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將軍麥克阿瑟為何下臺?和杜魯門唱反調,輸給志願軍是原罪

2020-12-07 騰訊網

從美國組織「聯合國軍」幹涉朝鮮開始,聯合國軍總司令一直都是美國人在把持,從剛開始的麥克阿瑟,再到李奇微,最後是克拉克,走馬觀花般的換帥,也是代表著聯合國軍在朝鮮進展不是很順利。回顧這三位將軍,麥克阿瑟無疑是名氣最大的,在近年來評選的二戰名將排名中,他更是經常入榜。

其在演講中的那一句「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更成為很多人從軍的鬥志。

聯合國軍的三任總司令,都是美國人擔任

那麼為何在抗美援朝作戰中,這位常勝將軍,在的朝鮮不到一年就被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火線撤掉了呢?

在這裡先聲明一下,常勝將軍這個稱號是很多軍迷封的,並非雨田君首創,而且在雨田君認為,麥克阿瑟常勝將軍這個稱號確實要值得商榷一下,從二戰剛開始的時候他就在菲律賓慘敗給本間雅晴大將帶領的日本17軍。這是常勝將軍幹的事嗎……回到正題之中,雨田君認為麥克阿瑟之所以被從聯合國軍的司令位置上趕下去,主要是兩個方面因素考量:

一個是在朝鮮作戰戰績,另一個則是和美國政府的關係。

在朝鮮前線,接受採訪時候的麥克阿瑟

在朝戰績頹廢

在遊戲領域有一句話說的好「菜就是原罪」,放在麥克阿瑟身上顯得很恰當——那就是「輸給志願軍就是原罪。」

在1951年4月的時候,杜魯門總統突然火線宣布免除了的麥克阿瑟連個國軍司令的職位,要知道火線換將可是兵家大忌,而之所以讓杜魯門免去麥克阿瑟的職位原因就在他在過去半年中和志願軍交手的戰績是在是——太!差!了!

在美國介入戰爭的時候,麥克阿瑟就狂妄地立flag,說新中國的軍隊不可能在1951年前進入朝鮮,而且即使進入了也才不過僅僅10萬以下的軍隊,不可能擋住美軍飲馬鴨綠江的勢頭,而且他還說為了避免新中國參戰,甚至建議美國空軍將中韓邊境大橋給炸掉之類的狂妄之言。

鬥志昂揚,時刻準備打臉麥克阿瑟的我軍

話說得很滿,但很快就被打臉……在1950年10月,正當前線美軍在享受感恩節的大餐的時候,入朝的志願軍以迅雷之勢,很快在雲山、長津湖等戰役中胖揍突前的美軍,想著吃火雞的美軍,卻反被志願軍包了餃子,甚至在戰後美國人還寫了《最寒冷的一天》來反應美軍在臨清戰役中的悲慘之狀。

在長津湖被圍困,士氣低落的美軍

當然一戰失敗並不能讓麥克阿瑟正視志願軍,頭鐵的麥克阿瑟又開始立flag,志願軍有能耐你越過三八線?於是在兩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發動了第三到第五次戰役,很有效地回應了麥克阿瑟的言論,在第三次戰役中一舉越過了三八線,甚至前突部隊已經越過了三七線。不僅如此,在第三次戰役的後半階段,志願軍還攻入了當時韓國的首都漢城(首爾)。

頻繁報捷的報紙上,志願軍在向漢城進軍

可以說志願軍的五次戰役很好地打出了國威,同時頭鐵的麥克阿瑟,不得不接受美軍潰敗的命運,而正當麥克阿瑟在收集部隊,準備反攻,放出口號「要將志願軍打回鴨綠江邊」的時候,對麥氏玄學深有感觸的杜魯門立馬就堵住了麥克阿瑟的嘴。

杜魯門心想:這flag一立出來,聯合國軍還不得被反推下海……

和美國政府唱反調

杜魯門之所以撤掉麥克阿瑟除了在指揮和軍事上的原因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他那張開了光的嘴(這裡不是指亂立flag),在二戰結束之後,處處表現高調的麥克阿瑟,越來越有隔壁法國人的風採,他不止一次或多次要幹涉政治。而在美國軍人幹政實際上是很忌諱的,但麥克阿瑟卻不以為然。

