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短暫之需還是新的發展節點?

2020-12-24 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3月26日電題:智慧機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短暫之需還是新的發展節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張紫贇、馬曉澄、陽娜

為醫院配送醫療物資、給隔離酒店裡的客人遞送食物、在公共場所自動測溫和消殺……疫情期間,各領域對智慧機器人的應用迅速推進。這波需求是短暫的非常之需,還是智慧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新節點?

(小標題)消毒、配送、測溫……機器人紛紛上崗

智慧機器人有效替代人工作業,減少了疫情期間很多工作崗位的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消毒機器人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武漢、上海等地的多家醫院利用機器人開展消毒。這些消毒機器人能針對環境物表和空氣進行自主移動式多點消毒,彌補傳統固定式空氣消毒機、紫外線消毒等方式的不足。消毒機器人還能針對患者、醫護的高頻活動區域重點消毒。

由合肥哈工庫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的消殺機器人,還能自動檢測人員體溫。公司創始人周洋洋表示,「這款機器人已應用在武漢、西安、合肥等地。」

為患者送藥、送餐,在很多地方也成為機器人的「工作」。這些機器人可以自動開門、關門、搭乘電梯,醫護人員將藥品放入艙內後,機器人就會按照輸入的病房號和床號將藥品送到病人手中,最大程度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此外,還有一部分機器人擔負了「宣傳大使」的角色,24小時不間斷在醫院大廳、公共服務區域進行疫情防控宣傳。

除了在敏感環境的應用,機器人也開始服務於更大範圍的城市抗疫。在蘇州市相城區,履帶自走式風送噴霧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消毒,平均1小時可以消殺4萬平方米以上。在上海張江人工智慧島,來自無人車初創企業新石器的無人消毒車每日定時進行全路面消毒,同時還能對不戴口罩、人員集聚等行為提出警示。

針對範圍廣、人員多、工作量大、走訪易致交叉感染等社區排查難題,科大訊飛研發了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1分鐘可同時撥打900個電話,對居民進行排查、通知與回訪。「短短兩個月內,已在全國30個省市地區應用,共計隨訪超3700萬人次。」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說。

一直以來物流企業備受關注的「無人送貨戰略」,也在疫情期間提速實施。京東、美團等紛紛推出物流機器人。京東在武漢啟用智能配送車,據稱,工作量已佔一定點醫院醫療物資配送工作的70%。

「消費者下單後,美團智能配送調度系統會把訂單指派給無人配送車,無人車在買菜站點取貨後,自動行駛到目的地社區的無接觸配送點,全流程隔絕人與人的接觸。」美團無人車配送中心產品總監李達說,這兩個月無人配送車工作量明顯增加,目前已有30餘輛在調配運行。

(小標題)疫情防控加速機器人應用場景落地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期間服務機器人能快速「上崗」,得益於行業原有技術積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加深了既有的應用場景。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機器人全球整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服務機器人迎來發展黃金期。其中,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294億多美元,其中服務機器人規模為94.6億美元。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預計達22億美元,佔約23%的市場份額。

無論是配送機器人所需要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是電話機器人所依賴的智能語音識別技術,都在近幾年得到迅速發展。深圳普渡科技CEO張濤說,「以自動駕駛技術為例,商業化落地的場景近些年在不斷增多,其中低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更快。」

疫情發生後,普渡科技面向全國100多個醫院和隔離點迅速推出智能配送機器人。之前普渡已經在低速自動駕駛領域有所積累,特別是對餐飲場景下的配送機器人已有所布局。

此前,多家物流公司已加碼開展無人配送,但更多是在試商用階段。疫情期間無接觸配送需求,極大推進了這一技術的商用進程。

除了與疫情直接相關的領域,智慧機器人在一些關聯領域的推進也令人矚目。

以兒童教育、陪護類機器人為例,受學校停課影響,居家教育需求快速攀升。科大訊飛基於對訊飛雲平臺上超過75萬人工智慧應用跟蹤統計發現,疫情發生後,教育學習類應用較去年同期使用量增長達226%。兒童陪護機器人阿爾法蛋的品牌數據顯示,疫情以來,後臺數據調用量比往常增長10%以上。

(小標題)疫情之後會否持續增長?

