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裡失利原因:志願軍從來不提,這是解放軍越來越強的秘密

2020-12-22 大國將令視頻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我軍和美軍等聯合國軍發生多次對抗,一時陷入僵持狀態。聯合國軍幾乎都是當時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裝備的武器技術水平也處於領先地位,數量多,火力大。相比之下,新中國作為一個新生政權,國家整體實力落後,經濟還以農業為主,工業發展水平低下,武器裝備十分落後,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卻有著驚人戰力,堅定的信念讓各國震驚,面對處於優勢的敵人也毫不膽怯,甚至為了勝利獻出自己的生命,屢次瓦解敵人的防禦,在這場戰爭中展示了我軍實力,取得了累累戰果,使美軍聽聞變色。但戰爭有輸有贏,我軍在朝鮮戰場上也不是一直取勝的。

在砥平裡戰鬥中,我軍發生了一次重大失誤,這場戰役裡面中國人民志願軍狠狠地吃了一虧。志願軍缺乏攻堅能力的問題也在砥平裡戰鬥中徹底暴露了出來,也讓我國軍隊在此戰之中吸收了不少經驗教訓,為我們打好之後的戰鬥做好了準備,奠定了我國在抗美援朝戰役之中的勝利基礎。此戰之中我軍失誤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還沒有完全整清楚戰場上的情況,就貿貿然和敵軍開戰,讓這場戰鬥成為了一場莽撞仗。第二是,沒有集中我軍的兵力和火力,指揮也不夠清楚明確。在這場戰鬥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也意識到了雙方的作戰特點,在之前的對戰之中,讓聯合國軍全線潰敗的,主要是他們自身的各種原因,而不是志願軍的火力攻勢。

砥平裡戰鬥中,中國志願軍因為輕敵而造成了慘烈的結果,但是我方和敵軍的兵力相差無幾,在砥平裡地區激烈對戰了兩天兩夜,但是我軍的傷亡人數比起敵軍是翻倍的存在。砥平裡戰鬥也讓我軍意識到了,在現代化的戰爭中,為了戰勝比我們強大的敵人,應該如何調動各方面對我們有利的因素這一問題,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如果不是這場戰爭暴露了我軍的一些缺點,並且我們及時改正了這些缺點,我軍可能還在錯誤的道路上前進,這也是為什麼越到戰爭後期,解放的戰鬥力就越來越強。

砥平裡戰鬥的號角尚未吹響時,志願軍對這場戰役做出了預算,預估敵方的兵力不會超過4個步兵營,並且只有野戰工事。只是當時的這個預算並不準確,我軍沒有想到在此地駐紮的聯合國軍數量遠超預測。我軍尚未摸清情況,而砥平裡戰鬥前的三場戰役,我軍無一沒有取得勝利,這就導致砥平裡戰鬥打響之前,我軍並沒有充分準備,大意輕敵。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軍優勢就在於人多勢眾,但是敗敗在人多勢眾上,我軍當時攜帶的都是曾經的老舊裝備,單兵配置奇差,完全比不上聯合國軍。如果我軍當時能夠重視一點,或者說有一個好一點的通訊設備,及時將現狀轉達給援軍,這場戰役的最後結果可能會大不相同。而我軍在這場戰爭中獲得的經驗教訓卻是彌足珍貴的,經此一役,我軍積極改變作戰策略,堅決避免自己在氣候的戰役中重蹈覆轍,最後的結局就是我軍還是成功摘得了勝利的果實。

韓戰早已結束, 砥平裡戰役也過去多年。雖然中國解放軍在抗美援朝中損失慘重,但最後還是打敗實力強大的美國,為中國爭取了一片光明的前途。這一戰,不但讓中國軍隊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抗美援朝的勝利標誌著中國的崛起。砥平裡戰鬥中國吃了敗仗,損失慘重,讓中國意識到了,重型武器在戰場上是多麼重要,如果想要減少戰場上士兵傷亡,那就不須要有強大的重型武器作為士兵的堅強後盾。

