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曾在歐洲戰場上不可一世的美軍坦克,被志願軍繳獲
編者按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解放軍報微信將陸續推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文物背後的故事」系列文章,一起回顧那段英雄歲月。
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作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略決定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參戰,10月25日,第一次與美軍交戰。
雖然志願軍在武器裝備上與美軍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是通過機智勇敢的戰術穿插和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挫敗了美軍向鴨綠江邊進軍的作戰計劃。
M26「潘興」重型坦克,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製造的。在同納粹德國的一系列戰鬥中,美軍發現自己裝備的M4「謝爾曼」坦克面對德軍裝備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戰鬥性能嚴重不足,於是從1942年開始設計新式重型坦克,即M26型坦克。
1945年1月,新生產的20輛M26型坦克投入戰場,由於改型坦克火力強、機動性好、裝甲厚重,因而在與德軍坦克的多次交鋒中佔據上風,證明了該型坦克強大的作戰能力。
第一次作戰失利的美軍並沒有放棄進軍鴨綠江,佔領朝鮮邊境的企圖。「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認為,中國只是出動了小規模的兵力象徵性地參戰。因此,他調整部署,陸續命令「聯合國軍」向鴨綠江前進,並叫囂著在1950年聖誕節前結束戰爭。
為了挫敗美軍的總攻勢,志願軍進行了第二次戰役。在西線戰場上,志願軍通過大規模的包抄迂迴,在清川江重創美軍主力第9軍,完全挫敗了美軍試圖發動的大規模進攻,使「聯合國軍」全面潰退。同時,東線戰場的志願軍在長津湖擊敗美軍精銳部隊海軍陸戰第1師,並在新興裡地區全殲美軍1個團。為了防止被志願軍包圍並各個擊破,「聯合國軍」全面退卻至「三八線」以南地區。
在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共殲敵3.6萬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繳獲「聯合國軍」坦克和裝甲車200餘輛,其中就包括M26「潘興」重型坦克。
曾經在歐洲戰場上不可一世的美軍坦克,面對英勇善戰的志願軍戰士們,仍然無法挽回美軍失敗的命運。戰場上,武器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人的因素是決定性的。美軍的武器裝備比志願軍先進得多、強大得多,面對志願軍超強的戰術素養和積極勇敢的戰鬥精神,即便手中的武器更先進,後勤補給更充足,仍然士氣低落,不斷潰退。
志願軍全體將士在大大小小數次戰鬥中,充分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頑強作風,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與敵進行殊死搏鬥,這其中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長津湖之戰時,首次參戰的第9兵團在凍傷嚴重,戰鬥力受到較大削弱的情況下,依然英勇頑強地取得了東線作戰的偉大勝利,圓滿完成了作戰任務。還有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在40多名美軍即將登上他堅守的山頂時,毅然決然拉響10斤炸藥包向敵人衝去,與敵人同歸於盡,血灑長津湖畔。
正如毛主席在第二次戰役之後指出:「(能不能打的問題),兩三個月就解決了。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氣低,是鐵多氣少。」
(特別鳴謝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轉載請註明來源解放軍報微信;參考資料:《抗美援朝戰爭史》《清江地區圍殲戰》《「陸戰之王」裝甲兵:從硝煙中走來》、中國軍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抗美援朝紀念館 等)
編者按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解放軍報微信將陸續推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文物背後的故事」系列文章,一起回顧那段英雄歲月。
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作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略決定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參戰,10月25日,第一次與美軍交戰。
雖然志願軍在武器裝備上與美軍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是通過機智勇敢的戰術穿插和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挫敗了美軍向鴨綠江邊進軍的作戰計劃。
M26「潘興」重型坦克,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製造的。在同納粹德國的一系列戰鬥中,美軍發現自己裝備的M4「謝爾曼」坦克面對德軍裝備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戰鬥性能嚴重不足,於是從1942年開始設計新式重型坦克,即M26型坦克。
1945年1月,新生產的20輛M26型坦克投入戰場,由於改型坦克火力強、機動性好、裝甲厚重,因而在與德軍坦克的多次交鋒中佔據上風,證明了該型坦克強大的作戰能力。
第一次作戰失利的美軍並沒有放棄進軍鴨綠江,佔領朝鮮邊境的企圖。「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認為,中國只是出動了小規模的兵力象徵性地參戰。因此,他調整部署,陸續命令「聯合國軍」向鴨綠江前進,並叫囂著在1950年聖誕節前結束戰爭。
為了挫敗美軍的總攻勢,志願軍進行了第二次戰役。在西線戰場上,志願軍通過大規模的包抄迂迴,在清川江重創美軍主力第9軍,完全挫敗了美軍試圖發動的大規模進攻,使「聯合國軍」全面潰退。同時,東線戰場的志願軍在長津湖擊敗美軍精銳部隊海軍陸戰第1師,並在新興裡地區全殲美軍1個團。為了防止被志願軍包圍並各個擊破,「聯合國軍」全面退卻至「三八線」以南地區。
在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共殲敵3.6萬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繳獲「聯合國軍」坦克和裝甲車200餘輛,其中就包括M26「潘興」重型坦克。
曾經在歐洲戰場上不可一世的美軍坦克,面對英勇善戰的志願軍戰士們,仍然無法挽回美軍失敗的命運。戰場上,武器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人的因素是決定性的。美軍的武器裝備比志願軍先進得多、強大得多,面對志願軍超強的戰術素養和積極勇敢的戰鬥精神,即便手中的武器更先進,後勤補給更充足,仍然士氣低落,不斷潰退。
志願軍全體將士在大大小小數次戰鬥中,充分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頑強作風,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與敵進行殊死搏鬥,這其中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長津湖之戰時,首次參戰的第9兵團在凍傷嚴重,戰鬥力受到較大削弱的情況下,依然英勇頑強地取得了東線作戰的偉大勝利,圓滿完成了作戰任務。還有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在40多名美軍即將登上他堅守的山頂時,毅然決然拉響10斤炸藥包向敵人衝去,與敵人同歸於盡,血灑長津湖畔。
正如毛主席在第二次戰役之後指出:「(能不能打的問題),兩三個月就解決了。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氣低,是鐵多氣少。」
(特別鳴謝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轉載請註明來源解放軍報微信;參考資料:《抗美援朝戰爭史》《清江地區圍殲戰》《「陸戰之王」裝甲兵:從硝煙中走來》、中國軍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抗美援朝紀念館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