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8月15日電通訊:堅守歷史的正義——記日本和平反戰月刊《8.15》
新華社記者楊汀 鄧敏
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在日本有一本名為《8.15》的月刊,主要刊登日本二戰老兵或戰爭親歷者反省和回憶戰爭歷史的文章,至今已跟隨其編纂者——「日中友好8·15之會」走過56個年頭,總發行超過660期。
從2004年起,日本僑報社把每年12個月的《8.15》裝成合訂本發行。日本戰敗72周年之際,「日中友好8·15之會」代表幹事衝松信夫和日本僑報社社長段躍中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講述了中日民間共同回憶戰爭歷史和以史為鑑的願望。
翻開最新合訂本《2016的8.15》,第一篇便是衝松信夫執筆的文章。文中衝松對安倍政府制定新安保法、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提出嚴厲批判,稱之為「回歸明治的危險動向」。文章配圖上的安倍被換上了納粹服裝,貼上了希特勒式的小鬍子。
今年92歲的衝松信夫是原日本陸軍負責本土防衛的特攻隊隊員,1945年日本戰敗時,他剛20歲。戰後,他成為日本埼玉縣的一名高中教師,教授「社會」科目,戰爭經歷一直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1975年,衝松加入了前陸軍中將遠藤三郎牽頭成立的「日中友好前軍人之會」(「日中友好8·15之會」前身)。該反戰團體的宗旨是反省日軍戰爭罪行和致力於中日友好,《8.15》就是其會刊。
過去40多年,衝松一直作為成員參加團體活動,每年為會刊投稿兩至三篇,內容包括他本人的戰爭經歷,對日本為何走上戰爭道路的思考,如何反省歷史、推動中日友好,以及反對政府和執政黨的種種危險動向等。「我們作為親身體驗過戰爭罪惡的前軍人,拒絕戰爭並積極致力於剷除戰爭的根源,積極與近鄰各國尤其是中國推進友好關係。」衝松回顧起「日中友好前軍人之會」的創立宣言和反戰活動歷程。
衝松也承認,隨著前軍人和戰爭親歷者漸漸離世,戰爭歷史正面臨「風化」的危險,而政府卻在「使日本成為可以進行戰爭的國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政府還煽動朝鮮和中國「威脅」論,渲染周邊環境惡化,民眾意識也受到了影響。
2011年,在「日中友好前軍人之會」成立50周年之際,該團體正式更名為「日中友好8·15之會」。
談到更名的原因,衝松說,「一則因為前軍人不斷去世,需要吸納更多反戰人士進入,二則因為『8·15』一般被日本人視為屈辱之日,但我們認為,『8·15』其實是日本重生之日」。
據介紹,「日中友好8·15之會」現在吸納了很多年輕人,包括教師、學生、公司職員等。
「在安倍政府制定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致力於推動修憲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堅持創立宣言中提出的宗旨,與政府的錯誤方向作鬥爭,保護和平憲法。」衝松對記者說。
20年前,當時還是留學生的日本僑報社社長段躍中初次聽說「日中友好8·15之會」,被這些老兵勇於揭露日軍罪行的行為所感動,之後便一直堅持旁聽和參加該團體的活動,也見證了他們對政府和右翼勢力的批判及鬥爭。
2004年,已經創辦日本僑報社的段躍中想到,應該把尚無國際標準書號、容易散落的《8.15》月刊按年裝訂成冊,並標上國際標準書號,這樣就能被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圖書館檢索和收藏,為保留原侵華日軍證言和研究日本侵華歷史留下永久的資料。於是,段躍中與衝松商議,迅速辦成了此事。
除了出版《8.15》合訂本以外,段躍中和衝松還致力於搜集日軍軍人的口述歷史和證言、出版單行本書籍。段躍中說,編纂《8.15》雜誌和《8.15》合訂本寄託著中日民間反戰力量和友好人士共同回憶、研究戰爭歷史以及以史為鑑的願望。
外交部:讚賞日本國內有識之士揭露歷史真相的勇氣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8·15日本投降紀念日上海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