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堅守歷史的正義——記日本和平反戰月刊《8.15》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東京8月15日電通訊:堅守歷史的正義——記日本和平反戰月刊《8.15》

  新華社記者楊汀 鄧敏

  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在日本有一本名為《8.15》的月刊,主要刊登日本二戰老兵或戰爭親歷者反省和回憶戰爭歷史的文章,至今已跟隨其編纂者——「日中友好8·15之會」走過56個年頭,總發行超過660期。

  從2004年起,日本僑報社把每年12個月的《8.15》裝成合訂本發行。日本戰敗72周年之際,「日中友好8·15之會」代表幹事衝松信夫和日本僑報社社長段躍中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講述了中日民間共同回憶戰爭歷史和以史為鑑的願望。

  翻開最新合訂本《2016的8.15》,第一篇便是衝松信夫執筆的文章。文中衝松對安倍政府制定新安保法、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提出嚴厲批判,稱之為「回歸明治的危險動向」。文章配圖上的安倍被換上了納粹服裝,貼上了希特勒式的小鬍子。

  今年92歲的衝松信夫是原日本陸軍負責本土防衛的特攻隊隊員,1945年日本戰敗時,他剛20歲。戰後,他成為日本埼玉縣的一名高中教師,教授「社會」科目,戰爭經歷一直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1975年,衝松加入了前陸軍中將遠藤三郎牽頭成立的「日中友好前軍人之會」(「日中友好8·15之會」前身)。該反戰團體的宗旨是反省日軍戰爭罪行和致力於中日友好,《8.15》就是其會刊。

  過去40多年,衝松一直作為成員參加團體活動,每年為會刊投稿兩至三篇,內容包括他本人的戰爭經歷,對日本為何走上戰爭道路的思考,如何反省歷史、推動中日友好,以及反對政府和執政黨的種種危險動向等。「我們作為親身體驗過戰爭罪惡的前軍人,拒絕戰爭並積極致力於剷除戰爭的根源,積極與近鄰各國尤其是中國推進友好關係。」衝松回顧起「日中友好前軍人之會」的創立宣言和反戰活動歷程。

  衝松也承認,隨著前軍人和戰爭親歷者漸漸離世,戰爭歷史正面臨「風化」的危險,而政府卻在「使日本成為可以進行戰爭的國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政府還煽動朝鮮和中國「威脅」論,渲染周邊環境惡化,民眾意識也受到了影響。

  2011年,在「日中友好前軍人之會」成立50周年之際,該團體正式更名為「日中友好8·15之會」。

  談到更名的原因,衝松說,「一則因為前軍人不斷去世,需要吸納更多反戰人士進入,二則因為『8·15』一般被日本人視為屈辱之日,但我們認為,『8·15』其實是日本重生之日」。

  據介紹,「日中友好8·15之會」現在吸納了很多年輕人,包括教師、學生、公司職員等。

  「在安倍政府制定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致力於推動修憲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堅持創立宣言中提出的宗旨,與政府的錯誤方向作鬥爭,保護和平憲法。」衝松對記者說。

  20年前,當時還是留學生的日本僑報社社長段躍中初次聽說「日中友好8·15之會」,被這些老兵勇於揭露日軍罪行的行為所感動,之後便一直堅持旁聽和參加該團體的活動,也見證了他們對政府和右翼勢力的批判及鬥爭。

  2004年,已經創辦日本僑報社的段躍中想到,應該把尚無國際標準書號、容易散落的《8.15》月刊按年裝訂成冊,並標上國際標準書號,這樣就能被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圖書館檢索和收藏,為保留原侵華日軍證言和研究日本侵華歷史留下永久的資料。於是,段躍中與衝松商議,迅速辦成了此事。

  除了出版《8.15》合訂本以外,段躍中和衝松還致力於搜集日軍軍人的口述歷史和證言、出版單行本書籍。段躍中說,編纂《8.15》雜誌和《8.15》合訂本寄託著中日民間反戰力量和友好人士共同回憶、研究戰爭歷史以及以史為鑑的願望。

外交部:讚賞日本國內有識之士揭露歷史真相的勇氣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8·15日本投降紀念日上海見聞