根據工信部2017年12月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2020年,我國計劃實現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的批量生產及應用。

張濤說,服務機器人在疫情中的表現獲得了市場認可,人們對服務機器人的接受度與熟悉度進一步提升,市場需求量將不斷上升。如在餐廳和寫字樓等場景,「無接觸安全送餐」服務能解決企業復工用餐難的問題,已經開始在越來越多地方被應用。

此前,公眾對餐廳機器人的印象還是「營銷噱頭」,疫情加速了餐飲企業對送餐機器人的關注和需求。抖音上某個送餐機器人的視頻播放量達到6000多萬。

業內人士認為,餐飲行業一直存在招工難、留人難、成本高的問題,餐廳機器人應該是一個新的選項。隨著技術成熟、成本降低,機器人在迎賓、點菜、炒菜等環節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消費者也不再以「噱頭」來看待機器人,而是更關注其使用價值。

據了解,海底撈、外婆家、廣州酒家等餐飲企業都已開始啟用餐廳機器人。不少企業表示,將在疫情之後加大服務機器人應用。「科大訊飛將加快人工智慧導醫導診、智慧型電話機器人等領域的發展。」劉慶峰說。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科技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預計疫情過後將迎來整個產業的提速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1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接近40億美元。

專家們建議,加快研發提升智能語音、圖像識別、算法等技術,促進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拓寬。清華大學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總工程師王晨表示,今天真正成熟的機器人應用大多體現在替代機械化、重複性勞動方面,還需通過機器學習等提高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帶動更多場景化的應用。(完)