相關焦點

  • 砥平裡之戰,志願軍雖失利,但這裡也藏著解放軍越來越強的秘密
    韓戰爆發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和中國志願軍多次進行了交手,但是沒有明顯的優勢,那個時候美國和盟軍都是超強的資本主義強國,配備的武器也是最先進的,火力輸出攻擊力強,數量多,而那個時候新中國才剛成立,國家還沒開始發展,歷史遺留的問題亟待解決,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工業發展也沒有什麼起色
  • 砥平裡戰鬥為何失利?鄧華總結原因:犯了兵家大忌
    砥平裡戰鬥失利的第一個原因:沒有做到知己知彼。 13日,砥平裡東南石谷裡、梅月裡地區的敵軍已經南撤,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已進至這一地區,砥平裡以東上高松、石隅的敵軍已回縮砥平裡。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謠言主要集中在志願軍的傷亡數字上,有8千、1萬、2萬等說法。最離譜的是一直流傳了十幾年,近來又突然非常火爆的「砥平裡戰鬥,志願軍5萬參戰部隊,陣亡3萬餘人,拋下1萬多具屍體」。不少網站還用《人海打不過火海——半島不可迴避的一場失利》,《這場被隱瞞近40年最慘烈的韓戰,終於可以說了》等標題反覆炒作,其中部分文章的閱讀量已經達到幾十萬,造成了惡劣影響。
  •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砥平裡位於朝鮮半島中部的一個小鎮,如今默默無名幾乎快被人遺忘。然而在70年前,這裡卻發生過一次後來被美國歷史學家稱之為韓戰關鍵轉折點的戰鬥。雖然戰鬥規模不大,在中國軍史中也極少提及,但它卻給歷史留下許多可供談論的話題,這也是他的幾乎可以跟長津湖、上甘嶺戰役齊名的原因之一。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砥平裡之戰是韓戰的一場經典戰例,是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在朝鮮戰場東線,對京畿道楊平郡砥平裡進行的一次對堅固野戰陣地進攻的戰鬥。    砥平裡戰鬥是志願軍屈指可數的幾場敗仗之一,且損失相對較重,難逃被反覆炒作的命運,謠言也非常多。
  • 砥平裡一戰我軍敗退,志願軍陣亡3萬是真的嗎?總共也沒那麼多人
    抗美援朝戰役是一場中國打出國威,也是西方國家對中國改觀的一次戰役,我國志願軍打了3年,大致被分為了三個階段,總的來說是志願軍處於劣勢的情況居多,這更說明我們能夠把美國打上談判桌不容易。而在第一階段的第四次戰役初期,砥平裡戰鬥可以說是我軍敗退,只是說志願軍陣亡3萬是真的嗎?不吹不黑,真相來了。砥平裡戰爭發生在1951年2月13日,交戰地點就是在京畿道楊平郡砥平裡,中國志願軍和美國聯軍交戰,從這裡就可以得知並不是美國一方參戰,因此有傳言說美軍參戰的人數是4000人,這本身就不符合實際。
  • 抗美援朝:由於錯判敵情,導致志願軍傷亡慘重,砥平裡戰鬥慘敗
    砥平裡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為前沿突出部,剛好處在志願軍東西兩線之間的腰眼位置,一旦志願軍實施向南反攻,砥平裡的聯合國軍就可以從後側向志願軍發動突襲截斷退路,而志願軍拿下這裡將暴露美第9軍側翼,進而導致聯合國軍整個戰線的動搖。為了守住這塊要地,李奇微在這裡安排的不是韓軍,而是美軍一個加強團和一個法國營共計6000餘人。
  • 砥平裡之戰後,主攻的志願軍營長為何抱著犧牲了的戰友悲痛萬分?
    三.砥平裡之戰後因為失去太多戰友痛哭不已的兩位志願軍軍事主官。 砥平裡戰鬥開始後,面對志願軍四面八方的猛烈進攻,駐守在砥平裡的美軍第23團看到志願軍攻勢猛烈,最先動搖了,想要撤退。 可是在向上司請示後,儘管美第10軍軍長同意了撤退,美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中將卻堅決反對美軍從砥平裡撤退。
  • 砥平裡之戰前晚,上司要撤掉美軍團長,團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砥平裡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少有的幾次失利之一。除了眾所周知的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之外,美軍指揮官、23團團長弗裡曼的指揮水平,也是志願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2月3日,弗裡曼在砥平裡前線砥平裡的美軍完全沒有戰略縱深,他們堅守的是一個長寬各約1600米的環形陣地,這就非常考驗指揮官的水平。弗裡曼手裡的兵力一共是9個美軍步兵連、3個法軍連、一個韓國連、9個炮兵連、2個坦克連、一個工兵連和一個遊騎兵連。
  • 砥平裡之戰對美軍意義非凡,參戰老兵刊文:打破了中國不敗神話
    分析這一點之前,我們先要分析一下志願軍失敗的原因:1、客觀原因:第四次戰役是在極為被動的情況下發起,志願軍經過連續三次戰役非常疲憊,人員也未得到補充,無力再戰,主力轉入休整。但美軍突然發起反撲,為打破其企圖,志願軍被迫發起戰術反擊,但此時志願軍的戰鬥力已經下降了非常多。
  • 美軍瘋狂增援砥平裡,步兵騎坦克上強衝志願軍防線,全成了活靶子
    砥平裡是美軍開展反攻的一個重要支點,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這裡。以美軍23團為主的「聯合和國軍」6000餘人被志願軍包圍後,美軍開展了瘋狂的增援行動。從原州方向增援的英27旅4個營在途中被志願軍阻擊,寸步難行,美軍又派出騎兵第1師第5團從酈州方向增援。美騎5團的增援行動,是砥平裡之戰中非常精彩的一場戰鬥,不亞於許多好萊塢大片。
