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疼痛慰心靈 讓「最後的旅程」有尊嚴

2021-01-08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區今年6月投用。

  安寧療護之故事

舒緩的音樂、精心栽培的綠植、舒適的休閒區……在中山火炬開發區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門設立了一個安寧療護中心,為生命走入最後階段的患者提供醫護服務。作為國家級試點單位,今年6月份,安寧療護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對臨終階段患者的照顧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如何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質量?如何化解患者和家屬焦慮的情緒?如何讓生命有尊嚴地離開?日前,南都記者走進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區一探究竟。

入選國家級試點機構今年6月投入使用

在中山火炬開發區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有一個不尋常的病區——安寧療護中心。這裡一進門左側擺放著一套桌椅茶具,燈光柔和,可以坐下聊天喝茶。在走廊和牆角,到處可以看到精細栽培的綠植。與普通病房不同的是,這個區域還播放著舒緩的音樂。病房裡的配套設施比較齊全,有冷暖空調,淋浴房間,為了輔助行動不便的患者進行治療,這裡還有可穿戴的醫療設備。

2019年10月,該中心入選中山市第一批國家安寧療護試點機構。據了解,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開始改革,探索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全託照護服務,摸索一條適宜中山的養老模式。正是有了這樣的醫護基礎,該中心得以入選國家級試點機構。

「這裡主要收治生命走入最後3-6個月的患者,特別是腫瘤晚期病人。」該中心副主任黃春桃介紹。以前,有個更為公眾熟知也更直接的提法——臨終關懷,現在這個詞已經很少被提及,病區門口張貼的是「舒緩醫療病區」的字樣,「進來的人不會感到那麼不適」。

成為國家級試點單位後,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花了一番功夫對病區進行改造。「我們把原來的辦公區域挪開,留出2樓一層作為安寧療護中心」,黃春桃介紹。完成科室搬遷後,這裡進行一系列裝修。「設計理念偏家居、舒適為主,能讓患者和家屬感到放鬆。」從功能上看,作為醫療機構,安寧療護中心還配備了呼吸系統、供氧系統、監護系統等用於治療的基本設備。

今年4月,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完成裝修;6月,完成醫療機構科目及床位增設、試運行,正式開始投入使用。

尊重自然規律讓患者有尊嚴地逝去

在安寧療護中心所有人性化的設計,都是為了讓患者更舒適,體驗感更好。「安寧療護的價值,是要讓患者利益最大化」,黃春桃認為。

對於重症患者或者家屬而言,選擇哪一種方式走完生命最後一段路,始終存在矛盾:進入醫院積極治療,要面對化療等治療手段帶來的副作用和痛苦;而留在養老院或者居家照顧,又缺乏相應的醫療設備,在患者感到疼痛時無法及時幫他們緩解。

「在安寧療護中心,我們尊重生命的自然規律,既不加速也不延緩生命進程;但是,我們儘量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黃春桃介紹,每一個床位都有專門的醫生負責,如果患者需要止疼,或者輔助呼吸,醫生都會及時開出處方,儘量降低他們的不適感;如果病情需要,會聯繫省市三甲醫院的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即便生命最終無法挽回,在這裡患者將有尊嚴地逝去」。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一些常年臥床的患者,在家護理容易出現褥瘡。「由於受壓迫時間長,容易引發局部組織壞死」,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部主任鄭群香介紹,一旦出現褥瘡,想要在家康復難上加難。

而在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對每個患者的護理方案都有一套制度流程作保障。該中心設計出一套系統,每個床位的生理指徵和護理情況都單獨顯示,護士和護工操作結束後要及時打卡。比如翻身、換尿袋、口腔護理、胃管護理等,什麼時間完成,一天進行幾次都能清晰反映出來。一方面通過系統進行考核監督;另一方面,也能讓患者家屬在手機上及時了解情況。

提供人性化服務進行心理疏導

相比治療和護理,在安寧療護中心,還有一項更具挑戰的工作:如何化解患者和家屬的恐懼、焦慮。

讓鄭群香難忘的一件事是:有個阿婆曾在這裡住了兩年多,幾個子女因各種原因,沒時間來探望。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老人對護士說,想回到老宅去看最後一眼,醫護人員與老人的子女聯繫幾次無果。為了滿足老人最後的願望,醫院派車送老人回家,她走進空無一人的老宅,靜靜地坐了一個多小時。回到病房後,老人的精神看起來好了很多。