相關焦點

  • 高清直播、遠程會診、智慧機器人……5G技術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
    孔令佔攝(新華社發)高清直播、遠程會診、智慧機器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5G技術大顯身手,成為疫情防控中的「神兵利器」。目前,多地已依託5G網絡,建成了遠程會診系統,並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得到實戰應用。在四川,由四川衛健委和華西醫院打造的5G遠程會診系統,覆蓋該省27家定點醫院。目前已成功完成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急重症患者的遠程會診。同時,各定點醫院及後備醫院的5G雙千兆網絡部署和5G遠程會診系統也向縣區延伸推進。
  • 靈雲疫情防控智慧機器人加入入駐「機器之心」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企業戰疫,智能化解決方案如何選?機器之心最新上線「智能戰疫方案精選」系列,逐場景解讀目前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市場現狀,剖析各類主流方案性能指標及適用範圍,縱覽優質供應資源。捷通華聲靈雲疫情防控智慧機器人憑藉技術和服務優勢,以及在戰疫期間的卓越表現成功入選方案精選名錄。
  • 智能高效 疫情催化下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忙壞了」
    每日商報訊 工作日的早上八九點是杭州釣魚實業科技園門口最熱鬧的時候,為嚴抓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這裡上班的人每天都要測量體溫,展示綠碼後方可入園辦公。與其他地方的人工服務不同,這裡採用的是機器人測溫。等這波早高峰「打卡」潮過去後,機器人的工作也並未結束,它要自動前往園區的重點區域完成消殺工作。疫情期間,像這樣的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應用場景遍地生花。「機器人與智能製造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了,但疫情顯然成為『機器人與智能行業』發展的一劑催化劑,讓更多人的目光投向了這裡。」有二十多年歷史的杭州高博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季紅衛說。
  • 由豆瓣9.2分的《西部世界》來看智慧機器人的發展!
    科幻片中智慧機器人..故事發生在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網路遊戲已經感覺到索然無味,想尋找更為刺激的精神樂園,從而創造了高科技的成人樂園,體驗更加真實刺激的遊戲,尋找感官的樂趣和享受,而提供服務的機器人不僅具有超高的仿真人類外形,還具有自己的思維意識和自身情感,從而給人類帶來真實的體驗,但是由於程序的失誤以及程式設計師要求機器人更接近於人類思維和情感的情況下,機器人的自主意識和思維使他們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本質
  • 疫情危機中的機器人之歌,回顧那些英雄故事
    在這些銅頭鐵臂的機器人小夥伴中也有我們的同胞,今天智東西就帶大家走進新冠戰「疫」中發光發熱的中國機器人們和他們背後的故事。一、5G智能方艙醫院內的「方艙英雄」1月23日,在武漢宣布封城後,很多中國機器人公司都聯繫醫院或相關機構,表示隨時為國家提供問診、測溫、消毒機器人等協助醫療救治工作。其中位於武漢洪山體育館,可容納200名患者的智能方艙醫院格外引人注目。
  • 小i機器人以多項AI服務為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中新網2月17日電 日前,上海、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都陸續迎來了返崗潮,社區、企業和職工都面臨著新的返崗防護難題,疫情防控將面臨新的考驗。
  • 疫情防控常態化 智慧人居建設迎來新機遇
    疫情發生以來,為了防控疫情的蔓延,人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改變。新形勢下,疫情防控成為常態化工作,無接觸通行、無接觸服務成為新需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體溫測量、身份登記等已成為進出許多公共場所的常規要求。與此同時,社區成為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防線。因此,這對社區管理提出新要求,智慧社區的建設得以加速發展。
  • 戰「疫」中大顯身手,工業機器人發展風口是否來臨?
    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能夠根據武漢火神山醫院的需求分別執行遞送化驗單、藥物等工作,代替醫護過程中簡單但耗力的流程化工作。清潔消毒一體機器人,實現了自主定位醫院內環境,規避密集的人流,主動完成清掃任務。部分類型的機器人在武漢等地區開展配送服務,有效降低了疫區配送人員在高危環境下配送時被感染的風險。
  • 青島市機器人企業踴躍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防控作貢獻
    中國山東網1月29日訊 日前,青島市機器人企業紛紛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請戰,踴躍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貢獻。青島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隔離區需要機器人送餐設備之後,迅速召集研發人員投入研發和改裝送餐機器人,預計3天內可完成3臺送餐機器人改裝。該公司董事長尹本強表示,3臺送餐機器人完成後,將第一時間捐贈有關部門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同時,該公司還將著手研發改裝噴灑消毒機器人。預計兩款機器人將在短期內實現量產30至40臺,量產後將無償支援我市用於疫情防治。
  • ...解答疫情防控知識……重慶北站北廣場汽車站來了個疫情防控機器人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通訊員 王丹 趙鵬/文 兩江新區供圖日前,重慶北站北廣場汽車站候車廳來了一位「小傢伙」,不僅長得科技感十足,還能與過往乘客交流互動,提供疫情防控知識解答。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獲悉,「小傢伙」是兩江新區企業重慶金葉選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葉選機器人」)向兩江新區交通運輸協會捐贈免費使用的疫情防控機器人,經過工作人員的現場勘查、測驗、系統調試,3月6日,首臺疫情防控機器人已在重慶北站北廣場汽車站投入使用。
