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的美軍強大無比,為何在志願軍手裡慘敗?美國教授道出真相

2020-12-15 亮劍東南

美國的軍事戰鬥力有多強,從冷戰之後,一直制霸世界,從未被超越,中東戰場面對百萬薩達姆軍團只需彈指一揮間便可直搗黃龍,轟炸機彈如雨下將坦克大軍變成廢鐵。管你是薩達姆還是賓拉登,伊拉克還是阿富汗最終都倒在了美國的軍隊之下。不論是二戰還是冷戰是更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霸主地位。在各國發展針鋒相對的時候,他依舊能穩如磐石一樣成為一座很難跨越的高山。從66年前開始美國就是如此強大無比,可他為何在志願軍手裡慘敗?美國教授道出真相。

當時的美國在東亞地區打過兩場戰鬥,一場關於日本,一場關於朝鮮,鋼鋸嶺這場戰役也不是在美國本土,面對的裝備精良的日本人,當時的美國士兵一個一個的往上爬,踏著敵人和戰友的屍體血戰82天才取得勝利,那一場戰爭美國大兵前赴後繼,捨生忘死展現出了軍人該有的血氣。而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是美國調動了6萬軍人,三千架戰機,百多輛坦克和大炮,對著我國志願軍狂轟亂炸,最終戰役持續了43天,我國軍人擊退了美軍900多次進攻,山頭最後都被炸平。兩次戰爭同樣都是衝高地,同樣都是雙方死傷慘烈,也一樣的舉世聞名,卻成了美國一直不願提及的黑暗。

抗美援朝的戰場,美國算是創下了歷史性的慘敗,不論是實力還是裝備資金,美國都是甩出中國好幾條街,美國國內對此事一直都避而不提,美國的一位教授在經過長達九年的調查,終於在一些願意講述的老兵口中得知了當時的情況。

很多老兵都將那場戰爭視為無法回憶的心理創傷,最終都是因為上級將自己的青春年華熱血忠誠拋灑向一場非正義性戰爭。他們很多人參軍經歷的第一場戰役是反法西斯戰爭,他們為的是正義而戰,但幾年之後他們的正義被放在了一場充滿爭議的鬥爭,每天良心都在遭遇譴責。士兵們大多失去了氣勢,恨不得立刻就能回家,從一開始奔赴這個戰場就是錯誤的,一步錯步步錯,最終無法避免的走向了失敗。

而中國不一樣,中國抗美援朝的軍隊之所以叫志願軍,是因為所有人都是心甘情願上的戰場,即便中國當時百廢待興,但在蘇聯的支持下,我們還是有了能夠對抗美軍的武器。就算是戰到最後只剩下一個人,也會拼死完成任務,這是中國志願軍的品質,中國擅長的遊擊戰,總是讓美軍出其不意。在所有歷史悠久國家都在二戰之後紛紛凋零時,美國作為新興崛起的國家誰都沒有放在眼裡,更何況是曾經被欺負了百年的中國。不管是美國軍隊,當時的所有國家都不認為中國有能力擊敗美國,但沒有想到中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度,他總是在不經意之間讓所有人都為之震撼。

中國的軍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重新讓世界各國認識到了這個國家,也讓美軍從此不敢輕視這支隊伍,在後來的援越抗美的戰爭中,美國再一次見識到了中國力量的強大,中國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蹟的國家,它能從淵源的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也能在未來中從世界舞臺脫穎而出。

