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50噸級重型步戰車現身,全身包裹反應裝甲,能正面迎戰坦克

2021-01-07 瞭望新視界

參考消息2月27日引述外媒的消息稱,在2月17日至21日舉行的2019阿布達比防務展上,中方推出的全新VN-50重型步兵戰車引起各方面的廣泛關注。這款以VT-4坦克底盤為基礎改裝的重型步兵戰車,是專門為當前的城市巷戰所打造。雖然目前還只是一個概念車,但是已經充分顯示了其強大的作戰能力。

VT-4型坦克是目前中方最先進的ZTZ-99式坦克的出口版, VN-50直接採用其底盤,因此在車體防護力上和VT-4型坦克相當。同時,VN-50重步兵戰車直接採用了ZBD-04A的炮塔,武器站包括一門100毫米滑膛炮、一門30毫米同軸機關炮、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該武器站是效仿了著名的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的炮塔設計而來。100毫米滑膛炮不僅可以發射穿甲彈和殺傷榴彈、還能使用國產炮射飛彈,具備在5000米距離上擊毀主戰坦克的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和主戰坦克剛正面。

雖然是利用了VT-4坦克現成的底盤,但是VN-50步兵戰車還是重新設計了車體,並把發動機前置,這樣既可以增加正前方的防護水平,又可以把寬大的尾艙騰出來用於運送步兵。從展示的模型看,整個VN-50車體上全部覆蓋了爆炸式反應裝甲,可以大幅提升全車的防護能力。而且包括車體頂部都覆蓋有厚厚的反應裝甲,這種設計在城市巷戰中,無疑可以有效提升裝甲車輛對抗單兵RPG武器的攻頂打擊,增強車輛的生存性。

近年來,利用坦克底盤改裝重型步兵戰車的方式似乎成為一種國際慣例。最早從以色列利用繳獲的T-55坦克改裝步兵戰車後,英國、俄羅斯等國都相繼把本國的坦克改裝成步兵戰車。在VN-50之前,我們也有一款用老式59式坦克改裝的重型步兵戰車,有趣的是,這一方案還把59坦克首尾調換,讓坦克"倒退著"前進。

不過上述這些改裝和全新設計的VN-50相比,更多的只能算是"修改",只有VN-50這樣的重型步兵戰車可以稱得上是專門設計、強火力、高防護的巷戰專用步兵戰車。並且充分考慮到戰場的複雜性,還可以和坦克正面對抗。在中東複雜的作戰環境中,VN-50可能是目前為止最為合適的專用步兵戰車,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在中東的街巷裡看到VN-50的身影。(文/金星)

