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軍六個「海洋師團」結局,有的全軍覆沒,有的順利投降

2020-12-22 國史拾遺

對日本軍隊或者二戰戰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軍陸軍的基本編制是「師團」,舊日本帝國陸軍的師團分為甲種師團(常指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和乙種師團。前者採用四四制編制,約15,000至20,000人,人數多、裝備好、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後者採用三三制編制,約10,000人,裝備一般、戰鬥力較甲種師團為弱。

這是日本陸軍的編制,但是因為後來在太平洋戰爭,兩棲作戰需求比較大,而日本又沒有單獨的海軍陸戰隊,於是就改編師級單位所產生的軍事編制;戰力主體仍以步兵師,但增編更完整的後勤、支援單位維持部隊在缺乏後勤的環境下仍具備獨立作戰能力。這種改編後的師團,就叫「海洋師團」。

二戰日軍宣傳畫

二戰時期,日本一共有六個「海洋師團」,這些日本版的「海軍陸戰隊」的結局都如何呢?

第一批的3個師團中,包括第36、第46、第52師團。

這其中,第36師團並不是野戰師團,而是以維持佔領地的治安和警備為目的(由於從華北、華中到華南地區的戰線持續擴大,戰爭陷入泥沼化中,為了替換下在中國第一線作戰的甲種野戰師團),而於1939年(昭和14年)2月7日新設立的師團(中國治安師團)之一,1943年(昭和18年)初,編入關東軍所屬,預訂駐紮在中國東北地區防備對蘇聯軍隊作戰。然而隨著太平洋戰局的惡化,被匆忙投入南方戰線。10月接到命令離開山西向南方移動,同年11月5日改編為海洋編制師團,移師紐幾內亞並編入第2軍,負責紐幾內亞和比亞克島。

1944年(昭和19年)4月22日美軍開始在艾塔佩登陸,5月17日於薩爾米地區東部的託姆登陸,5月27日於比約克島登陸,起初比約克支隊曾成功迫使美軍撤退,在持續抗擊月40天之後葛目聯隊長切腹自盡,比約克支隊遭到全滅。師團主力與在薩爾米登陸的美軍交戰對峙。自6月以後師團放棄攻擊,美軍也不再發動大規模攻勢,就此進入持久戰狀態。

雙方就這麼一直僵持到戰爭結束,這其實算是非常幸運的,至少大部分人命保住了。

第46師團是匆忙編成的,1943年(昭和18年)5月,為進行本土防衛強化第42師團、第43師團、第46師團、第47師團被下令新設立。這個時候日本基本已經是處於下風,本土不保了,新師團戰力怎樣可想而知。

這個師團的運氣相比第36師團就差很多了,它1943年10月開進南洋,其所屬的步兵第123聯隊在爪哇島東部小巽他群島松巴哇島登陸,兩個月後步兵第147聯隊也在松巴哇島登陸。剩餘的步兵第145聯隊因運輸船的緣故未能參加進攻,不過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這個倒黴的第145聯隊後來被派到了硫磺島,結局嘛,全滅。

不過,師團主力於1945年(昭和20年)4月從松巴哇島轉至馬來半島負責警備任務,在未經歷大規模戰鬥的情況下迎來終戰,還好,總算保住了一些人。

還有一個就是第52師團,這也是個二線師團,它是由甲種第五師團的留守部隊為基礎,擴充設立的,1940年7月設立,1943年10月改為海洋師團編制,一番輾轉後來保護的是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的楚克島,這裡沒發生什麼大戰,815之後就投降了,運氣不錯。

第二批改編的是第29師團,第43師團和第14師團,這3個師團下場普遍很不好看。

第29師團,它戰鬥力也並不強,1941年4月1日才編入新成立的關東軍,作為戰略預備師團被配置於遼陽市,1944年春,南下編入第31軍(成立於1944年2月,中部太平洋方面擔負島嶼作戰,總兵力8萬餘人)的戰鬥序列,負責關島防衛任務。同年自6月起與美軍持續進行交戰,直至7月28日高品師團長戰死,從而結束有組織的抵抗活動。馬裡亞納海戰後,此師團覆滅,師團長戰死,番號都被撤銷了。

