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2020-12-18 騰訊網

一直以來,俄羅斯士兵都具有承受極度傷亡而不投降的可怕韌性和高貴品質,他們能趴在充滿淤泥戰壕裡,能臥在嚴寒刺骨的雪地裡,吞咽摻著木屑的黑麵包,隨時隨地為祖國獻出自己的生命。不過,俄羅斯軍隊的戰術也比較呆板,經常有無謂的犧牲和海量的傷亡。相對來說,俄羅斯軍隊才是人海戰術的老祖宗。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入侵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到9月20日,德軍在基輔附近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蘇軍損失近66萬餘人。接著德軍發動颱風行動,開始進攻莫斯科,此時蘇軍已經損失近200萬人的兵力。1956年2月,赫魯筱夫的秘密報告中披露:在衛國戰爭中,為了一個村莊一個村莊的爭奪,要求蘇軍以連續的正面進攻來代替從側翼迂迴、深入敵後的大規模運動戰,為此蘇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在1944年白俄羅斯的五次突擊戰役中,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紅軍竟然損失了50多萬人。而即便如此,紅軍還是未能突破德軍防線,而德軍損失僅為紅軍的十分之一。

1945年4月16日,蘇軍以兩個方面軍的兵力對柏林奧得河畔的澤勞高地進行了正面突擊。蘇軍部署4萬門火炮,每公裡正面密度超過300門。在第一天發射了180萬發炮彈,投射量3.6萬噸,空軍則投下了3000噸炸彈。蘇軍投入了幾乎所有的預備隊,對德軍發動猛烈攻擊,經過4天戰鬥,蘇軍突破了德軍防線,通往柏林的大門被打開了。但蘇軍在這場血戰中損失慘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陣亡官兵高達3萬人,受傷21萬人,837輛坦克被摧毀,被擊傷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數量達1653輛。最高統帥部和朱可夫都認為澤勞高地之戰是一場「偉大的勝利」。很多軍事歷史專家認為,總體上來說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時期的戰術水平表現普遍不佳,與德軍存在明顯差距。例如蘇軍進攻塞洛高地的作戰就完全是錯誤的選擇,因為當時進攻柏林的方式有很多,蘇軍選擇正面鋼的硬碰硬,在勝局已定的情況下,讓十餘萬士兵白白送死。

1942年1月的霍姆爾戰役,德軍臨時拼湊的「舍雷爾戰鬥群」6000名官兵堅守陣地,防禦6萬名蘇軍的進攻達105天,陣亡1550人,另有2200人受傷,最終瓦解了蘇軍的包圍。在圍繞著這彈丸之地進行的105天血腥戰鬥中,蘇軍動用第3突擊集團軍,總計6個步兵師、6個獨立旅、7個從西伯利亞調過來的獨立滑雪步兵營,另有2個坦克旅,發動了不下100次正面攻勢,整個戰役中,蘇軍從不做戰術改變,進攻都是鋼正面,精確的按照作戰計劃的時間表執行,防守的德軍甚至能夠預測到蘇軍有多少部隊要從哪裡突破,從而提前做好防禦準備。

葉廖緬科元帥——他在戰爭結束不久前被任命為烏克蘭第4方面軍領導人,他在1945年4月4日的日記中寫道:「必須迅速行動起來,可是部隊對於即將採取的進攻軍事行動準備工作做得非常薄弱。烏克蘭第4方面軍沒有及時解決這些決定成敗的問題。」我們直到戰爭最後幾個星期也沒能夠學會作戰。同時還總是忙忙碌碌的,巴望著勝利快些到來,不惜用紅軍戰士成千上萬的屍體鋪就勝利之路。我有幸聽到過一位曾參加塞羅夫斯克高地強擊的營長的敘述。他們只襲擊了敵人的一個碉堡。結果營長失去了所有連級指揮員,幾乎失去所有的排級指揮員。當他鼓勵戰士們發起最後一次衝鋒時,700多人的隊伍剩下不到100人。但敵人的機槍突然啞了聲。闖進碉堡的紅軍戰士們殺死了第二個機槍手,而第一個機槍手已經瘋了,他受不了面前堆積如山的屍體。

朱可夫的作戰藝術就是:必須要有比敵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則,他就不會著手進行戰鬥,沒有人數上的優勢,他根本就不會打仗,他如今顯赫的地位是用無數鮮血換來的。」這大概是因為,在最高統帥史達林的命令中,最經常見到的一句話就是——「不惜一切代價!」

