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我軍和美軍等聯合國軍發生多次對抗,一時陷入僵持狀態。聯合國軍幾乎都是當時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裝備的武器技術水平也處於領先地位,數量多,火力大。相比之下,新中國作為一個新生政權,國家整體實力落後,經濟還以農業為主,工業發展水平低下,武器裝備十分落後,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卻有著驚人戰力,堅定的信念讓各國震驚,面對處於優勢的敵人也毫不膽怯,甚至為了勝利獻出自己的生命,屢次瓦解敵人的防禦,在這場戰爭中展示了我軍實力,取得了累累戰果,使美軍聽聞變色。但戰爭有輸有贏,我軍在朝鮮戰場上也不是一直取勝的。
在砥平裡戰鬥中,我軍發生了一次重大失誤,這場戰役裡面中國人民志願軍狠狠地吃了一虧。志願軍缺乏攻堅能力的問題也在砥平裡戰鬥中徹底暴露了出來,也讓我國軍隊在此戰之中吸收了不少經驗教訓,為我們打好之後的戰鬥做好了準備,奠定了我國在抗美援朝戰役之中的勝利基礎。此戰之中我軍失誤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還沒有完全整清楚戰場上的情況,就貿貿然和敵軍開戰,讓這場戰鬥成為了一場莽撞仗。第二是,沒有集中我軍的兵力和火力,指揮也不夠清楚明確。在這場戰鬥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也意識到了雙方的作戰特點,在之前的對戰之中,讓聯合國軍全線潰敗的,主要是他們自身的各種原因,而不是志願軍的火力攻勢。
砥平裡戰鬥中,中國志願軍因為輕敵而造成了慘烈的結果,但是我方和敵軍的兵力相差無幾,在砥平裡地區激烈對戰了兩天兩夜,但是我軍的傷亡人數比起敵軍是翻倍的存在。砥平裡戰鬥也讓我軍意識到了,在現代化的戰爭中,為了戰勝比我們強大的敵人,應該如何調動各方面對我們有利的因素這一問題,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如果不是這場戰爭暴露了我軍的一些缺點,並且我們及時改正了這些缺點,我軍可能還在錯誤的道路上前進,這也是為什麼越到戰爭後期,解放的戰鬥力就越來越強。
砥平裡戰鬥的號角尚未吹響時,志願軍對這場戰役做出了預算,預估敵方的兵力不會超過4個步兵營,並且只有野戰工事。只是當時的這個預算並不準確,我軍沒有想到在此地駐紮的聯合國軍數量遠超預測。我軍尚未摸清情況,而砥平裡戰鬥前的三場戰役,我軍無一沒有取得勝利,這就導致砥平裡戰鬥打響之前,我軍並沒有充分準備,大意輕敵。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軍優勢就在於人多勢眾,但是敗敗在人多勢眾上,我軍當時攜帶的都是曾經的老舊裝備,單兵配置奇差,完全比不上聯合國軍。如果我軍當時能夠重視一點,或者說有一個好一點的通訊設備,及時將現狀轉達給援軍,這場戰役的最後結果可能會大不相同。而我軍在這場戰爭中獲得的經驗教訓卻是彌足珍貴的,經此一役,我軍積極改變作戰策略,堅決避免自己在氣候的戰役中重蹈覆轍,最後的結局就是我軍還是成功摘得了勝利的果實。
韓戰早已結束, 砥平裡戰役也過去多年。雖然中國解放軍在抗美援朝中損失慘重,但最後還是打敗實力強大的美國,為中國爭取了一片光明的前途。這一戰,不但讓中國軍隊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抗美援朝的勝利標誌著中國的崛起。砥平裡戰鬥中國吃了敗仗,損失慘重,讓中國意識到了,重型武器在戰場上是多麼重要,如果想要減少戰場上士兵傷亡,那就不須要有強大的重型武器作為士兵的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