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貿易摩擦升級!日本將韓國踢出「白名單」,是出於報復?

2020-12-22 騰訊網

輯:葉風

校對:陳城

近日,日本和韓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正在逐漸加劇,日本政府決定將韓國從享受貿易便利的名單中徹底剔除。同樣的,韓國政府也不甘示弱,宣布將對日本政府進行同等的反制裁。目前韓國和日本之間的外交關係已經達到了歷史上的最低水平。

日韓貿易摩擦是歷史積怨

韓國曾經是日本貿易白名單中唯一的亞洲國家,但是如今也成為了第一個被日本政府所正式除名的國家。日本的這一措施,如果真的落實,那麼將對兩國之間的貿易產生巨大的影響。受到影響的產業裡面還包括了類似手機,汽車等關鍵行業。

早在七月份,日本就已經宣布了對韓國出口的半導體產品加強管控。這些半導體產品都是高新技術商品生產所需要的必需原材料,韓國作為一個高新技術產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其半導體原材料大部分都是從日本進口。在日本宣布制裁以後,韓國是很難在短時內找到替代資源的,這將對韓國本身的高新技術生產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韓國政府認為,日本這樣的舉措是出於政治方面所考慮的,是為了報復韓國在慰安婦等歷史遺留問題上的強硬態度。而日本則否認了是對韓國的報復,稱只不過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但是韓國則認為日本是完全不值得被信任的。

日韓關係跌至歷史最低點

目前,日本和韓國的外交關係已經達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日本和韓國在慰安婦問題上有著很大的矛盾,韓國認為日本在歷史問題的處理上有著嚴重的漏洞,而日本政府則認為韓國這樣的做法是在無理取鬧。同時,日本自衛隊也指控韓國的驅逐艦,在海上曾經鎖定過日本海自的偵察機,但是韓國卻對此表示了否認。兩個國家也一直為這件事扯皮不斷,沒有達成一致。

在各種矛盾的綜合之下,韓國社會輿論十分反日。目前日韓雙方的空中航線都在逐漸的停止,兩國的各種交流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少。而關於日本的各種醜聞,也被韓國媒體不斷的報導。很顯然,日韓之間的爭端是在短時間內所無法結束的,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將保持長期凍結狀態。但是隨著奧運會的到來,日本可能會通過奧運會這個機會,使得兩國關係緩和,畢竟貿易紛爭是並不符合國際局勢的。

