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首超18萬億!這類投資為何突然火了?

2020-12-03 手機鳳凰網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產品共有7682隻,對應資產淨值合計為18.31萬億元,較2019年末的14.77萬億元增長了3萬多億元,這是公募基金資管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年來公募基金數量首次突破7000隻大關

今年基金市場為何這麼火?公募基金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又會怎樣?

新發基金大幅增加

2020年,公募基金市場實現了管理數量和規模雙增長。基金數量由去年年底的6000餘只增長至7000餘只,漲幅近17%。管理規模漲幅達21%,其中新發基金貢獻了增長規模的絕大部分比例。截至11月30日,今年新成立基金共1320隻,新基金數量突破1300隻,已超過新基金單年度發行數量的歷史紀錄1153隻(2016年全年),新成立基金規模超過2萬億元。

單看第三季度,公募基金髮行規模就達到了1.27萬億元,超過前兩季度發行規模之和,創出歷史新高。聯泰基金金融產品部總監陳東認為,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大規模發行主要得益於7月上旬股市放量上漲,7月份滬深300指數漲幅達12.75%。

市場快速上漲,以及下半年國內經濟逐漸復甦帶動投資信心增加,公募基金公司趁勢加速發行新基金。受此影響,7月份公募基金累計發行金額高達5336.6億元,創下了公募基金史上的單月發行紀錄。

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長楊媛春表示,今年是公募基金新基金髮行大年,「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念深入人心。

存量基金亦有貢獻

除了新發基金增多,監管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也推動公募基金存量規模持續攀升。

2019年底,中國證監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2020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持續推動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多方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促進投資端和融資端平衡發展。

自2019年10月份起,中國證監會正式實施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分類註冊機制,對納入快速註冊程序的公募產品申報,取消書面反饋環節,以提高其註冊效率。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基金註冊期限不超過10天、20天、30天,比原註冊周期縮短三分之二以上,遠低於基金法規定的6個月註冊期限。同時,監管部門通過窗口指導等方式,要求基金公司限制固收類產品上報數量,鼓勵權益基金髮展。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日前表示,目前已有更多長線資金配置A股,與2019年初相比,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長69%,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持續提升,市場結構和生態發生了積極向好的變化。

今年以來,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提升了基金賺錢效應,成為基金規模增加的又一推手。

聯泰基金統計顯示,在結構性行情下,今年前11個月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增長主要是主動管理類權益基金。截至10月底,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較上季度末增長了32.9%,被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較上季度末增長12.4%,主動型和被動型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速持續分化。

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認為,在結構性行情下,權益基金賺錢效應明顯,得到了投資者廣泛認同,為公募基金資管規模提升夯實了基礎。

在固定收益類基金方面,儘管4月份以來債市走熊,但固收類基金的規模仍有所增長。截至三季度末,債券基金規模較上季度末增長了4.4%。其中,純債型基金規模較上季度末增長1.9%。此外,7月份後債券市場進入震蕩行情,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型基金等「固收+」基金重獲投資者青睞。三季度末,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型基金總規模達7872億元,較上季度末增長23.1%。從前三季度數據看,這兩類產品規模增長共計超過4000億元,與2020年初相比,規模實現了翻倍。

從行業自身因素看,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迅速鋪開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投資者選擇基金的痛點,為公募基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及養老資金理財需求的增加,公募基金在養老投資中發揮的作用穩步提升,居民養老資金配置公募基金的需求越來越大,為公募基金規模增長提供了廣闊空間

打破「剛兌」後權益資產受寵

自2018年4月份開始,《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及一系列配套規則陸續發布,監管部門通過去除通道業務、打破剛性兌付、限制期限錯配、降低槓桿率等措施,引導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資管行業良性發展。

隨著資管新規不斷推進,過去受寵的保本理財、帶有剛性兌付特徵的貨幣基金、分級基金等產品加速轉型,而權益類資產管理產品重新受寵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顯示,在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下,資管業務有序轉型,淨值型產品佔比穩步提升,資金空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持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資管新規及配套規則陸續發布後,部分資金需要高收益資產替代,股票市場和權益基金成為較好的承接品種。」在上海證券創新發展總部總經理劉亦千看來,公募基金整體規模增長有內外雙重原因

從外部看,隨著A股機構化、國際化、市場化提速,市場形勢發生明顯變化,普通投資者的投資難度增加,定價優勢明顯向專業機構投資者轉移,個人投資者更願意藉助資管產品入市分享股市紅利,而公募基金整體專業價值充分體現,為投資者提供較多普惠型的權益類投資工具。