當然如果言論是符合美國政府也就罷了,但麥克阿瑟卻是處處和美國政府唱反調。

美國總統杜魯門畫像

首先是在朝鮮的出兵上

當時的杜魯門政府認為他們當時的戰略中心應該是在歐洲,他們要防止蘇聯對西歐的滲透,因而要將防禦中心放在的德國一線,而遠東的朝鮮只要維穩,保證美國在日本的韓國的利益就行,而且必要的時候要的拉攏一下新中國。而且從二戰結束後,大量的復員潮讓國內的生產呈現迅猛發展,經濟發展以後很多美國人都表現除了自己厭戰的情緒,在這個時候,美國政府也不想節外生枝,將戰爭擴大化,旦打贏了還好,打輸了勢必讓新興的蘇聯佔據主動,無法遏制的他們擴張。

準備發表演講的麥克阿瑟

但麥克阿瑟則是為了想通過戰爭攫取更多的政治資本,一直在鼓吹聯合國軍增兵朝鮮,甚至在「第51屆國外戰爭退伍軍人國家營地」的一次會議上,公開發表演講,批評杜魯門政府在太平洋上的策略無疑是的一種綏靖政策。

甚至還發出「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的話術,這無異於在挑戰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

其次是在是否越過三八線上

因為從朝鮮的突然襲擊,杜魯門被迫做出回應,出兵朝鮮,本來他不想的讓麥克阿瑟掛帥,但那個時候最了解亞洲的無疑是他,所以只能讓他擔任聯合國軍指揮官,而當時美國政府在朝鮮參戰的主要方針是——維穩為主,只要將朝鮮軍隊消滅在三八線以南就行,說白了就是要維持戰前局勢,這個觀點也得到了一起出兵的聯合國軍大佬們的認同,英國人甚至說他們行軍到三八線戰爭就已經結束,士兵們可以回家。

越過三八線在向平壤前進的美軍

但因為仁川登陸後,美國軍方鷹派們逐漸崛起,他們認為一定要消滅朝鮮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而且中國在重返聯合國上還要看美國臉色行事,不可能會出兵朝鮮。作為鷹派大佬的麥克阿瑟自然頭一個贊同打過三八線,而面對風頭正勁敵的軍方大佬們,杜魯門只能選擇暫時妥協,打不了打輸了再回到三八線,打贏了確實可以更有效控制遠東,為了避免麥克阿瑟腦袋發熱,出徵時杜魯門還特地囑咐,過了三大線打擊有限的目標就行,不要擴大化。

還是那句話「贏了什麼都好說,輸了什麼都是錯的」,麥克阿瑟被志願軍打得潰敗,讓白宮徹底震怒,杜魯門認為只有將麥克阿瑟給替換掉,才能換回和談的空間,於是在4 月8 日,參聯會一致通過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決定。代替馬歇爾擔任參謀主席的布拉德利說道

「作為總統和總司令,杜魯門制定了我們進行韓戰的政策,而麥克阿瑟對他進行公開的、對抗性的挑戰,這不僅僅是一個誰對誰錯的問題。」(出自《杜魯門回憶錄》)可謂牆倒眾人推。

接替麥克阿瑟的李奇微將軍

雨田君說

作為一個二戰的老兵,麥克阿瑟無疑是成功的,作為美國陸軍的英雄,麥克阿瑟被很多人尊為偶像,但他幹涉他國內政,不管鼓吹戰爭,想要為其從政挖掘更多的戰績資本,讓其發動的非正義戰爭必將受到報應,被志願軍打疼、打怕。