「我們這裡的患者絕大多數在70-90歲,我讓大家把他們當親人看待。」黃春桃說,比如每天護工在拍背、擦澡之餘,多陪陪老人說話,「當他願意把心裡的擔憂甚至恐懼說出來的時候,心理負擔就釋放了,內心也會相對平靜下來」。除此之外,中心還想了不少辦法進行心理疏導,比如設立親情室,發動家屬參與;組織義工進行愛心服務等。

相對於患者,有時候家屬的情緒更需要照顧。「來這裡的患者大部分是從三甲醫院的ICU轉入的,基本是已經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失去意識的病人。」黃春桃說,但是家屬對於親人將逝去,往往很難接受。碰到家屬情緒難平的情況,黃春桃和同事都會耐心勸說溝通,同時儘量做好每一個細節,讓患者乾淨整潔、安詳從容地離開,讓家屬覺得生命得到尊重。

今年6月份,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由於服務到位,中心已經多次收到患者家屬寄來的感謝信。在開設安寧療護中心後,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有一個新的構想:讓機構走進社區,對於選擇居家護理的患者,提供在線遠程會診+線下上門服務,「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老去,終有一天會依賴他人照顧。安寧療護不是與死亡作鬥爭,而是和生命在一起。」黃春桃說。

  個案

  讓病人和家屬都感到很親切

楊鈴(化名)的母親2015年被發現患上婦科癌症,當時手術切除了大部分病灶。手術後身體虛弱,並發患上腦梗塞,病後出院的生活時好時壞。在隨後幾年,進行過放化療、中風後的康復治療,先後8次進醫院,「金錢和心力都有很大消耗」。

作為家中獨女,如何照顧好母親成為楊鈴的一個心病。2019年春節,楊鈴母親情況告急,再次被送入醫院進行化療。幾個月過後,醫生告知,已經不適合繼續治療。楊鈴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把母親送入海濱社區中心的安寧病房。

楊鈴母親在海濱社區中心這段時間,她的父親堅持每天開車定時送飯。由於工作繁忙,楊鈴隔天去看望媽媽,周末兩天也儘量去陪護。「其他大部分時間,都由海濱中心的護工、護士和醫生來照料。」阿姨時常陪她說話,護士勸她打針吃藥,醫生每日檢查。楊鈴則可以通過微信了解母親每日身體變化情況,發現數據有異常,就打電話給醫生,了解如何解決。

「媽媽走的那天,是9月的最後一天。」楊鈴記得,前一個星期陳醫生已經告知,媽媽就是這幾天了。「那天晚上媽媽呼吸已經非常吃力,一直堅持到凌晨1點,呼吸衰竭,走了……」楊鈴說,我們沒有很激烈的悲傷,沉默地消化了她已經離開我們的事實。值班醫生專業、盡責交代了,護工阿姨幫忙料理媽媽最後一次清潔。媽媽在海濱中心走完了最後的人生路。

「媽媽在海濱社區的這段時間,打破了最初我對這裡的印象。」楊鈴說,這裡的儀器雖然沒有大醫院先進,但是這裡有讓病人和家屬都可以感受到的親切。「哪怕死亡對患者而言是不可避免的終點站,但為他們送別的,也是在乎他們感受的醫者」。

