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軍成功守住砥平裡,麥克阿瑟急忙出面搶功,李奇微:太無恥

2020-12-17 燃燒的狼煙

誰才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最強勁的對手?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眾多中國將領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李奇微,他是美軍中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同時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1950年12月23日,已經55歲的美國陸軍副總參謀長李奇微接到一通緊急電話,要他馬上動身前往日本東京,原來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在朝鮮戰場上遭遇車禍身亡,李奇微此去就是接替他的職位。

美國名將李奇微

李奇微畢業於西點軍校,在美軍中以「堅強意志和指揮才能」著稱,麥克阿瑟曾是李奇微的校長,此去朝鮮,李奇微就是在他昔日校長手下效力,但是李奇微對麥克阿瑟的評價卻不怎麼樣,他曾這樣評價麥克阿瑟:「誇大其詞和自吹自擂的惡習」「把子虛烏有之事歸功於自己的癖好」。

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此時在朝鮮戰場上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得節節敗退,李奇微的到來令他歡喜不已,並且給了李奇微在朝鮮戰場上絕對的軍事指揮權,以便讓其可以放手大幹一場,麥克阿瑟在李奇微奔赴朝鮮前對他做了如下忠告:「千萬不要小看黃皮膚的中國人,他們常常避開大路,利用山嶺丘陵滲透,習慣於夜間行動和作戰,他們是最危險的敵人,稍有不慎就會鑄成大錯。」這是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上少有的幾句完全正確的言論之一了。

李奇微到達朝鮮後立刻深入部隊一線進行詳細了解戰場形勢,與基層士兵進行詳細交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恢復朝鮮美軍已經喪失殆盡的部隊士氣。在經歷上任初期的潰敗之後,李奇微也逐漸找到了志願軍的弱點所在,並且在砥平裡使志願軍遭受入朝作戰以來第一次攻堅戰的失利,成功地阻止了志願軍的凌厲攻勢。

擁擠在公路上準備撤退的美軍

1951年2月13日,朝鮮戰場上非常有名的橫城反擊戰勝利結束,隸屬於3個軍的6個團共計1萬餘人的兵力在志願軍40軍軍長溫玉成的統一指揮下殺向砥平裡。砥平裡最初僅由一個法國營駐守,意識到砥平裡重要性的李奇微拼命調集軍隊增援,很快,美2師23團團長弗裡曼上校率部趕到了砥平裡,這使得砥平裡的守軍實力大增,小小的砥平裡守軍已經達到了4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坦克營共計6000餘人。李奇微下達嚴令:「不準撤退,堅守砥平裡!」

美軍砥平裡環形陣地

本來已經打算撤退的弗裡曼上校此時已經無路可退,他把所有的部隊收縮到一個直徑僅為1.6公裡的環形防線內,在環形陣地的中央設置了6門155毫米榴彈炮和10輛坦克進行火力支援,對於主要依靠步兵攻擊,缺乏攻堅重武器的志願軍來說,砥平裡已經成為了一個極為難啃的鋼核桃了。

美軍坦克在開炮

負責攻擊砥平裡的志願軍由40軍119師師長徐國夫統一指揮,但是經過通宵血戰,主攻的兩個團在遭受巨大傷亡後毫無進展,其它幾個團也是進展不順,甚至有一個團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攻下了和砥平裡地形差不多的馬山。既然夜晚沒能攻下砥平裡,那麼到了白天就更無可能了,天亮後大批美軍戰機飛臨砥平裡上空,對志願軍各部隊進行瘋狂掃射和轟炸。到了中午,被包圍在砥平裡的美法聯軍在坦克掩護下發起了一次反衝擊,在敵人猛烈的攻擊下,志願軍戰士們只好固守幾個簡陋的出發陣地。

美軍飛機在對志願軍陣地進行掃射

天黑後,白天出擊的美法聯軍又重新退回到環形防線內,為了防止志願軍突襲,美軍飛機投下了大量照明彈,將夜空照得如同白晝一般,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又開始向敵人環形防線發起衝擊,然而志願軍的支援火力實在是太薄弱了,一共僅有十幾門小口徑火炮,400餘發炮彈,幾分鐘內炮彈就打光了,志願軍戰士們只能以血肉之軀撲向敵人密集的火力網,無數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倒在了美國人的兇猛火力之下。