  • 疫情中的機器人戰士,抗擊病毒守護生命
    由於病毒具有人傳人的特點,為了進一步減小被感染機率,要最大程度的減小與外界的接觸,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面臨著更大的風險,未來遏制疫情的發展,他們不得不與患者「親密接觸」。 為了保護醫護人員,也為了避免更多人通過不知情的接觸感染,機器人在這場抗爭疫情的戰鬥中發揮出了極大的優勢。
  • 疫情中的機器人戰士!抗擊病毒守護生命
    由於病毒具有人傳人的特點,為了進一步減小被感染機率,要最大程度的減小與外界的接觸,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面臨著更大的風險,未來遏制疫情的發展,他們不得不與患者「親密接觸」。為了保護醫護人員,也為了避免更多人通過不知情的接觸感染,機器人在這場抗爭疫情的戰鬥中發揮出了極大的優勢。幾天前,智東西曾報導過美國華盛頓醫療中心使用機器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消息。
  • 是機器人打來電話!哈爾濱市南崗區疫情信息智能篩查上線
    新華社哈爾濱2月27日電(記者楊思琪)「您好,這裡是南崗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2月18日起,哈爾濱市南崗區居民陸續收到這樣的電話,詢問居民家庭人數,是否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有無新冠肺炎患者接觸史等問題。  撥打這通電話的是一套名為「訊飛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的智能語音交互系統。
  • 智慧機器人是防疫利器,更是數位化的首選之匙
    2020年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持續蔓延,致使很多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如何安全、有效地組織復工復產,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掌握經濟發展主動權,成為擺在眾多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如何破解這一困境?依靠科技創新變革工作模式,應用智慧機器人替代人工工作將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抗疫與發展並重的共贏之策。
  • 疫情下的機器人總動員
    而在科技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當下,這場疫情阻擊戰,我們不僅有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的醫護人員,更多了一份來自智慧機器人的輔助。疫情下的機器人總動員疫情,表面上看似只是醫護人員的鬥爭,但背後考驗的卻是每個人在崗位中的操守。
  • 潘雲鶴機器人概念將發展為對現有機械進行自主化智能化的改革升級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此前在中國機器人峰會上指出,「自主智能機械已經成為機器人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勢,所以從機器人的概念發展為對現有的機械進行自主化、智能化的改革升級,將是機器人這個概念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潘雲鶴院士出席中國機器人峰會擬人機器人遇到很大的應用阻礙的同時,無人系統則在快速發展,比如無人機、無人船等,這表明自主智能機械已經成為機器人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勢。
  • 「裡奧機器人」——讓高仿真智慧機器人更有「人性」
    成果名稱:智慧機器人 技術領域:機器人 研發單位:青島裡奧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聯繫方式:13325011560  目前,傳統服務機器人市場趨於成熟當下,人們的需求不再局限於傳統服務機器人,由於它們的外觀、行為、動作與真人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無法滿足人們的很多需要,這促進了高仿真機器人的快速發展。 近幾年,仿真機器人在我國、歐美和日本等國家取得較大的成就,但是仿真機器人由於其結構系統比較複雜,單體製造成本較高,當前主要應用於科研平臺。於是,拓展其市場化應用價值並形成產業化規模成為了當下仿真機器人發展的首要任務。
  • 智能安防機器人的基本介紹以及發展現狀的分析
    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可以這麼說,只要當今社會還有犯罪因素的存在,那麼安防行業也就會一直存在,並且會不斷的發展,所以,社會的犯罪率並不會因安防行業的存在而減少。 在以前的安防行業發展過程中,傳統的安防都是依靠視頻攝像頭來進行監控的,屬於比較被動的,雖然從中也經歷過很多變革,但為了加大安防行業的技術提升,我國早在2015年就已經引進了人工智慧技術的產品,這也讓安防行業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的一個過程,「到了現在,智能安防行業已經普及在各個行業當中,而安防行業的機器人產品也開始不斷在市場上湧現。
  • 百度Q4財報:多項AI服務成功支持疫情防控
    連續五個季度高速增長,多項AI服務強力支持疫情防控,百度智能雲在百度2019財報中表現依舊亮眼。北京時間2020年2月28日,百度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報。第四季度實現營收289億元人民幣, 歸屬百度的淨利潤達到92億元人民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同比增長95%,遠超華爾街預期。
  • 服務機器人抗疫系列丨送餐、消毒、導引 助力疫情防控
    ,尤其熱搜不斷的河北疫情,讓人心裡一慌。據河北衛健委統計,1月5日0-24時,河北省已經新增了20例本地確診病例,43例無症狀感染患者;河北政府宣布全省進入戰時狀態,全面啟動全員核酸檢測,正在為人們敲響警鐘:必須重視疫情風險,切不可放鬆警惕。因此,在抗疫大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服務機器人再次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