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維八德」,現在的學校都不教了,真是可惜!

2020-12-17 乾坤日月照神州

「四維八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四維八德」作為中國人的立身之本,自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管仲提出之後已在中華大地上世代相傳了數千年,可惜現在的學校都不教了,過去常說「讀書才能明理」,可現在的學生其實僅僅只是在讀書而已,而且學的還只是所謂能夠學以致用的功利性極強的以「數理化」為代表的乾巴巴的「科學知識」,至於看似無用其實一個未成年人偏偏最需要學習的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完全是在望天收!其結果就是導致現在絕大多數畢業出來的所謂「高級知識分子」其實只是「高學歷低素質的精緻利己主義者」罷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清朝香帥張之洞先生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八字主張,可如今為用的「西學」已遍地開花,反客為主,鳩佔鵲巢,本來應作為根本的「中學」卻已難覓其蹤!翻開現在的課本,除了「語文」和「地理」,試問還有哪一門課程裡還含有中國傳統文化哪怕一絲絲的的獨有氣息呢?

現在我來說說何為「四維」?

「四維」是指「禮」「義」「廉」,「恥」

「禮」

禮就是為人處世要謙恭有禮,長幼有序,尊老愛幼,知書達理,與朋友交往要懂得尊重對方、彼此謙讓,不以自我為中心。

「義」

就是不顯擺自己,講誠信,重友情,大義秉公,光明磊落,作風正派,不搞陰謀詭計。見到不合理不公正的人或事,即使與自己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也要不計自身的得失安危挺身而出,以維護公道,伸張正義,也就是我們現在普遍理解的「見義勇為」。

「廉」

就是不隱瞞自己的缺點錯誤並勇於改正,為民也好,做官也罷,絕不貪圖不義之財,做到清廉,高尚,無私無欲,不貪不佔,潔身自好。古代的「士」,通常都把清廉作為最重要的操守來對待。

「恥」

就是不與不正派的人做朋友,即對於害人、害己的壞人壞事,有厭惡之心,哪怕打死也不能去做。這是有是非觀念的表現,也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

古人常說「知恥為君子,不知恥為小人;知恥必忠必孝,不知恥不仁不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何為「八德」?

是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八種美德

「忠」

要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忠於事業,恪盡職守.

「孝」

要孝敬父母長輩.

「仁」

要為人寬厚,具有仁愛之心,氣量宏大,不記仇,不挾私報復,不嫉賢妒能.

「愛」

要在家敬兄愛弟;在外尊重上級,體恤下屬,在社會上坦誠待人,扶助落難的朋友.

「信」

要做人誠實守信,不虛偽,不說大話,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義」

要明白什麼是正當的,什麼是邪惡的,遇到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事就義無反顧地去做,哪怕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所謂「」捨身取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和」

要努力在自己的周邊營造和諧、協調的良好的社交氛圍。中心理念就是我們現代人耳熟能詳的「萬事和為貴」.

「平」

做人做事要保持平常心,時時做到從容不迫,心平氣和,有條有理,處變不驚.

通篇看來,我沒有發現「四維八德」裡有什麼負面的內容,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血管裡能重新流淌起以「四維八德」為代表的文化血液,那類似中國某頂級學府裡學生廁所中普遍排洩後不衝水導致經常遍地汙穢的中國教育的尷尬一幕就再也不會出現了吧?

當中國遊客在國外普遍被外國人貼上「謙恭有禮,素質優良,不愧來自於禮儀之邦」的標籤時,我認為那才是中國教育的真正成功,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重建文化自信,正當其時!