志願軍傷亡慘重

在付出巨大犧牲後,志願軍於午夜時分終於迫近了敵人環形防線,並且爆發了激烈的白刃戰,戰場上喊殺聲,慘叫聲不絕於耳,就連弗裡曼上校也在亂戰中吃了一顆子彈,可是美法聯軍的抵抗大大超過志願軍的預期,在天色將亮時仍未能攻破敵人防線,在敵人飛機到達前志願軍戰士們不得不選擇暫時後退。砥平裡的殘酷血戰也令李奇微有些沉不住氣了,他又嚴令美軍騎一師5團的23輛坦克搭載著160餘名步兵增援砥平裡,經過一番激戰後,有十多輛坦克成功突入到敵人環形防線內,這大大提高了砥平裡守軍的士氣。

美軍炮兵在開炮

然而此時圍攻砥平裡的志願軍已經幾乎彈盡糧絕,志願軍首長經過再三考慮後下達了撤退命令。1951年2月17日,志願軍司令部決定全線轉入防禦。李奇微則得勢不讓人,他下令發起「屠夫作戰」,聯合國軍全線越過漢江北進,看來李奇微要大顯身手了。他取得了麥克阿瑟自中國軍隊參戰以來從未有過的輝煌勝利,這時候遠在東京的麥克阿瑟再也坐不住了,他要到朝鮮前線進行視察,李奇微知道,麥克阿瑟這是來搶奪自己頭上的榮譽桂冠的。

美軍轟炸機在進行轟炸

麥克阿瑟抵達朝鮮後向新聞記者吹噓:「美軍以前的後撤是一種巧妙的戰略行動,是為了拉長中國人的後勤補給線,現在的局勢證明了我的戰略的有效性。」這短短幾句話就將李奇微的一切努力成果就佔為己有了,美國華盛頓高官艾奇遜曾寫道:「很難想像還有任何人能做出比這更可惡和更愚蠢的聲明了……」然而麥克阿瑟的言論還在繼續,在美軍第十軍的戰術指揮部裡,麥克阿瑟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面對十多名前來採訪的戰地記者,他鎮定自若地說道:「我剛命令恢復進攻。」坐在旁邊的李奇微這下徹底蒙圈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被這赤裸裸的無恥言論驚呆了。但是李奇微只能默默忍受,因為麥克阿瑟才是聯合國軍總司令。

志願軍吹響衝鋒號發起進攻

1950年4月11日,麥克阿瑟被解職,由李奇微繼續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只得默默返回美國,1962年5月,他在西點軍校做了一場《老兵不死》的演說,其中有句話顯得無比悽涼:「老兵永遠不死,他只是慢慢逝去。」2年後麥克阿瑟病逝於華盛頓,飽受爭議的美國一代名將就此落下帷幕。

