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瘋狂增援砥平裡,步兵騎坦克上強衝志願軍防線,全成了活靶子

2020-12-07 溫度歷史

砥平裡是美軍開展反攻的一個重要支點,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這裡。以美軍23團為主的「聯合和國軍」6000餘人被志願軍包圍後,美軍開展了瘋狂的增援行動。從原州方向增援的英27旅4個營在途中被志願軍阻擊,寸步難行,美軍又派出騎兵第1師第5團從酈州方向增援。美騎5團的增援行動,是砥平裡之戰中非常精彩的一場戰鬥,不亞於許多好萊塢大片。

團長與營長的恩怨

要介紹這場戰鬥之前需要先介紹兩個人——美騎兵第5團團長克倫貝茲及其下屬第3營營長特雷西。

團長克倫貝茲是比利時人,1925年畢業於西點軍校。二戰爆發時,他主要擔任國內的培訓任務,並沒有太多的表現機會,只獲得了上校軍銜,戰後又被降回中校。韓戰爆發時,他才重新升為中校。士兵們對他的評價是,刻苦認真,但呆板固執,與部下比較疏離,許多人都反感他。

3營長特雷西1935年畢業於西點軍校,雖然他成績很爛,但在二戰中證明了自己。30歲時,就晉升上校軍銜,可謂年輕有為。他戰後也恢復了中校軍銜。特雷西一大特點就是非常愛護自己的部下,對每個士兵的情況都有一定了解,因此也很受尊敬。

營長特雷西

這兩人來朝鮮之前就結下了梁子。二戰結束時,美國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調查將一部分戰時晉升的軍銜降回來。特雷西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克倫貝茲認為自己被降級與他有關。如果沒有韓戰,一把年紀的克倫貝茲很難再得到晉升的機會。

冤家路窄,兩人到朝鮮後恰好又編到一個部隊。在仁川登陸之前,該團奉命堅守一個高地,經過反覆爭奪,美軍傷亡比較大,最後僅剩1個加強連,團長克倫貝茲仍下令投入戰鬥。該連奪回陣地後沒多久就被打了下了,團長仍下令繼續搶奪。這時候士兵拒絕再進攻,特雷西也藉此表示反對。最後,團長當著其它營長的面,罵他「懦夫」。經常看美國電影的人應該知道,這是一個極具侮辱意味的詞語,尤其對於軍人來說。

李奇微上任以後,對美軍進行了人事調整,他傾向於任用更加年輕的軍官。已經50歲克倫貝茲是當時美軍中年紀最大的團長,無疑面臨著極高的被撤換的風險,他的潛在接班者恰好是各方面比較優秀的3營長特雷西。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克倫貝茲自然是想混個準將,當了將軍再退役。但是,想升準將,他先要保住自己的位置,並抓住每一次表現的機會。

老團長克倫貝茲(左)

瘋狂的決定

表現的機會終於來了。志願軍合圍砥平,美23團團長費雷曼不斷求援。

2月14日下午15時左右,美第9軍軍長摩爾通知克倫貝茲準備增援砥平裡,他們的任務是疏通酈州到砥平裡的交通線,讓車隊把物資運送上去並把傷員救下來。克倫貝茲組織了一個特遣隊,包括3個步兵營,1個醫療連、1個工兵連、2個野戰炮營、2個中型坦克排,1個中型坦克連。出發前,克倫貝茲還坐著師長的飛機先去觀察了一次地形。師長問他何時能到,他堅定地回答:「15日晚。」

14日17時左右,特遣隊出發。由於修復途中一座斷橋,耽誤了一些時間,特遣隊再次開動已是15日凌晨。但他們沒走多遠就遭到阻擊,志願軍39軍116師348團,急行軍剛剛趕到公路右側的高地,工事還來不及開挖,就遇到了敵人。戰士們頂著美軍的飛機和大炮,連續擊退其4次進攻。埋伏在公路左側高地的378團也擊退了美軍1個營的數次衝鋒。