本文由《臺海新觀察》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反制升級!在WTO狀告日本後,韓國正式將日本踢出「白名單」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日韓貿易糾紛發酵至今,韓國終於「發狠」升級反制措施,在一紙訴狀把日本告上WTO後,今日正式將其踢出白名單。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18日正式公布實施《戰略貨品進出口告示修訂案》,將日本移出出口白名單。
  • 韓國將日本踢出白名單 雙方矛盾陷入「死局」?
    中新網9月18日電 (劉淙 何路曼)當地時間18日凌晨,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正式公布實施《戰略貨品進出口告示修訂案》,將日本移出出口「白名單」。迄今為止,韓日兩國已分別將對方踢出出口便利國家的「白色名單」,這場爭端不斷的貿易「拉鋸戰」愈演愈烈,本就脆弱的雙邊關係或將再次鬆動。
  • 日韓貿易摩擦指望第三方斡旋,拜登將如何避免站隊
    疫情疊加貿易摩擦就細分國家來看,2020年韓國對日貿易逆差208.4億美元,較上年增加16.8億美元。其中,韓國對日本出口額為250.8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11.8%;自日本的進口額為459.2億美元,較上年減少3.5%。從具體項目來看,汽車零部件、石油化工產品等是韓國對日減少出口的主要項目。
  • 韓日互傷,韓國正式將日本移出白名單,為29國中唯一被降等的國家
    2019年9月18日報導,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18日正式公布實施《戰略貨品進出口告示修訂案》,將日本移出出口白名單。這是繼韓國就日本限貿問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申訴後採取的又一項應對措施。
  • 韓國正式將日本移出「白名單」:對日經濟影響有限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貿易會會長中村邦晴(住友商事董事長)1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韓國從出口管理優待措施名單中剔除日本一事表示,「真正重要且難以替代的半導體相關物資等在(加強管制的)對象之外。實質上影響不那麼大」,認為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有限。
  • 日媒:韓國把日本踢出優待白名單,對日影響有限
    韓國市民團體召開「批判安倍政權」集會(韓聯社)海外網8月13日電12日,韓國政府決定將日本從本國「白名單」中清出,9月開始實施新規定。日媒稱,此舉對日本影響很小,明顯是文在寅政府應對國內輿論的一種對策。
  • 日韓貿易戰 誰是半導體產業是贏家
    日本去年7月宣布對韓國的三項半導體原料加強出口管制後,韓國貿易協會指出,由於韓國對日本原料的依存度高,氟聚醯亞胺的依存度達93.7%、光刻膠達91.9% 、氟化氫43.9%,因此預測將對韓國電子大廠造成極大的影響。
  • 地球局|跛腳的同盟關係,美日韓鐵三角「生鏽了」
    美國一方面向日韓獅子大開口,要求大幅提高美軍駐紮費用分攤額,遭到日韓拒絕;另一方面又施壓韓國,與日本續籤《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以確保美日韓三角同盟關係穩固。然而,強扭的瓜不甜。專挑軟柿子捏韓國,美日韓同盟中角色最弱的一方,也是眼下三角關係中最受氣的一方。自1953年韓戰結束以來,美國便在韓國駐軍,現有駐韓美軍規模約2.85萬人。1988年之前,美軍一直自行承擔駐軍費用。
  • 朝鮮官媒稱日本是「千年宿敵」,三度發文痛罵日本「厚顏無恥」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馮茵倫日本對韓採取出口限制措施以來,日韓貿易爭端不斷發酵。今天(7月14日),朝鮮勞動黨機關刊物《勞動新聞》在「祖國統一」版面發表一篇題為《對出口限制措施的兇惡企圖》的社評,第三次通過官方媒體發表對日譴責,力挺韓國。
  • 日媒:日韓圍繞原勞工案交鋒日益激烈,兩國關係將進一步惡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圍繞韓國「二戰」勞工案問題,日本政府開始對扣押了日本新日鐵住金資產的韓國採取對抗措施。作為第一步,日方要求與韓國實施基於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的首次磋商。如果韓方不同意,日方似乎還有意向國際法院(ICJ)起訴,加強制約。此舉旨在令韓方放棄出售被扣押資產的念頭。
  • 韓國逆襲日本!日韓博弈或為中美貿易戰縮影?
    在主角整裝待發之前,日韓則先來了一場貿易戰預演。在日韓貿易戰中,作為弱勢方的韓國成功逆襲日本,這對於同樣處於弱勢方的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日韓矛盾根源韓國是一個熱愛反覆橫跳的國家。日韓的歷史問題,就像是一個月經問題,沒事就要拿出來說一說。韓國譴責日本當年侵略,要求對慰安婦進行賠償。日本不道歉、不認帳,但積極賠錢,希望花錢買個清淨。這樣的套路,本來大家都習慣了。跟友誼賽踢默契球似的,一人進一個,皆大歡喜。
  • 韓國貿易協會:日本或加強對韓出口管制
    韓聯社6月30日消息,韓國貿易協會(KITA)分析人士表示,日本或加強對韓出口管制。韓國貿易協會研究員Hong Ji-sang說,「韓國有能力避免受影響商品被擾亂,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技術,豐富供應鏈。」
  • 韓國驅逐日本船隻,美國印太盟友圈內訌不斷,日韓矛盾再現!
    第一衝鋒號作者:錘子 1月14日,環球網報導稱,韓國外交部近日表示,11日發生的韓國海洋警察廳船隻與日本測量船對峙事件,韓國海洋警察廳驅逐駛入濟州東南海域(日稱女島以西海域)的日本測量船是「正當執法行為」。
  • 韓國9月把日本移出「白名單」 日方:將冷靜應對
    中新網8月13日電 綜合日媒報導,韓國政府決定,自9月起,把日本從現有的29個出口管理優惠國名單中移除,列入新增的第三類出口國。日本外務省幹部表示,「我們將在確認韓方採取本次措施的理由,及具體內容等詳細情況之後,再決定如何應對。」
  • 日韓貿易爭端加劇,「低價版優衣庫」GU將全面撤出韓國市場
    文|Lily Ji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於5月22日宣布,旗下快時尚品牌GU即將退出韓國市場,位於韓國的三家GU線下門店和線上商店也將在今年夏季逐步停止運營。GU於2018年9月正式進入韓國,在首爾開設了品牌的第一家門店。韓國市場對於迅銷集團十分重要,2018年僅優衣庫品牌的在韓銷售盈利就有1400億日元(約12.78億美元),截至2019年11月底,優衣庫在韓國擁有186家門店,比除中國以外的任何其他海外市場都多。
  • 韓國植物園立「下跪謝罪」雕像,網友怒了!日本官房長官極大不滿
    假如報導屬實,將對日韓關係產生決定性影響。」當地時間28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韓國自生植物園近日設立「安倍下跪謝罪像」一事做出如上回應。據日本時事通訊社28日報導,菅義偉在當天會議上表現出極大不滿,他還強調稱:「我們將繼續強烈要求韓方切實實施日韓協議,該協議確認了慰安婦問題的最終且不可逆轉的解決方案。」
  • 中金公司:RCEP將促進區域內貿易,紡織服裝、輕工最為受益
    2020年11月15日,東協十國以及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金公司指出,RCEP是一個綜合性協議。RCEP由東協十國在2012年發起,歷經八年談判,於2019年11月4日完成談判,並於2020年11月15日正式籤署。
  • 每日一書推薦——讀《全球貿易摩擦與大國興衰》有感
    自從2018年7月,中美貿易摩擦陡然升級以後,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悄然展開,很多人都在試圖解讀這種不尋常的現象,並試圖把這個問題孤立起來看,其實大錯而特錯,所以,我向大家推薦此書——《全球貿易摩擦與大國興衰》。
  • 我們將持續深耕中國——日韓(青島)進口商品博覽會上外企看好中國...
    青島瑞珍飾品設計研發有限公司董事樸美姬說,「我們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這家從事仿真珠寶設計研發的韓資企業正在2020日韓(青島)進口商品博覽會上展示推介自己的產品。「疫情之下,中國還能舉辦這樣盛大的展會,說明中國疫情防控有效,我們對在華繼續發展也非常有信心。」樸美姬說。
  • 從鴉片戰爭看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
    小到商人之間的競爭,大到國家層面的摩擦。十九世紀第一強國的榮耀,非英帝國莫屬,最盛時控制全球1/4的土地和人口。英帝國的強大秘訣是什麼?在於其「發家致富」的模式:作為當時世界上工業化最成熟的經濟體,英國從外部輸入廉價資源,並將大量工業品輸出,形成事實上的不等價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