與第29師團並肩作戰的是第43師團,它也是第31軍的,負責的是塞班島,這個師團結局異常慘烈,因為塞班島戰役日軍極為瘋狂,不僅幾乎全軍都進行自殺式攻擊,甚至連島上日本平民都被逼著自殺(這裡自一戰後就被日本託管,所以有日本平民),這個師團幾乎就沒活口,於是第43師團是日本陸軍史上第一個戰敗覆沒、撤銷番號的師團,也是最短命的師團(不包括新組建、因投降而終結者)。

1944年6月一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從一個布滿屍體的洞穴中救出一名仍然生存的嬰兒

最後一個是第14師團,這是海洋師團中唯一一個甲種師團,1944年初該部調往帛琉,主力大部駐紮在佩萊利烏上。 1944年8月,該島遭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後換成美國陸軍第81師)在優勢海空火力支援下的進攻。激戰兩月後,第14師團主力被美軍殲滅,作為成建制的陸軍部隊不復存在。但其師團部和其他一些殘餘部隊在附近的小島上一直堅持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組建的乙級師團,戰鬥力方面與甲級師團是沒有分別的
    說到二戰時期日軍成立甲級師團,人們往往認為是日軍最為精銳的部隊,這17個師團幾乎代表著日軍全部戰力代表,而往往忽略日軍二戰時期成立乙級師團,而日軍對乙級師團劃分是從21到110編號以內作為乙級師團編號,比如常駐廣東嶺南地區日軍第140師團就是屬於日軍丙級守備師團,其性質是海岸防衛部隊師團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第六師團是日本陸軍精銳,其不僅僅是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更是日本明治時代初建新式陸軍時的六大師團之一,由日本六大鎮臺中的熊本鎮臺改編而來,所以也稱熊本師團。
  • 二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甲種師團,也是二戰日軍最「窩囊」的師團
    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的戰力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卻在日軍中卻有有這麼一支日軍部隊與其他兇悍的日軍部隊大有不同—— 大阪第四師團。 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是日軍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也是日軍為數不多的甲種師團之一。在二戰時期他們不會如其他日軍一般實行瘋狂的自殺式衝鋒,其士兵甚至會做一些倒賣軍用物資之類的「小買賣」。
  • 二戰時期,俗稱「大阪師團」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真的是窩囊廢?
    網上經常有人調侃二戰時期的日軍第四師團(俗稱「大阪師團」),說是「只要價格合適,大阪師團連日本天皇也照買不誤!」顯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了,但大阪師團戰鬥力「弱」確是不爭的事實。整個二戰時間,日軍的各個師團幾乎都有「玉碎」(頑抗到底、全軍覆沒)的大股或小股部隊。
  • 二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甲種師團也是二戰日軍最「窩囊」的師團
    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的戰力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卻在日軍中卻有有這麼一支日軍部隊與其他兇悍的日軍部隊大有不同——大阪第四師團。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是日軍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也是日軍為數不多的甲種師團之一。在二戰時期他們不會如其他日軍一般實行瘋狂的自殺式衝鋒,其士兵甚至會做一些倒賣軍用物資之類的「小買賣」。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其最早誕生於明治時期,當時日軍實行陸軍改革,設立六大鎮臺在全國範圍內自主募兵,並建立了六個師團。大版第四師團便是以大版鎮臺為基礎所建立,乃是日本陸軍最早的六個師團之一。而後,大阪師團又是日軍17個常設師團之一,也就是咱們所俗稱的日本陸軍甲種師團。
  • 二戰日軍第四師團被人低估的精銳之師二戰人員損失最少
    說到二戰日軍所有甲級師團,既沒有犯下太大的戰爭罪又能在整個二戰表現突出的師團,可能只有日軍第四師團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讀者覺得好笑了,因為很多文章都在寫日軍第四師團在二戰時期是如何搞笑的,這怎麼到小編這裡就成為了二戰時期日軍甲級師團的最強精銳了,而恰恰就是這個師團在二戰時期太過另類才引起小編去收集資料的興趣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六個日軍師團,最後下場如何?
