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裡之戰是韓戰的一場經典戰例,是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在朝鮮戰場東線,對京畿道楊平郡砥平裡進行的一次對堅固野戰陣地進攻的戰鬥。
砥平裡戰鬥是志願軍屈指可數的幾場敗仗之一,且損失相對較重,難逃被反覆炒作的命運,謠言也非常多。
這些謠言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已經難以查證。謠言主要集中在志願軍的傷亡數字上,有8千、1萬、2萬等說法。最離譜的是一直流傳了十幾年,近來又突然非常火爆的「砥平裡戰鬥,志願軍5萬參戰部隊,陣亡3萬餘人,拋下1萬多具屍體」。不少網站還用《人海打不過火海——半島不可迴避的一場失利》,《這場被隱瞞近40年最慘烈的韓戰,終於可以說了》等標題反覆炒作,其中部分文章的閱讀量已經達到幾十萬,造成了惡劣影響。
事實上,大部分人不了解這場戰鬥的真實戰況。鑑於這一被動局面,庫叔今天就講講1951年2月13日-2月16日發生在砥平裡的這場戰鬥的真相。
文 | 王正興
編輯 | 劉俊卿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砥平裡戰鬥示意圖 來源:《同舟共進》2014年第1期
1 美軍參戰兵力實際有多少?
上述文章中有一種說法,美軍參戰兵力只有4000人,這實在離譜!
在這次戰鬥中,美軍投入步兵第23團、第1遊騎兵連、第37炮兵營(105榴彈炮)、第503炮兵營B連(155榴彈炮)、第82自動高射武器營B連、第2工兵營B連,坦克一個連,第2醫療營1個排,法國營(配屬韓軍1個連),共計約6000人。
這樣的陣容,不難看出,已經算是一個超級團戰鬥隊。
上述文章中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美軍第23團雖然編制人數眾多,但是並不滿編。
這同樣不符事實!按照美軍步兵第2師記錄,1950年12月美軍第2師補充人員和歸隊傷兵5070人;1951年1月美軍第2師補充人員和歸隊傷兵3841人。扣除這兩月的損失數,截止到1951年1月底,美軍第2師兵力淨增長6215人,實有兵員恢復到16175人,加上韓軍附編1000餘人,共計17200餘人,距離編制數18234人只有1000人左右的缺口。
美軍第23團在1950年12月和1951年1月補充人員和歸隊傷兵分別為960人和944人,至1951年1月底,美軍第23團已基本滿編。1951年2月,美軍第23團還得到補充人員和歸隊傷兵875人,雖然《美軍第23團指揮報告》(1951年2月)中並沒有給出逐日補充表格,至少在砥平裡開戰的2月13日前肯定有一部分補充。
從軍隅裡撤出後,當時美軍第23團是美軍第2師中最完整的一個團,大約2200人,而後兩個月美軍第23團得到補充1904人。雖然無法準確獲得美軍第23團在1950年12月和1951年1月的損失數,但從以上數據可以判斷,美軍第23團已補充完整,基本處於滿編狀態,甚至還有可能超編。
註:美軍一個步兵團編制為3700餘人。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參加砥平裡戰鬥的美軍是達到或超過6000人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軍第2師補充人員中大量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另外美軍第十軍還給第23團配屬了法國營1020人,亦是有經驗的老兵。
可見,整補後的美軍第23團,其步兵的實際戰鬥力反而比入朝時更強。加上加強、配屬美軍第23團的部隊,在砥平裡的美軍第23團戰鬥隊實際上已成為當時美軍最強大的團級戰鬥隊之一。
註:美軍第2師本來就是韓戰中美國陸軍最強的一個師,是美國陸軍第二王牌部隊,僅次於在歐洲的第1師。現在這支部隊叫做騎兵第1師。
這也是美國陸軍上將馬修·邦克·李奇微要求第23團戰鬥隊堅守砥平裡的原因之一。如果美軍當時的最強部隊都不敢堅守或者不願意堅守,那這個仗沒辦法打了。
圖為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右三)視察戰場
本文來源:瞭望智庫 作者:瞭望智庫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