而除了戰場勝敗之外,真正讓麥克阿瑟下課的無疑是他在政治上的越線行為,公開挑戰杜魯門的權威。

相關焦點

  • 麥克阿瑟公開反對杜魯門命令,事後被撤職,杜魯門在怕什麼?
    而在朝鮮戰場上活躍的美國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因仁川登陸聲望到達頂端,但是這個人卻一直對新生的中國不懷好意,公然派飛機入中國領空偵查,反對杜魯門命令。當然這事後麥克阿瑟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想在政界翻身也失敗了。那麼為什麼杜魯門會撤掉這個聲望在國內達到頂端的總司令呢?他到底在怕什麼?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國志願軍。
  • 屢次敗給彭德懷的麥克阿瑟,為何會被杜魯門解職?不僅因為戰敗
    有爭議的人都是影響歷史的人,而評判對誤和歷史,本身就是立場的鬥爭。——麥克阿瑟1951年4月11日,71歲的麥克阿瑟迎來了他生命中頗為特殊的一天。這位經歷過一戰、二戰、韓戰的美國五星上將,被杜魯門解除了職務。他的指揮權將會轉交給李奇微,即日起立即生效。
  • 韓戰中,杜魯門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最終,麥克阿瑟率領軍隊打回菲律賓,實現了當年他許下的「我還要回來」的諾言。在戰後,麥克阿瑟擔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他在日本成為了太上皇。 而杜魯門和麥克阿瑟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這主要是麥克阿瑟的飛揚跋扈的性格造成的。當年羅斯福要和麥克阿瑟會面,麥克阿瑟都不予理會。最後羅斯福只得坐軍艦去夏威夷和麥克阿瑟會面。
  •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朝鮮北方軍的勝利,李承晚集團在短時間內直接崩盤,使美國華盛頓當局極為緊張,美國決定對朝鮮進行武裝幹涉。早在朝鮮南方總統李承晚逃離首爾幾個小時以後,美國杜魯門總統就在白宮召見朝鮮南方駐美大使約翰·張,為他鼓勁打氣。
  • 毛主席重視打好第一仗,彭總不辱使命:我是杜魯門就撤了麥克阿瑟
    1950年10月25日,在彭老總的指揮下,志願軍出兵,首次與聯合國軍交手,彭老總就執行制定的策略,針對聯合國軍的大意和驕狂,志願軍對聯合國軍發動了一次奇襲,這次突然襲擊讓聯合國軍防不勝防,直接將其趕到清川江以南,同時也粉碎了麥克阿瑟狂妄的「感恩節攻勢」。
  • 麥克阿瑟:誰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打仗就是腦子有病
    但麥克阿瑟狂妄的說:「他們邊境不過5萬兵,而且沒有任何空軍和防空力量,如果中國人敢於出兵,我就會雍空軍把他們砸個稀巴爛」而新中國出兵的時候,已經有敵特人員把消息通知給麥克阿瑟。但麥克阿瑟就是不相信。直到在長津湖被志願軍包了餃子,損兵折將。
  • 麥克阿瑟為何引起杜魯門和同僚們的反感?越過總統權限,招惹臺灣
    但麥克阿瑟不懂得收斂,擺老資格、目中無人的毛病,讓一些人很反感,尤其是杜魯門,十分看不慣他經常對國家政策說三道四,並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的狂妄之舉。那他為何這麼做呢?性格只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對國內「一伙人」的不滿。
  • 麥克阿瑟,一生戎馬,折戟朝鮮戰場,晚年承認中國是強大對手
    軍事家考慮的是戰役、戰鬥,而政治家要考慮的則是整體的戰略,而背後的蘇聯因素,就是杜魯門要考慮的問題。麥克阿瑟頻頻與總統唱反調,終於杜魯門再也無法忍受麥克阿瑟了。1951年4月11日,這一天是麥克阿瑟軍旅生涯最低谷的一天,這一天白宮緊急做出宣布:撤銷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在此次作戰時期,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部隊的組成……和人民軍一道參加了作戰…… 儘管新華社的這條消息以轉述朝鮮人民軍戰報的形式發布,仍然引起了世界極大關注。10月15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還信誓旦旦地對美國總統杜魯門表示,中國出兵的可能微乎其微。「如果中國人越過鴨綠江,將會遭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屠殺。」
  • 麥克阿瑟晚年談韓戰:如果按照我的計劃來打,美國早贏了
    但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參戰,聯合國軍不斷遭到失敗,麥克阿瑟越來越令美國軍政當局不滿。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藉口撤了他的職,由李奇微接任。 對於韓戰的失敗,麥克阿瑟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仍敗耿耿於懷,如芒在背。
  • 麥克阿瑟曾揚言向我國投擲26枚原子彈,為何華盛頓方面極力反對?
    在二戰結束後,麥克阿瑟又參與到了韓戰中,這次可以說他輸得一敗塗地。在那個時期,麥克阿瑟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腦子一熱,就想要將戰爭「升級」,他提出了一個令人咋舌的建議:對中國進行核打擊,投放26顆原子彈!麥克阿瑟是瘋了還是喪心病狂了?二戰時期美國向日本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幾乎使日本淪為廢墟,那26顆是什麼概念?
  • 抗美援朝之巔峰對決,看彭德懷如何對戰麥克阿瑟,力挽狂瀾
