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李奇微「磁性戰術」,志願軍也有高招,零敲碎打讓敵防不勝防

2020-12-17 漫步史書

1950年12月底,隨著韓戰第三次戰役的結束,美軍對戰爭的前進感到了悲觀,特別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因車禍喪生以後,美軍士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擊,李奇微一上任以後,雖然想了無數種辦法來解決部隊士氣問題,卻沒什麼效果,而相比之下韓軍撤退更是混亂不堪,他曾站在路中間,組織韓軍撤離,但這支韓軍隊伍也只是繞過了他繼續撤退。

就在李奇微準備按照指示撤離朝鮮半島的時候,盯著地圖的他忽然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那就是後勤補給問題,原因在於前幾次戰役中,志願軍只能連續追擊8天,時間一到,就只能休整補充,在發現了這個秘密以後,李奇微著手制定「磁性戰術」,在志願軍進攻前8天裡有序撤退,到了第8天以後再展開反攻。

特別是在砥平裡戰鬥中,李奇微意識到志願軍因缺乏重武器導致攻堅能力薄弱,也因此李奇微下令在反攻階段,各個部隊採取相互靠攏,穩紮穩打的戰略戰術,同時利用自己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實現對志願軍的反包圍,1950年4月發起的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傷亡慘重,特別是志願軍第180師更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劣勢短時間內自然是難以改變,但李奇微的「磁性戰術」也並非是無法克制,而且在長久與美軍作戰中,志願軍也意識到了以自身的力量,很難全殲美軍一個師或一個團以上的力量,於是改為以聯合國軍一個或兩個營為主,這種零敲碎打的方式,很像是我國南方城市一些用糯米製作成的黏性很強的牛皮糖,由於一整塊有十幾斤中,一口吃不下,因此用鐵錘一塊塊敲下來,慢慢的也就吃掉了。

實際上也就是從抗美援朝作戰的第二階段開始,志願軍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就轉化為一個點一個點的拔點作戰,為了能站穩腳跟,志願軍克服聯合國軍在裝備上的優勢,發明了坑道作戰的方式,並在後方形成緊密的網狀交通線,為零敲牛皮糖的戰術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根據能守就守,守不住就跑的原則,儘量發揮自己能動的優勢,小規模的打殲滅戰。

第五次戰役剛剛結束不久後的的雞雄山戰鬥是「零敲牛皮糖」戰術的經典一戰。

雞雄山在金化城東北處,是聯合國軍向北進攻主要的交通樞紐,這一高地四周圍都是緻密的公路網,是敵人必須奪取的地方,而雞雄山整個地形南緩北陡,易攻難守,但為了擋住聯合國軍的進攻,就算是守不住也要守。

美軍第25師配合所屬聯合國軍氣勢洶洶向雞雄山陣地猛撲過來,負責防禦的26軍230團冒著敵人飛機、大炮、坦克的進攻下一步沒退,由於美軍改變戰術,採取晝進夜攻的戰術,因此白天敵人攻勢最猛,而晚上卻偃旗息鼓,意在誘使我軍追擊,但我軍絲毫不受美軍的影響,依託于堅固的工事節節抗擊。

雖然志願軍曾一度丟失雞雄山陣地,但在230團5個排反擊下,又重新奪回了陣地,連續激戰六晝夜後,志願軍一共殲敵2300多人,取得了這一阻擊戰的勝利,直到第七天,志願軍戰士才放棄雞雄山陣地,轉而防守該山以北的陣地,不僅打破了敵人磁性戰術的吸引,甚至還打掉了聯合國軍的囂張氣焰,是抗美援朝戰史上一次經典戰例。

