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打仗靠人海戰術?美軍:中國軍隊此戰術才最可怕

2020-12-15 騰訊網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朝鮮半島傳來炮火聲,二戰末期被38線分割的南北兩個陣營產生戰爭,北方的金日成政府在史達林的鼓動下向南方的李承晚政府發起進攻,南方陣營一時間無法抵擋北方人民軍的強大攻勢,眼看就要被統一,美國怎麼可能放棄在朝鮮的利益?

於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登陸仁川插手戰事,幫助南方的韓軍趕走人民軍,但是戰事並沒有停止,聯合國軍竟直接越境北上發起侵略戰爭。朝鮮人民軍充其量也就打打韓軍,對付聯合國軍還是太弱了,若北朝鮮被佔,中國的大門就會被打開,這對我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於是中央在經過商議之後派出志願軍入朝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打了三年,經歷了五次戰役,志願軍戰士完全是靠著堅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揮來和聯合國軍作戰,雖然獲得勝利,但是我軍自身也是損失慘重。國際上有很多聲音都在表示中國贏得抗美援朝的戰爭是因為人多,完全靠著人海戰術取勝,毫不珍惜軍事人員的生命。

這真的是赤裸裸的污衊,畢竟我軍和聯合國軍作戰的時候軍事裝備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要贏得戰爭怎能沒有犧牲?這到了某些作亂者的嘴裡就成了不珍惜士兵生命,何況美國自己都表示我軍並不全靠人多,靈活機動的戰術也是取勝的關鍵,畢竟在我軍的縱深穿插包圍戰術對美軍造成很大影響,況且我軍最令人佩服的是堅定的意志和不畏犧牲的精神。

