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阿改 象外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 象外
馬克·夏加爾,戀人與花束
綜合材料繪畫,水彩、水粉、鉛筆、紙
66×52cm,1935-1938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年輕的夏加爾是個令人著迷的男子。
他的第一任妻子、終生的摯愛貝拉,在回憶某次與他的會面時寫道:「……那雙眼睛藍得仿佛從天上直接掉下來……長長的、杏仁兒形的,而且每隻眼睛似乎都會自己航行,就像一隻小船。」
夏加爾最好的作品,或者說,最為人所銘記的作品,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獻給貝拉的。
1929年,夏加爾和貝拉在巴黎。兩人都擁有漂亮的眼睛。
1944年,貝拉因病毒感染而猝死,悲痛欲絕的夏加爾在接下來的九個月裡都無法工作。當他重拾畫筆的時候,第一幅畫就是嘗試在畫布上保存關於貝拉的回憶。
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第一代歐洲現代主義者的最後倖存者」、世界上傑出的猶太藝術家,通過藝術,或者具體而言,通過其繪畫中無以倫比的豐富色彩,讓世人認識到愛、浪漫、幻想和深情可以有的樣子。
然而,如果認為夏加爾只有浪漫狂想,那顯然是一種誤解。
優美和詩意的背後,有壓抑,有悲慟,有對時代的反抗,還有對人性的憐憫和對宗教的信仰。
1887年,夏加爾生於時屬沙俄的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市(Vitebsk)一個典型的猶太家庭。他的父親受僱於一個鯡魚商販,每日扛著沉重的木桶在船塢工作;母親則在家中賣點小雜貨。
生而為猶太人,在那個時代意味著與苦難相伴。
首先是行動受限:從18世紀末到一戰期間,沙俄帝國境內的猶太人只能在特定區域內生活——包括今日的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在沒有護照的情況下,他們不能進入首都聖彼得堡。
其次是精神上受到無形的壓迫:雖然維捷布斯克的人口中有一半是猶太人,但他們的地位仍然是從屬性的。在他的自傳《我的生活》中,夏加爾語焉不詳地描述過童年時代當地發生過的一次針對猶太人的施暴以及他當時的感受:
「我每走一步,都覺得自己是猶太人——人們讓我感覺到這一點。」
在當時的沙俄帝國,猶太兒童不允許上正規的學校,因此夏加爾只能在當地的猶太宗教學校接受初等教育,學習希伯來語和聖經。直到13歲時,他的母親才通過「賄賂」校長讓他進入一所正規高中。
在一次觀看同學繪畫後,夏加爾對藝術產生興趣。1906年,他進入當地藝術家葉胡達(尤裡)-潘所經營的一間小型繪畫學校——正是後者,給他畫下這張英俊的肖像(神似美國猶太裔奧斯卡影帝Adrien Brody)。
Portrait of Chagall
by Yehuda (Yuri) Pen, 1915
無論怎麼強調維捷布斯克對夏加爾的重要性都不為過。許多年後,身在美國的夏加爾還發表過一封題為《致我的城市維捷布斯克》的公開信:
為什麼?多年前我為什麼要離開你……?你在想,這孩子在尋找什麼,尋找這樣一種特殊的微妙,那種顏色像星星一樣從天空中降落,明亮而透明,就像我們屋頂上的雪。他從哪裡得到的?怎麼會出現在他這樣的男孩身上?我不知道為什麼他不能在我們這裡,在城市裡,在他的家鄉找到它。
也許這孩子是「瘋了」,但卻是為藝術而 「瘋了」。
你在想,「我看到了,我已經刻在了男孩的心裡,但他還在飛,他還在努力起飛,他的腦子裡有風」。……
我沒有和你生活在一起,但我沒有一幅畫不與你的精神一起呼吸。
同年,在葉胡達的繪畫學校短暫了學習了幾個月後,他奔赴首都聖彼得堡,通過朋友搞到一本臨時護照,進入一所著名的藝術學校就讀。正是在首都這個藝術中心,他接觸實驗戲劇,觀看到保羅·高更等人的作品;期間他經常往返維捷布斯克,並在家鄉認識自己的愛人貝拉-羅森菲爾德(Bella Rosenfeld)。
靈感,綜合材料繪畫,蛋彩、彩鉛,41x33cm,1978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以貝拉為模特作畫的夏加爾
他深深地被她迷上了:
「她的沉默是我的,她的眼睛也是我的。她仿佛知道我的童年、我的現在、我的未來的一切,仿佛她能看穿我。」(《我的生活》)
1915年,夏加爾與貝拉結婚。在空中漂浮飛行的戀人,成為夏加爾那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畫作,也是他職業生涯中最輕快的作品。
Over the Town, 1918
〇
俄羅斯村莊,布面油畫,73x92cm,1929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俄羅斯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初始角色。夏加爾在聖彼得堡一直待到1910年,然後便遷居巴黎。當時立體主義佔據主流,夏加爾的風格並不為多數人所認可——與立體主義的創作方式相反,夏加爾的藝術被認為是「由內在而向外湧現,又以可見的對象向心靈傾訴」。
