滅了1.1萬人,幾乎損失了一半,在板垣的5師團援助下,才突圍成功。

武漢會戰,10師團由筱冢義男中將節制,在羅山地區擊潰胡宗南部,1939年被調回日本。

1944年2月師團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師團主力於7月前往南太平洋。

最初的預定是派往臺灣,但是最後還是被抽調去了菲律賓的呂宋島。第10師團在尚武集團(屬於第14方面軍,指揮官:山下奉文大將)的指揮下,於1945年1月開始與登陸上來的美軍展開了約半年的拼死相搏。

面對強大的美軍,第10師團發起一次次的肉搏戰,拼命的抵抗。在物資和火力佔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的攻勢下,第10師團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處於全面崩潰的狀態,於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9月2日,呂宋島整體投降。

八、56師團

參加過侵略緬甸的作戰,在中國遠徵軍援緬作戰時,神秘的繞到中國軍隊後方,導致中國軍隊倉促撤退,給中國軍隊重大打擊,並在野人山擊斃戴安瀾中將。隨後追擊中國軍隊至怒江沿岸。

1944年,中國遠徵軍收復滇西,56師團一部留守,被中國軍隊全殲。

九、9師團

一·二八抗戰時由吉住良永中將指揮,與中國19軍、5軍血戰兩個月。

淞滬會戰時期,參與羅店戰鬥,與18軍血戰羅店,損失慘重,陪襯18軍打出了威名。

南京會戰後參加了南京大屠殺。

1944年6月美軍在中太平洋的重鎮:塞班一舉登陸。

最初,第9師團是被準備作為抑制美軍在塞班登陸的阻擊部隊而在塞班布防的。7月7日隨著塞班守軍的全軍覆沒,第9師團被編入第32軍(擔任衝繩防衛,指揮官:牛島滿中將)。第9師團在衝繩南部構築了相當規模的阻擊美軍登陸的陣地(事後的事實也證明,讓美軍大嘗其苦頭)。

從日俄戰爭開始到二戰,第9師團都是在惡仗、硬仗中披荊斬棘的走過來,對此第32軍的首腦給予第9師團極大的希望。並且按照第9師團的戰術特點,量身訂製了以第9師團為中心在灘頭給美軍致命一擊的作戰計劃。但是為了填補部分部隊從臺灣調往菲律賓後,在臺灣產生的兵力空白,第9師團無奈於12月末奉命前往臺灣,儘管在第32軍首腦的強力反對之下。失去第9師團的第32軍放棄了積極的灘頭阻擊作戰,不得已採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戰的戰略。

1945年4月,美軍跳過臺灣直接攻擊衝繩,日本大本營的許多作戰參謀對於當時把第9師團調往臺灣的行為稱之為「參謀本部這輩子最白痴的行為」。

就這樣,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的第9師團沒有和美軍交過手,就在臺灣無奈的投降了。

十、20師團

20師團不算勁旅,但是卻是七七事變的發起者,佔領平津後,在南口打敗中國軍隊,隨後又幾乎勢如破竹的拿下河北,後來又參與太原會戰的娘子關戰鬥。

1942年年底,第20師團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前線。

1943年1月在維瓦克島登陸成功的師團主力主要把精力放在機場的建設和修築菲尼斯蒂爾山脈沿海地帶的道路上。4月前往麻丹修築道路。9月22日美澳聯軍在芬施哈芬登陸之後,立即與在那裡守備的第80連隊混戰成一團,儘管自然條件惡劣但師團主力還是拼命增援。然而終究不是美澳聯軍的對手,於1943年底撤退到西奧。

1944年1月2日,美澳聯軍在岡比登陸,此舉意圖切斷第20師團的退路。師團無奈退往麻丹。在熱帶叢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隊,但終於在2月底到達麻丹。然而到了麻丹之後等待第20師團卻的是一紙新的命令:前往愛達培。行軍比在熱帶叢林中更艱苦,大片的沼澤地吞噬了不計其數的官兵,師團長片桐茂也在維瓦克附近戰死。自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止,師團的各個部隊陸續到達維瓦克。但是由於美澳聯軍下手比日軍快了一步,率先在荷蘭蒂亞和愛達培登陸的原因,第20師團變得進退不得。

第18軍司令官安達二十三中將為了得到部隊的生存空間,下令與美澳聯軍決戰。7月開始第20師團在飢餓和疲勞的困擾下,展開了愛達培攻堅戰。但是因為死傷慘重,戰鬥減員嚴重,於8月3日終止了戰鬥。之後,師團在飢餓、瘧疾等流行病以及澳軍的圍攻下,實際上已經沒有作戰能力了。

