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張冠李戴的事件,鞭打督郵的,到底是張飛還是劉備?

2020-12-22 老陶說

眾所周知,我們都知道在羅貫中書寫的《三國演義》當中的劉備,是個愛哭無主見軟弱的人,但是在正史《三國志》內,劉備卻不是一個這樣的人物。我們可以通過幾個事例就能看得到了。

劉備

比如《三國演義》中的張翼德怒鞭督郵這件事情,在羅貫中的筆下是張飛為了替兄長劉備出氣,因為喝了點酒,就衝進了督郵所在的驛館把他拖了出來綁在了柳樹上進行鞭打。但事實這件是劉備做的。因為當時的劉備是安溪縣的縣令,後來在自己做了四個月的官員之後,朝廷就下令要把一些因為軍功而當上了官員的人淘汰,劉備這時候也懷疑自己所在其中,最關鍵的是督郵剛好因為公事來到了自己來到了的縣城內,所以也基本確定了自己的官職保不住了。而且自己要去見督郵被阻擋了好幾次,從而怒火中燒就做出了這件事。把督郵鞭打了兩百丈,隨後就把官印丟了跟著自己的兄弟隨之而去。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劉備之人並不是小說當中的那麼軟弱。而且性格還十分的剛烈暴躁。

且後來的東吳招親也能展現出劉備的另一面。在《三國演義》當中這件事寫的是,在赤壁大戰之後,諸葛亮用計謀借了荊州, 周瑜耿耿於懷多次想要把荊州要回,可劉備卻不肯放手,於是自己為了奪回荊州設下了「美人計」想要以此計謀把劉備囚禁起來,從而奪回荊州,就算沒有順利奪回荊州就把劉備殺了還可以除掉後患,但是被諸葛亮看穿了,而且還讓劉備前去。可是在《三國志》正史當中,諸葛亮是勸說劉備不要前去以身犯險的,但是劉備卻毫不在乎以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想法還是去了。這也體現出了劉備一個草莽之人。

而且我們還可以從《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的這些話「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就能體現出來劉備是個具有草莽英雄氣質之人,而且在最初少時的記載當中,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也能看出此人是個有遠大志向,並不是小說當中那種軟弱之人。由此可見在羅貫中的一直是把劉備寫成一個性格溫和善良之人,隨之符合帝王的形象。而不是一個跟正史所說的一樣是一個草莽性格剛烈之人,成了帝王。

