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終年雲霧繚繞,是一處神秘的祭祀聖地,山谷中掛滿了形態各異的牛頭白骨……」
看到這裡,已經讓人有些毛骨悚然,沒想到國內竟然還有這樣原始詭秘的地方。此地名為龍摩爺,當地的佤族人相信,人離開這個世界以後,都會來到龍摩爺。
龍摩爺,詭秘的山間奇觀
在位於中緬邊境阿佤山的崇山峻岭中,有一處藍寶石般的熱帶淡水湖,名為勐梭龍潭,這片龍潭被當地人奉為聖湖。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正如勐梭龍潭的名字一樣,這裡流傳著很多或悽美或詭秘的傳說,使這座龍潭頗具靈性。
龍摩爺聖地就位於此地,「龍摩爺」是當地佤語發音,「龍」是森林,「摩爺」是水牛頭,「龍摩爺」意為掛著牛頭的森林聖地。
正如名字中描述的那樣,龍摩爺是一處掛滿了牛頭白骨的森林。想要進入龍摩爺聖地,先要穿過一段崎嶇的山間小路進入山谷。
前一秒還豔陽高照,曬得身上微微灼痛,一踏入山裡瞬間感到陣陣寒氣撲面而來。
這時候,一具具牛頭白骨便開始映入眼帘,從這些白骨的樣貌來看,放在這裡已有些年頭。這些牛頭大多掛在接近腐朽的木樁上,有的木樁上甚至一連串起了好幾個牛頭。
石階上、樹幹上、圍欄上,甚至是牛頭上,都布滿了苔蘚,泛著綠光,空氣裡瀰漫著潮溼的青草味,一股幽靜神秘的意境被營造出來。
隨著不斷深入,牛頭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翻過一條小瀑布後,就來到龍摩爺的祭祀朝拜臺,這裡是龍摩爺聖地的核心區域,也是牛頭白骨最密集的地方。
山崖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牛頭白骨,形態各異、造型不一,仿佛有上千雙空洞的雙眼在盯著你,汗毛瞬間豎立。
這些牛頭白骨好似這片神聖領土的守護者,對於我這個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不知道他們是否會歡迎。於是,我拍下幾張照片後便匆匆離開了,結束了短暫的龍摩爺探秘之旅,現在回想起來還是不免有些後背發涼。
慶幸現在是大白天,如果是傍晚時分,看到這般景象,想想都讓人瘮得慌。
水牛頭,崇高的祭祀聖物
龍摩爺聖地是西盟縣的必去之地,這座小縣城位於雲南西南部的普洱市境內,與緬甸接壤,這裡是我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佤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活於此。
對於遊客而言,龍摩爺聖地是一處另類的獵奇之地,對於佤族人來說,這裡卻是一座神聖的祭祀場所。
佤族人信仰原始宗教,他們認為,當生命結束後,靈魂會以另一種方式寄托在龍摩爺。因此,每逢重大節日或遭遇困境時,他們都會在龍摩爺舉行祭祀活動,並將水牛頭保存在龍摩爺。
漸漸的,龍摩爺的水牛頭越積越多,形成現在的樣子。據統計,這裡已經聚集了多達3000具牛頭白骨,規模相當宏大。
為何是水牛?因為在佤族文化中,水牛是佤族人民的救命恩人,所以佤族人崇拜水牛,並將水牛奉為吉祥物,代表著權力和財富。
在每個佤族村寨都擺有牛頭樁,牛頭樁的規模越大,就證明這個村寨的實力越強大。
如今,牛頭祭祀作為佤族的重要文化傳統被傳承了下來,但早期的佤族人卻有另一種可怕的祭祀方式。
獵人頭,佤族的原始信仰
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但由於地處大山深處,居住在阿佤山邊緣地區的佤族因受傣族土司統治或影響,基本屬於封建領主制度,形成了一個個相互獨立的村寨部落。
由於社會生產力十分落後,因此,當地的佤族部落長時間保持著原始的生活習俗,以及原始的宗教祭祀傳統,其中就包括「獵人頭」 祭谷的習俗。
最早,這一行為是為了祈禱這一年的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獻祭者大多由自己村寨的人自願獻身。後來就逐漸發展為部落間發生衝突後,用敵對部落被俘虜者的人頭祭祀。
這種野蠻殘酷的「獵人頭」祭祀一直持續到解放後,直到1958年以後,在中央政府的介入下才完全停止,改用牛頭取而代之。
雖說人頭祭被取締了,但佤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祭祀傳統卻一直保留了下來,作為珍貴的歷史遺產和特有的民族文化,成為豐富中華文明多樣性的重要一環。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正如佤族人「獵人頭」祭祀一樣,很多封建迷信的頑疾,是與當代價值觀相背離的,在揚棄中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實用信息Tips:
地理位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勐梭龍潭內
門票價格:30元/人
開放時間:8:00-18:00
注意事項:1.不建議帶年齡過小的孩子去龍摩爺聖地;2.龍摩爺聖地雖然有售票處,但周圍有很多小路可以直接進入;3.前往西盟縣的山路崎嶇,自駕要注意控制車速。
-- END --
本文/圖均由旅行個球原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用球的姿態走遍世界,用圓的視角享受生活,喜歡我的朋友請點讚、關注和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