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 在當前正在緊張進行的抗疫狙擊戰中,除了在前線全力以赴的白衣戰士們,山東大學全體師生醫務員工、校友、關心關愛一線醫護人員的親友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也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貢獻著力量,有的捐款捐物,有的貢獻專業智慧,有的拿起手中的筆為醫護人員加油鼓勁兒……他們都在努力散發著身上的每一簇微光,而當微光簇擁著微光,定將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和戰勝一切的力量。
許許多多這樣的事情,每日每夜發生在我的身邊
一天,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保健科許霞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對方告訴她,自己珠海的工廠是做箱包的,希望能捐贈一些箱子,儘自己的一份力。許霞為他聯繫了醫院,陌生人對她說:「謝謝,加油!」
以上只是許霞經歷的無數感動事例中的一例,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事情,每日每夜發生在她的身邊:考慮到北方人不習慣武漢沒有暖氣的環境,同事專門送給她暖手寶,山東後方也專門給他們寄送了暖立方;他們收到了大量的捐贈,除了防護用品,還有飲食、衣物、取暖設備等各種生活用品;醫院和科室在短短9天時間裡,已經給她的家裡送過兩次水果、蔬菜了,隔壁鄰居買菜也總給她家捎一份;醫院兒科的大夫主動建立了諮詢群,為她們的孩子提供健康諮詢;孩子學校的老師主動聯繫她,讓她放心孩子,她們幫助孩子參加線上授課,並給予輔導……許霞說:「我們除了感謝,真的不知道能說什麼;我們除了儘自己所能治療患者,控制疾病,真的不知道還能幹什麼……祖國,您千千萬萬的兒女在各行各業盡著自己的力,只希望天佑中華,瘟疫早除,共渡難關。」
山東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外科專業護師房馨說,哪怕是一點點小事情,領導們都特別上心為我們想到、做好,胡主任怕我們在湖北不習慣當地的飲食習慣,還囑咐廚師做符合山東口味的菜品,託朋友給我們送方便麵;我們住的酒店服務人員儘可能地幫我們、滿足我們的需要……還有在大後方支持我們、關心我們的護士長,發來的貼心簡訊和慰問,都讓我們心裡暖暖的。前輩們的關愛讓我很踏實、很幸福、很驕傲!
周尚是齊魯醫院心外監護室護師韓倩倩的朋友,在得知好友及好友同事馳援武漢後,前方的實時動態一直牽動著她的心。由於有身處一線的好友,所以她能準確地了解到前線最迫切需要的東西,自發組織身邊的朋友,為山東醫療隊送去一次性內褲、紙尿褲、香腸、塑膠袋、髮膠、發卡等物資。感動於「周尚」們的舉動,齊魯醫院心外科重症監護室趙文婷說:「正是因為我們的後方有你們這群強大的、默默無聞、不計回報的後援團,使得我們在面對這冷漠的病毒時心裡也暖暖的。」
校友們的溫情,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在這場戰「疫」中,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山大校友們傳承家國情懷,通過各種方式為前線醫療隊、為疫情防控貢獻著力量。
聽說山大醫療隊到達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消息後,山東大學湖北校友會組成的志願者團隊迅速將300筐共800斤草莓送到救援隊駐地,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慰問,並隨附了一句暖心的話:風月同天、心心相系、百年山大、「魯」力抗疫。山東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外科專業護師邊陽說:「2020,身在武漢,家在武漢!此刻,我們都是山大齊魯人。山東大學湖北校友會送來的這些甘甜的草莓,以及校友們的溫情,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讓我們信心更足。我們會把這份溫暖傳遞給需要關心和關愛的患者,我們會注意做好防護,聽從指揮,打贏這場勝仗!」山東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喬雲在日記中寫道:「2月10日晚,回到賓館,有了一個大大的驚喜,好心人給大家捐贈了草莓,幸福來得很突然。今天在病房裡,有瓶裝水、方便麵、麵包、餅乾、酸奶……也都是愛心人士捐贈的。我們的工作,背後有無數人在關注和付出。謝謝志願者們,謝謝每一位善良的人,我們都是同志,我們一路同行。這場戰役,我們一定會贏!」
事實上,山大校友助力抗疫的事跡,還有很多很多。藥學院2001級校友、山東醫藥聯盟發起人宮登科,組織近3000名醫藥人士志願者團隊積極投身疫情防控戰,第一時間為疫區一線捐贈10000瓶醫用酒精,為山東大學師生捐贈1000瓶消殺用品及200枚N95口罩;他們還成立山東「疫」戰應急小分隊,廣泛動員醫藥聯盟組織成員和行業相關人士積極參與疫情防控。藝術學院校友劉晟翔、李漢、周超參加濟南市音樂家協會音樂創作聯盟「抗擊疫情」系列原創歌曲活動,創作演唱了《有愛就有力量》和《我尋找》兩首歌曲,用音樂為阻擊疫情注入力量。東北亞學院2010屆校友、「淚沉韓語工作室」創始人王浩貢獻出自己開發的韓語直播課程,為學院學生提供免費韓語課程輔導,為「停課不停學」提供強有力支持。
