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是一面鏡子,折射的是一個民族的精氣神。從近百年前「一個人的奧運」到改革開放初期「學習女排,振興中華」,再到裡約奧運會「用盡洪荒之力」,一代代體育健兒在賽場上奮勇爭先,鍛造出以為國爭光、自強不息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和眾多行業一樣,青海體育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體育霜凍期」,青海體育在探索中求變,在求變中創新,不斷釋放體育的凝聚力。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對青海體育的「十四五」有了更多的展望和期許。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在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提出「高原體育強省影響力顯著增強」,為我省體育的長遠發展制定了規劃和目標。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助推體育產業新發展。將體育發展融入民族復興的進程,面對時代打開的全新場景,將這筆寶貴財富傳承並發揚光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探索「體育+」和「+體育」,推動體育與旅遊、文化、健康等行業協同融合發展;以特色文化體育活動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品牌體育賽事為依託,以發展體育產業為保障,深入推進體育、文化、旅遊、健康深度融合發展,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提升競技體育實力,發展壯大體育產業規模,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為高原體育強省注入新的內涵和動力。
推進全民健身,共築體育強省。不斷解放思想,以五大理念引領體育轉型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對體育發展的重大意義現實而深遠,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以新的理念引領體育轉型發展。生命在於運動,體育運動作為「非醫療健康幹預」的重要手段,恰好與「全民健身計劃」相契合,因此,推進「體醫融合」,促進民眾觀念轉變,對貫徹全民健身計劃、促進全民健康有著深遠的意義。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體育消費需求,加快推進體育改革創新步伐,創新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選拔、激勵保障機制和國家隊管理體制,為體育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記者:雷欣鈺)
【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