    在上個世紀初期,我們的國家正屬於國力衰微、內戰不斷的時期,這個時候日本的工業和經濟領先我國數年,在其天皇不斷膨脹的野心推動下,日本對中國發動了法西斯侵略戰爭。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家的無數革命先輩們用生命和熱血與入侵者們抗爭,最終才取得了勝利,不過那個時候日軍已經在中國犯下了無數的暴行,其中最為殘忍的莫過於南京大屠殺了,整整三十萬軍民在那個時候被殺害了,整個南京都被鮮血染紅。不過天道有輪迴,當時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六個師團最終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 二戰日本陸軍各常備師團結局(上)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常備師團是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本陸軍保留的常備軍隊,這些師團是二戰中日軍的主力作戰師團,成軍時間早,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多是歷經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的部隊保留而來,在早期的中國戰場也經歷了較多戰火的磨練,是日本陸軍的中流砥柱。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二戰日軍六大總軍之關東軍,全面抗戰中每年師團變化及投降時序列及...
    1945年4月7日,日本將原防衛司令部改制為第一總軍(司令官杉山元大將,駐地東京)、第二總軍(司令官畑俊六元帥,駐地廣島,在8月6日被美國原子彈攻擊)及航空總軍(司令官河邊正三大將,駐地東京)。
  • 二戰日軍唯一成建制投降,指揮官流淚對天皇謝罪,日軍高層不承認
    我們也都知道,在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受軍國主義洗腦非常嚴重,在他們的認知裡,戰死沙場是為天皇效忠,所以還是很少會見到日本士兵投降的場景。即便是投降了的日本兵,回到國內還會遭到同族的排斥,即便如此,日軍高層還是將這些事情隱藏了起來,不讓世界知道。
  • 二戰時期,一直待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第三師團為何能躲過南下的命運
    抗戰期間,侵華日軍中有一個「古老」的甲種師團(第三師團),這支部隊最早創建於1888年,因為編組地是在日本的名古屋市,因此這個師團又被稱之為「名古屋師團」。由於這支部隊是日本200多個師團中最早成立的新式陸軍之一,所以第三師團幾乎參與了日本近代的所有重大戰爭,包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西伯利亞出兵、山東出兵等,並且還是侵華戰爭爆發後,唯一一支從開戰到投降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的甲種師團。
  • 二戰時期: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抵過日軍多少個甲級師團的戰鬥力?
    在進攻蘇聯之初,德國對中央集團軍群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強,達到了70個整編師,實力的恐怖之處,可見一斑。德軍的整編師人員一般是一萬五千人,按照中央集團軍群巔峰時期70個整編師來算,這個人數就達到了105萬之多,這還不算其他的一些輔助部隊,像防空部隊等。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二戰時,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編制通常為班、排、連、營、團、旅、師、軍。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
  • 二戰日本獨特的師團,別人打仗它賺錢,投降時還幾乎滿員
    眾所周知,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是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經濟十分的發達。但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很多商品直接滯銷了,當時日本就妄想通過戰爭掠奪更多的領土和物質,於是發動了二戰。
  • 二戰日本最幸運的師團,「幸運」背後卻是蔣介石的決策失誤
    但卻有一個番號排在前列的常備師團,卻非常「幸運」,沒有被派到中國內地作戰,也沒有派去太平洋島嶼上送死,師團大部分人在整個二戰期間,居然沒有參加過一次戰鬥,最後在中國臺灣島上迎來了日本的投降,這個師團,就是第12師團。
  • 最先攻入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第六師團,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1937年12月13日,日本軍隊在南京這片土地上奪去了我國無數同胞的生命,使這片土地被鮮血浸染,喪失人性的日軍在我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可原諒。而最先攻入南京的第6師團,最後的下場如何?完全是咎由自取,
  • 鬼子十大王牌師團的最終宿命!
    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