相關焦點

  • 正史上鞭打督郵的不是張飛,卻是溫文爾雅的劉皇叔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典略》中的記載,鞭打督郵的人不是張翼德,卻是人們印象中溫文爾雅的劉皇叔。劉備的創業開始於公元184年,此時他24歲。蘇雙、張世平等商人的資助,劉備在關羽、張飛這兩位忠心耿耿的小老弟的幫助,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取得了他的第一桶金,再到188年,參與鎮壓了張純叛亂,兩次軍功為劉備換來了安喜縣縣尉的職位。這是劉皇叔人生中第一個正兒八經的職位,雖然人家曹操同樣因為軍功此時已經是濟南相了,但劉皇叔應該還是比較滿意這個結果的。
  • 張飛為什麼喜歡鞭打士兵?原來都是劉備惹的禍,太尷尬了
    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小編其實對於張飛的印象很不好,因為雖說劉關張三人結義值得大家敬佩,但是張飛卻是一個攪屎棍一樣。不僅魯莽粗暴,而且還經常性的壞事,長得也好像並不怎麼樣。其中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張飛喜歡鞭打士兵,這個舉動實在是沒有一個當將軍的樣子,而這也導致了他的死亡。
  • 中山商資助劉備、張翼德鞭打督郵
    三人焚香結拜後明誓曰:「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準備收拾軍器,共同興事,但只恨無馬匹可乘。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的劉備形象對照
    劉備字玄德,是涿郡涿縣人,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這些三國演義和三國志裡寫的差不多,沒什麼區別。這也只是初步介紹劉備的身世,三國演義後文書中的劉備那可是個大義凝然的君子形象。但在三國志中劉備的事跡就不是很露臉了,甚至有點小人行徑。
  • 三國張飛怒鞭督郵的內幕:正直的英雄劉備親手打狗官反抗貪腐制度
    三國張飛怒鞭督郵的內幕:正直的英雄劉備親手打狗官反抗貪腐制度黃昏看三國0029.怒鞭督郵的內幕,真相併沒有那麼簡單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怒鞭督郵,是三國時代的一個經典歷史橋段,也是《三國演義》中的一段精彩劇情,出自小說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這個故事的大概過程,是說劉關張三兄弟,在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中屢建奇功。
  • 日版《三國演義》:劉備為母親買茶,半道卻被打劫,張飛拔刀相助
    劉備歷經千辛萬苦,與黃巾賊鬥智鬥勇,在張飛的幫助下才把茶葉帶回家給母親享用。 在這些作品中,最能釋放出巨大存在感的還是《三國演義》。 已經幾乎被認為是《三國志》=《三國演義》的本作品,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呢? 一:一個鬧市上講評書的人講故事 三國時代的記錄從陳壽的正史《三國志》開始。
  • 三國演義裡的張飛,只是大家所喜歡的張飛,真正的張飛是這樣的
    03 之後到了魏晉南北朝,幾乎大家都是一致稱讚張飛的勇猛,把張飛當成英雄的代名詞,許多人更以自比張飛為榮。 唐朝詩人李商隱在詩中,就已經有張飛滿臉絡腮鬍的描述了。而實際上正史中完全沒有提到他的鬍子,還是說他的皮膚很黑,這大概是民間長久以來把正史上的「雄壯威猛、萬人敵、熊虎之將」等形象化了。
  • 品讀·記者行思|督郵
    不過,第二回的「張翼德怒鞭督郵」卻是印象相當深刻,但督郵是幹什麼的,一直未求甚解。手邊的《三國演義》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注釋頗多,然對「督郵」未著一字。先看看羅貫中的描寫。劉備鎮壓黃巾,以功勞「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上任不到四個月,「朝廷降詔,凡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玄德疑在遣中」。
  • 批三國:喬國老有姓無名,貂蟬有名無姓,督郵無名無姓,是真的嗎
    而且在《三國志平話》裡,督郵其實也是有名字的,也許是《三國演義》的作者覺得這個「路人甲」叫什麼無所謂,而且史書中有督郵被劉備打的記載,但史書也沒提到督郵的名字,如果強行加上一個姓名,也許會讓同名的人「受連累」,既然他的作用就是來「挨揍」的,名字索性不提也罷,沒準《三國志平話》裡的督郵名字,就是那部小說作者心中討厭的人選,也不好說。那麼,三國故事中督郵的名字叫什麼呢?
  • 演義裡的張飛vs歷史上的張飛
    勇猛,暴虐,萬人敵知名地50%有人說我是能文能武,歷史上的張飛真的是能文能武,還是美男子嗎?其實這是明中晚期時,學者楊慎的炒作。後來又被人加油添醋傳為能寫能畫的大學者,其實不管《三國志》、《三國志解集》還是《三國演義》都沒說張飛長得帥,還會畫畫寫字之類。正史沒有顏值描寫。
  • 劉備究竟為何鞭杖督郵?