1945年7月25日,安達中將下令「全員犧牲報國」,但之後不久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登陸時,第20師團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時只有785具連槍都舉不動瘦骨嶙峋的骷髏了。

相關焦點

  • 抗日劇中經常出現的鬼子師團,究竟是師還是團
    相信大家對於經常在抗戰影視作品裡出現的「師團」這一鬼子部隊的編制,應該是不陌生的。然而師團究竟是什麼級別的部隊,卻很少有人能解釋的清。 在各類影視劇中,對於師團級別和規模的表現也大不一樣,有的師團動輒一兩萬人,火炮好幾百門,師團長掛著少將、中將軍銜,走起路來威風凜凜;有的師團則只有幾千人,師團長不過中佐、大佐,見了帶將軍銜的點頭哈腰。如此巨大的反差,讓人不禁要問:師團在鬼子的部隊中究竟是怎樣的一級編制?它到底是師還是團呢?
  • 日軍板垣師團號稱鋼軍, 和第五軍比誰更厲害 輸的那個幾乎被全殲
    (本文內容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現在有很多抗戰題材的影視劇,相信大家也都看過不少,畢竟是在演電視劇,所以一些情況和真實的歷史,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真實歷史上的日本鬼子
  • 二戰時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如何?比神劇裡厲害多了
    儘管在電視劇裡,日軍非常蠢笨,而中國抗日武裝則厲害的不得了,手撕鬼子、手榴彈打飛機、八百裡爆頭之類的橋段屢見不鮮。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一個燕雙鷹就能幹掉一個師團的鬼子。但實際上,真實的日軍可比神劇裡厲害多了,尤其是日本甲級師團,比中國軍隊高了不止一個檔次。那麼二戰時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如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 看看日軍甲種師團戰鬥力,每個士兵都是神槍手
    如果用事實來說話,在那個年代,日軍的一個普通的甲種師團,能夠打敗國民革命軍中央嫡系軍的一個精銳師。下面,我們來說說日軍甲種師團到底有多麼強悍,就知道抗日戰爭咱們中國人打的到底有多艱難,最終能夠取勝中國軍民是有多麼偉大。
  • 板垣師團最終怎麼樣了
    自七七事變登陸中國,歷經南口戰役、淞滬會戰、平型關之戰、忻口作戰、臺兒莊戰役、崑崙關戰役等,在戰場曾和中國軍隊70餘個師數度交鋒,師團一部分支隊還曾參與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罪惡滔天,血債纍纍。板垣師團即日軍第五師團,因兵員大多為廣島人,又稱廣島師團。板垣徵四郎曾任該師團第19任師團長,因此在中國該師團被稱為板垣師團。第五師團創建於1888年。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1到第6,一共6個師團,而到了盧溝橋事變前,日軍已經將常設師團增加到了17個,分別是第1-12(含近衛)、14、16、l9、20師團,一共17個師團,除了靠近山地的北海道第7、金澤第9、善通寺第11師團為用於山地作戰的馱馬師團(全師團2.8萬人)之外,剩下14個師團皆為用於野戰的挽馬師團(全師團2.2萬人),挽馬和馱馬師團的差別,主要在於的炮兵和輕重兵上,馱馬師團馬匹為馱馬,專門馱載和分解過的野戰炮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緬北反攻戰: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衝鋒,是鬼子的拿手好戲,也是鬼子最響亮的品牌:指揮官把武士刀一揮,同時氣沉丹田大吼一聲,鬼子兵則哇啦哇啦的跳出來,在指揮官的帶領下端著刺刀向前衝。當5連向日軍發起衝鋒時,日軍一時很難能適應,因為根據以往經驗,一直都是日軍被中國軍隊伏擊,然後日軍衝鋒,中國軍隊一鬨而散。
  • 令日本鬼子聞風喪膽的十大抗日名將(國軍篇)!
    兒莊戰役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之後又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等抗日戰役。
  • 大阪第四師團打過幾次仗?戰績如何?
