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布
話說,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天皇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整個中華民族長達14年之久的艱苦抗戰才得以結束。
可以說,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卓絕、破釜沉舟的民族戰爭,從我國的東北地區一直延伸到內陸華南地區,我族軍民在每一場的戰鬥中都要付出數倍於小日本的慘重代價。
至於歷史上的抗戰到底有多麼艱難,大家千萬不要被某些的影視劇所「迷惑」,什麼手榴彈炸飛機等完全都是誇張的。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的戰鬥力,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強。
說到了日軍的「甲種師團」,簡單地概括來說,就是指的在戰爭時期日軍所設置的常備編制師團。即日軍所謂的「近衛師團」,以及其他的16個常備師團。這些師團,可以說是日軍編制中的中堅力量,如果用國民革命軍的話來說,就是屬於「王牌軍」。
日軍各個甲種師團所裝備的各種軍械都十分精良,而且在抗戰初期,這些師團的士兵全部都是那些軍事素質很高、有過實戰作戰經驗的老兵。其並不像某些影視劇所描述的那樣,八路軍一個戰士,手持駁殼槍,腰捆手榴彈,一人衝鋒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消滅一群鬼子兵。
如果用事實來說話,在那個年代,日軍的一個普通的甲種師團,能夠打敗國民革命軍中央嫡系軍的一個精銳師。下面,我們來說說日軍甲種師團到底有多麼強悍,就知道抗日戰爭咱們中國人打的到底有多艱難,最終能夠取勝中國軍民是有多麼偉大。
首先日軍士兵的單兵能力很強。日軍常規步兵所裝備的是制式「三八大蓋」步槍,因為其後勤相對薄弱,因此子彈的供應比較缺乏,致使只能靠著提高射擊精度來彌補。
當然,日軍的子彈供應是與西方工業強國相比較的,如果與咱們中國相比,那就可以完全碾壓了。
日軍士兵的射擊精度有多高,據一些資料記載,甲種師團對士兵射擊標準為:300米的伏靶,必須要達到五發五中,如果這個基準放到我軍中,那就是一個「神槍手」的標準。因此,在抗日戰爭中,我軍很多軍官就是被日軍士兵射殺的。
日軍士兵各個都是神槍手,再加上有很強的單兵作戰能力,令很多中國的高級將領驚訝。當時時任第五戰區最高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就這樣對日軍士兵做過評價:訓練之精、戰力之強、皆舉世罕有其匹。
不僅如此,日軍士兵除了單兵作戰能力很強外,在戰鬥意志上也是極其強悍得到。這也是為何在抗戰初期時,我軍很少能活抓到日軍俘虜的原因。說到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抗戰爆發前,蘇日雙方曾爆發過諾門罕戰役,雖然結果是蘇軍憑藉強大火力將日軍碾壓,最終取勝。可是,日軍的第七師團在戰鬥時拼死抵抗,因此令蘇軍損失極其慘重。
曾有蘇軍元帥這樣稱:我們簡直就是在與死人作戰。這也是為何日軍明知自己打輸,而且還要對外聲稱己方獲勝的原因。
日軍的甲種師團不僅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極強,而且在其所裝配的武器裝備方面,與中國士兵相比較,也是強上一大截。
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在抗日戰爭初期,其組建是由下轄的4個步兵聯隊,1個重炮聯,1個工兵聯隊,以及1個輜重兵聯隊所組成。在火力配備方面,一個甲種師團共有輕重機槍650挺,火炮100餘門,裝甲車24輛,以及坦克20輛,優級的師團還配置有戰鬥機等。
而且,在甲種師團下屬的每個聯隊中的小隊,都配備有擲彈筒與輕機槍。這樣的裝備,如果放在國民革命軍的王牌師中,簡直屬於無敵般的存在。
在日軍的那些甲級師團中,最誇張的當屬「板垣師團」,該師團共計編制有20000多人,常規的步兵人數不到5000人,其絕大部分都是屬於「機槍手」、「擲彈手」、「裝甲兵」等所謂的技術兵種。
這也是為何板垣師團被稱作「皇軍之花」的硬體原因。在我軍面前,這樣強大的敵人簡直屬於無解的,我們能夠贏得勝利,就是用無數鮮活的生命換來的。
李宗仁說過:在與日軍王牌師團對戰中,我軍士兵每小時的死亡輒以千計,犧牲的壯烈,在整個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的歷史上,也鮮有前例。
本文參考資料:《中華通史》,《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1931-1945》,《桂軍》,《李宗仁傳》,《知網相關文獻——抗戰時期真實的日軍究竟有多強悍等相關文獻》,《百度百科相關詞條——抗日戰爭,川軍,桂軍,淞滬會戰,板垣師團,李宗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