相關焦點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註:美軍第2師本來就是韓戰中美國陸軍最強的一個師,是美國陸軍第二王牌部隊,僅次於在歐洲的第1師。現在這支部隊叫做騎兵第1師。這也是美國陸軍上將馬修·邦克·李奇微要求第23團戰鬥隊堅守砥平裡的原因之一。如果美軍當時的最強部隊都不敢堅守或者不願意堅守,那這個仗沒辦法打了。
  • 長津湖之戰慘烈無比,志願軍做了充足準備,美軍為何能逃出包圍圈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的立國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戰士留下了光榮戰績。其中長津湖一戰,是我志願軍獲取勝利的一場重要戰鬥:我志願軍9兵團迎戰美軍第7步兵師31團。
  • ...援朝戰爭後,美軍對中國的志願軍戰士讚不絕口,稱之為「奇蹟軍隊」
    當時的我軍也是沒有任何打敗美國聯軍的能力,甚至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連出兵的膽量都沒有。抗美援朝戰爭後,美軍對志願軍讚不絕口,稱之為「奇蹟軍隊」。 而麥克阿瑟其實這種想法也是有本錢的,美國在當時確實十分強大而這種強大幾乎是可以完全把握戰局的,但最後的結果也是讓我們知道麥克阿瑟最終被就地免職,而美國隊被志願軍被打退回了三八線從此再也沒有前進一步。
  • 砥平裡之戰失利,成鄧華餘生之痛,是志願軍太弱還是美軍太強?
    然而在70年前,這裡卻發生過一次後來被美國歷史學家稱之為韓戰關鍵轉折點的戰鬥。雖然戰鬥規模不大,在中國軍史中也極少提及,但它卻給歷史留下許多可供談論的話題,這也是他的幾乎可以跟長津湖、上甘嶺戰役齊名的原因之一。
  • 志願軍戰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美軍士兵為何聽了後卻喜出望外?
    後經過審訊查明,這位名叫賴勒斯的美軍少校畢業於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他萬萬沒有想到來到南朝鮮軍隊中做了一名美軍顧問後,會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抓獲的第一個美軍俘虜。時,美軍士兵們則在絕望中聽懂了這句英語,頓時在他們的心中生出了一股強烈的求生欲望,於是美軍士兵紛紛舉起了雙手向志願軍戰士投降。 從1950年的11日7日到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了第二次戰役,戰役中志願軍共消滅了南朝鮮第7師、第8師、土耳其獨立旅和美軍第7師一部,共斃、傷、俘敵3萬6千多名。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砥平裡之戰是韓戰的一場經典戰例,是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在朝鮮戰場東線,對京畿道楊平郡砥平裡進行的一次對堅固野戰陣地進攻的戰鬥。    砥平裡戰鬥是志願軍屈指可數的幾場敗仗之一,且損失相對較重,難逃被反覆炒作的命運,謠言也非常多。
  • 曾在歐洲戰場上不可一世的美軍坦克,被志願軍繳獲
    來源標題:曾在歐洲戰場上不可一世的美軍坦克,被志願軍繳獲 編者按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 在韓戰中,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戰爭中真正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原子彈的威力美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清楚。在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放棄了最後的抵抗,最終選擇投降。而美國在韓戰時,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卻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呢?
  • 韓戰,美軍出動大量王牌部隊,為何與志願軍打了個平手?
    韓戰,美軍出動大量王牌部隊,為何與志願軍打了個平手? 韓戰,美軍出動大量王牌部隊,為何與志願軍打了個平手? 韓戰,美軍出動大量王牌部隊,為何與志願軍打了個平手?
  • 這一仗,是志願軍和美軍最後的終極對決,美國人被徹底打服了
    志願軍打了一個敗仗,卻分出了戰爭的勝負,從此美軍再無獲勝機會,志願軍雖然沒有守住高地,但遠比戰爭初期強大的志願軍炮兵把進攻的美軍步兵打得哇哇叫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規避志願軍越來越強大的炮兵火力,美軍除了在白天發起進攻,更廣泛地與志願軍進行夜戰。這就是在陣地戰階段,從理論上講,佔據空地火力優勢的美軍應該在這種硬碰硬的較量中更有利,但志願軍卻能戰勝美軍的第二個原因。解決了能不能守的問題後,志願軍又解決了在防禦中消滅美軍的問題,迫使美軍進入志願軍的優勢項目——夜戰。
