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夜讀薦書,我們將和您分享夜讀嘉賓——歌華中奧集團總裁王奇推薦的《昭和十八年》。
《昭和十八年》是全勇先的中短篇小說集,包括《昭和十八年》《恨事》《妹妹》《怪人怪命》《行刑者的冬天》等作品。他以坦然的寫作姿態和從容不迫的敘述,給人以不忍釋卷的閱讀快意。
王奇推薦:
《昭和十八年》是我最近剛看完的一本書,我覺得每一篇的故事都寫特別好。他寫的東北的故事,每一篇都讓人驚心動魄,作者全勇先也是第1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獲得者。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的小說了,難以置信的殘酷和不可質疑的真實,讓人不敢面對又無法拒絕。——閻晶明我知道人類的精神是高貴的,而表現這些高貴是痛苦的;有時候人類的精神又是卑賤的,而表現這些卑賤同樣也是為了體現高貴。——全勇先
《昭和十八年》
全勇先 著
作家出版社
關於作者
全勇先,男,1966年出生在佳木斯市,畢業於佳木斯市第二中學。1984年參加工作,歷任北大荒文工團創作員,《三江晚報》記者部主任,黑龍江省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協主席團成員。
現居北京,從事專業編劇工作,創作過多部電影電視劇本。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獨身者》《霍爾瓦特大街》,中篇小說《妹妹》,短篇小說集《恨事》等。
2007年,擔任諜戰劇《雪狼》的編劇。2010年,擔任都市情感劇《歲月》的編劇。2012年,擔任編劇的諜戰革命劇《懸崖》播出,他憑藉該劇獲得第1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編劇獎。
《昭和十八年》也是全勇先的第一部小說作品集,他的小說中有很多東北的方言俚語,但讀起來卻是那麼妥帖,絲毫沒有刻意追求文化印記和獨特風味的誇張。
在一次採訪中,有人問到全勇先為什麼他的故事那麼鍾愛以東北為背景?他回答道,東北人的生動和骨子裡的幽默感,可以說是他文學的啟蒙。這也造就了全勇先在講述故事時的獨特魅力。
全勇先:我是黑龍江人,在那塊土地上出生並生活了三十年。黑龍江是個移民省份,滿洲國的時候,受過俄羅斯和日本文化的浸淫。我相信這塊凍土地上是出故事的,東北這個地方很獨特。
東北人事實上有一些是闖關東的,流放的,犯了罪逃走的。建國後,又有十萬轉業官兵在這裡屯墾戍邊。他們骨子裡有一種流浪漢和拓荒者的品質。闖關東的時候,好多人進了山海關就停下了腳步。只有最勇敢,最瘋狂,最有夢想的人才會走到黑龍江邊,在一個陌生國度的邊境線上停下腳來。所以黑龍江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天性裡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東西,一種亡命天涯的蒼涼感和滿不在乎的流寇氣質。
我小的時候,愛和老人在一起,聽他們講故事。東北人的生動和骨子裡的幽默感,也可以說是我文學的啟蒙。我熟悉這塊土地,跟這塊凍土有很深的情感。所以寫發生在它上面的故事和人,順理成章。
「如果要從《昭和十八年》小說集裡選一篇推薦給讀者,你會選擇哪一篇?」,全勇先的選擇是《妹妹》,這篇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八女投江」的故事為原型,曾刊登在2002年第一期的《十月》上。
全勇先:要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孩子,對作家來說是挺難的。不過硬要挑的話,我挑《妹妹》。它雖然沒有《恨事》那麼精巧,但是它更多的承載了情感。
在那個驚心動魄的英雄年代裡,我關注的並不是歷史上那位女英雄,而是一個兄長眼中樸素平凡的妹妹。這部小說集裡,我寫的一些人物都是史上有名。但我不喜歡那種空洞無物的概念化的東西。我更願意把他們當成一個普通人來解讀。
今天的《企業家夜讀》薦書,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全勇先的小說集《昭和十八年》。
精彩書摘
我妹結婚一年多了,她的那間小屋一直都沒有動,那是娘留著給她回來住的。這回她跟人跑了,我娘還是誰也不讓動,屋裡的東西全都按原樣兒擺好。娘那麼大歲數了,在外面幹完了活,就回那小屋裡老半天老半天坐著,一聲沒有,一動不動,誰喊也不動彈。
我當時心裡恨我妹妹,心想你還當我面起誓什麼天打五雷轟的,你就不怕將來遭報應?再一個你騙我這個當哥的,你心裡也沒這個當哥的啊。也恨那個狗男人吉乃臣。我那天喝完酒,到她那屋裡一頓亂砸,把那畫也給扯了,我說:「打今天起就當老鄭家,沒養活過這個孽種。」
