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認為韓戰若實施我的戰略計劃,美國必勝!真是這樣嗎

2020-12-14 花園裡的向日葵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是一句中國的諺語,但用來形容,世界現代軍事史上極富爭議的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也是相當的貼切。這位麥克阿瑟有著相當厚重的軍事資歷,他曾參加過一戰和二戰,後來還在韓戰中擔任美軍遠東軍司令,指揮和協調聯合國軍兵進朝鮮。他更是美國著名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在美國他有著無上的功勳,在美國人民的心中,對他的支持率一度比起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還要高。

美國國會為表彰其功績,還破例特別為他鑄制一枚金質勳章,當中鐫刻著「日本徵服者」、「朝鮮捍衛者」「菲律賓解放者」「澳大利亞保衛者」這些美國的榮譽稱號。

但是這些頂在他頭上無比耀眼的光環,同時也讓他越發地更狂妄,更囂張,更虛榮,這便滋養出麥克阿瑟驕傲和自負的軍事素養。驕兵必敗,正正就是這些驕傲和目空一切斷送了他本該繼續「輝煌」的軍事生涯。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韓戰便是麥克阿瑟軍事生涯的終點。

韓戰在爆發後,氣勢如虹的朝鮮人民軍一路高歌猛進,眼見勝利在望之際。由美軍主導的聯合國軍,實施了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作戰方案,一舉將戰爭局勢完全扭轉。然而正在洋洋得意的麥克阿瑟以為成竹在胸,卻萬萬沒有想到之後竟會遇上,難纏萬分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數度較量後,聯合國軍不斷呈現出敗勢。

最後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差強人意的戰果,令到美國的軍政當局大為不滿。最後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說辭解職麥克阿瑟。從此麥克阿瑟只能回到家鄉當起一位在美國的「無冕將軍」。

韓戰不但是美國的失敗更是麥克阿瑟的失敗

麥克阿瑟對於韓戰的失敗,一直都是耿耿於懷,甚至到了垂暮之年的他仍然堅信當年若然沒有被杜魯門解職,繼續按照他設定好的三大基本作戰方略執行到底,那麼美國將會是韓戰中偉大的勝利者。

然而麥克阿瑟一直堅信能贏得戰爭勝利的這三個作戰方略,為何沒能實施?實施了就真能如他所願嗎?

戰略一、在韓戰爆發初期,美國本土應向朝鮮地區直接增派5個以上的陸軍師及數個裝甲加強營。

麥克阿瑟主要是考慮到,當時南北朝雙方軍隊在兵器、兵力及軍事素養上差距較大,美軍必須對韓軍給予強而有力的支援,才能更有效對抗朝鮮人民軍。但當時的美國為防止蘇聯對歐洲的西進,一直將軍事重心放在歐洲,本土軍隊又進行了幾次的裁軍,不適宜一次性從本土調派大量兵力到朝鮮戰場,所以時任總統杜魯門認為,麥克阿瑟請兵本土的理由不充分,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不得已之下,麥克阿瑟只能多次少量地,從日本美軍基地調派部隊增兵朝鮮戰場。所以麥克阿瑟認為杜魯門這舉措是在延誤戰機,若然不是自己策劃了仁川登陸,恐怕早就讓在朝的美國陸軍變成「海軍」了。

戰略二、摧毀能從鴨綠江通往朝鮮的所有橋梁

當麥克阿瑟指揮著聯合國軍,一直北上越過38線之際,出於對遇上中國軍隊的擔憂,請示美國當局,同意直接摧毀鴨綠江上所有能通往朝鮮的橋梁,防止中國軍人入朝作戰。然而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馬歇爾擔心事態會失控,所以否決了麥克阿瑟的這項請示。麥克阿瑟始終認為,若然當時摧毀全部橋梁,中國在之後是不可能有大量軍人在短時間內赴朝作戰的,朝鮮戰場的戰敗,華盛頓當局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戰略三、將戰爭進一步擴大至中國境內,必要時使用核武器

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38線膠著時,一度佔據有利形勢,甚至還一度向南挺進了上百公裡,惱羞成怒的麥克阿瑟在無計可施之下,請示美國當局希望能將戰事擴大至中國境內,打擊中國東北的軍事目標,封鎖中國沿海,必要時在中國使用核武器。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則認為麥克阿瑟的計劃是瘋狂的,而且稍有不慎便會引發起第三次世界大戰,這與美國的根本利益不相符,所以再次否決了麥克阿瑟的這項計劃,並認為再讓麥克阿瑟胡攪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快便對麥克阿瑟進行了解職,這一解職同時也是宣告麥克阿瑟的軍事生涯正式終結。麥克阿瑟則認為打擊中國是為了儘快結束戰爭,而華盛頓則以此將戰敗的責任歸咎於自己,轉移因朝鮮戰敗,美國社會向政府施加的壓力。