蘇聯軍隊的正面鋼的骨氣,從冷戰時期的蘇軍編制也得到體現。蘇軍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編有5-6個師,將近9萬人,在蘇軍作戰條令中也僅當高級戰術兵團使用。蘇軍的戰役軍團實際上是編制2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以及各種支援部隊組成的大約23萬人的方面軍,這個方面軍的人數跟美軍的陸軍軍差不多,不過火力和技術兵器要多兩倍。這種作戰編制符合蘇軍快速高強度進攻作戰條令,很適合正面突擊,但持續作戰能力不足,不適合進行美軍的左右勾拳或解放軍的穿插迂迴戰術等多變複雜的作戰思想。

蘇聯方面軍的諸兵種集團軍和坦克集團軍都屬於一次性突擊使用的集群,如果短時間內進攻不能湊效,這種方面軍會很麻煩,在後勤保障不力和巨大傷亡下,作戰能力會迅速消失,甚至在突破口的突出部被防禦者包圍殲滅。蘇軍最好的辦法是輪換作戰,更換後方預備的方面軍,這樣可始終保持進攻矛頭的銳利和完整。

解放軍則不一樣,從工農紅軍建立開始,舊軍隊的制度和習氣被新式的革命軍隊打得粉碎,逐漸創建了人民軍隊自己的一套作戰思想。1947年12月所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十大軍事原則。全文僅593個字,是人民解放軍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全部軍事奧秘所在,這成為我軍的基本作戰思想,一直保持至今。

在50年代,我軍曾經搞過一段時間的全面學習蘇軍運動,這時的解放軍從士兵內務到作戰理論,都全面接受蘇軍的規定和理念。當時解放軍對蘇軍的呆板和教條就有過深刻體驗,在戰鬥演習中,除了注意到一般地形 條件下的攻防戰術之外,很少針對中國大部分沿海地區 山地多、河流多、水田多的特點,忽視人民解放軍長期在 複雜地形條件下所採用的滲透、穿插、迂迴、包圍等戰術活動,把大部分演習都設想在一般起伏地帶,都設想為大規模的正面攻防戰。這裡面就包含著危險,一旦發生了戰爭,我們的軍隊就可能不會以劣勢的裝備去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也可能不會在山地、水網、河川地帶進行作戰,將使我軍在戰爭初期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我軍認為蘇軍很少有連一下分隊戰術的內容和演練。蘇軍班排戰術的確比較粗糙,很少有交替掩護、躍進射擊等基本內容。看的最多就是平端大槍,直起腰版,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沙皇時代所謂的「灰色俄羅斯牲口」,指的是每次戰役僅攜帶三發子彈,刺刀擦得雪亮的沙俄步兵。

蘇軍摩託化步兵班戰鬥隊形描述如下:「班戰鬥隊形為散兵線,班長通常位於本班中央。散兵線內士兵的間隔,核條件下為6-8米,常規條件下為4-6米」。摩託化步兵班的衝擊和通過障礙物時的行動:「……徒步衝擊時,班成散兵線尾隨坦克跑步前進。接近敵前沿障礙物時,班迅速收攏成行軍縱隊,隨坦克通過障礙物中的通路,到達敵前沿前30-35米時,全班一齊投彈,然後猛衝前沿,以抵近射擊、刺刀、槍託消滅守敵。……」

我們軍隊的將領多數都認為蘇軍的戰術能力比較低下,他們信奉高速度、大縱深、寬正面的大兵團進攻戰役理論,在突破地段經常集結數倍於敵人的火炮和迫擊炮,4-5倍於敵人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再加上航空兵。換成誰當統帥一樣。他們特喜歡從正面突破,用蠻力砸開敵人的防線,然後全力從突破口灌入。如果一次不行,就灌兩次,最多三次,不然蘇軍士兵們就死光了... ...

