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平推到漢城,彭德懷卻下令停止追擊,他在害怕什麼

2021-01-07 毫末趣讀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發起第三次戰役,三天內全線突破敵防禦縱深達20公裡,戰至1951年1月4日,志願軍已經平推到漢城,兵臨三七線。這個巨大勝利無疑鼓舞了中朝軍民,中朝軍民發起了熱烈的慶祝儀式,並鬥志昂揚,呼籲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繼續往南前進,把聯合國軍趕下海,1月5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頭條為《朝中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急進》,同時,國內湧現各種捐款捐物,踴躍參軍,甚至在功德林改造的國民黨高官們也為志願軍做炒麵。

與此同時,前線的志願軍戰士們也是信心滿滿,很多人都覺得我們已經取得壓倒性的全面勝利,陣地上到處貼滿了「從北到南,一推就完」,「要像擠牙膏一樣,一鼓作氣把美國兵擠下大海」的口號。相比之下,兵敗如山倒的聯合國軍士氣不振,連他們的總司令麥克阿瑟都制定了全面撤出朝鮮的計劃,即便是新上任的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如何做工作,都無法提升士氣。

然而,在這種局勢下,彭德懷卻下了一道令所有人意料不到的命令——停止追擊。這道命令讓彭德懷承受了三方的壓力——國內、朝鮮、蘇聯,尤其是朝鮮的金日成,他覺得勝利在握,為何不乘勝追擊,為此,他兩次在彭德懷面前鬧,還搬出了史達林和毛主席來威脅彭德懷。對此,彭德懷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強調志願軍面前有太多困難,如果,輕敵冒進,很容易墮入敵人設置的圈套,甚至會重蹈第二個仁川登陸的悲劇。

特別是1月5日,韓先楚的一個報告,讓彭德懷膽顫心驚,報告中闡述,在第三次戰役中,志願軍損失的都是骨幹,不少營團已經喪失了攻擊能力,甚至有的師只有半數人員在前面作戰,部隊非常疲勞。而且三八線以南300裡,幾乎成了無人區,部隊根本徵集不到糧食,加上運輸險長,後勤供應不上,許多部隊只能依靠挖野草來度日,至於彈藥,服裝欠缺更是如此,一些志願軍戰士因為吃久了炒麵,甚至產生了夜盲症,這對善於夜間作戰的志願軍來說是個巨大的災難。可以說此時的志願軍是士氣最低落的時候。讓士氣低落的士兵卻攻擊全副武裝的聯合國軍,後果可以想像。

更何況,美軍雖然一個勁往後溜,但其抵抗並不堅決,傷亡並不重,漢城也是對手主動放棄的,彭德懷意識到這很有可能是美軍故意設下的圈套,誘使志願軍過遠南進,從而以疲憊甚至拖垮志願軍,之後再從後方登陸作戰,複製仁川登陸的一幕。事實上,彭德懷的戰場直覺是正確的,李奇微之所以一退再退,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如果背靠漢江和志願軍作戰,那麼聯合國軍的損失會是巨大的,他丟不起這個本錢,二是通過對志願軍前幾次戰役的分析,他了解了志願軍的「禮拜攻勢」,並推出了「磁性戰術」和「火海戰術」。也就是說,李奇微並不是兵敗如山倒,而是一次有計劃的撤退,一旦有了立足點,必然會發起反擊,所以,他在離開漢城時,刻意在牆上留字,向彭德懷和志願軍致敬的字樣。

此外,在彭德懷看來,擺在志願軍面前還有一個挑戰,就是天氣,當時的天氣實在太寒冷了,造成了部隊大量減員,僅汪洋的116師就凍傷了數千人,失去戰鬥力。

這一次,縱橫疆場數十年,天不怕,地不怕的彭德懷是真的怕了,當然,他怕的不是美軍,也不是李奇微,而是怕滿目追擊,導致志願軍戰士白白犧牲,他在面對金日成等人興師問罪的時候,拍起桌子說:「我們沒有制空權,補給無法解決,全軍官兵過江後一次補給也沒有過,身上的那幾斤炒麵早就吃光了。冰天雪地,很多人連棉衣都沒有,幾十萬大軍向前推進追擊途中,有一半人的鞋子爛了,只能光著腳行軍,燒飯的鍋也丟了,被炸壞了,戰士們在如此嚴寒的冬天赤著腳,餓著肚子,我這個司令官,怎麼忍心命令他們再追擊?」「我要對志願軍戰士的生命負責,如果錯了,我負完全責任。」「過江以來接連打了3仗,志願軍都是血肉之軀,不補充不休整,就算他們個個是神兵天將,也不可能再打勝仗。」

