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考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56人錯,蒙曼的點評有水平

2020-12-10 美詩美文

近些年,有一個很熱的文化熱詞,一遍一遍地被提及,它就是:去魯迅化。這個名詞是從哪裡來的,其實大家都不太能說清楚。之所以會有這個詞,很大原因是有些朋友發現語文課本上有一部分魯迅的經典小說節選被刪除了。

頗有意思的是,在「去魯迅化」被不斷提及時,莫言、餘華、賈平凹、陳丹青、馬未都等文化名人,又多次在不同場合承認:魯迅是對我影響很大的作家。莫言先生甚至表示,如果能用平生所有小說,換一部《阿Q正傳》他是很願意的。其對魯迅的敬仰之情,可想而知。

其實筆者很清楚,那些認為魯迅的作品在今天不太適合孩子們讀的朋友,也有自己的理由:比如魯迅小說風格比較犀利;比如通假字比較多,常被認為是錯別字;比如有些內容太深刻,孩子們不一定能讀懂。

如果真的這樣想,筆者倒是建議大家從魯迅的詩歌開始入手,因為魯迅的詩相對來說更容易理解,而且也同樣很經典。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與小說相比,魯迅的詩作更是長期被遺忘和忽視。以至於一些很經典、很有水平的作品,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這一現象,在詩詞大會的一期節目上被體現了出來。當時考的是這樣一道題:

給出了後兩句,讓選手們對出前兩句。愛看詩詞大會的朋友都知道,這個節目是不涉及現代詩的,所以現代詩人也很少被提及。魯迅這首七言絕句,也是首次入這個節目。

說起來後兩句中的「我以我血薦軒轅」是經典的名句,臺上這位選手也是多次突圍的高手,但他卻支支吾吾半天才想出答案。百人團則更是慘,100位選手共有56人答錯了,這個錯誤率在詩詞大會並不算多見。

難道魯迅這首詩不夠經典、不夠有水平?所以不值得大家讀一讀?我們來看看全詩就能明白:

《自題小像》(現代.魯迅)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首詩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寫的,在那裡他一直惦記著國內的情況,並積極參加了同學們的反清活動。為了與清庭劃清界限,他剪掉了長辮子,也就成了我們現在在很多照片裡看到的髮型。剪完後,年輕的魯迅挺高興,便去照了張照片,並在其背後即興題寫了這首詩,寄給好友。

這首詩,在現代人寫的絕句裡,算得上是經典了。首先,從遣詞來說,它既用了神話傳說又不著痕跡地化用了典故,十分地道。其次,從意境上來看,風雨、寒星等極具象徵意義的意象,讓全詩充滿了美感。最讓人喜歡的,當然是最後一句「我以我血薦軒轅」,很多不知出處的朋友,或許還會以為這是金庸武俠小說裡的句子,它酷酷地、霸氣十足。在這樣一首詩裡,我們看到了魯迅極強的古文功底,以及他對家國的赤子之心。

魯迅的詩成為題目,自然引起了在場老師們的熱烈點評。王立群老師,深深地敬佩魯迅的筆力。而蒙曼老師的點評,則更有意思,她的點評大概是:

我們現在拍了張新照片,也喜歡曬在朋友圈裡。黃巢等古人,也都曬過。但魯迅與他們不一樣,雖然是自題小像,但寫的並非誇自己多玉樹臨風。他首句說自己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了,但不是愛上了某個人,而是把整顆心交給了國家,這就是他為何會被稱為「民族魂」。

筆者認為,這段點評是很有水平的。她把我們現在曬照片和魯迅的曬照,以及古代的黃巢三者相對比,讓我們看到了魯迅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一般人曬照片,只是單純地秀自己的顏或者身後的美景;黃巢當年,則是有感於自己身份地位的變化。但一向不太喜歡照相的魯迅,卻在照片後賦上了這樣一首高水平的作品,確實令人欽佩。

這首詩傳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在這100多年裡,很多老一輩的文化名人都提到過它,比如茅盾和鍾敬文就非常喜歡它。然而在詩詞大會這樣的詩歌盛會中,這麼有名的句子卻有56位選手不會,這讓人不得不感嘆:魯迅先生難道真的被遺忘了嗎?