相關焦點

  • 志願軍王牌對決美軍王牌,一場「人海戰術」,被日本寫入軍事教材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先頭部隊在兩水洞遭遇了南朝鮮軍,並殲滅其1個營和炮兵中隊,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戰。由於隱蔽得當,美軍雖然得知中國軍隊已經入朝的消息,但仍然認為是小規模的邊防軍,繼續向鴨綠江邊推進。彭總決定繼續集中優勢兵力,先殲滅分散冒進的南朝鮮軍一部,其中39軍負責在雲山一帶殲滅南朝鮮軍第1師。
  • 抗美援朝是中國用「人海戰術」拖死美的?從美軍分析中能找出答案
    戰爭雖已結束,但中國志願軍為此損失慘重,聯合國在戰後對雙方傷亡有一個簡要的統計,中軍高達65萬死亡人數,美方軍事實力在那時無人可敵,有這些尖銳武器,美軍的傷亡不到我軍的一半只有26萬人。近年來網絡日漸,許多人就藉助網絡平臺發聲說中國採取「人海戰術」拖死了美國,那麼事實如他們所說嗎?而時過境遷之後,抗美援朝一戰後,外國人的評價又如何呢?戰前戰後態度180度大轉彎,連日本都服了。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人海戰術」,美國老兵印象深刻,並非密集衝鋒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尤其是南朝鮮軍常常指責志願軍使用「人海戰術」。南朝鮮軍的戰史中,但凡失敗的戰役,總結原因時總會略帶鄙夷地寫道:「敵人使用了『人海戰術』。」客觀上看,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一場「鋼少氣多」打「鋼多氣少」的戰爭,我們的優勢是兵力多,戰術原則之一也是集中優勢兵力,分割殲滅敵人。
  • 韓戰,到底是誰在使用「人海戰術」?兼論志願軍的「六個最」
    戰後,志願軍總部給335團1營3連記集體特等功。隨軍採訪的作家魏巍以3連事跡為主線,含淚寫成的戰地報導《誰是最可愛的人》,刊載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上,感動了無數人。從此,「最可愛的人」這個名詞不脛而走,成了志願軍乃至人民軍隊的代名詞。後來,這篇文章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 美軍上校眼中的亞洲軍隊:日軍看似兇猛,志願軍最可怕
    他們難以對抗,兼顧了「無畏與魯莽」的特徵;裝備很差,大多數都是二戰時期日本軍隊遺留的產物,到後期才裝備了約13個師的蘇式裝備。然而,對比日本軍隊,他們卻是一支具有強悍衝殺力量的隊伍。日本軍隊所具備的一切,中國軍隊完全具備;而日本軍隊不具備的,卻正好是中國軍隊最難以徵服的特性。
  • 人海戰術:俄軍才是真正的老祖宗,人少了他們根本不會打仗!
    一直以來,俄羅斯士兵都具有承受極度傷亡而不投降的可怕韌性和高貴品質,他們能趴在充滿淤泥戰壕裡,能臥在嚴寒刺骨的雪地裡,吞咽摻著木屑的黑麵包,隨時隨地為祖國獻出自己的生命。不過,俄羅斯軍隊的戰術也比較呆板,經常有無謂的犧牲和海量的傷亡。相對來說,俄羅斯軍隊才是人海戰術的老祖宗。
  •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就靠這個不起眼的武器,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上甘嶺戰役的戰況後期越來越激烈,隨著戰鬥規模逐漸擴大,美國還調動了赫赫有名的第101空降師對志願軍發起進攻,這片陣地幾乎被雙方的炮火覆蓋。然而令人們意外的是,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對這樣艱難的處境,堅持不懈的反覆搶佔高地多次,打退了敵方近七百次的衝鋒。難以置信的是,志願軍把手榴彈的作用發揮到了最大,便把美軍的攻擊阻擋了下來。
  • 志願軍打敗美軍的三三制戰術動作,到底有多厲害?
    當韓戰的戰線即將達到我國邊境上的時候,北朝鮮政府便向我國請求軍事支援,而我國也意識到,倘若美國將北朝鮮侵佔,那下一個對付的國家必定是中國,隨後,中國便組建志願軍趕赴朝鮮展開抗美援朝戰爭。而這場戰爭的爆發,不管是對於中國還是對於美國,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 美軍總結上甘嶺慘敗原因:志願軍用了人海戰術,一個團9600人
    要問抗美援朝當中最出名的一次戰役是哪一場?那應該就是上甘嶺戰役了,在這次戰役當中,我們的志願軍英勇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侵略!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然而面對這樣的結局,美國表示自己無法接受,美軍為什麼打不下上甘嶺呢?
  • 彪悍的土耳其旅,卻慘敗於志願軍「三猛」戰術,半小時被殲滅
    抵達朝鮮之後,土耳其被美軍派去堵住右翼崩潰出現的缺口。由此,土耳其部隊開啟了彪式戰役。當時麥克阿瑟對志願軍的戰略性後撤深信不疑,他認為中國只是試探性進攻,並不會在戰場投入多少兵力。一貫自大的他甚至向美國總統誇下海口說讓戰士回家過聖誕,要知道,當時已經是十一月份,距離聖誕節不到兩個月。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最愛武器:牛過衝鋒鎗,靠它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但是這場戰爭進行的時候,美國喪心病狂到把101空降師一部都派了上來,不大的戰場上,充斥著硝煙和鮮血的味道,但是仍然不能讓志願軍的陣線崩潰,但是志願軍其實只有手榴彈,卻一次次擊退了敵方的進攻,我們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這讓人不由的產生了一絲好奇,中國志願軍拿著最簡單的武器,是怎麼打贏手握先進武器的敵人,並取得成功的呢。這場戰役我方最終取勝的原因是什麼?