從內部看,在市場各參與方支持下,公募基金行業的整體專業形象充分傳遞給大眾,並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尤其是近兩年,基金的賺錢效應對投資者產生了巨大投資吸引力

但是,在規模快速增長之餘,各方面的挑戰也開始增加。劉亦千認為,目前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挑戰有幾個方面

一是人才的挑戰,即行業快速增長導致對人才需求急劇增加;

二是資管同業的挑戰,即公募資管參與方迅速壯大,在行業加快發展的同時,競爭對手也在加速出現;

三是抗風險能力的挑戰。畢竟,公募基金是資產型產品,需要承擔市場系統性風險。若市場系統性風險來臨,投資者能否經受住考驗,仍需市場檢驗。

長量基金高級分析師王驊認為,今年權益類基金規模明顯增長,尤其是7月份隨著市場轉暖單月規模增長幅度很大,其中新基金貢獻也很高。目前,部分權益基金持倉比較集中,大部分扎堆在消費、科技、醫藥板塊上,這種趨同的投資風格會不會導致產品同質化以及當市場出現波動時的「踩踏」風險,仍需要投資者謹慎觀察和把握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周琳),原標題《公募基金為何突然火了》

相關焦點

  • 規模首破18萬億元!公募基金為何突然火了
    原標題:今年新增3萬多億元,規模首破18萬億元——公募基金為何突然火了公募基金整體規模大幅增長有內外雙重原因。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產品共有7682隻,對應資產淨值合計為18.31萬億元,較2019年末的14.77萬億元增長了3萬多億元,這是公募基金資管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年來公募基金數量首次突破7000隻大關。今年基金市場為何這麼火?
  • 新基金髮行規模突破1萬億,總規模有望刷新歷史記錄,原因為何?
    北上資金:今日,北向資金全天淨流入18.55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入16.97億元,深股通淨流入1.58億元,為連續5日淨流入。行業表現:今日,約46%的行業實現上漲,其中,房地產、家用電器漲幅均超1%,而紡織服裝收跌1.12%,國防軍工、醫藥生物跌幅均不超1%。
  • 這類投資火了!規模超7500億元!超九成都賺了!啥情況?
    2020年股票類ETF基金規模業績雙豐收△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Wind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68隻股票ETF上市。截至2020年12月31日,市場上股票ETF數量達到278隻,規模總計超過7500億元,有17隻ETF基金規模突破百億,其中以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等為標的的寬基指數ETF規模強勢擴張,共有4隻寬基指數ETF規模超300億元,排名首位的華夏上證50ETF,規模達到549.04億元。2020年股票ETF逾九成收益為正,年漲幅中位數為27.4%。
  • 財富周報|保險資管管理規模超18萬億,瑞信銀領央行6000萬罰單
    記者 | 明超瓊編輯 | 張一諾12019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規模超18萬億,增速創四年新高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2019-2020年保險資管業綜合調研數據》,我國保險資管業發展勢頭良好,資金來源繼續保持多樣化
  • 從0到18萬億元,公募基金正道致遠,以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持續助力...
    自1998年至今,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規模實現了從0至18萬億元的蓬勃發展。作為資本市場價值投資先行者,公募基金通過長期挖掘企業價值,為廣大基民實現了顯著的財富保值增值。在養老投資需求持續釋放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業將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以創新產品和穩健回報為養老投資需求提供多元解決方案。
  • 公募管理規模重返17萬億,債基三連降
    8月26日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7月份公募基金市場數據,129家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7.69萬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吸金能力強勁,規模繼續上升,達4.97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5402.1億元,環比增幅超20%。
  • 招商證券:2021年A股資金流入規模有望超萬億
    從產品類型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仍以固定收益型為主,佔比超過八成,混合型和權益類產品的數目佔比合計近20%。  可以看到,在資管新規的引導下,銀行理財積極進行轉型,產品淨值化程度提高,並且布局混合型和權益類型的投資。不過總體來看,受制於權益投資上的經驗不足,銀行理財進軍權益投資相對緩慢,這會是一個偏中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 3.16萬億!18萬億元!歷史新高!
    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一枝獨秀,這為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在16日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繼續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是證監會今年的重點。中國上市公司併購交易規模穩居世界前列。下一步,證監會將完善資本市場監管制度,繼續推動公司法的修訂和《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的制定,不斷夯實監管工作的制度基礎。證監會副主席 閻慶民:結合註冊制改革發展與市場進展,健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併購重組、股權激勵、員工持股、退市等各方面規則,來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上市公司監管體系。我們想力爭今年把上市公司監管條例提出來。
