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裡戰鬥結束後,團長哭著報告:斃傷美軍800,我軍傷亡1830

2020-12-08 放開那軍史

1951年春季的砥平裡戰鬥結束後,志願軍團長哭著向軍師首長報告戰況:40軍三個團攻擊砥平裡,斃傷美軍800人,我軍傷亡1830人。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作為頂天立地的中國軍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志願軍團長是不可能哭的。那砥平裡戰鬥結束後,志願軍為何會哭?很明顯,志願軍攻擊砥平裡的傷亡已經超過了團長所能承受的底線。當然了,志願軍攻擊砥平裡的結果有些遺憾,但每一位參加砥平裡戰鬥的中國軍人是值得尊敬的,他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

那麼,從橫城反擊戰的勝利到砥平裡戰役的失敗,這中間僅僅過去了3天。在這3天中,志願軍到底經歷了什麼?讓我們從1951年2月12日開始算起。

1951年2月12日,圍殲韓軍第8師的戰鬥接近尾聲,鄧華集中40軍119師356團、357團、120師359團、42軍125師375團、軍炮兵團等部隊,於2月13日晚上對砥平裡據點展開進攻。

當時,鄧華的態度非常的堅決,119師師長徐國夫希望鄧華將進攻的日期向後拖拖。徐國夫的思想很直接,也很接地氣:砥平裡據點的敵軍大都為裝備精良的美軍,志願軍以攻堅戰的方式進攻美軍據點,敵人的情況肯定要做進一步了解。但鄧華表示,13日的進攻日期不可再做更改。

鄧華認為,砥平裡的敵軍有1800多人。但實際上,砥平裡的敵軍有6000多人。砥平裡的敵軍以美軍為主體,為美軍第2師第23團整個步兵團,一個坦克中隊和一個法國營。砥平裡的防禦陣地設置有暗堡、掩體、交通壕等布局,這使得砥平裡據點形成了立體化的防禦工事。

徐國夫指揮部隊向敵人陣地展開了攻擊。13日下午,炮兵42團集中火力向敵人開火。不幸的是,敵人的空襲給炮兵42團造成了損失。由於我軍炮兵規模較小,炮兵42團撤出了戰鬥。缺少了炮火支援的志願軍官兵就用手中的輕武器和敵人展開拼殺。

我軍的主攻部隊向敵人展開進攻,美軍憑藉陣地固守待援,我軍官兵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357團3營7連在攻堅戰鬥中受阻,擔任攻擊的7連副連長身受重傷,但他仍然請求戰士們將他抬上擔架,他要繼續指揮戰鬥。

這就是我軍的一線指揮員,哪怕身負重傷,他們也不下火線。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他們也要和敵人做殊死的戰鬥。

7連連長利用美軍坑道為掩護,指揮一個排的官兵向敵人撲過去。美軍展開了反撲。在戰鬥中,連長本人受傷跌倒在地,他忍著劇痛指揮戰士們阻擊敵人。最後,連長壯烈犧牲。指導員接替連長繼續戰鬥,最後也壯烈犧牲。

砥平裡據點的戰鬥進行了三天。在這三天中,志願軍官兵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敵人浴血奮戰。由於敵人的核心陣地始終未能攻克,師長徐國夫向溫玉成軍長建議:撤出戰鬥。

砥平裡戰鬥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這場戰鬥也給我軍官兵以清醒的認識:要想加強我軍部隊的攻堅手段,我們一定要加強技術兵種,尤其是地面炮兵的建設。為了提高志願軍的戰鬥力,從1951年開始,中國突擊組建了17個地面炮兵師,從蘇聯購買火炮15000多門。這些炮兵部隊經過短暫的訓練後就直接開赴朝鮮接受實戰鍛鍊!到了1953年夏天,志願軍的攻堅作戰能力非常成熟。不管是打美軍陣地還是打韓軍陣地,志願軍的攻堅戰能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相關焦點