    裡面有一集就是講的大阪第四師團,說是從這個師團調來三個炮兵,支援大反派黑藤。 1933年,第四師團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闖紅燈,和警察發生衝突,師團長寺內壽一竟然帶兵砸了警察所,理由是為了「維護大日本皇軍的尊嚴」,史稱「大阪Go-Stop事件」。 這種開場的基調,仿佛決定了這支鬼子部隊非同一般,畫風先天就和別的日軍不一樣。
  • 乙種師團差距有多大?18師團堪比甲種師團,106師團被銷番號
    從19世紀末開始,日本便已經有了對外擴張的野心,由於日本本身是一個島國,資源太少為了他們的生存,他們就選擇了對外擴張這條路,而好巧不巧的是,當時正值我國清朝時期,中華文明幾千年領先世界,可是在清朝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愚昧無知最終在世界上落了後塵,先是有鴉片戰爭,再是有《天津條約》,最終在1894年,甲午海戰之中,清朝輸給了日本,籤訂了《馬關條約》,而日本也是靠著清朝的這筆賠款成為了列強
  • 讓板垣師團屢次吃虧的中將,一次意外晚節不保,晚年開飯店為生
    在一些抗戰歷史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部隊番號,那就是板垣師團。歷史上,該師團是日本編組最早的7個師團之一,也是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因為第19任師團長板垣徵四郎的關係,該師團也就以板垣師團的名字為世人所熟知。
  • 二戰德日兩國的王牌第一軍團其中一支差點改變歷史
    說到各國二戰王牌第一編號的部隊,可以說每一支部隊都是代表當時一個國家軍容軍表的標榜部隊,比如二戰時期的日軍近衛師團,美國大紅一師,法國第一胸甲騎兵團和後來改編成第一龍騎兵機械部隊等,這些軍隊在二戰時期都有象徵意義。當然論戰果和戰功,這幾支部隊在二戰時期也有非常不俗的戰鬥表現。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第23師團五個聯隊長斃命,關東軍遭大清洗
    在荻洲注完水的戰報裡羞答答承認戰死7000餘人,其中戰場尋屍4000餘具,不料在進行火葬時還引爆了屍體身上掛著的手雷,又被炸死炸傷若干負責火葬的鬼子兵,關東軍是倒黴到家了。 在大小鬼子看來,軍官被俘是有損「皇軍形象」的汙點,不死都不行,這幫軍官死得悲催:朱可夫都沒有槍斃我們,咋還死自己人手裡了?
  • 這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曾經讓精銳的日本甲種師團望而卻步
    第五師團21旅團長戰死前寫到赫:「帝國皇軍第5師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有『鋼軍』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隻比俄國軍隊更頑強的軍隊。」崑崙關,南寧北50公裡之天然屏障,踞崑崙雄山之間,自古得關者得南寧,攻城者只需克關。
  • ...目難忘的瞬間:跪著磨刀的女鬼子,圖9開戰機撞死日本的王牌飛行員
    歷史上過目難忘的瞬間:跪著磨刀的女鬼子,圖9開戰機撞死日本的王牌飛行員 圖6:1944年,日本島根縣松江市的一群頭系缽卷女學生,正在賣力地打磨戰刀。
  • 二戰時期日軍組建的乙級師團,戰鬥力方面與甲級師團是沒有分別的
    說到二戰時期日軍成立甲級師團,人們往往認為是日軍最為精銳的部隊,這17個師團幾乎代表著日軍全部戰力代表,而往往忽略日軍二戰時期成立乙級師團,而日軍對乙級師團劃分是從21到110編號以內作為乙級師團編號,比如常駐廣東嶺南地區日軍第140師團就是屬於日軍丙級守備師團,其性質是海岸防衛部隊師團
  • 二戰期間一個日軍甲種師團有多難打?別被抗日神劇忽悠了
    此前諸多抗日神劇將不明覺厲的吃瓜群眾們給誤導了,流氓痞子們可以一邊談戀愛一邊逞英雄,高舉抗日大旗集結一夥滿腔仇恨的隱世英雄就能手榴彈炸飛機,都能手撕鬼子了,還談什麼武器差距呢?但抗日戰場畢竟還不在橫店,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到底有多麼不可一世,一個甲種師團到底有多難打呢?
  • 抗日神劇中隨便就被殲滅的日本師團真實戰力有多強?
    對於日軍戰鬥力有多強這個問題,基本上沒有任何描述,只有手撕鬼子、包子手雷、子彈無限打、日軍都非常笨這些劇情,挨打的總是日軍。那麼事實是如何呢?抗日戰爭中的日軍,戰力一定要比神劇裡的強悍的多,而中國軍隊則要落後得多,今天我們就以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火力配置來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