相關焦點

  • 贛州:安寧療護讓老人走好最後的旅程
    贛州:安寧療護讓老人走好最後的旅程客家新聞網 薛靈 記者歐豔芬時值冬日,贛州雖然寒風凜冽,但是依然色彩斑斕、「秋色」濃濃,別有一番景象。2020年12月22日清晨,樹葉或黃,或紅,或綠,點染著冬日的暖陽。
  • 走好生命最後的旅程,在楊浦他們溫暖告別~
    走好生命最後的旅程,在楊浦他們溫暖告別~ 2020-10-03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帶娃過程中的十大意外疼痛,最後一種最「致命」
    看起來無害的小小人類幼崽,卻是行走的大型殺傷性武器,一不小心就可能給你造成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摧殘。我們今天就來嚴肅盤點下,當媽之後最典型的十種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請大家對號入座,細細回味。01乳頭被孩子咬疼痛等級:★★★★★說到餵奶被咬,辦公室裡幾個當媽的表情都是這樣的......
  • 我的2019心靈旅程
    回顧上半年,如果滿分是100我要給自己打一個分數的話,我給86分,其中80分是給自己一直兢兢業業完成自己覺得至關重要之事,並且一直堅持到今天,其中6分是給自己一直到考試之前最後一刻也在努力學習,而剩下的14分則是因為自己有些時候的小任性,偷懶懈怠,不能控制情緒,還有對學業不盡心而丟失!
  •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是什麼意思?
    2016年,有一句詩火遍了網際網路,它就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網友在微博發出這句詩徵集下文,引發了全民創作熱潮,在下方的評論和回復湧現無數佳作,其中點讚數最高的是下面三首。「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裡,贈飲天下人。」;「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醉裡經年少,乍醒華發生。滄浪星野闊,月湧浮騷聲。我恨鴻翼輕,難渡天下人。」
  •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是什麼意思?
    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明古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有許多文化。在許多文化中,詩歌文化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文化。不僅古代的詩人喜歡吟詩賦賦,現在很多人也非常喜歡詩歌。現在,我們經常在朋友圈中看到的網紅句子實際上是從古詩詞改編而來的。
  • 《心靈奇旅》:做個普通人又怎麼了?一份給普通人定製的心靈旅程
    ,他與外號叫22的靈魂開啟了一場心靈之旅,重新定義了生命的意義。03普通人的抗爭有多頑強就有多脆弱在一個與「生」相對的異度空間,靈魂們有的走向了永恆的光明,有的在一個奇幻靜謐的空間中擁有了完整的人格後便飛奔向地球成為新的人類。加德納從這次旅程中遠望自己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前半生,自己爵士音樂事業剛剛被點燃,絕對不能「死」,不能變成一個白色的孤獨的靈魂沿著一條透明的棧道走向永恆的光明。
  •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竟有兩個字是錯的?原文意境更深遠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句詩,開始在網上流傳,很多有才的網友,還續寫了很多經典之作。然而,事實上,這句詩的原文,並非是這樣的。這句詩的原作者,是唐代的韋應物。這句「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出自他寫給外甥的《簡盧陟》——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 《環世界》心靈裝置有哪些 全心靈裝置一覽
    環世界心靈裝置有哪些?
  • 膝蓋疼痛腫脹,竟是因為膝關節「長草」了?
    >長時間行走關節有發熱、發僵感,疼痛加劇。(2)中度的症狀:關節腫脹,關節腔積液,疼痛不顯著;下蹲有不適感;個別者可有肌肉萎縮;晨起症狀輕,晚間症狀重;行走過長則下肢酸脹、關節積液增多2、臨床表現發病可緩可急,膝關節出現疼痛、腫脹,局部溫度增高和關節活動受限。症狀輕重與疾病性質和關節內積液的多少有關。當膝關節主動屈曲時,疼痛加劇,且有腫脹感。檢查時壓痛點不定,浮髕試驗陽性。那麼如何進一步確定膝關節得了滑膜炎?
  • 值得一看之《尊嚴不是無代價的: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薩蘇作品
    歷史已經過去,現在走在大街小巷,依然可以看到當年那場戰爭留下的種種痕跡——都市中隨處可見的慰靈碑、墓園中大片四稜尖頂的墓碑,都在無言地述說著對那場戰爭漸漸消逝的記憶。「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系列圖書,並不是為了呼喚戰爭,更不是呼喚復仇,而是希望以此喚醒我們對這些中國脊梁的回憶。
