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壯士出川》:以「血薦軒轅」澆歷史塊壘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評《壯士出川》:以「血薦軒轅」澆歷史塊壘

  魯迅先生曾將自己在困頓和冷遇中,堅定不懈的愛國情懷寫入詩中,其文曰:「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把35集的《壯士出川》看下來,總體感覺正是如此,這是一部帶有強烈正名色彩的、充滿正氣的電視劇。這部四川廣播電視臺製作的電視劇,為抗戰史中「川軍」的悲涼與悲壯,書寫了一首盪氣迴腸的頌歌。它的敘事基調,有似於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 。

  這部作品很好地駕馭了史事和傳奇敘事的關係,史事有根據、傳奇有韻味、角色體系設計得虛實得當、輕重得體,為抗戰題材電視劇創作增添了地方系統抗戰故事的新樣式,是一部可圈可點的好作品。

  把《壯士出川》放在近年來的抗戰題材電視劇娛樂化的視野下來打量,它有激烈的戰爭場面,有抒情化的渲染,但沒有過度的誇張;有草莽出身的角色,但沒有對江湖趣味的激賞;其中有愛情故事的描寫,但沒有沾染情感泛濫的弊端;其中有對日酋的刻畫,但沒有臉譜化的簡單處理。這當然是以最低標準來衡量《壯士出川》 ,但卻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早在四年前開始劇本創作的時候,本劇的創作態度就是端正的。 《壯士出川》把握住了社會效益為主導的大端。這對我們今後在創作抗戰題材電視劇時,如何協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是有參考價值的。

  把《壯士出川》放在近年來描寫國民黨系統軍隊抗戰故事的電視劇作品群中來看,我覺得這部作品是我國抗戰題材電視劇中,第一部較為完整地描繪了一支國民黨地方軍隊抗戰功績的作品。自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以來,我們描寫國民黨系統抗戰的電視劇,有兩個明顯變化。第一,是作品中國民黨軍隊和地方士紳角色的正面色彩更為濃厚了,包括軍事素質、文化教養、倫理道德都有提高。第二,作品描寫的題材開始向專題化轉變,出現了描寫中國遠徵軍的作品《中國遠徵軍》 、描寫國民黨空軍對日作戰的《遠去的飛鷹》 《血戰長空》 。這次《壯士出川》描寫的是國民黨川軍系統的抗戰故事,為這個專題化的轉型增加了一個類別。

  我對「川軍」的最初印象來自於小學初中時看的電影《突破烏江》 《大渡河》等作品,模糊之中知道紅軍也曾遭到「川軍」的圍剿,「川軍」是反動派的軍隊。這支「雙槍軍」既受國民黨中央軍的排擠,又是不堪一擊的。1986年,我上高中的時候,

  第一次看了《血戰臺兒莊》 ,其中就有對川軍趕赴山東作戰的介紹,而王銘章師長在城頭拔槍自殺的段落留給我深刻的印象。我了解「川軍」的視野過程,是與大眾傳播的視野變化密切相關的,是與30年來我們的文化觀念轉換密切相關。

  把《壯士出川》放在歷史題材創作中來看, 《壯士出川》以川軍為觀察對象,描寫了從淞滬抗戰到老河口抗戰的這段歷史。作品在題材處理和結構安排上,採用史實和傳奇結合的方法,在大節點上把重大戰役的部署與「川軍」高級將領結合起來加以表現,突出史實性;在對川軍抗戰歷程中的小規模戰鬥的描寫採用了傳奇處理的方式。作品以尊重歷史人物、崇敬民族英雄的方法,塑造劉湘、鄧錫侯、王銘章等四川籍軍人的形象,在描寫川軍帶有的地域文化特點時,則選取了靳繼忠、張抗、楊彪、吳天祿、何陰陽、王長生、楊得貴、夏之悅、鄭桂芳等角色,在亦莊亦諧的群像中,把袍哥文化、煙土嗜好、風水信奉與世家望族、留洋求學、堅毅自勵、淳樸本分結合起來,達到了通過群像展示時代風貌和地方風物的作用,四川人因此立體起來。

  《壯士出川》在角色處理上最成功處有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在此基礎上設計的感情戲。葛薇、夏之悅和鄭桂芳身上負載著四川女性和中國女性的集體價值,她們的痛苦和犧牲,是四川民眾和中國人民承受苦難程度的縮影,她們與所愛的人同赴國難、壯烈殉國,她們連同那面「死」字大旗,把四川人民共赴國難的悲壯,從「川軍」這個職業軍人集體,延伸、還原到淳樸的四川人民的偉大形象之中。在我看到的抗戰題材電視劇中, 《壯士出川》是情感戲處理得最大氣、最昂揚的作品。第二,就是這部作品在角色設計上的辯證結構。在國民黨軍對內,有中央軍和川軍的對立統一矛盾,在中央軍內的政訓處,有葛薇這樣的左派和李波這樣的右派;在川軍內,有張抗這樣的專業軍人也有吳天祿這樣袍哥老大,有張抗這樣的平民家子弟也有楊彪這樣的闊少;在袍哥行列中,有吳天祿這樣的好漢,也有莽娃這樣的二流子。雖然犧牲了一定的角色個性,但是卻容納下了特定時段歷史和文化的複雜性。在用辯證視角處理角色的基礎上,作品讓所有角色最終都走向敢於犧牲的正途,完成了民族大義的統一性。所以這部作品裡沒有一個叛徒。