那陣子我恨我小妹,小妹啊小妹,你也太狠了,跟了一個野男人跑了,家也不管了,爹媽也不認了,你讓我們全家怎麼在這悅來鎮抬得起頭來?後來,好多年就過去了,我妹一直沒有消息。小日本投降了,東北光復了。全國解放以後,清算的時候孫漢耆總算沒什麼民憤,改造了一陣子就放回家去了。
現在都新社會了,我妹離家出走的事算不了什麼了,她的做法還趕了時髦了呢。當初她要跟孫漢耆過下去,不就成漢奸家屬了。我娘那時候身體就不行了,一天到晚坐在炕上,地都下不了。
應了那句從前的老話,叫「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我估摸老太太活不幾年了,心裡就只想著一件事,就是把我妹找回來。我娘苦了一輩子,心裡放不下的就是我那不聽話的小妹妹,我想娘死的時候怎麼也得讓她閉上眼睛啊。我就專門去了趟奉天找我妹妹。
這麼些年過去了,我心裡的火全都消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妹妹。她做得再不對,也是自己的親妹妹啊。
那幾天在奉天,我找了幾個從前的樺川老鄉,四處打聽我妹的下落,可是聽到的人都和我說,這奉天這麼大,這麼多年了,兩個大活人上哪兒找去。走在道上的時候,我就想我妹就活在這個城市裡呢,要是能碰上她該多好。
那些天我腦子裡想的都是我妹妹,回來的時候,我在哈爾濱倒車,順路就走到了東北烈士紀念館。可是我做夢都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那天的事,就好像老天爺安排好了似的,我沒想到我在這裡能碰到我妹妹。那天我一進館裡,在最裡頭的一個角落裡,冷不丁一下看到牆上掛的一張大照片,我妹妹被鑲在一個大黑鏡框裡,笑眯眯地瞅著我呢。
我一下子想起她小時候和我藏貓貓時候的樣子,她照片上那表情就好像是正從門後蹦出來,對我說:「哥呀,我在這兒呢。」當時我就哭了,我說:「這不是我妹妹嗎?我妹妹怎麼不叫香芝,不叫致民,怎麼叫冷雲了?」
那天我抱著照片就哭了,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還以為我受了感動,還扶我坐下,給我倒水啥的。我跟他們說這照片上的人是我妹妹,叫鄭致民,不叫冷雲。
服務員給我倒杯水,說:「老鄉,你認錯人了。她叫冷雲,是八女投江中的烈士。」我說:「你們聽我說,我不是瘋子,也不是精神病,這張照片我家裡還有,是我妹在佳木斯師範念書的時候照的。」
一聽我這樣說,那幾個解說員就把館長給找來了。他們看我真不是精神病,啥事都說得有鼻子有眼,當晚就把我留住了。
幾個月後,後來當了省長的陳雷專門接見了我,給我安排了城裡的工作。他原來叫姜士元,是我妹在佳木斯念書時候的同學。還有他的夫人,當年的朝鮮姑娘李敏。他們見了我都掉了眼淚。
後來我才知道,那個八女投江的冷雲,就是我妹妹。
我妹在佳木斯上師範的時候就加入了地下黨,那個馬成林、小傑子,還有那幫子平時在一起的小青年,都是抗日的地下黨。吉乃臣是他們後發展的黨員。我妹和他,當時並沒有上奉天,而是投奔東北抗日聯軍去了。
為了不連累家裡,為了不暴露別的地下黨,她和吉乃臣是按地下黨的指示,以私奔的名義離開的。他們到了抗聯第五軍後才結婚,當時我妹妹化名冷雲,吉乃臣化名周維仁,結婚兩個月,吉乃臣就讓鬼子給打死了。我妹妹後來生了個姑娘,三八年六月抗聯西徵的時候,託軍部謝副官抱送給依蘭土城子一位朝鮮族老鄉家撫養。
後來,聽說抗聯的馮仲雲將軍在解放後到依蘭前後找了三年,也沒有找到。那年月兵荒馬亂,那地方又受過鬼子大掃蕩,一個剛生下來兩個月的孩子,怎麼好找得到呢?
我到過我妹犧牲的那條烏斯渾河,一看是條不太寬的小河岔子,我想我妹怎麼能在這小河裡淹死呢。後來那同志跟我講說這「烏斯渾河」在滿語裡就是「兇猛暴烈之河」的意思。
你別看現在它不寬,可要是到了漲水的時候,它水深流急,上百米寬。我聽他們給我講那天的情景。
八女投江 (抗日時期8名女兵殉國事件)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枝,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部分來源:新浪文化
在我們的生命中,會遇到很多好書,這些書或曾給過您生命的啟示,或曾讓您感受到美好,又或者讓您獲取知識、增長閱歷,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您和那本書的故事。
《企業家夜讀》
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一檔
專注於企業家群體的閱讀朗讀節目
每周日晚九點準時播出
尹燁《大醫精誠》
陳榮華《只有一個人生》
劉積仁《遠方》
宋志平《再別康橋》
閱讀的價值
讀書,獲得更多的生命經驗
慢下腳步,感受寧靜和自由
詩歌就像給靈魂洗澡
心靈深處有風景
編輯|王 瑩 焦 浩
監製|楊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