  • 志願軍在砥平裡陣亡多少人,外媒說三萬,真的有這麼多嗎?
    1950年韓戰爆發後,中國做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決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浩浩蕩蕩開赴朝鮮。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軍隊不僅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且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歷時三年的韓戰,中國人民志願軍雖然不能說打的順風順水。
  • 美國大兵回憶砥平裡之戰,被打得只剩四人,志願軍物資匱乏救了他
    砥平裡之戰是我軍四次戰役初期的一次攻堅戰。此次戰役由於對美軍兵力判斷有誤,未能達到預期目的,最後退出戰鬥。都說砥平裡之戰打的慘烈,那到底要慘烈到什麼程度?我們換美軍角度回憶這次作戰,看看被美軍稱為英雄的邁基,被打得只剩四個人,最後如何驚險勝利的。
  • 聯合國軍成功守住砥平裡,麥克阿瑟急忙出面搶功,李奇微:太無恥
    這是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上少有的幾句完全正確的言論之一了。李奇微到達朝鮮後立刻深入部隊一線進行詳細了解戰場形勢,與基層士兵進行詳細交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恢復朝鮮美軍已經喪失殆盡的部隊士氣。在經歷上任初期的潰敗之後,李奇微也逐漸找到了志願軍的弱點所在,並且在砥平裡使志願軍遭受入朝作戰以來第一次攻堅戰的失利,成功地阻止了志願軍的凌厲攻勢。
  •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大勝美軍,戰況反而惡化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的時候,楊平是當時志願軍的一個交通樞紐,連接西線和東線兩大戰場,同時也是39軍向東線運動的必經之路。可是這一塊區域當時志願軍偏偏兵力薄弱,可湊巧的是,美第八集團軍一樣兵力薄弱。1951年2月1日前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幾乎處於真空狀態。
  • 砥平裡戰鬥,美軍吹噓為第二仁川,志願軍確實也暴露了主要弱點
    按照預定計劃,2月11日晚,中朝軍隊6個軍(志願軍第39、第40、第42、第66軍及人民軍第3、第5軍團)以迂迴穿插戰術,向該敵發起攻擊。在兩天一夜的反擊戰鬥中,共俘虜南朝鮮軍7500人,美軍500人,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俘虜南朝鮮軍數量最多的一次戰鬥。  橫城反擊戰勝利後,"聯合國軍"一度又出現了恐慌情緒,志願軍於2月13日乘勝向橫城以西的砥平裡發起攻擊。
  • 砥平裡戰鬥結束後,團長哭著報告:斃傷美軍800,我軍傷亡1830
    那砥平裡戰鬥結束後,志願軍為何會哭?很明顯,志願軍攻擊砥平裡的傷亡已經超過了團長所能承受的底線。當然了,志願軍攻擊砥平裡的結果有些遺憾,但每一位參加砥平裡戰鬥的中國軍人是值得尊敬的,他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那麼,從橫城反擊戰的勝利到砥平裡戰役的失敗,這中間僅僅過去了3天。在這3天中,志願軍到底經歷了什麼?讓我們從1951年2月12日開始算起。
  • 志願軍38軍在白馬山戰役中失利,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這是一段中國歷史上的屈辱史, 但屈辱不是應該被忘記的, 而是應該被我們中國人民所銘記, 成為我們不斷向前的動力。 我國近代受到了許多國家的進攻, 中國由於自己的實力不夠, 一直處在其他國家的壓迫之中。 終於在1949年, 新中國成立了。 但是,中國人民還沒有過上安穩的日子, 便爆發了韓戰。
  • 朝戰老兵回憶砥平裡戰役:打破了我軍的不敗神話,讓美軍恢復鬥志
    說起砥平裡戰役,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場發生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期間的戰鬥,規模並不大,正面戰場的參戰人數為我軍三個團、美軍一個團、法軍一個營,雙方兵力不到四個團。
  • 一個營的志願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上突然「失業」,原因何在?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美軍充分利用他們的空中優勢,派出了大量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對志願軍後方通往前方的公路、鐵路、橋梁進行不間斷的轟炸,妄想徹底切斷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位於朝鮮北方的陽德是志願軍後勤運輸線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志願軍後勤部的第2分部就設立在陽德,這裡是保證志願軍後勤運輸的關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