相關焦點

  • 砥平裡之戰後,主攻的志願軍營長為何抱著犧牲了的戰友悲痛萬分?
    志願軍以四個團的兵力向砥平裡進攻,看起來,砥平裡的敵軍是插翅難飛了。 二.美軍則由於第8集團軍沃克中將的陣亡,任命原美軍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為第8集團軍的司令,並且李奇微還兼任「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
  • 李奇微評價彭德懷:勇猛的戰士,文明的敵人
    抗美援朝前三次戰役,我軍勢如破竹,人稱「麥跑跑」的麥克阿瑟被彭總壓著打。 李奇微接手聯合國軍的時候,部隊士氣低迷,遍布悲觀情緒。但在這種情況下,李奇微善於觀察和分析志願軍的作戰方式和特點,摸清志願軍的規律,最終他總結出了志願軍的作戰方法,並制定出磁性戰術將彭德懷率領的志願軍擊退,並不斷在戰爭中獲勝,從而扭轉了當時的局面,將「聯合國軍」從死亡的邊緣帶回來。可見,此人的軍事才能不在彭德懷之下。然而,戰場不僅僅比拼軍事才能,彭總的膽魄還有意志力絕非李奇微能比。
  • 朝戰老兵回憶砥平裡戰役:打破了我軍的不敗神話,讓美軍恢復鬥志
    此時的砥平裡由美軍陸2師23團、1個法國營及其配屬隊共同防守,李奇微想要藉助砥平裡再來試一試我軍的戰鬥力,以此來驗證他的一些想法。 李奇微既然已經出招了,那我軍便也只能接著了,這將又是一場矛與盾的對決!
  • 針對李奇微「磁性戰術」,志願軍也有高招,零敲碎打讓敵防不勝防
    就在李奇微準備按照指示撤離朝鮮半島的時候,盯著地圖的他忽然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那就是後勤補給問題,原因在於前幾次戰役中,志願軍只能連續追擊8天,時間一到,就只能休整補充,在發現了這個秘密以後,李奇微著手制定「磁性戰術」,在志願軍進攻前8天裡有序撤退,到了第8天以後再展開反攻。
  • 為何李奇微那麼有名?
    因為麥克阿瑟同志很有名,所以作為同僚的李奇微很有名。 不過問題在於麥克阿瑟的風頭從來都和能力成反比,在麥克阿瑟這個「幹啥啥不行,吹牛第一名」的同僚一邊,理論上李奇微被燈下黑的可能性更高,但現實情況卻是李奇微更加光芒四射。
  • 韓戰突然爆發,麥克阿瑟大喜:又該輪到我大顯身手了
    美國空軍B-29戰略轟炸機在進行投彈 隨著朝鮮戰局的不斷惡化,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軍事幹預朝鮮半島戰事的決議,糾集了另外15個國家組成了聯合國軍,準備全面幹預韓戰
  • 曾經名滿天下,71歲時在韓戰中被免職,麥克阿瑟做錯了什麼?
    不過,麥克阿瑟實在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一開始就想拉著蔣介石介入戰場,這事,總統杜魯門等人沒有同意,主動擴大戰爭不是他們要的。在麥克阿瑟冒著風險仁川登陸成功後,美國和多國部隊一路所向披靡,讓戰事快速轉為有利的局面。很快,朝鮮人民軍被打潰了,多國部隊將戰線推到了38線。
  • 常勝將軍麥克阿瑟為何下臺?和杜魯門唱反調,輸給志願軍是原罪
    從美國組織「聯合國軍」幹涉朝鮮開始,聯合國軍總司令一直都是美國人在把持,從剛開始的麥克阿瑟,再到李奇微,最後是克拉克,走馬觀花般的換帥,也是代表著聯合國軍在朝鮮進展不是很順利。回顧這三位將軍,麥克阿瑟無疑是名氣最大的,在近年來評選的二戰名將排名中,他更是經常入榜。
  • 抗美援朝:由於錯判敵情,導致志願軍傷亡慘重,砥平裡戰鬥慘敗
    砥平裡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為前沿突出部,剛好處在志願軍東西兩線之間的腰眼位置,一旦志願軍實施向南反攻,砥平裡的聯合國軍就可以從後側向志願軍發動突襲截斷退路,而志願軍拿下這裡將暴露美第9軍側翼,進而導致聯合國軍整個戰線的動搖。為了守住這塊要地,李奇微在這裡安排的不是韓軍,而是美軍一個加強團和一個法國營共計6000餘人。
  • 砥平裡失利原因:志願軍從來不提,這是解放軍越來越強的秘密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我軍和美軍等聯合國軍發生多次對抗,一時陷入僵持狀態。聯合國軍幾乎都是當時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裝備的武器技術水平也處於領先地位,數量多,火力大。在這場戰鬥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也意識到了雙方的作戰特點,在之前的對戰之中,讓聯合國軍全線潰敗的,主要是他們自身的各種原因,而不是志願軍的火力攻勢。砥平裡戰鬥中,中國志願軍因為輕敵而造成了慘烈的結果,但是我方和敵軍的兵力相差無幾,在砥平裡地區激烈對戰了兩天兩夜,但是我軍的傷亡人數比起敵軍是翻倍的存在。
  • 麥克阿瑟:我們在聖誕節之前就能結束戰爭回家,結果被啪啪打臉!