相關焦點

  • 志願軍打仗靠人海戰術?美軍:中國軍隊此戰術才最可怕
    國際上有很多聲音都在表示中國贏得抗美援朝的戰爭是因為人多,完全靠著人海戰術取勝,毫不珍惜軍事人員的生命。 這到了某些作亂者的嘴裡就成了不珍惜士兵生命,何況美國自己都表示我軍並不全靠人多,靈活機動的戰術也是取勝的關鍵,畢竟在我軍的縱深穿插包圍戰術對美軍造成很大影響,況且我軍最令人佩服的是堅定的意志和不畏犧牲的精神。
  • 俄軍空中優勢面前,敘叛軍還敢搞人海進攻?早被集束航彈教育明白
    西方非常推崇空中優勢理論,現在這一理論被俄羅斯人真正的發揚光大了,在敘利亞作戰行動當中完全遵守了這一理念,主要依賴的就是空中力量,敘利亞叛軍曾經不服氣呀,試圖搞一搞自己拿手的人海戰術,突然集中大量兵力實施進攻,俄軍空中優勢面前,敘叛軍還敢搞人海進攻?
  • 實行肉彈戰術,一周就死了三萬人,屍體都拖不回去
    在日俄戰爭前也就只有美國南北戰爭使用了機槍,當時雖然普及了熱武器,但因為當時戰爭藝術、科學還沒有跟上,大家還是靠以前的那種戰術來打,所以造成了極大的傷亡,美國內戰一共死了大概七十多萬人。 當時日軍的統帥是號稱軍神的乃木希典,他也沒有任何辦法,就是靠人海戰術,靠衝鋒,後來都不叫人海戰術了,就是肉彈戰術。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人海戰術」,美國老兵印象深刻,並非密集衝鋒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尤其是南朝鮮軍常常指責志願軍使用「人海戰術」。南朝鮮軍的戰史中,但凡失敗的戰役,總結原因時總會略帶鄙夷地寫道:「敵人使用了『人海戰術』。」客觀上看,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一場「鋼少氣多」打「鋼多氣少」的戰爭,我們的優勢是兵力多,戰術原則之一也是集中優勢兵力,分割殲滅敵人。
  • 二戰蘇德戰爭,朱可夫使用人海戰術為何遭人質疑?打贏才是硬道理
    如果說朱可夫是以人海戰術打贏每場戰役,倒不如說是他在每場戰役中旗幟鮮明地表明打贏態度,堅決打擊德軍沒有一絲退卻和絲毫怯戰情緒,因為這他才成了蘇軍的希望和勝利的象徵,也成為了蘇軍在戰場上的「救火隊長」。從這個層面講,打仗總要有傷亡,就當時蘇軍的實際情況看,蘇軍不僅缺乏鬥志還缺乏基本的單兵素質和必要的武器裝備保障。
  • 美軍總結上甘嶺慘敗原因:志願軍用了人海戰術,一個團9600人
    美軍團長表示,志願軍一個團就有9600人!當上甘嶺戰役剛剛開始時,美國可以說是胸有成竹的,它認為自己以這樣的軍事裝備對付中國,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可是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像,經過43天的戰鬥,美軍的傷亡人數已經達到了25000多人!而且最終等待美軍的是上甘嶺戰役的失敗。
  • 志願軍王牌對決美軍王牌,一場「人海戰術」,被日本寫入軍事教材
    美軍顧問親歷過國軍的潰敗,對我軍的戰術和實力是非常了解的。而我軍當中也有不少投誠過來的曾與美軍並肩戰鬥過的將士,對美軍也有相當的了解。但是,這種彼此之間的研究都是紙面上的東西,真正的實力要等較量過以後才能摸得清楚。隨著志願軍入朝作戰,中美王牌部隊之間的對決也如期上演。
  • 現代戰爭中,人海戰術早已沒用,集團式衝鋒更是自殺行為
    自從機槍開始出現並大量裝備部隊後,人海衝鋒的戰術就已經完全不適用了,更不要說武器打擊能力更強的如今了。 早期的機槍還是加特林手搖機槍,存在有射速慢、換彈頻繁等問題,而且較高的價格導致裝備量上不去,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採用人海衝鋒等戰術,還是能衝破敵軍火力殺傷敵軍的。
  • 《DNF》阿拉德謀略戰人海戰術有什麼技巧 阿拉德謀略戰卡組推薦
    ,下面小編就帶來了DNF阿拉德謀略戰卡組推薦,和小編一起看看DNF阿拉德謀略戰人海戰術怎麼... DNF阿拉德謀略戰已經正式上線,這個模式玩家需要構建一些強勢的卡組才可以通關,但是很多玩家不清楚使用什麼卡組好,下面小編就帶來了DNF阿拉德謀略戰卡組推薦,和小編一起看看DNF阿拉德謀略戰人海戰術怎麼玩的吧!
  • 濃濃戰術風:俄軍AK步槍配件進化超有範兒,映射軍隊現代化發展
    【話說軍世】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前蘇聯軍事力量,不過由於經濟萎靡,嚴重拖累的軍事現代化發展的腳步,近年來才讓我們看到了耳目一新的俄軍面貌。濃濃戰術風:俄軍AK步槍配件進化超有範兒AK突擊步槍一直都是俄軍的制式步槍,從AK47到AK74,再到如今的AK12,雖然AK系列並不以精度擅長,但是皮實耐用的AK步槍一直都是俄羅斯軍隊的標誌之一。
  • 人海戰術10打5,無限恐懼瞬秒狗熊
    在英雄聯盟裡面小丑是一個很特殊的英雄,再沒有改版之前的小丑,一級隱身時間就非常久,那個時候如果沒有意識的話,根本玩不懂小丑這個英雄,而在無限火力裡面的小丑更是兇殘,出上了ap裝備後,無限隱身放盒子,非常賴皮,但是在克隆模式中,小丑的另一個優點卻被放大了出來。
  • 4位將軍不會打仗,被劉邦一頓痛罵,為何最後還給他們封了侯?
    劉邦是平民出身,他能夠憑藉自己的才能奪得天下,說明他是有能耐的,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平平無奇。雖然與項羽相比,他打仗不行,但是他為人處世是項羽所不能比的。項羽沒了範增之後,受到了漢軍的圍困造成了兵敗烏江。反而劉邦節節勝利,屢敗屢戰,最後奪取了天下,這與劉邦的為人處世有很大的關係。