美軍中型坦克趴在外面基本等於送

美軍中型坦克趴在外面基本等於送

克倫貝茲眼看無法通過,偵查飛機告訴他們阻擊點以北還有更多的中國軍隊,這種情況下,他肯定無法按時到達砥平裡。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重新組織一支坦克特遣隊,利用部隊23輛坦克,讓一1個步兵連騎在坦克上,再配4個工兵必要時排雷,另以一輛卡車跟在最後收容傷員。這一任務落到了3營L連身上,但立即遭到了營長特雷西和連長巴雷特的反對,這樣做,騎在坦克上的步兵都成了活靶子,無異於去送死。

然而軍令難違,坦克連的上尉跟他們協商,一旦遇到攻擊,步兵下坦克隱蔽,等坦克發出信號後再立即上去。3營長特雷西眼看無法阻止,只能要求每個班留下一個骨幹,以防部隊被殲滅後可以快速重建,同時要求L連的戰士給家人留下信件和紀念品。團長本來命令他跟剩下的部隊留在後方,但他執意要跟坦克隊出發,並且拒絕坐到坦克內部。坦克對出發前,美軍飛機對沿途志願軍陣地又進行了一輪轟炸,大約15時45分,160餘人騎在坦克上,浩浩蕩蕩地駛向砥平裡。

接連遭遇阻擊

達到曲水裡村以南時,又遇到阻擊,步兵們紛紛跳下坦克躲避,坦克還擊了幾分鐘後突然啟動,並沒有發出信號,有30多人追不上坦克,被甩在原地。坦克隊衝過曲水裡村後,又一次遇到了阻擊。這次攔截他們的是志願軍377團,雖然這個團在前一晚進攻砥平裡時減員較大,但士氣仍很高。他們利用炸藥包和爆破筒不斷攻擊坦克隊,有的戰士直接往坦克附近衝。但由於缺乏反坦克武器,美軍坦克隊似乎沒受到太大威脅。激戰中,團長再次下令坦克往前衝,這一次仍然沒有通知步兵,大約有70多人被甩在了原地。

坦克隊在開近砥平裡時要經過一個谷地,這裡地勢非常險要,公路兩旁是陡立的巖壁。駐守在這裡的是進攻砥平裡的343團,該團此前收到師部消息,公路有友軍阻擊敵人增援,因此沒有部署對南方公路的防禦。美軍坦克隊開到時,團長王扶之才匆忙命令1營投入戰鬥。接連放跑幾輛坦克後,一門剛繳獲的美制90火箭筒擊中美軍坦克,引爆了坦克內的彈藥,該坦克乘員全部死亡,包括坦克D連連長。

增援道路

這一次騎在坦克身上的步兵傷亡很大,坦克隊後面收容傷員的卡車也被擊毀。先頭通過谷地的美軍坦克不斷對志願軍陣地炮擊,才掩護後面的坦克通過。大約在下午17時,坦克隊終於完全進入砥平裡,跟著坦克隊進入砥平裡的步兵只剩22人,其中12人受傷,被甩在路上的士兵只有少數回到了美軍營地。

L連連長要求當晚返回酈州,救出被甩在路上的步兵和傷員,但遭到了團長的拒絕,理由是路上敵人太多,夜間坦克沒有掩護不安全。這次行動犧牲了大量士兵,但幾乎沒有完成任何任務:他們並沒有給砥平裡帶來任何補給物資,運輸線也未打通,自己攜帶的炮彈也用得差不多了。唯一的作用就是鼓舞了砥平裡守軍的士氣。

團長讓步兵騎在坦克上的行為,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士兵紛紛表示這是一個愚蠢的戰術,認為他為了完成個人目的,不惜犧牲大量士兵的行為違反了軍法。但是團長克倫貝茲在交給上級的報告中表示只有10人死亡。最終李奇微認可了他的行為:「他畢竟衝進了砥平裡,我當時已告訴整個第8集團軍如果誰能能夠頂住中國的進攻,我會用整個集團軍去救他,而克倫貝茲做到了。