相關焦點

  • 鐵原血戰:5萬美軍突不破志願軍2萬人的防線,宣告磁性戰術失敗
    一、李奇微的發明磁性戰術李奇微在反思前三次大的戰役時,從一項作戰記錄中看到一組蹊蹺的數字:第一次戰役(為便於理解,均採取我方通稱,即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發起雲山戰役痛殲美軍,至11月2日美軍潰退,歷時8天。
  • 為何李奇微那麼有名?
    當然,對於李奇微而言,出名的從來不僅僅是因為發揮穩定,功勳卓著,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李奇微在朝鮮半島,是唯一讓志願軍遭遇挫折並付出巨大傷亡的將軍。 而第二次戰役,除了全殲了美國北極熊團,更讓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沃克將軍車禍而亡,而後李奇微接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 在將聯合國軍趕到三八線附近後,為鞏固戰果,志願軍發起第三次戰役,幾十萬大軍全面越過三八線並佔領漢城,再度震驚世界。
  • 李奇微評價彭德懷:勇猛的戰士,文明的敵人
    但在第三戰役,志願軍迎來了朝鮮戰場上最強對手:李奇微。可以說後續的戰役,中美都有勝負,算是平手。根據明確史料記載,李奇微曾3次評價彭德懷。李奇微接手聯合國軍的時候,部隊士氣低迷,遍布悲觀情緒。但在這種情況下,李奇微善於觀察和分析志願軍的作戰方式和特點,摸清志願軍的規律,最終他總結出了志願軍的作戰方法,並制定出磁性戰術將彭德懷率領的志願軍擊退,並不斷在戰爭中獲勝,從而扭轉了當時的局面,將「聯合國軍」從死亡的邊緣帶回來。可見,此人的軍事才能不在彭德懷之下。然而,戰場不僅僅比拼軍事才能,彭總的膽魄還有意志力絕非李奇微能比。
  • 李奇微剛到朝鮮,志願軍就給他當頭一棒,他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
    尤其是志願軍的小規模滲透戰術,以及大規模的穿插敵後,都讓美軍感到害怕,因為每次志願軍似乎都想兜住美軍後路,將他們全殲。而當美軍遇到這種局面的時候,每次都驚慌失措,只能倉皇撤退。第一次戰役是美軍在進攻中毫無準備的遇到了志願軍,撤退下來之後,經過整頓,重新發起攻勢,又是被志願軍一頓穿插,分割和包圍,打得美軍沒有還手之力,只能有多遠跑多遠。
  • 李奇微回憶錄,對志願軍不吝溢美:最兇狠也最文明的敵人
    在崇尚技術優勢的美軍中,謀略型的軍事將領並不多見,而參謀出身的李奇微卻以敏銳的戰場洞察力而聞名。和傲慢的麥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才是彭總真正的對手。 志願軍高層對這位強勁的對手向來評價很高,稱其為「值得尊敬的對手」。而李奇微本人,也對彭總及他率領的志願軍充滿敬意。
  • 志願軍南下打到漢城,聯合國軍不戰而退,彭總頓覺不妙:轉攻為守
    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曾佔領過漢城,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只不過是聯合國軍的計謀而已。在與中朝聯軍的對峙中,李奇微發明了「磁性戰術」,這給志願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在此後一年多時間裡,李奇微成了令中國人民志願軍頭痛的對象。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麥克阿瑟為了挽回面子魯莽發動了報復性質的「聖誕攻勢」,結果再次被志願軍打的慘敗。「但是別灰心朋友,這支部隊也有致命的弱點!這兩個月我讓第八集團軍做的嘗試已經印證了這一點!」(此舉被後世稱為「直線戰術」或「磁性戰術」,1月底的「霹靂行動」中李奇微第一次嘗試了這種戰術)範弗裡特恍然大悟。但很快他又說出了自己的疑惑,這樣的戰術只能保證美軍不輸,能讓中國人放緩腳步,能用這種戰術把中國人趕回國境線嗎?
  • 風起鐵原之禮拜攻勢及李奇微的設想!
    在此後一年多裡李奇微成為中國軍隊頭痛的對象。如今這個老對手已經更進一步,成為了「聯合國軍」總司令兼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這也給我志願軍作戰帶來了更大的麻煩!李奇微此時已經發現了志願軍的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志願軍的補給十分薄弱!
  • 李奇微坐鎮漢城,仍被志願軍4天攻克,逃跑前留言:致敬中國司令
    李奇微何許人也?了解韓戰的人肯定不會對他感到陌生,這位喜歡親臨前線下基層的韓戰期間的美軍第二任總司令,既沒有沒有前任麥克阿瑟那般的狂妄自大,也沒有繼任者馬克·克拉克那般的墨守成規。應該來說,李奇微才是我們在整個韓戰中最強勁的對手,與我們的志願軍將士們打的有來有回,也是他給美國在韓戰上留下了遮羞布。
