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口中的「甲種師團」有多難打?看懂才明白中國軍隊的偉大

2020-12-22 史家霸唱

隨著近些年抗日神劇的興起,我們看到的日本軍團的素質或者戰鬥力都非常弱,簡直難以想像中國需要花14年才能將日本趕出去,但是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也都知道,日本軍隊簡直是人們的夢魘,特別是讓中國軍民最刻骨銘心的甲種師團。

甲種師團,是侵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主要的作戰主力,其中包括「近衛師團」和一到二十個常備師團,這些師團都是戰場上「老熟人」,像是第五師團(廣島師團)是跟中國軍隊作戰較多的一個軍團。

廣島師團在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曾創下了中國戰爭和70個餘師先後對戰的紀錄,第19任師團長是板垣徵四郎中將,因此該師團也被稱為「板垣師團」,這個師團資歷非常老,從甲午中日戰爭就開始活躍起來。

1937年,板垣徵四郎的師團才被調入中國華北地區,到了年底,板垣師團已經擊潰了近30個中國師,戰鬥力極為強悍,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第五師團就被分配到了第25軍,主要參加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的戰鬥。

這支號稱「皇軍之花」的板垣師團,全師團有22000名士兵,步兵只有5000多人,其餘的都是機槍手、投彈手、坦克兵一些技術類的兵種,在沒有徹底機械化之前,裝備比起普通的師團要精銳的多。

全師團基本上都是標配650挺輕重機槍,108門火炮,20坦克,運輸的車輛也是高達上千,像是每個步兵連,都至少擁有六挺機槍和六個投彈筒,更重要的是,甲種師團對每個士兵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他們個人單兵作戰能力非常強,師團跟師團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都是一流,在一些老兵回憶錄當中,常常都是以打死一個日軍,往往都要犧牲2到3個人來形容,該團21旅,在1939年12月的崑崙關戰役,就以5000人的代價打殘了編制4萬中國軍隊中唯一機械化的第五軍。

第五軍傷亡程度是日軍的五倍以上,這種數字是很觸目驚心的,比起某些電視劇來說,日軍部隊的作戰能力都趨於強盛,除了裝備落後之外,協同能力也是一大弱點,在臺兒莊戰役接近尾聲時。

日軍面對中國軍隊的重兵壓陣,在節節敗退的情況下,日本第10師團和第五師團依舊能夠相互配合,突圍了出去,雖然面對這樣難纏的對手,但中國軍民依舊浴血奮戰,14年的抗戰,最終迎來了勝利。