  • 朝戰老兵回憶砥平裡戰役:打破了我軍的不敗神話,讓美軍恢復鬥志
    說起砥平裡戰役,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場發生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期間的戰鬥,規模並不大,正面戰場的參戰人數為我軍三個團、美軍一個團、法軍一個營,雙方兵力不到四個團。
  • 抗美援朝:由於錯判敵情,導致志願軍傷亡慘重,砥平裡戰鬥慘敗
    砥平裡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為前沿突出部,剛好處在志願軍東西兩線之間的腰眼位置,一旦志願軍實施向南反攻,砥平裡的聯合國軍就可以從後側向志願軍發動突襲截斷退路,而志願軍拿下這裡將暴露美第9軍側翼,進而導致聯合國軍整個戰線的動搖。為了守住這塊要地,李奇微在這裡安排的不是韓軍,而是美軍一個加強團和一個法國營共計6000餘人。
  • 砥平裡之戰前晚,上司要撤掉美軍團長,團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砥平裡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少有的幾次失利之一。除了眾所周知的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之外,美軍指揮官、23團團長弗裡曼的指揮水平,也是志願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西點軍校畢業後,他用了5年半才從中尉升到了上尉。等他升任上校團長時,他的同學們不少都升到了將軍。從某種角度來說,是砥平裡之戰改變他的命運。第15步兵團在天津長津湖戰役後,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請求脫離第十軍的節制,李奇微同意了這個請求,他將陸戰一師和步兵2師對調了一下,步兵2師23團團長弗裡曼自然也成為阿爾蒙德的屬下。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1951年2月,美軍第23團還得到補充人員和歸隊傷兵875人,雖然《美軍第23團指揮報告》(1951年2月)中並沒有給出逐日補充表格,至少在砥平裡開戰的2月13日前肯定有一部分補充。從軍隅裡撤出後,當時美軍第23團是美軍第2師中最完整的一個團,大約2200人,而後兩個月美軍第23團得到補充1904人。
  • 美軍瘋狂增援砥平裡,步兵騎坦克上強衝志願軍防線,全成了活靶子
    砥平裡是美軍開展反攻的一個重要支點,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這裡。以美軍23團為主的「聯合和國軍」6000餘人被志願軍包圍後,美軍開展了瘋狂的增援行動。從原州方向增援的英27旅4個營在途中被志願軍阻擊,寸步難行,美軍又派出騎兵第1師第5團從酈州方向增援。美騎5團的增援行動,是砥平裡之戰中非常精彩的一場戰鬥,不亞於許多好萊塢大片。
  • 砥平裡之戰對美軍意義非凡,參戰老兵刊文:打破了中國不敗神話
    結合整個戰局分析,志願軍總部決定放棄砥平裡進攻,志願軍陸續脫離戰鬥,砥平裡之戰結束。具體傷亡數字官方沒有單獨統計,但據各參戰部隊軍史通的統計:四十軍三個團傷亡1830人,115師2個團傷亡879人,42軍傷亡600餘人,共計3300餘人。從以上材料來看,砥平裡既不是朝鮮的大城市,2萬餘人的戰鬥在韓戰中規模並不算大,但在美方視角卻將砥平裡之戰視為非常重要的戰鬥。
  • 砥平裡之戰,志願軍雖失利,但這裡也藏著解放軍越來越強的秘密
    並且暴露了我軍缺乏攻堅經驗的缺點,這次教訓是深刻的,對我軍建設影響深遠,在當時也為此後的戰鬥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雖然失敗了,但對戰爭結果起到了積極作用。關於這場戰鬥的教訓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但是敵情不明,我軍指戰員卻總想著速戰速決,對敵情判斷失誤,導致各部隊倉促投入戰鬥,各部協同較差,限制了自身的作戰優勢。
  • 砥平裡失利原因:志願軍從來不提,這是解放軍越來越強的秘密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我軍和美軍等聯合國軍發生多次對抗,一時陷入僵持狀態。聯合國軍幾乎都是當時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裝備的武器技術水平也處於領先地位,數量多,火力大。砥平裡戰鬥中,中國志願軍因為輕敵而造成了慘烈的結果,但是我方和敵軍的兵力相差無幾,在砥平裡地區激烈對戰了兩天兩夜,但是我軍的傷亡人數比起敵軍是翻倍的存在。砥平裡戰鬥也讓我軍意識到了,在現代化的戰爭中,為了戰勝比我們強大的敵人,應該如何調動各方面對我們有利的因素這一問題,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
  • 砥平裡戰鬥,美軍吹噓為第二仁川,志願軍確實也暴露了主要弱點
    此時美軍實行空地配合的立體進攻,對志願軍一個團的防禦陣地每天都發射炮彈數萬發,並以數十架次飛機支援,空投炸彈上百枚,加之河面封凍便於敵坦克橫衝直撞。在這種防禦難度空前的形勢下,參戰部隊表現得極為頑強,經過14天節節阻擊和反覆爭奪,美軍只前進了18公裡,並付出1萬餘人傷亡的代價。
  • 砥平裡戰鬥為何失利?鄧華總結原因:犯了兵家大忌