23歲的夏加爾不會說法語,生機困難,內心孤獨,有一段時間,「他一邊畫畫一邊做白日夢,夢見斯拉夫民俗的財富,夢見他的哈西德(他所屬的猶太教派)經歷,夢見他的家庭,特別是貝拉」。
於此同時,他漫步在塞納河畔,遊走在巴黎新鮮的水果市場、寬闊的林蔭道以及無數優雅的咖啡館和餐廳;當然,也少不了羅浮宮和蒙馬特和拉丁區,他欣賞老大師和現代主義大家們的作品,「光是呼吸巴黎的空氣就很快樂」了。
夏加爾在維捷布斯克的許多生活場景,都是在巴黎生活時畫的。它們帶有夢幻而抽離的色彩,將所有或日常或離奇的表象並置,以至於法國作家、詩人、超現實主義創始人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說:「只有在他那裡,隱喻才取得了重歸現代繪畫的勝利」。
1914年至1918年,歐洲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但這也是夏加爾在藝術上更上一層樓的時期。在德國柏林的展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展覽則吸引了一些富有藏家的青睞。1917年,30歲的夏加爾開始嶄露頭角。
花瓶,布面油畫,69.8×49.5cm,1925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玫瑰花束,綜合材料繪畫
水粉、水彩、黑色鉛筆、彩色鉛筆 、紙,70.5x52.3cm,1930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但1917年對夏加爾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年份。十月革命把沙俄帝國「翻了個底朝天,就像我翻畫一樣」。有一個說法稱,他曾在新政權的國家視覺藝術委員會擔任一個顯赫的職位。他還創辦了維捷布斯克藝術學院,除了招納自己的第一位老師葉胡達,其他重要教員中還包括大名鼎鼎的至上主義創始人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然而擁護至上主義藝術的教員們對夏加爾的杯葛,導致他迅速辭去維捷布斯克藝術委員的職務,並移居莫斯科。
1918年,一戰結束,但俄國內戰仍在繼續,饑饉遍野,1923年,夏加爾和貝拉離開莫斯科,返回法國。他與法國藝術商人Ambroise Vollard建立了業務關係,這促使他開始為一系列插圖書創作蝕刻版畫,包括果戈裡的《死魂靈》、《聖經》和拉·封丹的《寓言》。
拉·封丹寓言 - 驢和狗,手工彩色蝕刻
29.5×24cm, 1927-30-52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拉·封丹寓言 - 出賣智慧的傻子,手工彩色蝕刻
29x23.8cm,1927-30-52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拉·封丹寓言 - 母獅的葬禮,手工彩色蝕刻
29.5x23.5 cm,1927-30-52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直到1927年,他才在法國藝術界站穩腳本——藝術評論家和歷史學家莫裡斯-雷納爾(Maurice Raynal)在他的《現代法國畫家》一書中授予了他一席之地。他遊歷法國,反覆到鄉間旅行,並訪問法國的鄰國:
我想回顧一下,我在法國以外的旅行在藝術意義上對我是多麼有利——荷蘭或西班牙、義大利、埃及、巴勒斯坦,或者僅僅是在法國南部。在那裡,在南部,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了那片濃鬱的綠色——我在自己的國家從未見過這樣的綠色。在荷蘭,我想我發現了那熟悉而跳動的光,就像午後和黃昏之間的光。在義大利,我發現了那種博物館的寧靜,陽光給它帶來了生命。在西班牙,我高興地找到了神秘的、儘管有時是殘酷的過去的靈感,找到了它的天空和人民的歌聲。而在東方(巴勒斯坦),我意外地找到了《聖經》和我生命的一部分。
1931年,他受邀訪問以色列,進行某一個委託創作,為《舊約》繪製插圖。以色列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那裡真正尋找的不是外在的刺激,而是來自祖先的土地的內在授權,投身於他的《聖經》插圖工作」。
大衛戰勝歌利亞,手工彩色蝕刻
30 x 23cm,1931-39-52-56-58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這是一個悖論——剛剛成為眾所周知的現代畫家,如今他卻要深入一個古老的過去的主題。在接下來的三年裡,他痴迷於《聖經》插畫創作,儘管他並不把它僅僅當成一個宗教的故事,而是一整個「人類的故事」。因此他所刻畫的早期《聖經》形象中,天使們可以跟先知亞伯拉罕坐在一起喝著酒聊天,「就像他們剛來吃飯一樣」。