  本劇在細節處理上有很多精彩之筆。比如,鄧錫侯視察部隊時,廚子秦福財不要獎章,只想添一件棉衣以抵擋早起做飯的風寒;在西充,曲曉松報名入伍時看見有包子,把自己領的那份兒讓嫂子帶回去,給沒吃過包子的兒子吃,在打遊擊期間他打盹醒來時說夢見了兒子吃包子;和尚出身的楊得財,開始還沒有從僧人的角色中脫出來,在戰場不願意殺鬼子,在目睹日寇暴行後,他大開殺戒,但當他面對日寇留下的嬰兒,慈悲心又萌生出來,這都處理得相當精彩。

相關焦點

  • 《壯士出川》超好看的一部還原歷史的川軍抗日劇
    這幾天追了一部好看的以川軍為題材的抗日劇,《壯士出川》雖然這部劇2014年熱播,但是今天重溫,感動依舊,震撼心靈。真實是這部劇的力量,一開播獲得滿滿好評。
  • 推薦一部抗日戰爭劇《壯士出川》
    《壯士出川》講述的就是抗戰時期川軍出川的抗戰事跡。抗戰時期川軍出川350萬人,相當於當時整個抗戰人數的五分之一,劉湘一句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整個川軍就離開了家鄉,為了和平為了保護兄弟姐妹參加抗戰。
  • 《壯士出川》摒棄雷劇套路 戰爭大戲看年輕人的
    原標題:戰爭大戲看年輕人的   《壯士出川》原名《壯士一去》,取「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意,追求可謂壯哉,「一去」後被「出川」替代,顯然是為突顯出處,一去兮不復還者,乃悲壯川軍也。   在經歷了抗戰神劇的迷失之後,抗戰劇終於回到嚴肅軌道。
  • 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一詩,其實和朱安有關,你看第一句寫的什麼!
    照片的背面題有一首七言絕句: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如今在很多不同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首詩,如滬教版和長春版。因「我以我血薦軒轅」一句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加上魯迅同年還發出了「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等具有強烈民族情結的愛國之音,所以很多人在解讀這首《自題小像》時,往往會認為「靈臺無計逃神矢」和「風雨如磐暗故園」也僅僅是抒發愛國之情。
  • 我以我血薦軒轅(外一篇) --致奧杯賽的青少年朋友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1903年魯迅先生贈好友許壽裳照片後的《自題小像》,就有這種迷茫與茫然。「朝發軔於太儀矣,夕始臨乎於微盧」,需要從根本意義上表達與表現,實現與完成自己,文以載道,大寫出真正的自己!其實,茫然與你們同在,困惑與你們共行。文化自信,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該擁有怎樣的雄襟與心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中,需要怎樣的擔當與面對?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需要一種精神的篤定。
  • 《致敬川軍》350萬壯士出川,悲壯的巴蜀鐵軍
    他們參加了正面戰場幾乎所有的大會戰,真正演繹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川軍的回憶錄中,句句是抗戰意志的堅定,字字是為國捨身的決然。盧溝橋的槍聲一打響,川軍將領紛紛請纓抗戰。1937年劉湘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凡我國人,必須歷經艱辛,從屍山血海中求得最後之勝利,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擔負之責任,較其他各省更重」。
  • 酷酷的「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寫的,但你知道上一句有多悽美嗎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對於這首詩,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我以我血薦軒轅」這7個字,說實話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句詩,還以為是金庸或者古龍武俠中金句,確實寫得酷酷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的上一句有多悽美。年輕的魯迅寫這首詩不是為了耍酷,而是放不下遠方的家國故土。
  • 詩詞大會考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56人錯,蒙曼的點評有水平
    當時考的是這樣一道題:給出了後兩句,讓選手們對出前兩句。愛看詩詞大會的朋友都知道,這個節目是不涉及現代詩的,所以現代詩人也很少被提及。魯迅這首七言絕句,也是首次入這個節目。說起來後兩句中的「我以我血薦軒轅」是經典的名句,臺上這位選手也是多次突圍的高手,但他卻支支吾吾半天才想出答案。
  • 無川不成軍!西充800壯士出川抗日,只剩下1人