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堅定地站在彭德懷一邊,掌管後勤的他,知道沒有充分的物資,志願軍已經無力再發起追擊,他還列舉了幾組數據:下次戰役需要3400輛汽車運輸,現在只有1000多輛,怎麼辦?志願軍後勤人員壓力太大,1個後勤人員要供應6至10個兵,相比之下,美軍13個後勤人員供應1個兵,沒有足夠的道路和交通工具,沒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就談不上後勤保障。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勇猛打到三七線,彭總緊急命令停止追擊,原地待命,這是什麼...
    此刻有著戰略眼光的彭總,他敏銳的察覺到美軍不是潰敗,而是有計劃的進行撤退,於是他果斷下令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停止追擊。 彭總下令停止追擊是有原因的; 因為此時我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由於部隊前進的很厲害,志願軍已深入朝鮮腹地500多公裡,後勤補給線拉長,糧食、禦寒衣物和彈藥補給都難以跟得上,前線的部隊彈藥糧食已經告馨,再加上朝鮮當年的天氣特別寒冷,戰士們凍傷情況十分嚴重,非戰鬥減員增多。
  • 志願軍停止追擊,蘇聯大使威脅彭德懷,彭總大怒:要殺就殺我的頭
    ,此時的志願軍基本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說禦寒的衣物和彈藥了,雪上加霜的是部隊中又出現了疫病,由於缺少醫藥,導致疫情蔓延,加上凍傷和在戰爭中受傷的傷員,此時彭德懷意識到:不能再繼續向前追擊了,否則將會功虧一簣。
  • 推進200裡,殲敵僅2萬,彭德懷瞬間發現美軍陰謀:全軍停止追擊
    一九五一年1月份的某一天,蘇聯在朝鮮戰場上的總顧問什特科夫急匆匆地來到志願軍的司令部,這位蘇聯人看起來心情不太好,進入司令部後,他就開始批評彭德懷的軍事部署。在蘇聯總顧問來這之前,志願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打贏了第三次戰役,並且協助朝軍將漢城收復,志願軍的的兵鋒已經突進到三八線,志願軍在地圖上的推進長度總計有二百餘裡。從對上述戰事的結果來看,彭德懷打了一個大勝仗是毋庸置疑的,什特科夫也算是當年蘇德戰場淬鍊出的資深軍事將領,他為何會對如此激勵人心的戰果視而不見,而是認為彭德懷的用兵部署非常糟糕?
  • 攻佔漢城,彭德懷聽到祖國狂歡的消息,為何寢食不安、又喜又愁?
    中朝聯軍司令員彭德懷於1月2日當即命令左右兩路縱隊指揮員—志願軍韓副司令和四十二軍吳軍長,立即乘勝轉入追擊。在追擊中,消滅了拼命南逃的南朝鮮第一、二、五、六師和美軍二十四、二十五師,英軍二十九旅等零散士兵各一部。當時擔任"聯合國軍"前線指揮官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在回憶向南潰退時的情景寫道:"元旦上午,我驅車由北面出了漢城,結果見到了一幅令人沮喪的景象。
  • 美軍87天侵佔的領土,我軍7天收復,彭德懷發現有詐:停止追擊
    隨後李奇微發現,志願軍的第一次戰役是從1950年11月26日持續到11月2日,第二次戰役是從11月25日持續到12月2日,均為八天。因此,李奇微提出了一個猜想,志願軍脆弱的後勤,只能維持他們七到八天的攻勢。一旦過了七天,中國軍隊就會將自己攜帶的彈藥和糧食消耗殆盡,就不得不停止攻勢。
  • 志願軍打下漢城後,彭老總突然下令收兵,理由非常現實
    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1951年1月,中國志願軍一鼓作氣攻克了漢城,並且一路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三七線。 但是,就在這個士氣正盛的關鍵時刻,彭老總卻突然下令停止追擊,把蘇聯駐朝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拉佐瓦耶夫氣得七竅生煙,直接去找史達林告狀去了。
  • 志願軍南下打到漢城,聯合國軍不戰而退,彭總頓覺不妙:轉攻為守
    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曾佔領過漢城,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只不過是聯合國軍的計謀而已。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李奇微並不像麥克阿瑟那樣狂妄不羈,他喜歡親臨前線,細緻入微地研究對手。李奇微得出結論:志願軍的後勤補線拉得很長,前方部隊往往只帶7天的乾糧和彈藥。
  • 三戰三捷,志願軍取漢城後為何不南下?彭德懷:老夫也懂誘敵深入
    人民軍第2軍和第5軍團在橫城和原山一帶順利突破敵軍防線,此時志願軍第50軍在東線擊潰美軍25師一部後,成功全殲英軍29旅來福槍團第一營,這極大震動了美軍的防線。此時志願軍前鋒已經對漢城形成合圍之勢,李奇微下令放棄漢城,將前線部隊回撤到37線一帶建立新的防禦體系。3日下午15時,聯合國軍主動撤出漢城,次日誌願軍第50軍、39軍以及人民軍第一軍團一部兵不血刃的佔領漢城。
  • 彭德懷為何完勝麥克阿瑟?一個在前線聽槍炮聲一個在後方陪女明星
