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
實驗室馮獻忠研究團隊通過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選育的大豆新品種「東生104」、「東生105」和 「東生112」,日前通過吉林省
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上述品種是研究團隊利用分子設計育種平臺通過全基因選擇設計育種方案,採用基因晶片規模化鑑定後代基因型,定向改良大豆產量、抗病性、廣適性等重要農藝性狀培育而成。上述品種育成審定標誌著大豆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從理論研究走向了生產應用。
「東生104」(審定編號:吉審豆20200031)為高產、抗病大豆新品種。該品種以吉育47為父本,自選系BY0013為母本。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手段,通過聚合高產基因和抗花葉病毒病基因、抗灰斑病基因選育而成。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2946.60公斤,比對照組吉育86品種增產8.98 %;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2812.96公斤,比對照組吉育86品種增產5.08 %。「東生104」品種亞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102.4釐米,主莖型結莢,主莖節數18個,三粒莢多,莢熟時呈褐色,百粒重22.1克。經人工接種鑑定,高抗大豆花葉病毒1號株系,高抗大豆花葉病毒3號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籽粒粗蛋白質含量40.27%,粗脂肪含量20.34%。
「東生105」(審定編號:吉審豆20200032)為高產、廣適大豆新品種。該品種以吉育47為父本,廣適性EMS誘變篩選的突變材料SEJ0086為母本。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通過聚合高產基因和廣適性基因選育而成。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2904.30公斤,比對照組吉育86增產7.41%;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2926.61公斤,比對照組吉育86增產9.33%,多年多點種植穩定性極好。亞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96.8釐米,主莖型結莢,主莖節數18個,三粒莢多,莢熟時呈褐色,平均百粒重22.7克。經人工接種鑑定,高抗大豆花葉病毒1號株系,高抗大豆花葉病毒3號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褐斑病,高抗大豆霜黴病。籽粒粗蛋白質含量39.32%,粗脂肪含量20.22%。
「東生112」(審定編號:吉審豆20200033)為高產、多抗大豆新品種。該品種以長農16為父本,合豐55為母本。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通過聚合高產基因和抗花葉病毒、抗霜黴病、抗灰斑病等多個抗病基因選育而成。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2931.90公斤,比對照組吉育86增產8.44%;2019年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2843.43公斤,比對照吉育組86增產6.22%。亞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101.4釐米,主莖型結莢,主莖節數17個,三粒莢多,莢熟時呈褐色。圓形葉、白花、灰毛,籽粒圓形,種皮黃色,有微光澤,種臍黃色,平均百粒重18.9克。經人工接種鑑定,高抗大豆花葉病毒1號株系,高抗大豆花葉病毒3號株系,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褐斑病,高抗大豆霜黴病,中抗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籽粒粗蛋白質含量41.88%,粗脂肪含量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