  • 抖音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是什麼意思 出處與下一句完整全文
    抖音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是非常的火,但是卻還有很多抖友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裡吧。下面小編就就為各位玩家帶來了抖音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視頻觀看地址,還有這句話的來源出處及意思介紹。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出自哪裡  「我有一壺酒 足以慰風塵」出自唐代詩人韋應物的《簡盧陟》,原詩為:  簡盧陟  唐 · 韋應物
  • 安寧療護病房:給予生命更多的關愛與尊嚴
    ,走要有尊嚴。 安寧療護是緩和醫學的一個階段,是指以終末期患者和家屬為中心,多學科協作模式進行照護,以控制疼痛及有關症狀為重點,並關注其心理、社交及精神需要,目標在於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其宗旨是尊重生命自然規律,維護患者尊嚴和自主權,提供全人關懷與適宜療護,保障身心舒適安寧,維持患者生活質量。
  • 一次膽小的心靈旅程
    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說話,第一次學步,第一次走出家鄉,第一次自己掙錢……每一個第一次見證著成長的腳步,抒寫著人生的脈絡。這也算第一次麼?走向社會第一次忐忑地撒謊?此時此刻,坐在地鐵上,前往未知的未來。
  • 《旅程終點》影評:唯有死亡才是旅程終點
    這種會讓身處其中的士兵感到疲憊不堪,就算原本充滿熱情與戰意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消散,甚至因為巨大心理壓力而失去理智的處境,就是電影《旅程終點》主要在描述的主題。《旅程終點》評價好看嗎?電影《旅程終點》聚焦的時間點相當精準,當時英軍各連有輪流到前線壕溝駐守六天的制度,而在3月21日戰事爆發的四天前,剛畢業的吉米向將軍叔叔要求加入由同鄉舊識斯坦霍普所帶領的連隊,跟隨他們在戰爭態勢最高的時期來到前線,讓電影從指揮官斯坦霍普與吉米這位初入戰場年輕軍官的角度切入,不僅清楚呈現出戰爭對人們心靈造成的影響,也藉由這起「皇帝會戰」進攻帶著觀眾見證在無情戰場上人命的脆弱與廉價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我最怕的不是活著,而是是活得沒有尊嚴。我已經無法選擇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但希望,能夠決定自己如何死去。我非常希望有一天,安樂死能合法。希望有一天,能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直到有一次他用嗎啡止痛的貼片,過敏了,一直吐。到了醫院已經神志不清,不停翻白眼,身體抽搐,骨瘦如柴,幾乎每三秒鐘一次就會因疼痛坐起來又躺下,甚至陷入瀕死狀態。當他奇蹟般地被搶救過來,說了一句話:「想死也死不掉,想活又活不了。」
  • 特爾施特根超強撲救集錦,捍衛巴薩最後的尊嚴!
    特爾施特根超強撲救集錦,捍衛巴薩最後的尊嚴
  • 一頭皮包骨頭的獅王,為了尊嚴選擇戰鬥,最後卻被野牛反殺!
    一頭皮包骨頭的獅王,為了尊嚴選擇戰鬥,最後卻被野牛反殺!獅子是草原上的霸者,作為群居性動物,獅子群通常是實力強大的獅子成為獅子王,指揮獅子群行動,獅子王則在年老後被獅子群趕出去。遊客在草原上發現了一個皮包骨頭的獅子王,為了維護尊嚴而戰,最後被野牛殺死。遊客看到這隻獅子的時候,它的身材已經很瘦了,好像很久沒吃了。在發現了野牛群後,它毫不猶豫地向前衝,打倒了一隻體型較小的野牛,用它的氣勢咬著野牛的喉嚨,但是餓得一點力量也沒有,所以它被野牛殺死,面對著狂野的野牛,獅子根本不認識別人。
  • 怎麼讀博才能有尊嚴?
    什麼是有尊嚴地讀博士?怎麼讀才能有尊嚴?在我看來,尊嚴最重要的首先得有錢作為支撐,沒錢談尊嚴會很沒底氣。因為但凡讀博士的平均年齡都二十六七,超過三十的也不在少數。都而立之年了,不但不能掙錢養家,甚者還要父母繼續資助,這擱誰都不是件光彩的事。
  • 王源《我是唱作人》遺憾退場,但他收穫兩樣東西,這一旅程很值得
    王源在《我是創作人》最後的舞臺上唱了一首《滾燙的青春》,這首歌是在寫他自己,同時也是在寫所有人。就像他說的那樣,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滾燙的青春,它會成為你這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而且王源的這首《滾燙的青春》與其他歌曲的編排有很大的不同,歌曲中曲調架構宏達,不僅有觀眾的配合,也有樂隊老師,以及他自己吉他、貝斯、鋼琴、架子鼓的融入,唯一不足就是他的歌詞部分顯得過於單薄,這可能也是他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但還依然要為王源在創作以及構思上的想法而點讚,音樂就是需要不斷的去挖掘更新穎的玩法,王源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