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軍報記者微信 作者:向曉昕 馮霞
新年第一聲號角,他們如何吹響?
■中國軍網記者 向曉昕 馮霞
你還記得嗎?2018新年第一天,天安門城樓上傳來了一聲嘹亮的號角。
2019新年第一天,今天的你,有沒有注意到天安門升旗儀式上那熟悉的號角聲呢?你知道這一聲嘹亮的號角從何而來?戳音頻,我們先一起再聽一次!
這聲號角,來自天安門城樓上八位一字排開的禮號手。不得不說,他們真是顏值才華雙在線!那麼他們又是來自哪裡?
他們,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
這支優秀的隊伍,從開國大典前夕就伴隨著新中國一同成長,長期擔負國家和軍隊重要內外事司禮演出任務,展現中國氣派。
今天咱們不說別的,就來說說這新年的第一聲號角。
2017年底,解放軍軍樂團突然接到緊急任務——要和解放軍儀仗隊共同執行2018年新年首次天安門廣場升旗任務。
此時,距離任務時間僅僅剩下20天,這對軍樂團所有的參與人員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完成這個創新任務?
天安門廣場升旗是萬眾矚目的國家禮儀,用號角開場,可以增加儀式感和莊嚴感。於是,在籌備會議上,時任副團長張海峰提出將號角加入升旗儀式,與會人員一致贊同。
不到20天時間《升旗號角》誕生,時長22秒。這短短22秒,既要大氣莊嚴,昭示儀式開始,又要意蘊豐富,凸顯活動主題……
這聽著像不像是布置了一道要求20字寫完的富含情節性的小說?
前所未有
然而,這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演奏。因為現場充滿了太多的未知,畢竟,這是在廣場,不是在演播大廳。
「寧可輕、遠,也一定要讓觀眾的視線轉向天安門城樓。」這是演奏的原則,更是要表達對新年第一場升旗儀式的一種敬仰。堅持以原聲原奏,才能呈現出號角特有的音色和聲揚效果。於是,由號手站上天安門城樓進行吹奏的方案,在一次次磨合中確定下來。
那麼,排除了音效的不確定性,軍樂團還需要克服什麼問困難?
一月份的北京,寒冷刺骨。這對於以往很少在這樣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外演奏的軍樂團來說,用金屬做的禮號貼著嘴吹奏,難度可想而知。八名禮號手在天安門城樓上一字排開,相互間的距離有遠有近。在沒有指揮,以及聲音有延遲的情況下下,又如何做到八隻禮號一個聲音?
登上天安門城樓吹奏《升旗號角》的軍樂團禮號手王泉泉告訴記者:「站在城樓上演奏,你會有很強的自豪感,就不允許自己犯錯。平日裡就只有練習,提高難度的練習。」在訓練中,禮號手之間的距離加寬到3米。每人再佩戴一個節拍器練習,先量準自己的號音,再依靠節拍器的準確性,使所有人的節奏統一起來。一次次的「盲練」,再一次次調整校對,終於,在新年第一天,他們整齊劃一吹響了嘹亮的第一聲號角。
就這樣,在元旦當天,八名禮號手頂著寒風吹響了新年的第一聲號角。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
伴隨著出徵的號角
大家加油!
作者:向曉昕、馮霞;
編輯:馮霞;
編審:張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