相關焦點

  • 通訊:在年輕人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記日本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
    新華社東京9月21日電通訊:在年輕人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記日本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40餘年講述真實歷史新華社記者郭丹「用流木雕刻歷史,用鮮花寄託哀思」。「40餘年來,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每年為水庫建設中死難的勞工舉行追悼活動,為當地民眾了解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及強擄外國勞工的歷史真相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追悼活動還邀請當地中小學生參加,為日本年青一代了解真實的歷史創造了學習機會。」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外交官邵鴻偉說。
  • 反戰·經典和平之聲
    在樂壇之上最快出聲的,是麥當娜,除她之外美國暫時還沒有其他歌手出碟大鑼大鼓叫反戰。回顧經典的反戰歌曲,尤以英美的名曲甚多,大都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今時今日,各大電臺拿來播放,應景之餘,也喚起共鳴...
  • 反戰動畫中,這三部日本動畫不可錯過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扮演的是侵略者與掠奪者,但戰爭對其國家的普通群眾也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創傷。日本含有反戰思想的影片也有很多,而作為動畫事業強盛的國家,關於反戰的動畫也有很多。今天在這裡推薦三部日本反戰動畫,希望大家喜歡。
  • 日本當紅男星自殺,曾參演電影《永遠的零》!號稱反戰,卻在招魂
    電影《永遠的零》改編自百田尚樹的同名暢銷小說,是以日本二戰時零式戰機飛行員為題材的戰爭影片,日本媒體稱是在探索侵略戰爭殘酷背景下個人對生命與和平的嚮往追求。 電影中,三浦春馬並非男主角。
  • ...歷史】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
    【銘記歷史】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 2020-10-29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星光閃閃、照耀世界——宮崎駿反戰作品回顧
    新華網日本頻道綜合 近日,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日本著名動漫大師宮崎駿在一記者會上敦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其即將發表的戰後70周年談話中,承認日本軍國主義曾對中國等亞洲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並對由此給受害國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進行深刻反省和由衷的道歉。宮崎駿還表示,現在一部分日本人希望忘記過去的歷史,但是日本當年發動侵略戰爭的行為絕不允許被遺忘,更不容否認。
  • 又到8.15 日本戰敗75年歷史記憶不容湮滅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資料圖   2020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  對亞洲人民而言,「8·15」是在歷史記憶中永遠無法磨滅的特殊數字。日本發起的侵略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僅中國就在抗日戰爭中遭受了3500萬人員傷亡和6000億美元經濟損失。
  • 國際觀察|又到8·15,日本戰敗75年,歷史記憶不容湮滅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東京8月14日電(記者姜俏梅)2020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 對亞洲人民而言,「8·15」是在歷史記憶中永遠無法磨滅的特殊數字。此間分析人士指出,這種趨勢令人擔憂,日本只有選擇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才能真正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2019年8月15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內,人們在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 用畫筆呼喚和平:那些正視歷史的日本漫畫家們
    在這部作品中,他揭開日本最黑暗的一頁,讓日本「加害者」的歷史形象裸露在眾人面前:但他在飽受非議中仍選擇說出歷史真相——「《國家燃燒》,正如它的名字所說,講述的是國家(指日本)因發動侵略戰爭而使戰火蔓延,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狀態。很多人因為日本這個國家的意志而飽嘗悲苦,甚至丟掉了性命。為什麼會發生那樣的戰爭呢?作為一個日本人,作為一個漫畫家,無論如何也要寫一寫。」
  • 《奧特曼》創作的幕後故事,透露著超級英雄背後的反戰思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直到60年代,日本受到戰後美國主導的民主改革思想影響,更是由於國民本身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所以日本國內的主流社會思想是和平主義。當時很多漫畫作品中就直白的透露出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對和平美好的嚮往,追求和平與民主也成為了整個大眾社會意識所趨。
