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美軍戰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一枚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炸彈在500米的高空中爆炸,將廣島這座工業城市夷為平地,一瞬間就造成了近13萬人的死傷,但是這並沒有讓日本高層恐懼。
確實,美國早在1945年3月就對日本東京發動了「李梅火攻」,使用燃燒彈進行地毯式轟炸,東京城區一片狼藉,近10萬名軍民喪生,所造成的損失不比「小男孩」小。日本高層還不是叫囂「一億玉碎」堅決不投降?
當時日本覺得美國只有一枚原子彈,因為日本在1941年的時候,也開啟了原子彈研發計劃,以當時日本的技術和掌握的鈾礦,提取10公斤的濃縮鈾需要上萬年的時間,而10公斤剛好夠製作一枚原子彈。日本不認為美國的技術比他們先進多少,能弄出一枚原子彈已經很不容易,所以日本高層並沒有放在心上。
然而,廣島核爆的第三天,美國又在長崎投下了一枚名為「胖子」的原子彈,瞬間造成近7萬人的死傷。這一回日本高層終於坐不住了,立刻讓兵器行政本部第八研究所分析美國究竟能製作多少顆原子彈,結果讓日本高層大吃一驚。美國的鈾礦石產量是每年10000噸,每年可以從中提取30噸濃縮鈾,理論上可以製作1000枚原子彈!
這個結果讓日本高層絕望,隨後選擇了宣布投降,他們能和美軍拼命,但是不想毫無反抗之力地被消滅。
其實當時美國的原子彈產量並沒有這麼恐怖,日本宣布投降之後,美國得意洋洋地告訴日本:「其實原子彈當時只有5枚,一枚用於實驗,一枚投在廣島,一枚投在長崎,還有一枚在運輸過程中被擊沉,沉入了海底,最後一枚原本是計劃在8月15日投在東京的。」
其實這是美國擔心日本投降之事有反覆,故意欺騙日方的。美國原子彈製造計劃的總負責人格羅夫斯後來回憶道:二戰期間美國總共就生產了三枚原子彈,其中一枚用於實驗,「小男孩」和「胖子」是美國當時僅有能使用的原子彈。
不過假如日本不投降,而美國後續又生產出了原子彈是一定會繼續往日本扔的。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廣島核爆的當晚就發表聲明:如果日本不投降,將會繼續往其他地方投擲原子彈,事實上他們也是這麼做的,只是原子彈的產量跟不上。不過以美國的工業能力,繼續製造出原子彈是很輕鬆的。
如今核彈沒有出現在戰場上是因為有多國持有核彈,大家都擁有給對方造成毀滅性打擊的實力,因此能相互威懾。而當時只有美國有擁有原子彈,因此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不用擔心遭到核報復。
所以假如日本不投降,美國後續製作的原子彈一定會毫不留情地往日本本土扔下去,甚至美國人還製作了相關的計劃。
如果扔了兩枚原子彈日本還不投降,說明日本不會被核威懾嚇倒,美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就達不到了。而針對這種情況,盟軍早就做好了相應的作戰計劃,這就是「沒落行動」。
這個計劃中,美軍將投入500萬兵力,英軍將投入100萬兵力對日本本土發起登陸作戰。當時評估這個作戰計劃一旦實施,將會給美軍帶來上百萬的傷亡。為了減少美軍的損失,美軍計劃使用毒氣彈和原子彈等非常規武器進行支援。而馬歇爾也下令要在未來的登陸作戰中使用原子彈支援。
當時關於原子彈的計劃都是機密,但是曼哈頓計劃的工程師尼克爾斯少將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當時在他提交的報告中說明了,在「沒落計劃」中,他們將提供大約15枚原子彈支援前線部隊。」
綜上所述:
假如日本不投降,繼續吃原子彈是板上釘釘的,這是美國高層已經商量好了的,必須投放原子彈減少部隊的傷亡。
或許我們今天會覺得原子彈核汙染太大,美國會因為害怕核輻射毀滅地球而投鼠忌器。但是當時是戰爭狀態,美國最優先考慮的就是以最小的損失擊敗對手。並且之前人類從來沒有使用過核武器,對核武器後續的輻射危害也是炸了長崎和廣島多年後才深有體會的。再加上當時只有美國有原子彈,核汙染再嚴重汙染的也不是美國本土,因此美國壓根不會投鼠忌器。
(全文完)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