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05、06年灼眼的夏娜和涼宮春日的憂鬱開啟了大輕改時代以後,陸續便有很多優秀的輕小說作品被改編成動畫,可這些作品被改編成動畫後能保持住原本出色質量的卻不多,大多數輕改動畫都會被觀眾詬病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那為何輕改動畫達到其原作的質量呢,這個原因有三點。
對輕改動畫做劇情上的刪減幾乎是動畫製作公司一定會做的事情,這是由於經費受限所導致的結果,現在的日本動畫業界已經很少會有動畫公司選擇去做年番或十幾年如一日更新的常青樹動畫了,因為集數越多做動畫的風險也就越大,所以目前業界普遍是季番為主,半年番為輔的製作模式,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動畫製作公司卻老想著儘可能地多做些主線劇情。
這使得三集做一卷的現象在日本很是普遍,通常來說一卷小說的字數有十萬字之多,而三集就要把這些全做出來是非常緊湊的,所以勢必會刪減劇情,可這就成了一顆摧毀作品質量的炸彈,一旦劇情刪減出現問題,作品質量的下滑就是必然的,不過其實三集做一卷還算是好的,畢竟更有甚者達到了喪心病狂的一卷只做一集的程度,例如《約會大作戰第三季》的最後一集,世道被精靈反攻略的篇章,劇情的趕火車導致五河士道仿佛成了一個隨便碰一下就能被攻略的人,原著的閱讀體驗在動畫中可謂是蕩然無存。
只要大家有一部作品是動畫和原著輕小說都看過的,便會發現原著中主要角色內心的糾結,掙扎等等一系列描寫在動畫中全都被簡化甚至刪除,就拿刀劍神域UW篇舉例,原著輕小說中桐人,優吉歐,亞絲娜其實都有著許多心理描寫,然而這些在動畫中卻全部消失了,而這還是在財大氣粗的A1用平均4集半做1卷(48集對應10卷)情況下的結果,更不用說大部分動畫根本達不到這個水平,心理描寫的減少甚至刪除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角色動機變得不明」,觀眾時常會看不明白角色為什麼要選擇這麼做,明明看上去此時的情況角色根本沒必要這麼做,殊不知這麼做已經是原著中角色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
輕改顧名思義是輕小說改編的意思,既然是改編那就總有監督或腳本往故事中添加自己的原創劇情,哪怕原創劇情風險較高,依舊有很多監督、腳本會改,原因在於動畫這個載體與小說是不同的,大部分監督、腳本都想要把每集的故事節奏,高潮點安排的恰到好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就會選擇「原創」劇情,原創得好倒是無所謂,例如京都動畫公司就經常魔改有原著的輕小說作品,不但不會有人罵它,還會有人說改得漂亮,可事實上許多監督(例如:錦織博)、腳本(例如:小太刀右京)是達不到京都動畫魔改水平的,「原創」動畫被原著黨抨擊的事情年年都經常發生。
個人認為除非日本動畫業界不差錢把季番為主,半年番為輔的製作模式改成年番,或者日本監督、腳本的實力整體提升,否則輕小說改編動畫永遠是一件撞大運的事情,只有撞上了財力雄厚、工期充足、大佬眾多的動畫製作組才能相對而言保證改編之後的動畫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