    《三國演義》第二回講了一個張翼德怒鞭督郵的故事——劉備在當安喜縣尉的時候,督郵到安喜縣巡查,索賄不成,便構陷劉備貪贓,「莽撞人」張飛一怒,把督郵拖出館驛,扯下柳條,狠狠打了一頓,之後劉關張掛印辭官而去。
  • 那些被《三國演義》改變的歷史真相:劉備脾氣爆,關羽也好色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成功塑造了奸曹操、仁劉備、忠關羽、暴張飛、勇趙雲、猛馬超、賢孔明等形象。由於《三國演義》對民間的影響太大,這些歷史人物的文學形象取代歷史形象,以至於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當成了真實的歷史。實際上,《三國演義》取材於正史《三國志》,透過《三國志》解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 劉備6大不為人知的秘密,看完後感嘆:三國演義原來騙了我們多年
    劉備是三國時代西蜀政權的建立者,更是歷史上白手起家的典範。由於《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所以這位「老實人」一下子成了人們眼裡的「三國正統」。就演義來說,劉備劉玄德真的成了一位「誠實守信」又「仁德寬厚」的厚道人。那麼歷史上的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大佬呢?
  • 三國演義之張飛人物分析
    馬超不禮貌,常常直呼劉備為「玄德」,張飛獻計,一天召集部將開會,他和關羽站立在劉備兩側侍候,馬超進來看見後慚愧,從此對劉備恭恭敬敬;攻取西川時,嚴顏堅守不出,張飛用計引出嚴顏將其智擒,並且義釋了他;在與曹操的漢中之爭中,久攻不下張郃把守的瓦口關,張飛尋找了當地百姓並加以厚待,問得了一條通往瓦口關背後的小路,和魏延前後夾擊,一舉而勝。
  •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的死?
    關羽死於驕,張飛死於暴一部《三國演義》,羅貫中杜撰了多少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桃園三結義」就是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一段佳話。勢單力薄的劉備從此開始有了打天下的資本:人力、武力。一、關羽之死使劉備失去一個臂膀關羽,作為桃園三結義的老二,劉備的結義二兄弟,在劉備、諸葛亮都去取西川時,留下來駐守荊州,北御曹魏,東拒孫權,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關羽守荊州,劉備、諸葛亮放心,無後顧之憂。哪成想,劉備得了益州後,開疆拓土,一發而不可收,竟又攻克了漢中,蜀漢士氣大振,劉備信心倍增。看來不日即可鞭指曹魏。
  • 《三國演義》中,如果公平的單打獨鬥,誰能夠打敗張飛?
    史書上對張飛的評價是,熊虎之將,萬人之敵,在劉備陣營中亞於關羽。在《三國演義》中,張飛也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在張飛的戰爭生涯中,單挑方面就沒有打過敗仗。那麼,如果張飛和三國的武將們進行單挑,死戰不退的話,有誰能夠打敗張飛呢?我們看《三國演義》,會發現作者為了樹立劉備陣營的正統形象,對劉備的部將都有拔高的跡象。尤其是五虎上將,可謂是打敗天下無敵手。
  • 張飛弄丟劉備妻子,劉備說了幾句話,如今成黑幫名言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的最開始,就有劉備與關羽、張飛二人在桃園中結義的情節,而他們二人對於劉備後來成就大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所謂所有的感情都是要相互維繫才能夠持久的,即便劉備和關、張是拜把子的兄弟和共患難的君臣也不例外,他需要用自己的高情商讓他們效忠於他,自然在一些場合,不免要做一些收買人心的事,這是他作為一個君主的馭人之術,自然無可厚非。那麼,他說的哪句話成了黑幫名言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三國演義真的尊劉貶曹?說這話的人不懂三國
    提到三國演義,許多自信懂歷史懂三國的朋友們會用一個詞形容它,那就是「尊劉貶曹」,認為三國演義作者喜愛劉備,而厭惡曹操,把這種情感帶進了作品裡,曲解了歷史。雖說演義裡的確劉備是正派,曹操是反派,但細看演義和歷史,就會發現愛劉備厭曹操其實並非作者真心。
  • 劉備可能比張飛還醜,三國中劉備、關羽和張飛三兄弟的顏值大比拼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和張飛三兄弟可以說是三國中的黃金男主角,他們兄弟之間的情義令無數的人羨慕不已,也讓很多的講義氣的兄弟模仿他們「桃園結義」。他們兄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這些特點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是他們兄弟三人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