  • 持倉超3萬億元 境外機構成為中國債市投資新力量
    (原標題:持倉超3萬億元 境外機構成為中國債市投資新力量)
  • 前10月PPP投資已超1.2萬億元 多路萬億級資金加速湧入「兩新一重」
    最新數據顯示,前10月PPP新入庫項目投資額已超1.2萬億元。今年超3萬億元新增專項債中也有相當比例用於支持「兩新一重」項目。  專家指出,作為當前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兩新一重」項目建設獲得各項資金的鼎力支持,有利於發揮穩投資效應,對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也將形成較強的支撐帶動作用。
  • 冰與火之歌:3萬億新紀錄即將誕生 這些公司卻顆粒無收
    來源:中國證券報冰與火之歌:3萬億新紀錄即將誕生,這些公司卻顆粒無收餘世鵬 2020年是公募基金「大年」,截至目前,新基金髮行份額不僅創下了歷史紀錄,且即將突破3面對「冰與火」這一幕,基金公司怎樣才能實現更好發展?即將創造「3萬億」紀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共有1316隻基金成立,發行份額達2.93萬億份,為1998年以來年度新成立基金份額最高值(2019年新成立的1034隻基金總份額為1.42萬億份,排名第二)。
  • A股暴漲1.6萬億:7月火熱一幕重現?三大信號引關注
    A股暴漲1.6萬億,哪來的大水?外資機構透露重磅信息,7月火熱一幕重現?三大信號引關注昨天還在ICU,今天似乎又要去嗨場了!本周一,A股全線殺跌,跌停個股超過漲停個股,市場賺錢效應極差。在經歷了一個全球都在調整的晚上之後,今天A股市場突然就火了。兩市股指早盤溫和反彈,午後券商板塊崛起,中信證券一度漲停,上證指數自2015年12月以來首次站上3600點。
  • 多省發重點投資計劃,投資總達34萬億,這是新的「大水漫灌」嗎?
    對此,有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萍發表了看法,她認為我們所看到的20多萬億、30多萬億,這些被重點投資的項目計劃,實際上所指的就是項目總投資,是需要若干個年份才能完成一個投資規模,這不是一個年份就可以完成得了。
  • 前十一個月新基金髮行規模幾乎達2019年兩倍之多
    權益類基金連續兩年淨值大漲甚至淨值翻番,兩年來也成為公募基金快速發展的兩年,不少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隨著旗下基金淨值快速上漲而水漲船高,此外,新基金髮行市場也一派火熱。數據顯示,今年前十一個月新基金髮行規模幾乎達到2019年首募規模的兩倍之多。
  • 1181隻公募新基金規模超2.5萬億元 興業基金為「新手」鄒慧發新混基
    5、新基發行規模「再創」新高,1,181隻新基規模超2.5萬億元 2020年,公募基金新基金髮行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今年以來已成立1,181隻新基金,合計發行規模達25,355.21億元。業內人士已開始熱切盼望全年新基金髮行規模實現3萬億元的目標。
  • 最新數據:截至11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逼近16萬億,2.46萬家私募掌管...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8908家,較10月增加40家、環比增長0.45%;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5026家,較10月增加59家、環比增長0.39%;私募資產配置類基金管理人9家,較10月持平;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668家,較10月減少1家、環比下降0.15%。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今年8月私募基金整體管理規模突破15萬億元後,又一次將要達到的一個新高度和裡程碑。
  • 先鋒集團再次創造歷史,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
    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基誕生據彭博,先鋒集團最新數據顯示,先鋒旗下股票基金——先鋒整體股市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截至11月30日的資產規模達1.04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全球首個萬億美元股票基金誕生了。
  • 冰與火之歌:3萬億新紀錄即將誕生 這些公司卻顆粒無收_基金動態...
    面對「冰與火」這一幕,基金公司怎樣才能實現更好發展?  即將創造「3萬億」紀錄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共有1316隻基金成立,發行份額達2.93萬億份,為1998年以來年度新成立基金份額最高值(2019年新成立的1034隻基金總份額為1.42萬億份,排名第二)。業內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節奏,全年新成立基金份額有望突破3萬億份。
  • 入市資金暗流湧動:金融類集合信託規模大增 房地產類難有起色
    金融類集合信託規模大增,房地產類難有起色戴安琪 伴隨著2020年12月集合信託數據的出爐,其2020年全年情況也浮出水面。過去一年,集合信託總體成立規模有所增長,其中有一個數據尤為搶眼——金融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高達9069.20億元,較2019年增長超2500億元,距離萬億大關不到千億元。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規模超萬億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規模超萬億元 關注中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