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視頻製作 何川
疫情期間,一張「黑臉醫生」的照片曝光,牽動廣大網友的心。這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易凡,他既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也是戰疫英雄。
10月26日,易凡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時,發黑的面容已經「白」了回來。他手捧鮮花,從漢口追到漢陽,只為向救命恩人王辰院士當面說一聲感謝,兩人握手相約:北京見。
心心念念的約定,終於實現。12月6日,易凡一家赴京,向中日友好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致謝。他感慨:「等待了122天,跨越1000多公裡,我終於從武漢來到北京。雖然當時看不見你們的樣子,但我記得每一個人的眼睛。在疫情肆虐的暗夜,帶給我光明和希望。」
10月26日,易凡(右)向救命恩人王辰院士獻花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迅攝
外科醫生染上新冠肺炎
「王院士,您好。」10月26日下午5時,一位男士抱著鮮花走到王辰院士身後,禮貌地打了一聲招呼。
王辰院士轉身一看,先是一愣,很快認出眼前這個人——「黑臉醫生」易凡,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自己曾救治過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這是易凡愈後第一次與王辰院士重逢,此時的易凡,皮膚已「白」了回來。楚天都市報記者在場見證了這暖心的一幕。
易凡感慨說:「我從一名醫生變成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昏迷了35天,醒來全身插滿了各種管子,現在想來都後怕,能活下來已是奇蹟。」
時間回撥到今年1月初,那時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易凡作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的心血管專家,經常去急診科會診,再加上手術連軸轉,身體處於透支狀態,不幸被新冠病毒感染。
「1月22日上午,手術進行一半時,我很難受,腿發軟站不住,只好讓同事頂著。」易凡說,他出手術室立馬查血、拍肺部CT,結果淋巴細胞幾乎為零,肺部有很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現。病情迅速惡化,不到一周,他出現嚴重的呼吸窘迫,走幾步路氧含量降低到危及生命的地步。他被插管、上呼吸機,緊接著上透析機、人工肺。新冠病毒攻擊43歲的他,各個臟器節節敗退,變成了黑臉。
「黑臉醫生」牽動億萬人的心
王辰院士做出關鍵決定
3月3日,易凡轉到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當時,他處於昏迷狀態,新冠肺炎導致呼吸和臟器衰竭,加上其他併發症,情況十分危險。
救治易凡的艱巨任務,交到了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詹慶元手裡。這是全國頂尖的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專家與護理團隊,是易凡最後的希望。
當時,易凡存在血源性感染,必須把血液裡面的感染源去除,這就必須更換身上的所有導管,最危險的是更換人工肺的導管。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來漢,與詹慶元團隊一起會診。王辰院士做出決定:「必須更換導管,沒有別的選擇。」
正是這次冒險,使得易凡的感染指標明顯開始下降,肺部炎症開始吸收,說明感染灶被清除了。
3月7日,易凡終於甦醒,說出了近一個多月第一句清晰的話。
「我無條件信任這些醫生,只要有一分希望,他們就會付出百分努力。」易凡動情地說,病床旁護士24小時值守,我的命就是她們這麼守出來的。
3月15日,人工肺準備撤機,也是這一天,易凡第一次見到戴著口罩的救命恩人王辰院士。
再見恩人只為道聲感謝
4月11日,易凡轉入普通病房,開始了康復訓練。長期臥床使他肌肉萎縮無法站立,甚至連海綿都捏不動。他重新開始學習行走,「我還有妻女,還有很多工作,我不能成個廢人。」
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5月6日,易凡終於可以出院。「心情就像放飛的小鳥,又重新呼吸到新鮮空氣,很幸福。」易凡說。
剛出院時,走路都是飄的,腳下不穩。易凡每天訓練2小時,恢復肌肉力量。「現在比剛出院時好多了,走一個多小時不累,還可以遊泳,甚至去健身房鍛鍊。」
12月6日,易凡在妻子的陪伴下來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探望曾挽救他生命的援鄂醫療隊員。易凡說,他知道很多醫療隊員的名字,但看不清他們的五官,一定要來看看自己的恩人。
別後重逢,沒有太多寒暄,易凡與詹慶元緊緊相擁,兩人都眼含淚光。
「易凡不是普通的患者,他的身上承載著太多醫療界的情感,救治『戰友』是一份特殊的責任和使命。」王辰院士說。
易凡告訴記者,他目前仍處於康復階段,「我特別希望能早點回到崗位,早點回到手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