其實回過頭來看,或許麥克阿瑟的戰事方略並沒有錯,但杜魯門的擔憂也很合理,美軍真正繞不開的難題是遇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因為站在正義一方的中國軍民是無法被戰勝的。

相關焦點

  • 麥克阿瑟晚年談韓戰:如果按照我的計劃來打,美國早贏了
    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人。麥克阿瑟被美國國民稱之為"一代老兵",麥克阿瑟是美國最年輕的準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其三個"最年輕"的經歷堪稱美國戰爭史上的奇才。
  • 直到晚年,麥克阿瑟仍未釋懷:按我的計劃打,韓戰早打贏了
    出於捍衛本國國防安全的目的,在美軍無視中方多次警告,悍然跨過三八線進入北朝鮮作戰後,中方便組建了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在聯合國軍吃第一次敗仗之前,包括美軍在內的不少國家都對中國軍隊抱有強烈的輕視態度,甚至認為中國並不會在這場戰爭中投入過多,畢竟中國當時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軍隊在武器裝備、後勤等方面都處於劣勢。
  •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朝鮮北方軍的勝利,李承晚集團在短時間內直接崩盤,使美國華盛頓當局極為緊張,美國決定對朝鮮進行武裝幹涉。早在朝鮮南方總統李承晚逃離首爾幾個小時以後,美國杜魯門總統就在白宮召見朝鮮南方駐美大使約翰·張,為他鼓勁打氣。
  • 韓戰突然爆發,麥克阿瑟大喜:又該輪到我大顯身手了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突然向南韓軍隊發起全面進攻,韓戰正式爆發,得知此消息的麥克阿瑟無比興奮,這位美國二戰名將早就受夠了和平環境的枯燥乏味,他認為軍人只有在戰爭中才能體現出自我價值,此時的麥克阿瑟已經是一位進入人生暮年的老人,他需要把握住這次機會使其軍事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韓戰時期麥克阿瑟竟有此想法:投26顆原子彈炸中國
    原子彈是美國人手中掌握的一個重要的威懾武器。早在1950年7月中旬,美國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提出,如果中國或蘇聯軍隊在朝鮮參戰,美國應該使用原子彈,並認為這可以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11月20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應著手研究對朝鮮、中國東北以及內陸實施核打擊的目標問題,他們認為倘若中國全力以赴地進行幹預,那麼使用原子彈是必要的。
  • 美軍上將:如果當時按我的計劃來,韓戰就不會失敗
    麥克阿瑟是美國著名軍事家,幫助美國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並且在戰役中都獲得過非常大的榮譽,他是美國歷史上所有的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世界第1次大戰、世界第2次大戰以及韓戰的將軍,有著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和閱歷。美國的國民稱麥克阿瑟是美國的一代老兵,並且是最年輕的準將。
  • 朝鮮徹底擊潰韓國,美國和麥克阿瑟在幹什麼?戰爭的腳步更加近了
    1950年,韓戰爆發,朝鮮北方軍幾天內就將朝鮮南方軍擊潰,解放首爾。杜魯門總統決定幹涉韓戰。出於在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慎重考慮,杜魯門總統決定動用美國海空軍保護韓國和李承晚集團一事拖延了12個小時後才向美國公眾宣告。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詳細聊聊韓戰中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以及離美國歷史關於韓戰的紀錄。在美國的意識形態中,關於韓戰,他們是勝利者,他們僅僅是敗給了中國志願軍。 雖然美國這樣分開來看並沒有什麼錯,但最終的結果就是,1953年7月,中國和美國雙方籤訂《朝鮮停戰協議》,美國從此不能越過三八線,1958年,中國志願軍全部撤回了中國境內。
  • 曾經名滿天下,71歲時在韓戰中被免職,麥克阿瑟做錯了什麼?
    71歲高齡,卻要品嘗失敗之苦,這不是麥克阿瑟想要的。雖然,他貴為韓戰的總司令,也一樣無可奈何。這是一個一生都充滿傳奇的將軍,參加過一戰,也參加過二戰,曾經輝煌,也曾經燦爛,被美國民眾熱烈擁護,被美國很多人稱為「戰神」。
  • 韓戰爆發當晚,杜魯門給美國空軍第一道命令,就想用核武器?
    韓戰爆發後,美國立即將其空軍投入朝鮮作戰。1950年6月25口,韓戰爆發當晚,杜魯門與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的高級官員們,就向韓戰中派遣空軍的問題展開了很長時間的討論。考慮到中朝兩國空軍力量薄弱,而其背後又有擁有強大空軍力量的蘇聯的支持,因此,杜魯門總統給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將軍發出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制定破壞蘇聯遠東空軍基地的計劃。范登堡將軍稱,美國空軍消滅敵軍坦克容易,但要破壞蘇聯的空軍基地,就是使用核武器也「需要一些時間」。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