    在麥克阿瑟看來,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軍事力量並不足為懼,然而讓麥克阿瑟沒想到的是,他狂妄的話還沒有說出幾天,彭德懷就帶領著志願軍給了他一個重挫。但麥克阿瑟並不認為這是志願軍的實力,只認為他們是出其不意碰巧取勝,一路輝煌的軍旅生涯讓麥克阿瑟不願意相信,也不敢相信他所帶領的美軍就這麼輕易的輸給名不見經傳的志願軍。
  • 麥克阿瑟認為韓戰若實施我的戰略計劃,美國必勝!真是這樣嗎
    這是一句中國的諺語,但用來形容,世界現代軍事史上極富爭議的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也是相當的貼切。這位麥克阿瑟有著相當厚重的軍事資歷,他曾參加過一戰和二戰,後來還在韓戰中擔任美軍遠東軍司令,指揮和協調聯合國軍兵進朝鮮。他更是美國著名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在美國他有著無上的功勳,在美國人民的心中,對他的支持率一度比起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還要高。
  • 當年杜魯門想對中國投原子彈,為何英國首相要極力阻撓?
    在北朝鮮人民軍備打退回三八線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卻毫無撤兵之意,反倒不顧中方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作戰,並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為了捍衛國防安全,中國發起了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打得聯合國軍三易主帥。
  • 曾經名滿天下,71歲時在韓戰中被免職,麥克阿瑟做錯了什麼?
    而杜魯門,看到麥克阿瑟的樣子,有著各種不舒服,因為麥克阿瑟從來就沒有給予杜魯門應有的尊重,還曾經將煙圈吐到杜魯門臉上。農村出生的杜魯門,忍了一次又一次。在面臨韓戰開打,國防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讓麥克阿瑟當總指揮的時候,杜魯門雖然不喜歡,還是同意了。他不欣賞這個人,對於其作戰能力還是認可的。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當今社會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世界格局進入了恐怖的平衡,大國之間對於戰爭都保持著克制,這個平衡的要素就是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然而在韓戰的時候,這種平衡是不存在的,美國的實力對於當時剛成立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單方面壓倒性的實力,既沒有先進的飛機大炮,更沒有毀天滅的的原子彈,那麼為啥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為何沒有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動用原子彈呢
  • 彭德懷為何完勝麥克阿瑟?一個在前線聽槍炮聲一個在後方陪女明星
    韓戰爆發後,麥克阿瑟興高採烈,因為他感到英雄又有了用武之地,果然在1950年7月10日,他被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參加的聯合國軍以及南朝鮮的軍隊大規模介入韓戰,他力排眾議組織實施了仁川登陸並大獲成功,他的軍事生涯也達到了輝煌的頂點,然而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遇到了彭德懷,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打擊下,他從輝煌的頂點一步步跌落直至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解職
  • 志願軍「丟盔卸甲」,麥克阿瑟得意洋洋放心追擊,被殲滅3.6萬
    不僅如此,志願軍在取得勝利後,居然全線後退了。志願軍將士們很不解:「都說乘勝追擊,如今咱們為何還要撤退呢?」對此,麥克阿瑟自然有他的「高見」。在他看來,這自然是「中國人害怕了」。一方面,確實有一些中國軍人入朝參戰,但主要以義勇軍的形式參與,人數不多超過9000人;另一方面,中國裝備低劣、百廢待興,哪敢和剛剛打贏二戰的美軍對壘。即使要大規模參戰,為何不在戰爭爆發之初加入戰鬥。如今朝鮮絕大多數領土已經被聯合國軍攻佔,大局已定,區區中國軍隊能起什麼作用?因此,聯合國軍並沒有因第一次戰役的挫敗而放慢北進的腳步。
  • 志願軍收復平壤,美韓損兵3萬多,麥克阿瑟:快退守漢城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的6個兵團、志願軍參戰的總兵力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收復朝鮮首都平壤的故事。在第二次戰役中,在東西兩線的作戰中,志願軍重創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殲滅敵軍3萬多人。驚慌失措之下,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軍隊全部退守漢城。今天,我們就聊聊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故事。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經過。
  • 直到晚年,麥克阿瑟仍未釋懷:按我的計劃打,韓戰早打贏了
    但讓所有人意外的是,中國志願軍不但奪回了三八線,還讓聯合國軍三易主帥,麥克阿瑟作為第一任被替換下去的主帥,晚年談論韓戰時依然不忿:如果按照我的計劃來打,美國早就贏了。麥克阿瑟是美國著名的軍事將領,曾在太平洋戰爭中力挽狂瀾,重創日軍,只是韓戰卻成了他從軍生涯中的一個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