  • 志願軍戰勝美國後,日本反應最大:這還是當年的中國軍隊嗎
    說起中國解放軍在近代時期的驍勇戰績,就必然要提到那場驚心動魄的抗美援朝戰爭,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的火力遠遠不如美軍,還沒有海軍和空軍。在正常邏輯下我們必敗無疑,可等到最後卻以平手告終。
  • 軍號,志願軍逼不得已的指揮利器,美軍卻認為我們在打心理戰
    這些號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戰士的生活和打仗全靠它。入伍的戰士,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學習號譜,不然不可想像如何在部隊生存。 所有這些號聲中,和作戰相關的號令最多,有二十六種之多,如 前進、停止、衝鋒、散開、靠攏、追擊、退回陣地、發現敵人、與敵遭遇、反衝擊、敵人退卻、佔領陣地、進入坑道 等。
  • 上甘嶺志願軍最鍾愛武器,比衝鋒鎗都牛,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令人們震驚的是,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對這樣艱難的處境,堅持不懈的反覆搶佔高地多次,阻擋了敵方發起的將近七百次進攻。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大量使用了手榴彈這種武器,就使得美軍難以奪取勝利。相較於在武器裝備和士兵人數等方面都領先於中國志願軍的聯合國軍,使人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一個志願軍完成的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蹟。那麼他們為此都做了什麼呢?
  • 越戰中此國靠中國地道戰術,頂住了世界史上最嚴重轟炸
    這一中國獨創的戰術,在越戰中,幫助寮國武裝頂住美國戰機的狂轟濫炸,至美軍「絞殺戰」毫無效果,最終打敗裝備精良美軍的。 據不完全統計,從1964年到1967年,為切斷越南軍隊的補給線,美軍戰機共向寮國鄉村投放了200多萬噸炸彈,平均每8分鐘就有一枚炸彈投放到這裡,炸彈留下的彈坑使這片土地傷痕累累
  • 「YOYO」為什麼會成為志願軍空軍的戰術絕招?原因是這樣的
    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沿著"從實戰中鍛鍊,在戰鬥中成長"的道路,由不會打空戰到學會打空戰,由能打小規模的空戰到能打大規模的空戰,共戰鬥出動2.6萬多架次,完成了掩護交通運輸線、保衛重要目標、配合地面部隊作戰等任務,共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
  • 現代戰爭中,人海戰術早已沒用,集團式衝鋒更是自殺行為
    自從機槍開始出現並大量裝備部隊後,人海衝鋒的戰術就已經完全不適用了,更不要說武器打擊能力更強的如今了。 早期的機槍還是加特林手搖機槍,存在有射速慢、換彈頻繁等問題,而且較高的價格導致裝備量上不去,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採用人海衝鋒等戰術,還是能衝破敵軍火力殺傷敵軍的。
  • 七千志願軍的鋼鐵防線,讓美軍戰術徹底失敗,慘烈的華川狙擊戰
    所以在完成第一階段作戰後,我軍決定主動後撤,避免在南朝鮮地區被美軍包圍。而在我志願軍撤退的途中,一場發生在華川的阻擊戰與鐵原阻擊戰幾乎同時打響,它以其更加慘烈的悲壯,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史上留下了鮮血與榮譽的記錄。
  • 針對李奇微「磁性戰術」,志願軍也有高招,零敲碎打讓敵防不勝防
    特別是在砥平裡戰鬥中,李奇微意識到志願軍因缺乏重武器導致攻堅能力薄弱,也因此李奇微下令在反攻階段,各個部隊採取相互靠攏,穩紮穩打的戰略戰術,同時利用自己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實現對志願軍的反包圍,1950年4月發起的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傷亡慘重,特別是志願軍第180師更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 鐵原血戰13天,志願軍戰術開花,美軍陣地一片火海,老兵:鐵在燒
    其實,在抗美援朝的戰史裡,鐵原阻擊戰並不是最激烈的戰鬥,上甘嶺戰役、龍源裡阻擊戰相對來說都要更激烈。但是,鐵原阻擊戰中志願軍展現出來的出神入化的戰術,讓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徹底領教了什麼叫輕步兵的巔峰。1951年4月下旬,志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由於前期進攻得太猛,戰線拉得過長,導致後勤補給十分困難,攻擊乏力,很難再維持有力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