相關焦點

  • 中國展示50噸級外貿重型步兵戰車
    除了「紅箭-10」反坦克飛彈發射車、「沉默獵手」雷射防空系統繼續引起外媒關注外,本屆展會上中國北方工業展示的一種重型步兵戰車模型首次亮相。這種重型步兵戰車以VT-4底盤為基礎研製,代號VN-50,戰鬥全重50噸,具有極強的防護性能,十分適合中東戰場的需要。 從現場照片看,這次北方工業集團帶去的是一個示意模型,現場展牌顯示該車是一種VT-4底盤的重型步兵戰車。
  • 世界十大最強重型坦克和步戰車組合中國排第二
    原標題:中美並列第一:世界十大最強重型坦克和步戰車組合排行榜儘管現代戰爭越來越注重快速部署、信息化和網絡化作戰,陸軍航空兵和輕裝高機動部隊得到大發展,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重型裝甲部隊仍將是主宰戰場的決定性力量
  • 國產反應裝甲生產車間首度現身,疑為第四代坦克標配,每塊80公斤
    圖為生產車間近日,據媒體報導,此前國產反應裝甲生產車間首度現身,中國兵工人的奮鬥精神讓人敬佩,這一次深入夜間車間的探尋,發現了疑為第四代坦克標配的裝甲零件,每塊都有八十公斤,有軍迷提問:99式坦克終於迎來後繼者?
  • NV17步戰車火力:1門30mm車載機關炮,2具紅箭-12反坦克飛彈足矣
    NV17,是著名的出口陸軍重型主戰裝備的北方工業公司的步戰車,最早是在2017年8月16日的2017中國兵器裝甲與反裝甲日上出現,是一款履帶式30噸級的重型步戰車。對於坦克來說,30噸的重量只能是輕型;但對於一輛步戰車來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說明裝甲底盤包括側裝甲都有一定的厚度,能防止火箭彈、破甲彈側面和正面的攻擊,戰場上的生存率較高。
  • 中國VN17重型步戰車,裝甲厚實火控夢幻,卻僅裝備兩枚小飛彈
    在2017年8月的反裝甲日上,北方工業對外顯示了一款新型重型步兵戰車,這款戰車重達30噸,是我國在VT5型坦克底盤改裝的外貿型步戰車。作為一款全新的重型戰車,VN17在裝備防護方面進行了很大的升級,應用了主動和被動的防護措施,採用了無人炮塔設計,能夠抵禦來自火箭彈,破甲彈等武器的襲擊,安全性能優異,但是這款重型步戰車的火力配置卻不怎麼樣,只裝備了一門30mm的速射炮和2枚反坦克式飛彈。
  • 「雌虎」重型步戰車
    但是,隨著要為士兵提供更好防護成為各國共識,履帶式裝甲車開始更多地扮演步兵戰車角色。在這方面,以色列研發的「雌虎」重型步戰車較為典型。 「雌虎」重型步戰車與它的前輩「雌虎」重型履帶式裝甲輸送車一樣,採用的都是「梅卡瓦」坦克的履帶式底盤。這種底盤技術成熟、動力強勁。與前輩相比,「雌虎」重型步戰車的防護力更強,攻擊力倍增。
  • 92式步戰車裝甲薄弱,重機槍就能射穿?因為它根本就不是步兵戰車
    92式步戰車以國產奔馳2030(TM2030)軍用越野卡車底盤為基礎研製,配備一臺320馬力的8缸4衝程直噴式風冷增壓柴油機,傳動系統採用仿製德國ZF公司的5S-lllGPA
  • 日本除了輕坦克之外,還有重型坦克?日本重型坦克的發展之路
    如果以日本觀念來看的話,日本的第一輛重型坦克,也就是日本所謂的重戰車,其實就是他們的第一款坦克——試製一號戰車。在當初設計時,日本陸軍的要求為: 戰車可以達到15噸的重量,能用於攻擊重型工事和具備良好的地形通過能力。單車火力最大化,擁有裝備57毫米火炮的旋轉炮塔和兩個獨立的機槍炮塔。另外裝甲必須能夠抵禦同時期的37毫米坦克炮的近距離攻擊,時速也不能低於25公裡。
  • 盤點二戰德國8輪重型裝甲車的幾個變型:輪式步戰車的先驅
    該車基本達到了德軍方的要求,全重12噸,最高時速80-90千米,原型車安裝有20毫米機關炮和MG34/42機槍。被命名為Sd.Kfz.234重型裝甲車,後來在它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各種改裝,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變種。這些重型輪式裝甲車可以說是現代輪式戰車的先驅,影響極為深遠。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歐美裝甲車輛的防護革命:新型裝甲層出不窮,坦克汽車都能用
    「美洲獅」的裝甲都是弧形大傾斜平面,焊接縫隙小,密閉性和結構性強,車重也進行了降低。其基本型有29.4噸,戰鬥型則達到了43噸,後者幾乎等同於T72坦克的重量。10多噸的重量差大部分都用在了裝甲防護上,可以想見其出色的防護能力。
  • 戰車:美軍加速研發新一代坦克裝甲車輛 第四代坦克真的要來了?
    在這一背景下,美軍提出了「機動防護火力」計劃,目的是為美國陸軍提供一款能跟隨中型和輕型部隊遠程機動的輕型坦克。美國陸軍要求新型輕型坦克重量不得超過40噸,以保證一架C-17運輸機一次可運載2輛。 為此,多家地面裝備防務商提交了自己的方案。2018年,BAE系統公司和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的方案進入了原型車試製和測試階段。
  • 美軍步戰車罕見照曝光 反應裝甲被擊中爆炸後內部車體完好