  • 韓戰:朝鮮為何三天就攻佔了韓國首都?只因朝鮮有秘密武器
    按照對漢城實施向心攻擊、在漢城圍殲韓軍全部主力的戰略計劃,人民軍迅速從西北部向開城、從北部向東豆川、從東部向春川對韓國發起攻擊,同時,東線部隊沿海岸公路迅速向釜山推進,以佔領釜山並阻斷韓軍退路。 除了在春川遭到韓軍第6師的頑強阻擊從而讓韓軍第6師和第8師逃出包圍圈以致打亂了全殲韓軍主力的計劃外,人民軍一路勢如破竹,秋風掃落葉般地沿著議政府一線挺進漢城(今首爾)。
  • 彭德懷PK麥克阿瑟:朝鮮戰場上的名將大對決
    在1950年的朝鮮戰場上,美國從沒想到,這一次它卻踢到了一塊大鐵板,不但裝備精良的百萬大軍被小米加步槍的中國志願軍,狠狠釘在了三八線附近。甚至因為這場戰爭美國史上出現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役期間被總統免職的五星上將。
  • 韓戰中巔峰對決:面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彭德懷始終棋高一著
    但在二戰結束後,卻有兩個東西方的高級將領卻在戰爭中不期而遇,一較高低!他們就是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和美國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了實現在亞洲的軍事控制及霸主地位決定派兵幹預。美軍以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指揮官,率領美軍,澳軍,土耳其軍登陸朝鮮半島,並一路北犯越過38線,於7月19日佔領平壤。
  • 麥克阿瑟,一生戎馬,折戟朝鮮戰場,晚年承認中國是強大對手
    他做的最過火的事情就是未通過杜魯門總統的同意,直接以聯合國軍司令的名義發布了聲明:中國軍隊如果不退出戰爭,美國就把戰火燒到中國。這個聲明是什麼?是正式宣戰嗎?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去世,享年84歲。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誰要和中國陸軍開戰,他的腦子一定是有病!麥克阿瑟在生前所撰寫的回憶錄中,在談及韓戰時,麥克阿瑟寫了這樣一句話:中國人介入戰爭後,美國軍隊遇到了從未有過的強大對手。
  • 韓戰中,杜魯門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麥克阿瑟擔任了陸軍參謀長,成為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在參謀長任期滿了以後,麥克阿瑟前往菲律賓擔任菲律賓總統的軍事顧問,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被美國政府任命為遠東總司令。但是,在日軍的突然襲擊之下,他被迫敗逃澳大利亞。
  • 麥克阿瑟的慘敗教訓,韓戰中,輕視敵人,是對自己的大不敬
    1950年7月7日,在美國的主導之下,聯合國完全淪為了美國的一言堂,對於當時的韓戰,聯合國近乎沒有思考就通過了美國出兵的議案。所謂的聯合國此時不過是一個擺設罷了,在會議上,麥克阿瑟被任命為了聯合國軍的總司令。
  • 毛主席重視打好第一仗,彭總不辱使命:我是杜魯門就撤了麥克阿瑟
    沒曾想史達林卻出爾反爾,總是不願意爽快答應提供空軍的支援,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史達林害怕與美國硬碰硬,在美國強大的實力面前,史達林內心犯怵,他總是擔心戰爭規模擴大,到時候蘇聯又承受不了。對於史達林出爾反爾的態度,毛主席氣得拍桌子,但是冷靜下來還是認定,不管蘇聯是否提供援助,中國必須要出兵朝鮮,這一仗不是為別人,就是為中國自己爭取戰略空間。
  • 麥克阿瑟公開反對杜魯門命令,事後被撤職,杜魯門在怕什麼?
    二戰結束後沒幾年,差點發展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韓戰也隨之而來。而在朝鮮戰場上活躍的美國將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因仁川登陸聲望到達頂端,但是這個人卻一直對新生的中國不懷好意,公然派飛機入中國領空偵查,反對杜魯門命令。當然這事後麥克阿瑟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想在政界翻身也失敗了。
  • 麥克阿瑟戰功卓越又狂妄自大,這兩句絕世名言出自他,有點意外!
    麥克阿瑟19歲的時候考入西點軍校,4年後以創下西點軍校畢業分數紀錄的分數畢業。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麥克阿瑟在赫赫有名的「彩虹師」服役。 二戰時期,麥克阿瑟擔任美國遠東軍司令以及西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朝戰期間,被彭老總擊敗的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最高指揮官。 美國為了表彰麥克阿瑟的功績,破例批准為他專門製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勳章,勳章上刻著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徵服者,朝鮮的捍衛者」。1952年,麥克阿瑟參與美國總統初選,未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