因此,克倫貝茲獲得了一枚十字勳章,並被授予準將,於1956年退役,實現了他的將軍夢。而他潛在的競爭對手,特雷西在進入砥平裡的最後一次戰鬥中,被甩在路邊,最終被志願軍俘虜。據後來釋放回去的俘虜回憶,在俘虜營中,他經常把自己不多的食物分給其他人,最終他因為營養不良患病死亡。

克倫貝茲領到了勳章

小結

這次戰鬥可以看出,志願軍與美軍戰鬥力的差別主要還是表現在裝備上。志願軍憑藉地形可以輕鬆抵擋住美軍一個團級戰鬥隊的進攻。但敵人以裝甲部隊強行闖關時,由於志願軍缺乏有效武器,只能望洋興嘆。其實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樣的事情不止一次發生,在長津湖戰役以及第二次戰役的西線戰場,都出現過志願軍包圍美軍主力,但美軍卻能憑藉裝備優勢逃脫的情況。

團長近乎瘋狂的增援,犧牲了士兵,卻成就了自己。西方世界的價值觀裡,活下來的人才能成為英雄,那些死去的人沒有人為他們爭取榮譽,往往會被遺忘。從這次戰鬥中可以看出,一個「好萊塢」式英雄的誕生,背後意味著許多無名戰士的犧牲。這也是西方「個人英雄主義」跟中國「集體英雄主義」的差別,個人英雄主義常常以自己的意志出發,包含著個人目的,他們的成功往往是靠集體的犧牲完成的。於是克倫貝茲這樣的人成為了英雄,而特雷西這樣的人卻被人遺忘。而集體英雄主義要求個人服從集體,他們的奉獻和犧牲與集體的目標高度一致。所以,在中國只有黃繼光這樣的人物才能稱為英雄。