    ,對步戰車進行了有效的保護,可以明顯的看到反應裝甲內部的車體/主裝甲幾乎沒有受損,反應裝甲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見一般。圖為被擊中反應裝甲的「布拉德利」步兵戰車,反應裝甲的內部的車體/主裝甲幾乎沒有受損。   但步兵戰車的防護能力遠不如皮糙肉厚的主戰坦克,隨著新型反裝甲/車輛武器的不斷出現,皮薄餡大的步戰車面臨的威脅與日俱增。圖為被擊中反應裝甲的「布拉德利」步兵戰車,反應裝甲的內部的車體/主裝甲幾乎沒有受損。
  • 中國國產反應裝甲夠硬,105坦克炮2千米打不穿解放軍的新輕型坦克
    ,從廣度上來講,出現了非爆炸反應裝甲,以便加裝在步兵戰車、裝甲運兵車等車輛上面,不過從根本上講,反應裝甲抵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能力方面與複合裝甲差距甚遠,所以各國和地區均將反應裝甲作為輔助和附加防護手段。
  • 運-20空運04A重型步戰車畫面曝光,離空運99A主戰坦克不遠了
    這裡就涉及到伊爾-76、運-20的貨艙尺寸,以及T-72主戰坦克和04A步兵戰車的寬度問題。 運-20的任務彈性可能比C-17還高,能運的主戰裝備更多,因為中國武器的重量和尺寸普遍更輕小。C-17能運一輛64.6噸的M1A2 SEPV2,運-20也能運一輛58噸左右的99A(寬度約3.5米),投送的地面作戰力量並沒有質的區別。 所以說,運-20的貨艙尺寸是根據我軍的裝備實際情況而量身訂製的。
  • 中國輪式步戰車是否跟進?俄羅斯步戰開啟中口徑潮流,好處在哪
    在此次紀念日閱兵儀式上,這兩款步兵戰車分別裝備了長管57毫米火炮和短管57毫米火炮,引領俄羅斯步戰正式開啟中口徑潮流。T-15型步兵戰車是未來俄羅斯陸軍與T-14主戰坦克搭配的一型重要裝備,以「艦隊」通用平臺為基礎,搭配了「時代」無人炮塔。戰鬥全重達到了49噸,和以色列的「雌虎」步兵戰車一樣,都屬於以主戰坦克底盤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重型步兵戰車。
  • 戰車轟鳴,二戰著名T-34坦克現身北京理工大學
    當然,T-34坦克現身北理工,自然是有其原因。日前,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京北方車輛集團承擔的珍貴歷史坦克修復任務圓滿完成,8臺坦克裝甲車輛在北京理工大學「國防文化主題廣場」啟用儀式上正式交付。原來,北理工校園內設立了「國防文化主題廣場」,共有8臺珍貴歷史坦克裝甲車輛展示,它們包括美制M4「謝爾曼」中型坦克、美制M26「潘興」中型坦克、日制TYPE98裝甲彈藥輸送車、蘇制T-34坦克、蘇制IS-2「史達林」重型坦克、國產59式中型坦克、國產86式步兵戰車和國產63式裝甲輸送車。
  • 它曾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夢魘,有鋼鐵巨獸之稱號——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自誕生之初,它的作戰區間便是鞏固蘇軍的一線防禦陣地以及佔領區的守衛堡壘。所以說,它的最大優點便是擁有厚重的裝甲防護(注意:升級版的KV -1重型坦克的前部炮塔裝甲高達90毫米,德制三號和四號短管坦克近30毫米的裝甲防護能力完全不能與之相比),以此可以抵禦德軍37毫米以及50毫米大口徑反坦克炮的多波次襲擊。
  • 二戰日本最後量產的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為何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三式中戰車是二戰日本於1944年研發成功的一款坦克,它的目的是和盟軍的M4中型坦克相抗衡,為此坦克的火力得到很大的加強。它是二戰中日本量產的最後一型中型坦克,軍隊高層也對它寄予厚望,不過這樣一款坦克卻沒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 美軍布萊德利步戰車防禦能力不行?4層裝甲無法抗衡23毫米機炮
    正是因此,布萊德利步戰車的戰鬥力很強,但正面裝甲最多只能抵擋12.7或華約普遍使用的14.5毫米重機槍的直射,以及遠處飛濺的155重型榴彈炮的破片。用美軍士兵的話說,在戰場上他們甚至可以說是在「裸奔」。基本上每一支機械化部隊手中都會有大量小口徑機炮,完全可以擊穿布萊德利的正面裝甲,這還是在全披掛狀態下,如果為了減輕重量而降低了戰車的裝甲噸位,那麼可能連7.62毫米口徑的突擊步槍都很難抵擋。
  • 國產電磁裝甲現身 或配備國產未來主戰坦克 可將重量降低一半
    國產電磁裝甲打靶試驗 近日網上出現國產電磁裝甲的圖片,它表明國產電磁裝甲已經在發展之中,國產第四代主戰坦克已經進入前期技術攻關階段。 電磁裝甲是新一代裝甲,它的主要作用是採用電磁能攔截來襲各種反裝甲武器,被視為四代主戰坦克最為理想的防護技術。 眾所周知,裝甲技術是坦克關鍵技術之一,儘管現代裝甲已經從當初的均質鋼裝甲發展到複合裝甲、反應裝甲等多種形式裝甲。不過從原理上來講,這些裝甲都屬於被動防護類型。它們的抗打擊能力主要來源於裝甲厚度、強度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