    橫城反擊戰結束後,志願軍總部決定擴大戰果,圍殲砥平裡之敵。1951年2月13日夜,志願軍第39、第40和第42軍以6個團的兵力向敵人發起了進攻。經過兩天三夜的激戰,我軍雖然給敵人以重創,但沒能拿下敵軍的主陣地,此時被圍之敵的各路援軍正紛紛趕來,為了避免陷於被動,16日拂曉前,我攻擊部隊主動撤出了戰鬥。
  • 砥平裡之戰後,主攻的志願軍營長為何抱著犧牲了的戰友悲痛萬分?
    三.砥平裡之戰後因為失去太多戰友痛哭不已的兩位志願軍軍事主官。 砥平裡戰鬥開始後,面對志願軍四面八方的猛烈進攻,駐守在砥平裡的美軍第23團看到志願軍攻勢猛烈,最先動搖了,想要撤退。 可是在向上司請示後,儘管美第10軍軍長同意了撤退,美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中將卻堅決反對美軍從砥平裡撤退。
  •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又和美軍打了一仗,意義重大卻鮮有人知
    戰前,範弗裡特豪言只需6天就可以結束戰鬥,並預估美軍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很明顯,範弗裡特高估了自己,歷史早已多次證明,自大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結果,這次也不例外。英勇的志願軍將士頂著美軍飛機和炮火的轟炸,在上甘嶺上和敵人血戰了整整43個晝夜,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最終卻以慘敗收場。
  • 美軍87天侵佔的領土,我軍7天收復,彭德懷發現有詐:停止追擊
    因此第三次戰役剛一結束,彭德懷剛剛下令所有部隊就地布防之時,李奇微主動挑起了第四次戰役。而這一次戰役,是美軍第一次主動發動進攻,我軍有一些猝不及防。在第四次戰役中,李奇微採取了新戰術——磁性戰術,就是每天用汽車裝上步兵跟在小群坦克後面,在寬大正面進行火力偵察,緊緊貼住我軍主力,但不進行大規模交戰。
  • 砥平裡一戰我軍敗退,志願軍陣亡3萬是真的嗎?總共也沒那麼多人
    而在第一階段的第四次戰役初期,砥平裡戰鬥可以說是我軍敗退,只是說志願軍陣亡3萬是真的嗎?不吹不黑,真相來了。砥平裡戰爭發生在1951年2月13日,交戰地點就是在京畿道楊平郡砥平裡,中國志願軍和美國聯軍交戰,從這裡就可以得知並不是美國一方參戰,因此有傳言說美軍參戰的人數是4000人,這本身就不符合實際。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謠言主要集中在志願軍的傷亡數字上,有8千、1萬、2萬等說法。最離譜的是一直流傳了十幾年,近來又突然非常火爆的「砥平裡戰鬥,志願軍5萬參戰部隊,陣亡3萬餘人,拋下1萬多具屍體」。不少網站還用《人海打不過火海——半島不可迴避的一場失利》,《這場被隱瞞近40年最慘烈的韓戰,終於可以說了》等標題反覆炒作,其中部分文章的閱讀量已經達到幾十萬,造成了惡劣影響。
  •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砥平裡位於朝鮮半島中部的一個小鎮,如今默默無名幾乎快被人遺忘。然而在70年前,這裡卻發生過一次後來被美國歷史學家稱之為韓戰關鍵轉折點的戰鬥。雖然戰鬥規模不大,在中國軍史中也極少提及,但它卻給歷史留下許多可供談論的話題,這也是他的幾乎可以跟長津湖、上甘嶺戰役齊名的原因之一。
  • 聯合國軍成功守住砥平裡,麥克阿瑟急忙出面搶功,李奇微:太無恥
    擁擠在公路上準備撤退的美軍1951年2月13日,朝鮮戰場上非常有名的橫城反擊戰勝利結束,隸屬於3個軍的6個團共計1萬餘人的兵力在志願軍40軍軍長溫玉成的統一指揮下殺向砥平裡。砥平裡最初僅由一個法國營駐守,意識到砥平裡重要性的李奇微拼命調集軍隊增援,很快,美2師23團團長弗裡曼上校率部趕到了砥平裡,這使得砥平裡的守軍實力大增,小小的砥平裡守軍已經達到了4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坦克營共計6000餘人。李奇微下達嚴令:「不準撤退,堅守砥平裡!」
  • 志願軍半個連阻擊美軍加強團6晝夜,打出16:800傷亡比
    當年眼高過頂、驕橫異常的傅作義第35軍在與我軍交鋒時,其官兵常向我軍陣地喊話:「你們是『野8旅』嗎?是,就可以打一下。要不是,趁早滾一邊去!」 1951年5月下旬,勝利結束第5次戰役第一、第二階段作戰,奉命向北轉移的志願軍63軍被彭總緊急賦予在鐵原一帶填補戰役缺口,堅決阻擊美軍北犯,掩護志願軍大部隊後撤重整的重任。
  • 38軍前沿陣地被美軍攻下,上級還特地表揚?營長為死守拼光全營
    1951年1月初,在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結束後,雖然我軍前進至三七線,並佔領了南朝鮮首都漢城,但未能在戰役中大量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使得美軍得以在戰役剛剛結束,就對我軍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撲。面對美軍的大舉進攻,志願軍總部審時度勢,命令38軍死守西線,以掩護我東線部隊出擊。
  • 難能可貴,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以少勝多,痛擊日寇的著名戰例
    但我中華民族天生傲骨,熱血男兒錚錚鐵骨,寧死不做亡國奴,全國上下奮起抗戰,縱使傷亡慘重,以十敵一,也在所不惜,誓死抗戰到底。據統計,在抗戰時期,平均沒消滅一個日軍,我軍要犧牲6到7個士兵。然而即使在如此慘烈的戰爭局勢下,也不乏我軍以少勝多的戰例,甚至是中國軍人在傷亡人數上大大少於日軍的戰役,這到底是哪場戰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