管仲

我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

相關焦點

  • 【文萃】中國傳統教師文化的特點與意蘊
    教師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擔負著培養新人、普及文化、傳承文明的重要角色。任何一個國家的富強、任何一個民族的興旺,都離不開教師的辛勤勞動。  相比較而言,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從事教育活動的傳統遠比西方深厚悠久,這以儒家最為突出。歷代鴻儒碩彥,大多做過教師,且樂於為師,留下大量有關教師的論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教師文化。
  • 傳統文化走進北灣鎮富坪學校
    2020年7月8日下午,「靖遠縣2020年傳統文化(戲曲·非遺)進校園系列文化展演活動」走進北灣鎮富坪學校,為全體師生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此次活動,來自靖遠縣縣文化館的傳統文化繼承者為學生展示了靖遠剪紙、跳鼓、評書、小調等傳統文化。項目傳承者與孩子們親密互動,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到了靖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活動中,縣文化館劉老師向學校贈送了國畫《國風》,預祝富坪學校的學子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 《世紀講堂—家庭教育版》國行學堂鄧博老師攜傳統文化與21世紀國際學校家長同行
    學校始終堅持把塑造「中國靈魂」放在培養目標的首位,開發十二年一貫制《中華傳統文化課程》,深掘教育資源,舉辦多種活動,為選擇國際教育,即將走向世界的學生打上中國烙印。學校開設《世紀講堂》系列課程,邀請名家大師進校園,不僅激勵學生與教師努力成長,也為對家庭教育存有困惑的家長解決問題,形成教育合力,讓成長更順利。
  • 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
    原標題: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   喜慶「鞭炮」做起來  1月3日,小記者們來到七彩小鎮,一起迎新,製作喜慶鞭炮。
  • 中國傳統文化學童入學儀式——開蒙禮
    開蒙禮既是中國傳統的禮儀習俗、禮儀文化,又是當今對孩子一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開篇之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啟蒙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生動而莊嚴的開蒙儀式,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古聖先賢一一孔老夫子,感知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課,將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 身份認同,「華」字含義其實很不簡單!
    提起「華」人, 讀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大陸「中國人」, 一說海外「華」人,就聯想到美加、歐洲等地的「中國人」。「華「 這個字本有其內涵,不應隨便使用。可惜多數國人從未對其進行過深入思考,卻「華」字滿天飛。
  • 鄭州西亞斯學院教外國留學生們包粽子,了解中國傳統習俗
    鄭州西亞斯學院教外國留學生們包粽子,了解中國傳統習俗 2020-06-28 17:34:00來源:消費日報網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符號之:武術
    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的總稱,是所有亞洲武術的始祖,他獨特的傳統運動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豐富的哲學內涵使其獨具魅力。今天,武術已經成為國際化的一項體育運動。中國武術的中心思想: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什麼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20種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
    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尤其是佛教到中國以後,蓮花化為各種菩薩的坐檯,在中國文化的地位上有是一次上升。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獨特的酒文化,中國文化的璀璨的一顆星辰。中國的酒和外國的酒完全不一樣。
  • 現在的武術學校,李連杰都不敢讀-虎嗅網
    以上列舉的都是名氣和規模較大的武校,至於其餘多如牛毛的小武校裡都發生了什麼,小新同學不敢問,也不敢想。01「現在,還有誰去讀武術學校?」中國的第一所武校,出現在內外交困的1909年。原籍河北的武術大師霍元甲世代習武,出於尚武健身、強國強種的愛國之心,於上海創辦了精武體操學校。霍元甲病逝後,先後改名為精武體操會、精武體育會,不僅傳授中國傳統武術,也教授近代西方體育項目,提倡德育、智育、體育「三育」,在海內外都頗有影響力。
  • 兒童傳統文化教育2016年度報告
    無論是極具東方教育美學的道禾學校,以大道至簡為宗旨的樸素的伏羲教育,還是以培育有中國根基的世界公民為使命,進行兒童傳統文化教育探索的親近母語等機構,都是堅持兒童本位,充滿生命力的教育。而在600公裡以外的溫州,以王財貴為教主的「全日制純讀經」運動的規模卻也越來越大,今年就舉辦多場全球讀經學堂聯誼會,並受到不少企業的追捧。
  • 學習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天津河西聖安醫院聯合天塔街高風裡社區活
    孩子除了學校的正規教育之外,還要上各種特長技能培訓班。家長覺得該教的都教了,孩子該學的也學了,但是家長仍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方面一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很多時候有人會抱怨現在的「年味」淡了,其實就是對於新一代接班人們的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對於過年的概念只有「打遊戲、玩手機、熬夜」,他們並不了解傳統佳節的習俗。不將老祖宗們慶祝新年的習俗傳承給他們,又談何「年味」呢?
  • 動漫壁紙,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動漫
    儘管所有的傳統文化元素都能用於動漫開發,但是面對「富礦」,「開採」卻成了制約原創發掘傳統文化的原因。有觀點認為,很多原創的敘述理念不合理。我們的編劇總是覺得傳統文化就要用「傳統」的方式表達。「傳統」的公式化敘述方式阻礙了原創走向世界。上田宏在《武神戲曲》中對京劇知識的精通,反襯出國內編劇文化底蘊的缺失。
  • 中國傳統文化中,天長地久是什麼意思?
    一直以來,天長地久四個字,經常被人應用到口語中,表示對某一事物或情感的肯定表達,形容永久不變,通常人們都表達對各種情感永恆不變的愛情。那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天長地久都有什麼樣的理解,都是什麼意思呢?本文大茶經就通過老子的道德經來探討,中國傳統文化中「天長地久」是什麼意思?
  •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1.中國國畫中國畫簡稱「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中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 從成語的視角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也出現了很多的哲學家和文學大家。他們的成就即便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斐然的。古代文人秉燭夜讀這些文化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甚至整個亞洲地區國家的文化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禮節禮儀都帶有濃重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
  • 中國傳統文化31——學者四失,長善救失
    《大學》、《中庸》都是四書中的經典,大家都比較熟悉,而一脈相承的《禮記·學記》從心態入手也是同樣重要。《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
  • 韓國網友指責漢服來源於韓服,傳統文化差點又被搶走了?
    結果因為設計風格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被中國的網友逮個正著。 頭上的,是我國傳統的花絲鑲嵌發冠;腰間墜著的是中國結;衣服上的花紋是我國傳統織金服飾的常用花紋;不是摳字眼,但是「重華」二字,確確實實是我國的舜帝。 男性角色服裝同樣是一系列中國元素用在韓服套裝上。
  • 在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鯉魚」代表什麼?
    以前老百姓過年,不僅要在家裡貼對聯,還都要在家裡貼年畫。那些年畫,在我們現代人審美看來,很俗氣,其實我們不理解年畫裡蘊涵的深刻意義。中國年畫很豐富,象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都是名揚天下的年畫中心。很多地方如山東高密、濰縣、平度,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陝西鳳翔、四川綿竹、福建漳州也都是著名的年畫之鄉。現在年畫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出現了很多文化精品。但這些年畫都成為藝術品了,不再走入百姓之家了。在很多農村地區,張貼的也是政府發放的宣傳畫和招貼畫,真正的年畫多在藝術品裡聚集了,形式和內容也發生很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