藥學院校友企業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向武漢疫區捐贈總價值203.4萬元的抗呼吸系統感染藥物迪莫新®-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等,向當地政府捐贈200套隔離服、2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1萬袋用於治療呼吸系統感染的新藥產品,物資總價值158.2萬元,有效緩解了當地基層防疫物資緊缺局面。藥學院校友企業山東則正醫藥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義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捐贈20萬元人民幣,用於支持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護理學院一名校友以「大愛護理人」的名義向母校捐款15萬元人民幣,設立「山東大學護理教育基金」,用於資助護理學院師生疫情防護、校友活動以及學生培養等……
為了那份兒無條件的信任
山東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監護主管護師劉潔說,自從來到武漢之後,感覺自己特別容易被感動,當透過護目鏡看著她們在好好吃飯、好好喝奶……就是這樣再簡單不過的動作,也會讓人滿含淚水。
在護理過程中,劉潔發現,有一個病危的老奶奶的自主呼吸和無創呼吸機不同步,便耐心地給她做了指導,教給她如何配合呼吸,兩個小時後,老奶奶的氧合就上升到了95%。在摘下無創呼吸機協助老奶奶吃完飯時,劉潔問老奶奶,現在是覺得帶氧氣管舒服還是戴無創呼吸機舒服?老奶奶說:「我聽你們的!說實話我帶這個機器不舒服,但是如果你們讓我戴的話我就戴。」老奶奶話語中透露出的信任讓劉潔特別感動。
留置針穿刺對於劉潔來說是一個特別尋常的操作,但防護服帶來的行動不便、護目鏡導致的視野模糊,再加上兩層厚厚的手套,增加了穿刺的難度。在給一位阿姨進行靜脈輸液的時候,那位阿姨鼓勵劉潔:「沒事兒,孩子,我知道你們不方便、看不清,一針扎不上可以扎兩針,就算再多扎幾針也沒有問題。」
劉潔說:「諸如此類的事情太多太多,所有病人的積極配合和信任,是我們奮力奔跑的動力……所有人的努力都只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讓這座城市重煥生機,讓祖國國泰民安。身在一線的我一定會不負所托,全力以赴,只為了那些渴求的目光,為了那份無條件的信任,為了那些等待我們歸來的親人!
WEGO,為最美逆行者加油
疫情發生後,山東大學廣告研究中心聯合國內知名醫械企業「威高集團」、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共同發起「WEGO,為最美逆行者加油!」公益傳播計劃,通過助力文案與創意設計的力量,向公眾傳遞正能量,為所有「逆行者」加油。
公益傳播計劃發布後,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參與者以筆為旗,通過文案的力量,以溫暖的筆觸傳遞愛與溫暖,為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人們加油。目前,活動已經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助力文案及海報作品超過三百件。自2月3日起,主辦方隔日發布優秀作品,首批海報設計作品一經發布就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相關活動稿件被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今日頭條、新浪等媒體轉發。
發揮專業所長 助力疫情防控
在疫情阻擊戰中,學校充分發揮智庫作用,多學科、多角度、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為加快推進新冠病毒防治的科技攻關,學校組織申報新冠肺炎應急攻關科研專項,支持科研人員圍繞2019-nCoV感染途徑的流行病學大數據、幹預阻斷方案、患者心理幹預、關鍵致病機制、快速診斷檢測技術、臨床防控和治療以及藥物研發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應急技術攻關。一方面解決當前新型冠狀病毒防治問題,爭取短期內產出實際有效的科研成果;一方面針對冠狀病毒致病機理、傳播機制等問題開展深入研究,為冠狀病毒長期防治提供科技支撐。
公共衛生學院在院黨委的統一部署下,充分發揮生態健康研究院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雙輪驅動的優勢,組建了一支40餘人的攻堅團隊,依託專業優勢,跟蹤收集全國及各省市衛健委官方公布的疫情數據,並對疫情進行全面分析,就全國及疫情高發地區疫情流行曲線,全國地市級尺度疫情擴散趨勢動態和目前持續防控高壓態勢下全國及各省市的疫情變化趨勢等問題形成書面報告,成為指導前線疫情防控的重要參考依據。
