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數位化貨幣邁出了重要一步。
4月17日,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宣布,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流通中貨幣(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已經先行在深圳、雄安等地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這意味著數字人民幣離正式落地發行越來越近了。
(網上流傳的農行數字貨幣錢包截圖,來源:新浪財經)
01
貨幣從來都是主權的重要象徵,替代M0(流通現金)的數字貨幣(DC/EP)也一樣。與虛擬貨幣如比特幣不同,數字貨幣背後有國家信用的背書。
全球多國央行正在力推數字貨幣。
2020年2月21日,瑞典央行宣布在全球率先開始其央行數字貨幣電子克朗(e-krona)測試。
4月6日,韓國央行宣布,在2020年12月底進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設計、技術審查,預計將在明年進行小範圍試點測試。
法國央行也發布了數字貨幣實驗應用方案徵集令,宣布將在今年7月10日前,選出最多10個方案進行下一步的試驗。
(新浪財經圖片)
數位化貨幣為何這麼香,「引如許國家競折腰」?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說說貨幣的歷史。
貨幣對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貨幣經濟也被稱為商品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
人類用鈔票的歷史久矣。作為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中國在宋代就出現了「交子」。
而關於貨幣的「原罪」,也爭議已久。
美國連線(Wired)雜誌記者David Wolfman還專門寫了一本叫《無現金時代的經濟學》的書。
書寫得很有意思,尤其是裡面的數字。別嫌枯燥,有故事有乾貨的數字是有靈性的。
其中提到兩點:
細菌。中等濃度的流感病毒可以在現金上存活3天。在人類經歷的數場瘟疫中,現金很可能扮演過極不光彩的角色。
社會成本。紙質現金通常只有3年壽命。2005年,美國花在現金管理方面的費用就高達1100億美元。2007年,歐洲3600億歐元的現金交易成本為500億歐元,這還不算ATM、運鈔車、夜間保險箱和點鈔機的成本。
如果將紙幣體系轉變為完全的數位化貨幣體系,各國可以節省年GDP的1%。
這是數位化貨幣「真香」的原因之一。
(新華社圖片)
02
現代貨幣,曾經採用金本位制。
最早實行金幣本位制的國家是英國,1717年著名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擔任英國鑄幣局局長期間,將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固定在3英鎊17先令10.5便士。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由於各種原因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現今國家法定貨幣背後都是國家信用和黃金儲備在支撐。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世界上第一款虛擬貨幣——「自帶光環」的比特幣出場了。
比特幣有幾大特點:匿名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追溯、跨境流動等。此外,開發者聲稱它總量有限(2100萬個)、產出趨緩。
與此同時,一大批「虛擬貨幣」跟風出世。
(比特幣,百度百科圖片)
主權國家發行貨幣,依賴的是國家信用和黃金儲備,而虛擬貨幣的「信用」基礎是數學算法。
缺乏明確價值基礎的虛擬貨幣,淪為投機的工具,開啟暴漲暴跌之路。
而虛擬貨幣的匿名性和不可追溯性,很容易變成跨境洗錢的工具。這其實是在挑戰國家的主權。
有挑戰必須有應對,這是各國如此重視數位化貨幣的原因。這也是數位化貨幣「真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也不例外,2017年中國在叫停國內虛擬貨幣交易的同時,也開啟了數位化貨幣的研究。這一年年初,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成立。
此後,該研究所在各地積極布局研發機構。2018年6月15日,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企業由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100%控股。
03
(劉國宏)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所長劉國宏表示,央行數字貨幣選擇深圳作為內部封閉試點測試城市,並不意外。
深圳有平安、騰訊等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領域有眾多突破的企業。
早在2016年,就由平安、招商等40多家金融機構和科研院所,聯合成立了中國(深圳)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和中國(深圳)Fintech研究院。
這兩個機構主要作用就是配合人民銀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研究制定數字貨幣的行業標準,開展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業務研究,探索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應用。
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也明確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行動支付等創新應用。
「可以說,金融創新活躍、應用場景多、研究布局早等因素,使深圳順理成章成為央行數字貨幣試點測試城市。」劉國宏說。
04
那麼什麼是數位化貨幣呢?可以說,這是人們手中的人民幣紙鈔的電子化版本。
數位化貨幣的載體,是數字貨幣錢包。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此前在網上公開課程中稱,數字貨幣是紙鈔替代,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形態是數位化的。
「只要你我手機上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那連網絡都不需要,只要手機有電,兩個手機碰一碰,就能把一個人數字錢包裡的數字貨幣,轉給另一個人。」
數位化貨幣與行動支付並不相同。數位化貨幣是法定貨幣,而行動支付只是支付方式和工具。
然而從消費者的直觀感受來看,使用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和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從體驗上來說可能差異並不大。
央行數字貨幣出現後,是否要取代所有的人民幣?
(穆長春,新浪財經圖片)
穆長春介紹,央行數字貨幣是要從M0入手。也就是說,要從數位化的貨幣替代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並非要取代所有的人民幣。
在商業銀行帳戶裡的餘額,實際上已經以數位化的形態存在了,沒有必要再進行替換。
就算從替代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不少專家也認為,即使推出央行數字貨幣DC/EP,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法定數字貨幣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現金,二者會長期共存。
數字貨幣會如何發行呢?
據了解,數字貨幣的發行制度,通常遵循從中央銀行到運營機構的雙層投放體系;其中,運營機構通常是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擁有發行數字貨幣權利的機構。
運營機構可以向中央銀行申請數字貨幣的發行額度,並基於申請到的額度通過中央銀行部署在運營機構的前置加密機來「發行」數字貨幣,然後再面向普通用戶提供與數據貨幣相關的兌換服務,其發行額度通常取決於運營機構在中央銀行繳納的準備金額度。
05
這麼香的數位化貨幣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劉國宏預計,法定數位化貨幣發行無疑加速數字經濟發展,為接下來的萬物互聯各種模式創新提供了引爆點。
他說,對深圳而言,數位化貨幣的試點測試是新一輪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起點,需要以更加開放姿態和更加嚴謹的態度把握機會,加快數位化貨幣發展和相關應用場景,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三月份,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等組成的課題組,發布了一份名為《城市現代化探索中的深圳實踐》的研究報告。
報告中說,近年來,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與傳統的全球金融中心紐約、倫敦、香港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建議深圳要通過數字經濟、區塊鏈、數字貨幣、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方面的改革和試驗,創新金融模式,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格局:
一是開展數字貨幣創新應用,推動深圳跨境金融發展。積極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行動支付等創新應用,提升數字貨幣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經濟效益,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二是落實央行數字貨幣在深圳試點,出臺數字貨幣試點的規範性文件,完善數字貨幣市場監管機制,加快商業銀行和相關產業的配套技術和設施的建設,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試點數字貨幣跨境支付和結算,推動跨境金融發展,對接國際金融市場。
參考引用消息:
俠客島:《中國要變「無現金社會」?這個兩會提案有意思》、《比特幣,被「斃」了》;
21世紀經濟報導《拆解中國版數字貨幣:央行在深圳、雄安等地測試》;
經濟日報:《法定數字貨幣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