抗日老兵口中的「甲種師團」有多難打?看懂才明白中國軍隊的偉大

相關焦點

  • 看懂日本「甲種師團」有多難打,才能明白中國軍隊有多偉大
    甲種師團,確切說,這個稱呼是在抗戰中期才有,指的是日本全面侵華之前,其國內十七個常備師團,包括了「近衛師團」以及第一至第二十師團(無「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番號)。 這些師團,都是日本軍界的老資格,作戰經驗豐富裝備強。其中很多部隊,更是中國抗日戰場上的「熟臉」。
  • 二戰期間一個日軍甲種師團有多難打?別被抗日神劇忽悠了
    此前諸多抗日神劇將不明覺厲的吃瓜群眾們給誤導了,流氓痞子們可以一邊談戀愛一邊逞英雄,高舉抗日大旗集結一夥滿腔仇恨的隱世英雄就能手榴彈炸飛機,都能手撕鬼子了,還談什麼武器差距呢?但抗日戰場畢竟還不在橫店,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到底有多麼不可一世,一個甲種師團到底有多難打呢?
  • 乙種師團差距有多大?18師團堪比甲種師團,106師團被銷番號
    當時日本有四類師團,分別為甲種師團、乙種師團,之後更是有丙種和丁種師團,這其中後面兩個更不用說說了,在抗戰進入後期,由於本國人口不足所以將很多老人和孩子都充當士兵湊數了,而甲種師團則不用說了,當時絕對是以彪悍著稱,不得不承認當年甲種師團確實給我軍民造成了重大傷亡,就連當時的美軍都感嘆甲種師團的強大。
  • 二戰時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如何?比神劇裡厲害多了
    二戰中,日本發動了瘋狂的侵略,侵略了亞洲多個國家,其中包括中國。在中國戰場,日本軍隊勢如破竹,中國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儘管在電視劇裡,日軍非常蠢笨,而中國抗日武裝則厲害的不得了,手撕鬼子、手榴彈打飛機、八百裡爆頭之類的橋段屢見不鮮。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一個燕雙鷹就能幹掉一個師團的鬼子。但實際上,真實的日軍可比神劇裡厲害多了,尤其是日本甲級師團,比中國軍隊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 這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曾經讓精銳的日本甲種師團望而卻步
    國民黨軍隊中有五支威名遠揚的王牌軍,其中第五軍被稱為中國第一支裝甲部隊,有「鐵馬雄師」的美稱,是在抗日戰場上為數不多能和日軍裝甲部隊硬碰硬的存在。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我們在看各種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軍在軍隊建制上,是與歐美乃至當時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的,日軍最大的部隊單位是師團,其次一次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軍、師、旅、團、營、連,但如果對應的來看的話,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實際上是相當於當時我軍一個軍的兵力。
  • 抗日神劇中隨便就被殲滅的日本師團真實戰力有多強?
    全面抗日戰爭一共持續了8時間,中國幾百萬軍隊,日軍進入中國的總兵力不到200萬,兵力上有數倍的差距,而是還遠離本土作戰。日軍為何能侵略半個中國?這其中的戰鬥力差距有多大?數百萬中國兵力對抗8年,才平息了這場毀滅性的戰爭。
  • 為何抗戰期間10多個國軍師打不贏1個日軍師團?看完就知道有多難
    明治維新時,軍事改革方面尤為突出,整個日本陸軍按照德國軍隊的訓練方式訓練,海軍參考英國海軍編織。直到1873年,日軍作戰部隊的人數達到了40萬。日軍編制以「師團」為主,一個師團的兵力約為2萬人。從最開始建軍到擴張侵略,「師團」編制人數從2萬左右擴充到了近3萬人。
  • 14年抗戰有多艱難?看看日軍甲種師團戰鬥力,每個士兵都是神槍手
    日軍精銳說到了日軍的「甲種師團」,簡單地概括來說,就是指的在戰爭時期日軍所設置的常備編制師團。即日軍所謂的「近衛師團」,以及其他的16個常備師團。這些師團,可以說是日軍編制中的中堅力量,如果用國民革命軍的話來說,就是屬於「王牌軍」。日軍各個甲種師團所裝備的各種軍械都十分精良,而且在抗戰初期,這些師團的士兵全部都是那些軍事素質很高、有過實戰作戰經驗的老兵。其並不像某些影視劇所描述的那樣,八路軍一個戰士,手持駁殼槍,腰捆手榴彈,一人衝鋒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消滅一群鬼子兵。
  • 日本軍隊的師團長到底是什麼級別的官?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歷史,了解歷史。 這些年來,抗日神劇頻頻出現在大眾眼前,有許多罔顧史實的虛構情節。一支中國獨立團竟然可以獨立擊敗日軍一個師團?
  • 日軍甲種師團有多強大?一個師團近三萬人,相當於三個德械師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步兵48個師、15個獨立旅、9個暫編旅、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炮兵7個團,共計60餘萬人,對陣日軍8個師團又2個支隊,一個混編陸戰隊共20萬人,奮戰三個月,最後的結果,中國傷亡近20萬餘的代價,打死打傷日軍4萬餘人後,上海淪陷……