  • 志願軍平推到漢城,彭德懷卻下令停止追擊,他在害怕什麼
    與此同時,前線的志願軍戰士們也是信心滿滿,很多人都覺得我們已經取得壓倒性的全面勝利,陣地上到處貼滿了「從北到南,一推就完」,「要像擠牙膏一樣,一鼓作氣把美國兵擠下大海」的口號。相比之下,兵敗如山倒的聯合國軍士氣不振,連他們的總司令麥克阿瑟都制定了全面撤出朝鮮的計劃,即便是新上任的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如何做工作,都無法提升士氣。
  • 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開始了保家衛國之戰。志願軍進入朝鮮後,從十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三十日的兩次戰役期間,打敗了美軍和南朝鮮軍,初步鞏固了戰果。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三次戰役打響。這一次,李奇微決定打陣地戰,意圖通過強大的物質力量拖垮志願軍。
  • 志願軍軍長水淹美軍,李奇微:仗還能這麼打?
    1951年4月9日拂曉,志願軍將位於春川和華川之間的華川水庫12個閘門一齊打開,霎時間,水流如脫韁的野馬,在雷鳴般的聲響中向下疾衝而去。位於下遊的美軍猝不及防,頓時被衝得七零八落,損失慘重。這一出現代版的「水淹七軍」,正是39軍軍長吳信泉的傑作。
  • 聯合國軍成功守住砥平裡,麥克阿瑟急忙出面搶功,李奇微:太無恥
    誰才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最強勁的對手?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眾多中國將領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李奇微,他是美軍中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同時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美國名將李奇微李奇微畢業於西點軍校,在美軍中以「堅強意志和指揮才能」著稱,麥克阿瑟曾是李奇微的校長,此去朝鮮,李奇微就是在他昔日校長手下效力,但是李奇微對麥克阿瑟的評價卻不怎麼樣,
  • 砥平裡之戰後,主攻的志願軍營長為何抱著犧牲了的戰友悲痛萬分?
    志願軍以四個團的兵力向砥平裡進攻,看起來,砥平裡的敵軍是插翅難飛了。 二.美軍則由於第8集團軍沃克中將的陣亡,任命原美軍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為第8集團軍的司令,並且李奇微還兼任「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
  • 志願軍雞雄山「零敲牛皮糖」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1951年6月中下旬將近20天時間裡,志願軍第二十六軍以第七十七師為主,以運動防禦與短促反擊相結合的拉鋸戰形式,粉碎了美軍、韓軍和加拿大軍利用「磁性戰術」進行的數十次瘋狂進攻,像釘子一樣釘在「朝鮮蜂腰部」中段的雞雄山一線,打出了志願軍的威風。
  • 網友:戰術太奇特
    第五次戰役的後半段,志願軍由於戰線過長和後勤補給薄弱,被早有準備的美軍用磁性戰術抓住了弱點。 聯合國軍在新任總司令李奇微的帶領下進行全面反撲,利用快速裝甲集群的穿插、空降部隊機降和地面主力齊頭並進的組合戰法,試圖截斷志願軍主力的退路,將其全殲在三八線以南。 此時的志願軍正在快速收縮防線,向三八線以北撤退。
  • 鐵原血戰13天,志願軍戰術開花,美軍陣地一片火海,老兵:鐵在燒
    但是,鐵原阻擊戰中志願軍展現出來的出神入化的戰術,讓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徹底領教了什麼叫輕步兵的巔峰。1951年4月下旬,志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由於前期進攻得太猛,戰線拉得過長,導致後勤補給十分困難,攻擊乏力,很難再維持有力攻勢。於是,志司下令,志願軍全線後撤進行補給,待補給完成後再發動新一輪攻勢。
  • 志願軍入朝第五次戰役始末,為何此次戰損較大?
    聯軍司令已換成李奇微,美第8集團軍由範弗裡特接掌,兩人同為西點校友,低兩屆的李奇微,已當上了範弗裡特的頂頭上司。然而其中存在一個問題,新入朝部隊大多沒和美軍交過手,對其戰力、戰術尚未有深刻認知。在求戰心切、士氣高漲的情況下,仍會沿用之前的經驗,猛打猛衝、大縱深迂迴穿插、認為敵人一打就垮,對戰爭的艱巨性沒有充分準備。美軍方面,仍保持著橫貫半島的「一字長蛇陣」,分為三個集團由西向東配置,總兵力約34萬,七成被放在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