    但八年抗戰中,他們幾乎無役不戰,付出了最慘烈的犧牲,最終贏得了「無川不軍」的稱號。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屬南充市下轄的西充縣,一個八百壯士出川抗日的故事,至今仍婦孺皆知。2005年,西充八百抗日壯士惟一生還者李宏毅老人病逝。臨終前,他將一本親筆所寫的《徵途札記》留給了兒子李汝江。
  • 《壯士出川》以真實題材講訴川軍部隊為抗戰勝利所作的貢獻
    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對全省作出動員:「中華民族為鞏固自己之生存,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積極抵抗!凡我國人,必須歷盡艱辛,從屍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後之勝利!
  • 《我的團長我的團》:壯士出川,幾人回
    壯士出川,幾人回?「只要還有一個四川佬,川軍團就沒的死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川軍以貧弱之師在歷次大會戰中,戰績卓著,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成為人所稱道的鐵血之師。01《壯士出川》——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是除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
  • 在《壯士出川之鐵血徵途》中林江國他飾演的是什麼角色?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部諜戰片《壯士出川之鐵血徵途》,希望你們喜歡......由花箐執導,陳莊、冉光澤、陳秋平編劇,林江國、吳其江、衣珊、石安妮、劉冠成等主演的史詩戰爭巨製《壯士出川之鐵血徵途》於2013年10月2日登陸湖南經視頻道,每天四集連播讓觀眾直呼過癮。
  • 張抗因《壯士出川》而走紅,看完這部電視劇後我們很受感動
    張抗就是這一時期的熱血軍人,張抗是《壯士出川》中的男主角,張抗也因《壯士出川》而一炮走紅,張抗憑藉著愛國熱情和作為軍人的使命感紅遍全網也是理所當然的,在此僅以個人的觀點為《壯士出川》這部電視劇點讚,張抗和戰友們的民族大義感和愛國熱情為抗日戰爭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張抗從軍的時代背景。張抗是一名軍校生,還沒有畢業,就走上抗日的道路。
  • 《壯士出川》你一定想知道的幕後故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壯士出川》是由花箐執導,高姝瑤、林江國、王韋智主演的一部抗戰劇。該劇主要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奉命增援的川軍20軍某團一上戰場便與日軍遭遇,奪回了戰略要地頓悟寺。日酋震動,日軍大舉反攻,至此雙方展開拉鋸戰。
  • 川人不負國!國難當頭,350萬川軍出川,65萬將士血灑沙場
    《告成都市壯丁同胞》,數百萬四川壯士毅然奔赴沙場 「假如我們看見一個老人家和一些可憐的婦女,小孩正在被一群強盜打搶的時候,我們強壯的男子,
  • 西充800壯士出川,僅一人生還,昏迷時卻喊出了心聲:抗戰勝利了
    西充800壯士出川,僅一人生還,昏迷時卻喊出了心聲:抗戰勝利了!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四川為全國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戰爭爆發到結束,一共有350萬川軍開赴戰場,而在這部分人中,有近1/4的戰士永遠埋葬在他鄉。
  • 川軍出川血鑄壯歌!百歲老兵助陣《九條命》成都首映,11月13日全國...
    這樣一段歷史,不應該被忘卻。出品方介紹,當年川軍出川抗戰,捨生忘死保家衛國!雖然英雄逝去,戰爭已遠,但熱血難涼,籌備電影的初衷就是為了銘記英勇無畏的鐵血川軍,牢記歷史,同時展現英雄們鋼鐵般的意志,激勵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積極進取,勇往直前。
  • 完美世界《軒轅傳》12點玄幻開啟
    完美世界旗下首款次世代2D巔峰神話歷史網遊——《降龍之劍-軒轅傳》今日12:00開啟玄幻公測。2D網遊超大型PVP跨服賽、弒神屠魔的三界陣營戰激情開戰,4分鐘極速下載微端,微博帳號直接登錄,更有業內首創九龍年卡傾情送禮,年度福利全面放送。
  • 真實抗日史詩大劇《壯士出川》感人至深40全集劇情分集介紹
    壯士出川第34集劇情  張抗聯繫不上楊得貴讓吳天祿帶人去救,但這時的和尚已經和鬼子拼到最後一口氣倒在了戰場上。一線陣地失守了。  吳天祿把滿身是血的和尚背了回來,但楊得貴再也站不起來了。吳天祿不願相信和尚已經死了瘋了一般要去找鬼子拼命。
  • 八百壯士
    同時湧現出無數捨身取義的英雄人物。   在外族入侵面前,為了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無數中華兒女與闖進家園的敵人死拼到底,不畏強暴、不怕犧牲。正是有了這種英雄的犧牲精神,中國才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被選中的犧牲   不論是謝晉元,還是他手下的弟兄,事先都沒有想到,他們會被歷史選中擔負這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