相關焦點

  •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而且,從橫城附近逃到原州的美軍防線很空虛,內心也很恐慌,但志願軍卻晚了一天才行動,美軍調來了英軍27旅和韓6師增強了防禦。當然以當時的情況完全不可能知道這些情況,但是66軍的遲誤和那個錯誤的情報,對砥平裡之戰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 聯合國軍成功守住砥平裡,麥克阿瑟急忙出面搶功,李奇微:太無恥
    美軍砥平裡環形陣地本來已經打算撤退的弗裡曼上校此時已經無路可退,他把所有的部隊收縮到一個直徑僅為1.6公裡的環形防線內,在環形陣地的中央設置了6門155毫米榴彈炮和10輛坦克進行火力支援,對於主要依靠步兵攻擊,缺乏攻堅重武器的志願軍來說,砥平裡已經成為了一個極為難啃的鋼核桃了。
  • 抗美援朝:由於錯判敵情,導致志願軍傷亡慘重,砥平裡戰鬥慘敗
    同時他還命美2師28團向砥平裡方向增援,而此時的志願軍卻錯誤的判斷了砥平裡的敵情。根據掌握的情報,砥平裡一帶不到四個營的敵軍已經逃得差不多了,僅剩的敵人也只能依託簡陋的野戰工事來實施防禦,對志願軍來說,砥平裡像是一塊送到嘴邊的肥肉,必須狠狠的咬上一口。
  • 砥平裡之戰對美軍意義非凡,參戰老兵刊文:打破了中國不敗神話
    在橫城反擊成功以後,鄧華指揮部一面部署對砥平裡發起進攻,一面分兵想抓住原州之敵。2月13日晚,志願軍投入6個團的兵力,在即將攻破敵軍陣地時,被敵人強大的火力擊退。14日晚,志願軍再增加2個團的兵力,曾一度攻破南面陣地,但未向縱深發展錯失了佳機會。15日白天,美軍20多輛坦克強行突破志願軍阻擊陣地,增援到達砥平裡。
  • 砥平裡之戰前晚,上司要撤掉美軍團長,團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砥平裡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少有的幾次失利之一。除了眾所周知的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之外,美軍指揮官、23團團長弗裡曼的指揮水平,也是志願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2月3日,弗裡曼在砥平裡前線砥平裡的美軍完全沒有戰略縱深,他們堅守的是一個長寬各約1600米的環形陣地,這就非常考驗指揮官的水平。弗裡曼手裡的兵力一共是9個美軍步兵連、3個法軍連、一個韓國連、9個炮兵連、2個坦克連、一個工兵連和一個遊騎兵連。
  • 朝戰老兵回憶砥平裡戰役:打破了我軍的不敗神話,讓美軍恢復鬥志
    我軍的戰略部署使東線聯合國軍迅速推進到了橫城和砥平裡一帶,敵軍已成孤軍深入之勢,戰機顯現! 志司立刻組織東線各軍發動橫城反擊戰,在我軍的進攻之下,東線聯合國軍大部後退,不過聯合國軍的戰線上卻有一個點始終未動,這個點就是砥平裡!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美軍第2師補充人員中大量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另外美軍第十軍還給第23團配屬了法國營1020人,亦是有經驗的老兵。可見,整補後的美軍第23團,其步兵的實際戰鬥力反而比入朝時更強。加上加強、配屬美軍第23團的部隊,在砥平裡的美軍第23團戰鬥隊實際上已成為當時美軍最強大的團級戰鬥隊之一。
  • 砥平裡戰鬥,美軍吹噓為第二仁川,志願軍確實也暴露了主要弱點
    第三次戰役勝利後,中朝軍隊從1月中旬起轉入休整,準備在春季攻勢後首先將敵軍主力截斷在洛東江以西,防止其再像上一年那樣退入"瓦克防線"固守,然後封閉其主力加以殲滅。部隊因被服棉鞋等大量磨損又供應不上新品,在寒冬天氣裡指戰員們衣露鞋破已成普遍現象,有的人只好打草鞋勉強維持。  此時,"聯合國軍"方面的情況卻大有改觀,其第一線作戰部隊已達到23萬人(美軍7個師、南朝鮮軍8個師、英軍2個旅),並且兵力集中,裝備也得到增強。
  • 砥平裡之戰後,主攻的志願軍營長為何抱著犧牲了的戰友悲痛萬分?
    敵人的總兵力約為6000多人,裝備有24門榴彈炮、21輛「潘興」坦克和5門重型迫擊炮。 2月13日下午5點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9師開始從砥平裡的北面和東面兩路夾擊砥平裡的敵軍。其中119師的356團從東面向砥平裡進攻,357團則負責從北向砥平裡進攻。
  • 美軍回憶:中國士兵帶著炸藥包進攻,一個倒下,另一個立刻頂上來
    夜戰中的志願軍麥吉描述說,一名中國士兵手持木棍匍匐前進,木棍的前面綁著炸藥包。美軍士兵十分畏懼,於是瘋狂射擊這個人,「第一個人被打倒之後,馬上會有第二個人頂替上來,繼續前進,直至衝到美軍陣地的散兵坑上方,引爆炸藥。」
  • 砥平裡之戰,志願軍雖失利,但這裡也藏著解放軍越來越強的秘密
    韓戰爆發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和中國志願軍多次進行了交手,但是沒有明顯的優勢,那個時候美國和盟軍都是超強的資本主義強國,配備的武器也是最先進的,火力輸出攻擊力強,數量多,而那個時候新中國才剛成立,國家還沒開始發展,歷史遺留的問題亟待解決,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工業發展也沒有什麼起色