  • 常勝將軍麥克阿瑟為何下臺?和杜魯門唱反調,輸給志願軍是原罪
    聯合國軍的三任總司令,都是美國人擔任 那麼為何在抗美援朝作戰中, 在這裡先聲明一下,常勝將軍這個稱號是很多軍迷封的,並非雨田君首創,而且在雨田君認為,麥克阿瑟常勝將軍這個稱號確實要值得商榷一下,從二戰剛開始的時候他就在菲律賓慘敗給本間雅晴大將帶領的日本17軍。
  • 朝鮮空戰中蘇軍爆錘美軍,擊落1106架美機,為何卻冒充志願軍
    朝鮮戰場上,蘇軍爆錘美軍,擊落1106架美軍戰鬥機,把美軍打得落花流水,明明實力這麼強,為何要冒充志願軍呢?一、韓戰中方志願軍實力有限1950年6月開啟的韓戰,使多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倒在了他國異土上。
  •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又和美軍打了一仗,意義重大卻鮮有人知
    戰前,範弗裡特豪言只需6天就可以結束戰鬥,並預估美軍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很明顯,範弗裡特高估了自己,歷史早已多次證明,自大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結果,這次也不例外。英勇的志願軍將士頂著美軍飛機和炮火的轟炸,在上甘嶺上和敵人血戰了整整43個晝夜,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最終卻以慘敗收場。
  • 抗美援朝中最受志願軍喜愛的武器,看似不起眼,卻重創美軍空降師
    根據範弗利特所言,美軍緊急制定了相應的作戰計劃,想用美國第七師和韓軍第二師拿下上甘嶺的兩大中方高地,並打算將人員傷亡控制在兩百人左右,以此達到擾亂中軍進攻步伐的目的。但是聯合國軍還是太小瞧中國支援軍的真實實力了,這也導致他們必將為此承受巨大的損失。
  • 韓軍慘敗給志願軍,傷亡率92%,為何只能如實寫進韓軍戰史?
    然而在該書中有一個章節看起來頗為反常,那就是對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第二十軍徹底擊潰韓軍第三軍團兩個主力師這一戰,最終導致整個軍團被解散。該書對這場傷亡率高達92%的慘敗沒有加以遮掩,而是如實在寫進這本戰史中。
  • 為志願軍提供上億張手紙,當年美軍宣傳戰被志願軍女兵一首歌完爆
    美軍心理戰專家認為,如果俘虜們能夠認真看下去就說明這種傳單有意義,並會針對性改進並將量產修改版傳單的設計和大量生產交給日本和韓國的印刷廠。和太平洋戰爭時一樣,這些傳單上重要的內容都是渲染美軍的飛機重炮坦克如何厲害,火力如何強大,而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如何弱小,同時,美軍還會極力渲染美國的物質生活如何優越,他們試圖煽動志願軍戰場投降,聲稱只要投降過來就會享受這種他們此前祖祖輩輩都未曾有過的天堂生活。
  • 韓軍慘敗給志願軍,傷亡率92%,為何只能如實寫進韓軍戰史
    所以,在文化和民族的溯源上,韓國的教授們難免有一些自欺欺人。 許多國人就吐槽,韓戰後,韓國人對於整個戰爭的過程多少有一些加水,以至於製造出志願軍不是韓軍對手的假象。不過,在一場戰役中,由於其損失的人數高達92%,基本上接近全殲,所以他們沒有對這一部分自己加水,讓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那麼,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役呢?
  • 1951年,志願軍「新戰友」入朝作戰,一次就把美軍給打懵了
    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是在晚上跨過鴨綠江的,既是防止被敵機偵察到,也是為了躲避敵機的轟炸,美國人的飛機可以消滅任何一支在白天暴露的軍隊。人還好說,躲起來方便,汽車和大炮就難辦了。入朝初期,志願軍絕大部分運輸車輸都是被美軍飛機擊毀的,造成志願軍補給困難,持續作戰能力非常差。
  • 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戰後,美國國內的一些軍史專家以沙盤推演和電腦模擬等方式對上甘嶺戰役進行了復盤,得出的結果都是美軍大勝。但事實卻是慘敗了,那麼為啥會失敗呢?這些人就開始找原因了。當時美軍的武器裝備是佔據絕對優勢的,這方面自然沒有藉口可找,那麼就只有從雙方的兵力對比上下手了。最終美國人得出了上甘嶺戰役慘敗的原因,那就是志願軍使用了「人海戰術」。
  • 美軍總結上甘嶺慘敗原因:志願軍用了人海戰術,一個團9600人
    那應該就是上甘嶺戰役了,在這次戰役當中,我們的志願軍英勇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侵略!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然而面對這樣的結局,美國表示自己無法接受,美軍為什麼打不下上甘嶺呢?美軍團長表示,志願軍一個團就有9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