筆者不反對從課本中刪除一些魯迅的作品,畢竟課本篇幅有限,偶爾作一些調整,讓大家見識到更多優秀的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對於像這《自題小像》這樣的作品,哪怕它沒有在課本裡,也真的不應該被遺忘。本身先生留下的詩作就不多,不是嗎?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酷酷的「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寫的,但你知道上一句有多悽美嗎
    迎來人生的新挑戰,我總是把「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掛在嘴邊;遇到領導說我不按套路出牌,我隨口就懟上一句「從來如此,便對嗎」;覺得孤獨的時候,我念叨著「猛獸永遠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就連遇上熊孩子,我總忍不住說上一句「小時候不把他當人看,長大後他就做不了人」。是的,這些我們用在當今社會一點都不違和的句子,都出自魯迅之口。
  • 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一詩,其實和朱安有關,你看第一句寫的什麼!
    1903年,22歲的魯迅剪掉了辮子,並寄了一張照片給許壽裳。照片的背面題有一首七言絕句: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如今在很多不同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首詩,如滬教版和長春版。
  • 我以我血薦軒轅(外一篇) --致奧杯賽的青少年朋友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1903年魯迅先生贈好友許壽裳照片後的《自題小像》,就有這種迷茫與茫然。其實,沒有茫然,就沒有求索,更沒有進步,當然,也就無法自勝為強,自己戰勝自己,而成為魯迅先生自己希望的真的猛士,敢於擔當。奧杯賽就提供了這種自勝為強,超越自己的契機,是一次超越自我的大機遇,彌足珍貴,所以,一定要加倍珍惜。其實,比賽不是初衷,獲獎也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大家能夠聚集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路漫漫兮其修遠,大家走到一起,凝心聚力。
  • 詩詞大會決賽龍洋再出現口誤,錯用魯迅經典詩形容選手,彭敏笑了
    關於龍洋的水平問題,前幾期筆者和大家討論過,個人覺得龍洋還是挺謙虛地,而且也做足了功課。比如在第9期中,她念對了「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中的「雨」字,這個雨是第4聲,作動詞用。還有她還曾念對了辛棄疾《破陣子》中的「馬作的盧飛快」,這裡的「的」念「DI」,很多人經常念錯。
  • 詩詞大會考「山重水複疑無路」難住59人,語文老師:上課時白講了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總有很多朋友來問我:「到底該如何提高古詩文水平?」這些朋友,有些是詩詞愛好者,這麼問是單純地出於對詩詞的喜愛;有些是孩子家長,這麼問是希望孩子在中考和高考時,能對古詩詞等文言文題目應付自如。
  • 詩詞大會導師蒙曼:因一首王維詩被贊,卻因「鋤禾日當午」被質疑
    不少詩詞迷則認為,所謂「鋤禾」並不是把地裡的禾苗鋤掉,在古詩詞裡「禾」經常被當成一個泛指詞,鋤禾在這裡的意思就是鋤草。 其實對於蒙曼老師的「種莊稼的過程」一說,筆者認為並沒什麼錯,畢竟她強調的是過程。現在各地很多務農的朋友仍習慣說「我是種莊稼的」,他們說的「種」包括的也是鋤草、插秧、收割等過程,蒙曼老師要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 評《壯士出川》:以「血薦軒轅」澆歷史塊壘
    評《壯士出川》:以「血薦軒轅」澆歷史塊壘 >  魯迅先生曾將自己在困頓和冷遇中,堅定不懈的愛國情懷寫入詩中,其文曰:「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 國學大師蒙曼,實力到底怎樣?詩詞大會上為何被一首唐詩打回原形
    前有美女教授於丹跌下神壇,今有蒙曼才女因詩翻船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達、網絡的進步,詩詞再次被搬上熒幕、推上網絡,網絡給眾人提供了平等且自由發揮的平臺,物質生活的提高讓眾人開始追求精神提升,專家學者的妙語連珠被奉為經典。
  •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書香中走出的才女,告訴你讀書到底多有用
    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教授,自《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她的名字為大眾所認識,這位出口成章,妙語連珠的女士,舉手投足之間都帶著淡淡的書卷氣,給人以優雅得體的美感。蒙曼用她的經歷實實在在的跟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哪怕是沒有顏值,也可以自信的站在人前。
  • 不以一次過失妄自評價人,國學大師蒙曼老師,值得我們去尊敬