學校多位教師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撰寫專業文章,貢獻個人智慧。商學院楊林教授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在戰勝疫情的同時確保經濟平穩發展》,分析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並著重就如何確保經濟管理領域平穩度過疫情期提出了綜合施策方案。山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方雷教授發表《抗擊疫情的堅實基礎》文章,從政治、制度、法治、群眾、物質、精神多方面分析了當前疫情防控的基礎與優勢,堅定全黨全國上下同心、共克時艱的信心。法學院(威海)肖金明教授發表《戰「疫」時期,努力用行動詮釋山大人的奮進姿態》的文章,分析了國家成熟的制度和治理體系、較強的人文和科技優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強調了大學尤其是山東大學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使命擔當,並對進一步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思考。
馳援祖國,孔子學院在行動
國內疫情牽動著無數海外華人的心,也牽動著山東大學海外孔子學院師生們的心,他們紛紛行動起來,盡己所能捐款捐物,為疫情解燃眉之急。
2月10日下午,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抗疫捐款儀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國大使館舉行。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全體教師積極為防控疫情捐款。孔子學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捐款倡議書》發出以後,得到了全院教師的積極響應,不到24小時就完成了募捐,共計募集善款5500000蒙圖(約合13770元人民幣)。雖然數目不大,但表達了孔子學院全體教師的一份深情。
此外,泰國玫瑰園中學孔子課堂的山大外派教師積極組織孔子課堂學生和家長開展物資捐贈,共募集到52900泰銖,計劃募捐、購買口罩10000個,目前,募捐活動仍在開展,籌集到的第一批口罩的郵寄工作正在進行中;他們還設法從周邊國家購買醫療物品寄往國內。韓國東西大學孔子學院了解到中國的疫情信息後,共捐贈了1500個口罩,寄往國內相關單位。在韓國忠南大學孔子學院任教的一位教師利用家屬去韓國探親的機會,委託家屬將60個口罩捐贈給了國內同事。
中國加油!親愛的中國朋友們加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學校外籍師生也在盡己所能,為疫情防控作貢獻。韓國留學生、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趙熙正在韓國一直關注著中國的消息,並希望能做點什麼,當了解到山東大學發起的「楚天齊魯、守望相助——定向物資募捐倡議」後,馬上捐助了10000元人民幣。趙熙正說:「雖然我不是有錢人,家裡也不富裕,但我一直在考慮如何才能為中國幫上一點小忙。……雖然不是很大的金額,但我想盡我所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是愛中國的韓國人,希望這點心意能對疫情有所幫助。原本我並不想留名,但是又希望溫暖的行動能夠進一步傳遞,讓更多人也能參與進來。我們一定能夠用溫暖的心去融化冷酷的瘟疫。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健健康康地再見面。中國加油!親愛的中國朋友們加油!」
政管學院外籍教師Nath Aldalala』a積極建言獻策,結合自己2001年在英國經歷口蹄疫疫情的情況提出了事項建議,內容涉及超市防護、公共運輸工具消毒等方面。Nath Aldalala』a說:「當整個國家和政府全力以赴時,沒有任何難關是不可克服的。」他祝願「這個偉大的國家一切順利」 。
在外國語學院外籍教師克裡斯託夫·迪康(Christophe DECOUDUN)心中,中國一直是他的第二故鄉。從十二歲起,他就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入大學後,專注於學習、研究中國的歷史和語言文化。2011年,他離開法國,開始在中國長期工作生活。克裡斯託夫·迪康說:「從某種意義上,中國才是我成長的地方,在這裡我學會了耐心、寬容、和善。我永遠對中國給予我的這一切心懷感激。」疫情發生後,他很為他愛的人們憂心。他說:「我們所有人都有著同樣的感受,那便是我們不是在孤軍奮戰。無論是個體還是城市,抑或是湖北省,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我們永遠像家人一樣團結在一起,永不言棄。正因為如此,病毒永遠無法戰勝我們,我們將會變得更加強大,充滿力量地面對未來的挑戰。無論如何,我們並肩同行:加油,中國!」
為堅定巴基斯坦留學生的信心,藥學院碩士研究生穆罕默德·艾哈邁爾·拉扎專門寫了一封公開信,為巴基斯坦留學生應對疫情提出建議,並在公開信中強調:中國是巴基斯坦的好朋友。在我國興衰成敗的各個時期,她一直在幫助我們。真正的朋友總是團結一心的。現在是我們與這個國家站在一起的時候了。是該變得明智和成熟的時候了。我們必須展現出積極的姿態。情況很快就會好起來。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個個陌生的名字、一張張陌生的臉,因為抗疫凝聚在一起,風雨同舟、心心相系,共同詮釋著愛、擔當與奉獻的意義,一起堅定著抗疫必勝的信念。加油,山大人!加油,中國人!(通訊員/王莉莉 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