  • 砥平裡失利原因:志願軍從來不提,這是解放軍越來越強的秘密
    相比之下,新中國作為一個新生政權,國家整體實力落後,經濟還以農業為主,工業發展水平低下,武器裝備十分落後,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卻有著驚人戰力,堅定的信念讓各國震驚,面對處於優勢的敵人也毫不膽怯,甚至為了勝利獻出自己的生命,屢次瓦解敵人的防禦,在這場戰爭中展示了我軍實力,取得了累累戰果,使美軍聽聞變色。但戰爭有輸有贏,我軍在朝鮮戰場上也不是一直取勝的。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謠言主要集中在志願軍的傷亡數字上,有8千、1萬、2萬等說法。最離譜的是一直流傳了十幾年,近來又突然非常火爆的「砥平裡戰鬥,志願軍5萬參戰部隊,陣亡3萬餘人,拋下1萬多具屍體」。不少網站還用《人海打不過火海——半島不可迴避的一場失利》,《這場被隱瞞近40年最慘烈的韓戰,終於可以說了》等標題反覆炒作,其中部分文章的閱讀量已經達到幾十萬,造成了惡劣影響。
  • 那支要打死數以百計中國人的美軍後來怎麼樣了?答案讓人氣憤……
    1950年的中國還是一個剛剛在百年戰亂的廢墟上艱難爬起的國家,面對朝鮮戰場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聯合國軍,」我們樸實、憨厚、可愛的志願軍小夥子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在前赴後繼的犧牲後,打出了一個又一個讓敵人目瞪口呆的戰績,只是這種代價真的是太大了,那種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讓人淚目。
  • 什麼,志願軍竟然和美軍打起了裝甲對戰?經此一役美軍刻骨銘心
    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再者,就對戰雙方來講,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對抗的是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大大小小也有16國之眾,這種在武器和交戰方都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朝鮮戰場儼然成了區域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戰場,而在這個殘酷的修羅地獄中,中國志願軍硬是憑著靈活的戰術戰略和鐵血意志擊潰
  • 鮮血智慧與鋼鐵重炮的較量,志願軍傳奇之戰-誰才是步兵之王
    這一戰志願軍出神入化的戰術告訴了全世界。誰才是輕步兵之王?一九五一年五月下旬,時值第五次戰役進行中,由於志願軍前期進攻太猛,導致戰線過長。薄弱的後勤補給線難以為繼,志願軍只得收縮戰線,撤退至三八線以北休整。而此時,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則開始全面反撲。欲將志願軍主力全殲在三八線以南,鐵原就成了志願軍能否安全撤退的關鍵。
  • 三所裡阻擊戰:步兵史上的奇蹟,一夜飛奔上百裡
    第25旅、第2旅和土耳其旅、美騎1師及韓國第1陸軍師均被我阻擊部隊攔截,陷入包圍之中。「聯合國軍」的整個戰役防線徹底動搖,不得不由北進轉變成向南退卻。美國第9集團軍被迫撤到軍峪裡和价川地區,並開始組織部隊向南突圍。當天上午10時左右,第113師第338先頭團在三所裡東部和西部高地成功攔截了從北向南撤退的美國騎兵第1師第5團,擋住了從南向北救援的美國營的進攻。
  •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大勝美軍,戰況反而惡化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美軍的辦法是,沿南漢江西岸的低地進行穿插,這樣一來美軍穿插部隊的右翼是有南漢江保護的,這就避免了自己兩翼受敵的威脅。這一招效果雖然不及直取楊平,但亦會動搖38軍防禦體系,如能得手,將是美軍第九軍此時撒出的殺手鐧。應該說美軍第九軍軍長穆爾少將腦子比美軍第一軍軍長米爾本少將強。米爾本那邊地勢要比穆爾這邊平坦,但米爾本卻不敢動用裝甲部隊直插志願軍50軍的後方地域。
  • 雲山戰役:志願軍入朝首戰遭遇美軍王牌,血戰兩天敵被迫撤退!
    10月27日,南韓1師由雲山北進,一頭撞在39軍的防線上。所謂得勝貓兒歡似虎,南韓軍隊雖系戰五渣,但之前打北朝鮮軍隊打出了信心,對我志願軍居然也是一頓猛攻,毫不畏懼。 我英勇的39軍也不是善茬,當年從東北打到海南島,橫掃全中國所向無敵,又豈是朝鮮軍之能比。
  • 砥平裡戰鬥為何失利?鄧華總結原因:犯了兵家大忌
    13日,砥平裡東南石谷裡、梅月裡地區的敵軍已經南撤,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已進至這一地區,砥平裡以東上高松、石隅的敵軍已回縮砥平裡。 由於橫城反擊戰的勝利,美軍許多部隊都出現了回縮和潰退的跡象,砥平裡之敵已經成了一支最突出的孤軍,因此志願軍總部和鄧華判定敵人可能要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