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人不狠,地位不穩。這句話用在餘老夫人身上,不管用。
餘老夫人是餘嫣然的祖母。
餘嫣然自小喪母、不受親爹喜愛,婚姻大事也曲折,可以說前半生多有不順,但她的祖母餘老夫人截然不同。
餘老夫人,出生於山東大儒之家,父母溫和良善,家學淵源、家規嚴謹,這樣書香門第長大的姑娘受父母照拂,生活自是無憂。
並且,命運偏愛她。
父母將她許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也就是後來清譽滿天下的餘老太師,且餘老太師一心一意待她,恩愛到白頭。
要說,餘老夫人這婚姻簡直就是人間理想,但是細細想來卻不值得借鑑。
01
房媽媽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女人這一輩子,要活得好,門道可大了。
出生這事沒辦法,與父母的緣份是天註定。就算婚姻是第二次投胎,這跟父母也有莫大的關係。
要說,餘老夫人的命真正是極好的,當大小姐的時候被父母疼愛,當夫人的時候被官人寵愛,活得自然是好。
這份好來自於餘老夫人的父母,他們不僅給她優渥的物質條件,也給她豐沛的精神食糧,甚至獨具慧眼,給了她一個絕對完美的官人。
這份運氣羨慕不來。
現在常說,我搬起了磚塊就沒法陪伴你,我放下了磚塊卻無力養著你,愛和幸福始終只能量力而行。
餘老夫人之所以「活得好」,這裡面的門道是她父母經年累月的積累,她始終如溫室之中的花朵,受人照拂、被人照顧,但若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餘老夫人的幸福生活都岌岌可危。
02
餘老夫人嫁得好,她嫁給了父親的學生。
這學生年少貧寒落迫之時受恩師賞識,恩師看中他還將女兒嫁給他,他心中自是無量感激,遂與夫人一生一世一雙人,嚴於律已不納妾,一心只為考功名。
後來他仕途順遂、青雲直上、位至首輔,成為得人敬仰的餘老太師,連先帝都親自題寫「克勤慎勉」四字作為嘉獎。
有這樣深情專一、追求上進的夫婿,餘老夫人的婚姻自是順順噹噹,恩愛美滿。
家裡的事兒還全由余老太師掌舵。大至夯實家裡的物質基礎、提高餘府的社會地位,小至府門上下的大小紛爭。哪怕新兒媳忤逆不孝,餘老夫人壓制不住,餘老太師都會親自出馬教訓一二。
餘老太師教訓子女也是一把好手。
就說為著孫女嫣然的婚事,餘老太師和兒子餘大人吵了起來。
餘老太師訓斥自己的兒子,不真心為嫣然考慮,不同意這門婚事;餘大人死活不同意,還懟上一句:這自古常言說得好,這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是嫣然親爹,那我自然做得了主。
言下之意便是,子女婚姻由父母作主,沒您老啥事。
餘老太師厲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好,你把這個潑婦給我休了。
薑還是老的辣。
在餘家,管家掙錢的是餘老太師,教導子女的還是餘老太師,那餘老夫人做什麼?她算卦。
劇中有一個場景十分精妙,餘老夫人本是帶著嫣然去求籤問卦算姻緣,末了,她讓人再給她算上一卦:你再給我算算,我老頭子和我兒子什麼時候能說上話吧。
餘老夫人雖是當家主母,可內宅之中一無妾室二無通房,沒什麼事情需要她費心勞神、縱橫謀劃,可以說婚姻生活真是乾乾淨淨、輕鬆愜意。
家裡家外,餘老太師一擔挑,他這樣的男人,是絕版。
03
都說好女人旺三代,那一生順遂的女人呢?
餘老太師和餘老夫人育有一子,人稱餘大人,餘大人官職為侍郎。
當然,子女成就超越不了父母也算正常,但餘大人的品行德性就呵呵了。
餘大人的原配過世得早,他旋即又娶了一房。對嫣然來說,父親娶了後娘就成了後爹。
顧二上門求娶嫣然,餘老夫人聽說顧二是個浪蕩公子哥,家裡又是繼母又是繼兄,活活一個虎狼窩,和餘老太師倆人都不同意這門婚事,但餘大人卻求之不得。
明眼人一看就知,他哪裡是嫁女,他是想早點扔包袱,何況對方是侯府嫡子。
祖父母尚在,親爹就會為了榮華富貴置女兒終生幸福於不顧,這樣的餘大人可還行?
如果說嫣然是與原配生的女兒,情份不深所以不在意,那嫣紅是他與現任生的女兒,他也一樣不上心。
嫣然的婚事被攪黃了,餘大人馬上想著把另一個女兒嫁過去,還勸說自己的夫人:顧家那個病懨懨的繼兄一斷氣,那顧廷燁是有可能襲爵的呀。
好一對利慾薰心的財狼夫妻!
餘老夫人一輩子都沒經歷過大風大浪,無需耍心機用手腕,關上門自是順順噹噹,可這世上的事兒多了去了,躲是躲不過去的。
就說朱曼娘大鬧餘府,一個見不得光的外室竟然鬧到家門口,餘老夫人卻束手無策,只氣得吐了一口血,急暈過去。
自小長在餘老夫人身邊的餘嫣然就跟餘老夫人是一模一樣。
一遇大事,慌裡慌張,要麼就是哭哭啼啼、要麼就是自責不已,全然一幅經不起事的樣子。
一個家族要興盛,子女的為人立世、德行品質都是關鍵。身為當家主母,自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早做打算。
可惜了餘老太師,夙興夜寐、位置首輔,人近暮年,還要為孫女的婚事親作打算,只是,可還能護孫女一世周全?百年之後,餘家可會沒落?
餘老夫人一生順遂、夫妻和美,她過了很多好日子,可以說她是《知否》裡唯一的錦鯉。
她的婚姻當得起一句幸福,但那真的就是運氣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文中圖片來自《知否》,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