截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他已經完成了委託訂件105塊版畫中的66塊。這一系列直到1956年才完成並出版成書。有評論稱,這些插畫「……充滿了神聖的靈感,它追溯了以色列的傳奇命運和史詩般的歷史,從創世紀到先知,從始祖到英雄。每一幅畫都與事件融為一體,以倫勃朗以來所沒有的莊嚴親近來呈現文本」。
法老面前的摩西和亞倫,手工彩色蝕刻
28.6x23cm,1931-39-52-56-58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希特勒上臺,納粹抬頭,現代藝術在德國被打壓,曾經對夏加爾對作品「趨之若鶩」的德國,如今對其進行了嘲諷。二戰爆發後,入侵並佔領法國的德國將猶太人送往集中營,遲遲才意識到自己已陷入危險境地的夏加爾夫婦無法負擔逃亡美國的旅費,也無法負擔移民在入境美國時必須提供的巨額保證金,他們被困住了。
直到1941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阿爾弗雷德-巴爾、記者瓦裡安-弗萊和美國駐馬賽副領事海拉姆-賓漢姆四世等人的幫助下,夏加爾夫婦才成功逃往紐約。在他們抵達的前一天,即1941年6月23日,德國入侵蘇聯。
夏加爾在美國生活了七年。期間他經歷了愛人的病逝,納粹惡行消息對心靈上的衝擊;MoMA為他舉辦了大型個展,他的藝術也獲得了更廣泛的認可,但他最終還是決定回到法國。
〇
1947年秋,他回到法國,選擇定居蔚藍海岸(法國東南沿海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一部分)——馬蒂斯、畢卡索都生活在那一帶,作為現代藝術的代表人物,這兩人更多是藝術上的競爭者,但高傲的畢卡索對夏加爾的態度不一樣,他曾說,「夏加爾是我的朋友」,並給予他非常高的評價:
當馬蒂斯死後,夏加爾將是唯一一個懂得什麼是色彩的畫家……他的畫布是真的畫出來的,而不是簡單的拼湊。他在旺斯(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的一個市鎮)最後完成的一些作品讓我相信,自雷諾瓦以來,從來沒有人像夏加爾那樣對光有感覺。
瓦瓦的畫像,紙板油畫,27×22cm,1953-1956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1952年,夏加爾有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妻子就是上圖中的瓦瓦)。此後他開始了一系列繪畫之外的創作,包括雕塑和陶瓷,牆磚、彩繪花瓶、盤子和壺。他還開始進行更大規模的創作,製作大型壁畫、彩色玻璃窗、馬賽克和掛毯。無論哪種媒介或形式,最終都獲得了讚譽。
巴黎(鏡子後面) ,石版印刷,28×38cm,1954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星期日,石版印刷,28×38cm,1954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羅浮宮卡魯塞爾廳,石版印刷,28×38cm,1954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貝西碼頭,石版印刷,38×46cm,1954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1985年,夏加爾在聖保羅-德文斯的家中去世,享年98歲。
夏加爾的傳記作者傑基-伍爾施拉格稱讚他是「現代藝術的先驅和最偉大的具象畫家之一……他發明了一種視覺語言,記錄了二十世紀的驚心動魄和恐怖」。「在他的畫布上,我們讀到了現代藝術的勝利」。
而作家塞雷娜-戴維斯則寫道:「……他親身經歷了俄羅斯革命的高漲希望和粉碎性失望,目睹了定居地蒼穹的終結、歐洲猶太人幾乎被消滅,以及他的家鄉維捷布斯克被湮沒,24萬人口中只有118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存」。
大衛和歌利亞,坦培拉,40.6x31.7cm,1981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今天,我們幾乎可以在發達國家所有的博物館中都能找到夏加爾的畫作,從巴黎到紐約,從尼斯到耶路撒冷,他在世界範圍內留下了他不同的藝術印記。
Stained glass windows in Reims Cathedral, 1974
《紐約時報》在關於他的一則訃聞中寫道:
他的世界是一個色彩鮮豔的混合體,包括動物、花朵、人、擁抱的戀人、演奏樂器的鳥兒和魚兒、仙女、薩提爾、長著翅膀的女性形象、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象徵、簇擁的屋頂小品和帶著天使翅膀的小提琴。這些物體很少帶有它們的自然色調;牛可能是藍色的,馬是綠色的,人是紅色的。
這個奇幻的世界,有時令人傷感,但更多的時候是歡快的笑聲,它表面上簡單得像個孩子,但其感知力卻奇異地複雜。此外,這是一個沒有重力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物體似乎在不同的並置中漂浮,同時又達到了非凡的整體和諧和節奏。