    03其實蒙曼老師在百家講壇上講解歷史的時候並沒有很多人知她,而是在她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後,才慢慢有更多人知道了她蒙曼老師也因此在公眾面前有了更多的曝光。然而,正所謂人紅是非多,隨著蒙曼老師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一些人對她的質疑和不滿也逐漸顯露出來。在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播出時,節目現場出現了憫農這首詩,這是一首中國人都十分熟悉的詩歌。在小學時我們就學過這首詩,其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更是深深刻在腦海之中。
  • 詩詞大會評委蒙曼坐客清北網校大師課 談經典詩詞品讀
    讀詩,對孩子到底有哪些好處呢?近日,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做客清北網校大師課,全面剖析經典詩詞,向廣大學生傳遞品讀經典詩詞的用途。蒙曼表示,讀書是可以兼顧現實和理想的出路,不學詩,無以言。
  • 李清照有多牛?一首詞讓丈夫3天不出門,詩詞大會蒙曼兩字評價她
    於是便有人稱其「清代李清照」,接著甚至有人說她是清代第一女詞手。筆者倒不是說賀雙卿的作品沒水平,只是若是放在兩宋當真只能算是一般,可見對於一個普通才女,能與李清照沾上點邊是有多重要。除了清代李清照,民間還有元代、明代李清照的說法,然而大家渴望出現第二個李清照的夢想終究也只有是想想,因為千年來論筆力和精神境界,除李易安外,才女中再無第二人。
  • 從香菱學詩說起:蒙曼攜《四時之詩》做客江蘇書展
    2018年7月15日,《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著名隋唐史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老師攜新作《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做客江蘇書展,與現場讀者暢聊唐詩中的人文精神。
  • 【魯迅名言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賞析: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出自《自題小像》是現代偉大文學家魯迅在日本東京學時給他的摯友許壽裳的詩作。詩本無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 詩詞大會蒙曼解釋令人大悟
    有些古詩句,字咱們都認識,看起來也挺好理解的,但用著用著就用錯了。隨便舉個例子,「一日三秋」是什麼意思?很多朋友會認為很簡單,不過就是一句肉麻情話:一日不見,就像隔了三個秋天那麼長。但事實上,這句話卻曾引起過不小的爭議。
  • 蒙曼:四季詩意生光輝
    江西盛產農民,其實就是物華天寶,這地方有大江大河,是魚米之鄉,所以農業自古就發達,經濟發達,自然孕育出人文氣息,「富而好禮」之後才會有所謂的臨川才子出現。緊接著,蒙曼話鋒一轉,「農民和才子是對天時非常敏感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農民的工作節奏隨著四季走,才子的心情跟著四季走,所謂『傷春悲秋』,江西人對四季有很深切的感受。」
  • 不少人理解錯了
    有些詩詞,只要讀過一次,就很難忘懷。顯然,嶽飛的《滿江紅》就是這樣的作品。雖然近幾年,有學者稱這詞可能不是嶽飛寫的,但他們給出的理由顯然無法說服所有人,所以目前多數學者還是認為是嶽飛所作無疑。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詞寫得很有水平。論遣詞上,字字精準,無一字可換;論意境,悲情中不失豪邁,寫景與抒情寫意完美融合,令人回味無窮。看起來,它很容易理解,但是對其中7個字的,不少人理解錯了,這7個字就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在詩詞大會中,曾就此詞出過一道題。
  • 中華好詩詞|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清末民國時期,出了不少古詩詞詩人,詩詞質量都很高,在此精選部分作品,從文學角度品味民國時期的文化風流。《讀陸放翁集》梁啓超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我亦五陵年少,如今是夢醒青樓。奈腰纏輸盡,空思騎鶴揚州。《自題小像》魯迅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 詩詞大會康震用「此曲只應天上有」開場,觀眾不信他竟會犯這種錯
    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吸引了不少詩詞愛好者的目光,但眼尖的觀眾發現這一季其實是有不少失誤的。首先主持人龍洋連續說錯話,比如用「黑雲壓城」來形容失明的大學女生,讓觀眾表示「情何以堪」。其次,場上選手的水平被指不如往期,不少簡單的題答不出來也就罷了,連幾期擂主彭敏都會念錯「獨樂不如眾樂樂」中的「樂樂」。不過作為觀眾,咱們也是能安慰自己的,畢竟嘉賓還是咱們最愛的康震、蒙曼、王立群等人,能聽到這些老師的點評也是一種享受。不過在近期的節目中,連康震老師都被指用錯了詩,這是怎麼回事呢?
  • 魯迅充滿江湖氣的兩首詩,少年讀時只覺炫酷,中年再讀已溼了眼眶
    但凡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就沒有不知道魯迅先生的。之所以我敢說這句話, 不是為了自己多麼了解魯迅,而是強調一代文豪魯迅的文章經常出現在語文課本裡當做教學材料。不僅如此,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的創作,充滿著犀利的筆鋒和發人深省的直言不諱,拉回了許多無數深陷迷途的年輕人。其實在魯迅背後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說他給別人的評語和燦爛的詩詞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