  • 能打戰術核炮彈!俄軍重炮雲集威懾美軍
    這種遠程火炮裝備部隊後,顯著提升了蘇軍地面部隊的遠程壓制火力,特別是能向北約部隊的戰線後方發射戰術核炮彈。2S7在使用ZPF-43高爆榴彈時,最大射程可達37.5千米,最高射速可達每分4發;在使用火箭底排彈時,最大射程可達55千米,這一記錄遠超當時同時期的美軍M110自行火炮(射程30千米),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了得的。除常規炮彈外,2S7也可發射戰術核炮彈。
  • 策略遊戲的三大經典人海戰術:帝國時代匈奴騎臉,紅警基洛夫空襲
    還記得策略遊戲終結比賽時的人海戰嗎?前言熱衷於策略類遊戲的老玩家都知道,人海戰是終結一場對局的精髓戰術,比如《紅色警戒》中,前中期利用瘋狂伊文裝進多功能步兵車中的「偽自爆卡車群」就曾經風靡一時,通過性價比極高的自爆戰術進行橫衝直撞的打法非常蛇皮。
  • 遇到有這兩個特徵的人,切莫進行深交,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我們中國的老祖宗們都很心疼後輩,所以每每他們根據親身經歷總結出什麼樣的教訓來的話,都會非常不吝嗇地告知後人。若是後輩們肯認真了解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這些教訓,那他們就能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不少彎路。反之,他們就只能等吃了虧以後再感到後悔了。
  • 伊朗的人海戰術有多狠?革命衛隊頂毒氣衝鋒,9歲孩子踩地雷前進!
    伊朗政府為了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打擊伊拉克軍隊的士氣,轉移國內矛盾使用了人海戰術。伊朗政府的政策是用士兵代替武器、用輕武器代替重武器或先進武器,號召民族和自我犧牲,把兩伊戰爭作為一次頌揚犧牲和自給自足的美德的機會。
  • 老祖宗忠告:身上有這二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容易招來禍端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總要吃了虧才知道保護自己,然後漸漸明白人心這個東西。古人常說:「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在社會上立足學會去辨別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是非常重要的。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識人術:身上有這二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容易招來禍端。一、「反覆者失信,自是者鄙陋。」「反覆者失信,自是者鄙陋。」言行反覆的人是不夠誠信的,而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則是真正的孤陋寡聞的。
  • 抗美援朝是中國用「人海戰術」拖死美的?從美軍分析中能找出答案
    一直到1991年,前蘇聯解體,這場「相互遏制,不動武力」的特殊時期才得以結束。在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遏制社會主義的發展,開始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軍事包圍,世界局勢緊張加劇。近年來網絡日漸,許多人就藉助網絡平臺發聲說中國採取「人海戰術」拖死了美國,那麼事實如他們所說嗎?而時過境遷之後,抗美援朝一戰後,外國人的評價又如何呢?戰前戰後態度180度大轉彎,連日本都服了。《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這本書中寫到:「記者們總喜歡談到「亞洲遊牧群眾的人海戰術」。這種說辭完全沒有依據,完全是憑空捏造。事實上,以團以上的單位進行出擊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 真正打仗時,用竹子做的鎧甲嗎?這也只有日本想出來了
    在我國歷史上,和日本打仗的時間是最長的了,進行了七年,真的是很不容易啊。現在,我們都會在電視上面看到戰爭片,是根據之前他們的經歷重新演繹的,我們仿佛可以想像的到他們當時打仗的樣。我們中國人穿的服裝都是很樸素的,日本的軍裝看起來就比較昂貴了,那個時候的武器也都是很簡單的。不過呢,有一個關於日本人打仗的時候他們穿的鎧甲的說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 韓戰,到底是誰在使用「人海戰術」?兼論志願軍的「六個最」
    三、力量最懸殊由西方率先發明,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登峰造極的「人海戰術」,如今卻常被中外反動派強扣在人民軍隊身上,為自己的失敗作開脫。實際上,人民軍隊自建軍時起,就一直在以少敵多,以弱敵強,是根本沒有本錢使用「人海戰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