  • 二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甲種師團也是二戰日軍最「窩囊」的師團
    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的戰力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卻在日軍中卻有有這麼一支日軍部隊與其他兇悍的日軍部隊大有不同——大阪第四師團。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是日軍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也是日軍為數不多的甲種師團之一。在二戰時期他們不會如其他日軍一般實行瘋狂的自殺式衝鋒,其士兵甚至會做一些倒賣軍用物資之類的「小買賣」。
  • 為什麼日本挽馬師團和馱馬師團人數相差三千人之多
    歷經國日俄戰爭以及一戰,成軍時間久且歷經大戰爆發前在中國發生的大小戰事,戰鬥經驗以及訓練上相對紮實,是日本陸軍中的精銳。 而這17個師團又分為兩種:甲種挽馬師團和甲種馱馬師團。其中近衛師團和第 1、2、3、4、5、6、8、10、12、14、16、19、20 師團為甲種挽馬師團,第 7、9、11 師團為甲種馱馬師團。
  • 抗日戰爭時中國軍隊的一個軍規模有多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作為亞洲戰場戰爭的主要發起者,日本軍隊一直都對地大物博的中國虎視眈眈,其侵略中國的行為從很早就開始準備了,抗日戰場上的日軍四大方面軍,其中包括,華北方面軍、關東軍、華中方面軍,以及兵力較少的海軍中國方面艦隊,因為日軍大都經過良好的軍事訓練,中國很快就在這些日軍進駐後變得混亂不堪。
  • 日本也出了抗日片,裡面的八路軍什麼樣?老兵:比抗日神劇好看
    日本也出了抗日片,裡面的八路軍什麼樣?老兵:比抗日神劇好看抗日神劇,這麼多年來從沒有讓我們失望過,只要能上映,不管拍成什麼樣都會有人看,就算不是精品,也能通過一些當紅流量明星吸引大眾觀看。就好比我們看過的《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當然,這兩部還是比較優質、備受好評的抗日神劇。不過,大家不要以為只有我們中國人才有抗日劇,其實日本也拍過一些有關抗日題材的紀錄片和電視劇,雖然不多,但卻顯得彌足珍貴!那麼很多人就會想,日本人拍的抗日片,裡面的八路軍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 二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甲種師團,也是二戰日軍最「窩囊」的師團
    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的戰力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卻在日軍中卻有有這麼一支日軍部隊與其他兇悍的日軍部隊大有不同—— 大阪第四師團。 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是日軍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也是日軍為數不多的甲種師團之一。在二戰時期他們不會如其他日軍一般實行瘋狂的自殺式衝鋒,其士兵甚至會做一些倒賣軍用物資之類的「小買賣」。
  • 二戰時期日軍六個「海洋師團」結局,有的全軍覆沒,有的順利投降
    對日本軍隊或者二戰戰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軍陸軍的基本編制是「師團」,舊日本帝國陸軍的師團分為甲種師團(常指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和乙種師團。前者採用四四制編制,約15,000至20,000人,人數多、裝備好、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後者採用三三制編制,約10,000人,裝備一般、戰鬥力較甲種師團為弱。
  • 萬家嶺大捷,日軍106師團差點被砸碎,師團長回國就被轉入預備役
    武漢,這座位於中國腹心的城市,一直以來就有九省通衢之稱,毫不誇張的說,在南京保衛戰之前,武漢就已經遷移了國民政府的部分機構以及一些大學
  • 二戰日本軍官囂張跋扈,能隨意打罵士兵,但有黑道背景的卻不敢惹
    日本軍隊認為只有能接受體罰的士兵,在戰場上才不是廢物。所以在一些抗日劇中,就經常看到日軍長官抽打士兵耳光,真的是見怪不怪了。日軍上級打下級是毫不猶豫地抬手就打,被打的士兵還要畢恭畢敬地說:嗨依。甚至在被打了1個耳光後,就算被打倒在地,也要馬上起來恭敬地說嗨依,準備接受下一個耳光。
  • 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六個日軍師團,最後下場如何?
    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家的無數革命先輩們用生命和熱血與入侵者們抗爭,最終才取得了勝利,不過那個時候日軍已經在中國犯下了無數的暴行,其中最為殘忍的莫過於南京大屠殺了,整整三十萬軍民在那個時候被殺害了,整個南京都被鮮血染紅。不過天道有輪迴,當時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六個師團最終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