2014年,「馬克·夏加爾:愛、戰爭和流亡」大展在紐約的猶太博物館展出,有評論指出,「他的核心隱喻是受難」。聯想到他的一生,這個評語大體上是中肯而準確的。
夏加爾的工作室
〇
辛苦你們,讀到這裡還沒有放棄,所以我正好引出下面這個信息;
「馬克·夏加爾」中國首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
總策劃 :範迪安
策展人 :張子康,瑪麗亞·多洛雷斯(Mme Miria. Dolores)
主辦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
承辦 :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 新繹美術館
時間 :2020年10月9日 - 2021年1月18日
地點 :河北省廊坊市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新繹美術館西側展廳2(絲路中心西門)
請原諒在晚上光線不好的情況下所拍攝的渣渣圖
本次夏加爾展覽——一場關於生命、關於夢幻、關於愛與詩的精神盛宴,,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國內最大規模的夏加爾作品展,也是央美廊坊館2020年度大展。
本次展覽由「愛、鄉愁、神奇世界與馬戲團」、「拉·封丹寓言」、「誘惑巴黎」、「信仰的力量」以及「生命的終點是一束花」五個板塊組成,共展出 155 件作品,涵蓋油畫、水彩畫、水粉畫、坦培拉、蝕刻版畫等藝術形式。
月亮花束或白色海芋,綜合材料繪畫
油彩、水粉、布面,100x73.4cm,1946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戀人和藍驢,布面油畫,30x27cm,1955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黃色背景上的戀人,綜合材料繪畫
油彩、水粉、紙,59.7x49.3cm,1960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紫羅蘭公雞,綜合材料繪畫
布、油彩、墨水,89.3x78.3cm,1966-1972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新娘新郎和天使,水粉、黑色墨水,27x35cm,1981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其中 28 件繪畫原作,包含《紫羅蘭公雞》、《戀人與花束》、《俄羅斯的村莊》等經典主題的創作;另有《拉·封丹寓言》、《聖經系列》和《巴黎系列》 3 個系列百餘幅版畫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夏加爾為同名法國古典文學《拉·封丹寓言》創作的全套蝕刻版畫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創新與隱喻的絕佳結合,構建出一個個夢境般的神話世界。
展覽橫跨1925年到1981年將近60年的時空,展現藝術家活躍在不同作品型態與媒材的創作,以及貫穿其一生的永恆主題——愛、鄉愁以及深植於民族特色的信仰。
〇
更多夏加爾的作品
I and the Village, 1911
The Holy Coachman, 1911-12
Hommage à Apollinaire, or Adam et Ève (study), 1911
To Russia, Asses and Others, 1911
To My Betrothed, 1911
The Fiddler, an inspiration for the musical Fiddler on the Roof, 1912
The Drunkard, 1912
Paris Through the Window, 1913
The gates of the cemetery, 1917
The Three Candles, 1939
He Went Up The Couch and Found a Young Lady Asleep, 1948
Landscape with Cockerel
Etude pour la Nuit de Vence
The Blue Circus, 1950
Fleurs de Vence or Lilas sur Vence, 1954
Paravent, 1963
Romeo and Juliet, 1964
The newlywed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Eiffel Tower, 1982-1983
部分石版畫,非常漂亮
但這個漂亮,還是需要你到展館
親自去看比較真切
.
END
.
原標題:《認為夏加爾只有浪漫狂想,這是一種誤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