  • 《奧特曼》創作的幕後故事,透露著超級英雄背後的反戰思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直到60年代,日本受到戰後美國主導的民主改革思想影響,更是由於國民本身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所以日本國內的主流社會思想是和平主義。當時很多漫畫作品中就直白的透露出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對和平美好的嚮往,追求和平與民主也成為了整個大眾社會意識所趨。手塚治虫的反戰漫畫日本身為一個戰敗國,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抑制。
  • 從中國視角看《螢火蟲之墓》,是反戰還是洗白?
    但是事實已經發生了,日本是侵略國,中國是被侵略國。而在《螢火蟲之墓》中,處處都是侵略國的人怎麼怎麼悲慘,侵略國的土地備受炮火的摧殘,侵略國民不聊生,通過這些事例來表達反戰主題。不好意思,我覺得很怪,這些例子都沒問題,但是錯就錯在定位上。我不願意把它歸為反戰題材,我更願意把它稱之為侵略國洗白罪惡的手段。
  • 捍衛和平的正義之戰
    然而,中國的外交努力和正義呼聲沒有得到美國和國際社會足夠的尊重和重視。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使美國、蘇聯及國際社會清楚地看到,中國再也不是那個軟弱無力的國家了,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從那時起,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建立起了言出必行的國家信譽,任何敵對勢力都不再敢漠視中國的正義聲音。  中國人民以巨大的犧牲維護了地區和平和國際正義。
  • 祖國·正義·和平
    黑色大理石牆體上鐫刻著毛澤東主席手書的8個鎏金大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沿山腳拾級而上,穿過象徵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旋的漢白玉牌樓,高53米、寓意1953年韓戰停戰實現的抗美援朝紀念塔直插雲霄……  9月19日,抗美援朝紀念館經過整修後重新開放。社會各界人士來到這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追思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 戰犯岸信介 反戰安倍寬
    在第13屆亞洲安全峰會上發表的長篇演講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反覆強調「新日本人」將繼承「祖輩」「心系亞洲和平與繁榮」之優良傳統,高舉「積極和平主義」新旗幟,為地區共榮保駕護航。而顯然,安倍有兩個「祖輩」。一個是日本右翼、日本軍國主義陰魂(包括他的外祖父、甲級戰犯疑犯岸信介);另一個則是他自己的爺爺——反戰的、日本和平主義政治家安倍寬。
  • 抗美援朝:捍衛和平的正義之戰
    然而,中國的外交努力和正義呼聲沒有得到美國和國際社會足夠的尊重和重視。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使美國、蘇聯及國際社會清楚地看到,中國再也不是那個軟弱無力的國家了,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從那時起,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建立起了言出必行的國家信譽,任何敵對勢力都不再敢漠視中國的正義聲音。中國人民以巨大的犧牲維護了地區和平和國際正義。
  • 一部令人深刻反思的反戰電影,螢火蟲之墓
    小編認為這部電影的核心內容是反戰,通過描寫兩兄妹因為戰爭而發生的種種不幸運,也描繪了戰爭的可怕破壞力和對普通人的傷害。也暗示了和平的可貴。無論是戰爭的勝利者還是失敗者,無論是戰爭的正義一方還是侵略一方。最普通老百姓和小孩總是無辜的。本部影片裡兩個孩子無盡的孤獨和無助,只能讓人感受到無奈和感傷。有人說這部影片是給戰敗的日本洗地,把他們包裝成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 宮崎駿作品:傳遞反戰信息 拷問否定歷史者良知
    這是宮崎駿動畫電影中典型的結局設計,彰顯了這位蜚聲世界的動漫大師的反戰立場,那就是可怕的武器和猖狂的野心只能讓一個國家走向毀滅,只有平靜的生活和和諧的自然,才可以帶來永恆的幸福。  在日本國內,宮崎駿是公認的和平主義者。他反對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倡導國民尊重歷史和自我反省,敦促政府緩和與周邊國家關係,同時,堅定反對發展核工業。
  • 墨家是最早的反戰組織,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繼承了中國墨家思想
    墨家反對戰爭,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反戰組織,現在有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如果可以,墨子絕對可以獲得諾一個貝爾和平獎。墨家反對戰爭的事例有很多,有的還被拍成電影。比如《墨攻》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墨家反對戰爭,幫助弱國抵禦大國的一個故事。
  • ...特別策劃《回聲嘹亮》第三篇:《一個日本女人的反戰播音日記》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焦點時刻特別策劃《回聲嘹亮》:第三篇《一個日本女人的反戰播音日記》.mp306:25來自湖北之聲FM1046在武漢會戰最激烈的時刻,有一個溫柔甜美的女性聲音,從江漢關附近的廣播室傳出,向戰場前線進行日語和平反戰播音,給參戰的日本官兵以極大的震憾,引起了日軍總部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