    29日,他命令「聯合國軍」開始全線收縮。按照麥克阿瑟的命令,美軍第1軍向平壤方向退卻,第9軍第2師從三所裡突圍。美軍騎兵第1師和英軍第29旅北援接應,但卻被穿插到三所裡的志願軍38軍113師在他們之間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美騎兵第1師與第9軍第2師的敗兵僅相隔一公裡多,卻死活不能會合。麥克阿瑟急得破口大罵:「什麼『開國元勳師』,都是飯桶!」
  • 與彭總吵了一架,蘇聯中將言行粗魯,史達林:你別給彭德懷搗亂了
    是在什麼部隊呀?懂不懂得戰略戰術?打沒打過仗呀?你們蘇聯顧問已經指揮人民軍失敗一次,如今還有什麼資格對志願軍指手畫腳?他壓住火,說:"想必大使先生來朝鮮任職已有時日。對美軍仁川登陸後朝鮮戰局的逆轉還記憶清楚。我軍參戰後,雖然從鴨綠江打到三七線,給美軍造成很大的傷亡,但美軍主力尚未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還沒有到大傷元氣的程度。
  • 韓戰第3次戰役志願軍佔領漢城:1951年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
    聯合國軍仍然無法適應志願軍的戰術,南韓軍被輕步兵迂迴切斷退路後,立即驚恐萬分。他們如果堅守,很快就會全軍覆沒,補給也會斷絕;即便是迅速撤退,由於志願軍機動穿插速度很快,南韓軍也未必逃得掉。這就尷尬了,守不住逃不掉,那該怎麼辦呢?這邊,李奇微還是比較冷靜的。他認為十多萬聯合國軍固守漢城以北第二道防線,是非常危險的。
  • 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開始了保家衛國之戰。志願軍進入朝鮮後,從十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三十日的兩次戰役期間,打敗了美軍和南朝鮮軍,初步鞏固了戰果。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三次戰役打響。這一次,李奇微決定打陣地戰,意圖通過強大的物質力量拖垮志願軍。
  • 35萬志願軍入朝參戰,金日成與彭德懷,如何商議聯合指揮?
    10月8日,彭德懷被正式任命為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任政委。14天後,以東北邊防軍的幾個軍為主力,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新徵程。當時,6個軍和其他輔助部隊加在一起,達到了35萬多人。這麼多大軍渡過鴨綠江,需要很長的時間。與此同時,美國軍隊已經佔領了平壤,正在繼續向北推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彭德懷根本沒有時間等待大部隊完全渡過鴨綠江。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眼看無法阻擋潮水一樣衝鋒的志願軍攻擊,在第一次戰役中與志願軍交過手的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不像麥克阿瑟那樣盲目樂觀,當他意識到陷入志願軍包圍時,趕緊命令「聯合國軍」突圍撤退。這正在彭德懷的預料之中——38軍113師已經穿插到了「聯合國軍」後退必經之地:三所裡、龍源裡。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志願軍主動出擊,兵鋒直指漢城
    李承晚破壞停戰協定,志願軍組織反擊戰1953年6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司令員軍彭德懷由北京起程赴朝,準備參加停戰籤字。不料此時李承晚卻跳了出來,對談判設置種種障礙。20日,彭德懷趕到平壤與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商談。
  • 砥平裡戰鬥,美軍吹噓為第二仁川,志願軍確實也暴露了主要弱點
    這時,中朝兩軍領導正在平壤以東的成川召開高級幹部會議,聯合司令部立即決定停止休整轉入防禦。彭德懷聽到這一消息後馬上憂慮起來,他十分了解部隊供應不濟的情況,希望能乘漢城、仁川尚在手中時爭取停戰談判。於是他於1月27日致電毛主席建議播發中朝兩軍擁護限期停戰的消息。
  • 志願軍王牌三誤戰機,彭德懷氣得改叫老子,一個月後全軍通報嘉獎
    看來,1縱的戰鬥力從上到下都是廣泛認可的。38軍跟彭德懷的緣分還不淺呢,其前身正是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說起來可以算是彭德懷的老部下。解放戰爭時,他們奉命調入東北,發展成為1縱。可是,彭德懷對老部下絲毫沒有顧及情面,在第一次戰役當中,差點把38軍的軍長梁興初給斬了馬謖。
  • 志願軍三位副司令員中,韓先楚不具體分管業務,他都幹什麼
    彭老總不放心,想親自去一線靠前指揮作戰,大家當然不會讓他去,太危險了。彭老總只好選擇妥協,讓韓先楚代表他去第38軍坐鎮,同時指揮第38軍和第42軍作戰。明白韓先楚的作用了吧?他以志願軍副司令員的身份,代表彭老總前來督戰,前線將士當然不敢怠慢了。
  • 韓戰中彭德懷收到了一封電報,隨後志願軍便消失在群山之中
    就在彭德懷正緊急部署著怎麼打好第一場仗的時候,這第一槍卻在誰都沒有預料到的時候打響了。1950年10月25日凌晨2點多鐘,志願軍司令部的作戰值班電話突然響起。參謀長解方在電話中聽到了118師師長鄧嶽緊張的聲音,他們已經和對手遭遇了!這一天,中國人民志願軍40軍118師和120師,與南朝鮮軍第1師和第6師的先頭部隊在北朝鮮的群山中不期而遇,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