    但是麥克阿瑟想像二戰期間的德國一樣,以速戰速決戰略思想來提前結束戰爭,結果卻被打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爭。由於朝鮮戰場之上志願軍的阻擊和刁難,麥克阿瑟怒不可竭,立即向白宮申請對我國東北發動進攻。就是麥克阿瑟已經憤怒的想要和中國全面開戰,把戰火跨過鴨綠江,燒到中國的東北。
  • 砥平裡戰鬥為何失利?鄧華總結原因:犯了兵家大忌
    鑑於此,為堵殲砥平裡之敵,當日10時,鄧華令第116師應即向注巖裡前進,截斷砥平裡之敵向東南退路;第119師應逼近砥平裡抓住該敵;第126師應插到砥平裡以南截斷其南逃退路,如已被抓住、截斷,即準備黃昏攻殲之,如敵逃跑,各部即猛追之;第115師應靠近第116師,以便隨時加入戰鬥,並加強向文幕裡方向警戒。
  • 學霸麥克阿瑟對陣「泥腿子」彭總,一敗塗地,年齡大還是性格問題
    在軍隊履歷,軍事戰功方面,麥克阿瑟也有拿的出的成績,一戰時率領彩虹師打得德國人屁滾尿流,太平洋戰爭期間發明了兩棲作戰的「蛙跳」戰術,菲律賓島戰役時創造二戰中敵我損失最大比(日軍陣亡40萬,美軍陣亡1,4萬),仁川登陸實現5000比1的成功概率等等。
  • 屢次敗給彭德懷的麥克阿瑟,為何會被杜魯門解職?不僅因為戰敗
    ——麥克阿瑟1951年4月11日,71歲的麥克阿瑟迎來了他生命中頗為特殊的一天。這位經歷過一戰、二戰、韓戰的美國五星上將,被杜魯門解除了職務。他的指揮權將會轉交給李奇微,即日起立即生效。這位堪稱美國現象級的將軍將告別朝鮮戰場,以近乎屈辱的方式,離開了朝鮮這片土地。
  • 砥平裡之戰前晚,上司要撤掉美軍團長,團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從某種角度來說,是砥平裡之戰改變他的命運。第15步兵團在天津長津湖戰役後,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請求脫離第十軍的節制,李奇微同意了這個請求,他將陸戰一師和步兵2師對調了一下,步兵2師23團團長弗裡曼自然也成為阿爾蒙德的屬下。他回憶第一次向阿爾蒙德報導的情景:他的下巴指向天空,眼角都沒向我這裡轉一下。
  • 毛主席重視打好第一仗,彭總不辱使命:我是杜魯門就撤了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始終認定戰爭的決定因素在於武器裝備和綜合國力,正是這種認知讓他一直認定中國不會參戰,因為中國的工業基礎太過薄弱,與美國相比簡直天差地別,這種情況下,中國又怎有參戰的能力!只是在對戰局的把控方面,麥克阿瑟已經全面落了下風,他的弱點在彭老總面前無限放大,這也讓他很快見識到志願軍的戰鬥實力。
  • 志願軍在砥平裡陣亡多少人,外媒說三萬,真的有這麼多嗎?
    但是在強大的聯合國軍面前,志願軍也鮮有打敗仗的時候。1951年2月13日到15日展開的砥平裡戰役是韓戰第四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在朝鮮戰場東線,對南朝鮮京畿道的楊平郡砥平裡地區進行的一次戰鬥,也是朝鮮戰場上志願軍難得了一場敗仗。因為砥平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敗了,所以這場戰役就被外國媒體大力渲染,而且以訛傳訛,產生了很多不符合實際的報導。
  • 彭德懷為何完勝麥克阿瑟?一個在前線聽槍炮聲一個在後方陪女明星
    韓戰爆發後,麥克阿瑟興高採烈,因為他感到英雄又有了用武之地,果然在1950年7月10日,他被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參加的聯合國軍以及南朝鮮的軍隊大規模介入韓戰,他力排眾議組織實施了仁川登陸並大獲成功,他的軍事生涯也達到了輝煌的頂點,然而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遇到了彭德懷,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打擊下,他從輝煌的頂點一步步跌落直至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解職
  • 抗美援朝之巔峰對決,看彭德懷如何對戰麥克阿瑟,力挽狂瀾
    彭德懷與麥克阿瑟彭德懷家庭貧困,只讀了幾年書,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打拼出來的,而麥克阿瑟卻是美國將門望族之後,在家人的保駕護航下,成功考入了有美國「將軍搖籃」之稱的西點軍校學校,然後邁上軍事舞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和蘇聯的默許和指使下,朝鮮半島分裂獨立為南朝鮮和北朝鮮,也就是現在的韓國和朝鮮,雖然朝鮮半島已經成功分裂,但南朝鮮的領導人李承晚和北朝鮮的領導人金日成都夢想統一全國,而且都有採用軍事手段達到目的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