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出川》以真實題材講訴川軍部隊為抗戰勝利所作的貢獻

2020-12-16 騰訊網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爆發,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國通電請纓抗戰:「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決大計,甫澄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不久,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上,劉湘慷慨激昂,再次聲明:「四川為國家後防要地,今後長期抗戰,四川即應負長期支撐之巨責。四川竭力抗戰,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劉湘

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對全省作出動員:「中華民族為鞏固自己之生存,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積極抵抗!凡我國人,必須歷盡艱辛,從屍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後之勝利!四川為國人期望之復興民族根據地與戰時後防重地,山川之險要,人口之眾多,物產之豐富,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

就在這個月,各路川軍將領集議抗戰事宜,決心放棄前嫌,統兵14個師,開赴抗日前線。

為抗日,川軍執行了蔣介石「軍隊國家化」的指令,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整編。後來根據國民政府統計,川軍在抗戰時期的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傷亡總數的1/5,居全國之冠!

川軍前腳出川抗日,國民政府後腳遷都到了重慶。到國民政府首都都南京,近8年時間,四川一直承載著各種超負荷的負擔。四川人民卻始終毫無怨言,一邊節衣縮食、勒緊褲帶支援政府抗戰,一邊含淚把近300萬子弟再送前線。

後期製作

《壯士出川》為了忠於歷史,劇本四年磨一劍,幾易其稿,編劇陳莊、冉光澤等人廣泛徵集了相關專家的意見,還特別成立了攝製組,跑遍全川尋找到了四十多位存世的川軍抗戰老兵。劇中在人物塑造、情節設置等方面對歷史進行了儘可能的還原。此前,《壯士出川》在湖南、廣東等地方臺播出後口碑不俗,大片式的畫面感和緊湊的劇情令人稱道。不過,劇中設置了高密度、多種類的戰爭場景,不但每集都有戰鬥,還匯集了炮擊戰、白刃戰等多種戰術打法,同時還刻意保留了諸如斷臂等血腥場面。這樣密集的戰爭場面及血腥鏡頭也引來了不少爭議,花箐解釋道:「其實戰爭本來就是殘酷和血腥的,我們這樣拍只是為了儘可能還原歷史,力求靠真誠打動觀眾。」

該劇的編劇考察了大量史實,在劇中對歷史做了儘可能的還原。除了重塑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和老河口保衛戰三大歷史名戰外,劇中的34次大小戰役均由真實戰例整編而成。此外,劇中的主要人物也均有歷史原型,如王錚飾演的王長生,就由川軍歷史上著名的「死字旗」主人公王建堂演化而來。此外,《壯士出川》還顛覆了傳統抗戰劇孤膽英雄的模式,塑造了草根連長張抗、科班參謀楊彪、袍哥兵痞吳天祿等大量形象鮮明的川軍人物群像。《壯士出川》以更嚴謹的態度,詮釋了更真實的內核。

相關焦點

  • 《壯士出川》超好看的一部還原歷史的川軍抗日劇
    這幾天追了一部好看的以川軍為題材的抗日劇,《壯士出川》雖然這部劇2014年熱播,但是今天重溫,感動依舊,震撼心靈。真實是這部劇的力量,一開播獲得滿滿好評。
  • 西充800壯士出川,僅一人生還,昏迷時卻喊出了心聲:抗戰勝利了
    西充800壯士出川,僅一人生還,昏迷時卻喊出了心聲:抗戰勝利了!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四川為全國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戰爭爆發到結束,一共有350萬川軍開赴戰場,而在這部分人中,有近1/4的戰士永遠埋葬在他鄉。
  • 《致敬川軍》350萬壯士出川,悲壯的巴蜀鐵軍
    「無川不成軍」,抗戰期間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佔全國抗戰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350萬川軍將士奔赴前線,他們憑著簡陋的裝備,貧弱的補給,奮勇抗戰,為國戰喋血。他們參加了正面戰場幾乎所有的大會戰,真正演繹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川軍的回憶錄中,句句是抗戰意志的堅定,字字是為國捨身的決然。盧溝橋的槍聲一打響,川軍將領紛紛請纓抗戰。1937年劉湘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凡我國人,必須歷經艱辛,從屍山血海中求得最後之勝利,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擔負之責任,較其他各省更重」。
  • 推薦一部抗日戰爭劇《壯士出川》
    《壯士出川》講述的就是抗戰時期川軍出川的抗戰事跡。抗戰時期川軍出川350萬人,相當於當時整個抗戰人數的五分之一,劉湘一句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整個川軍就離開了家鄉,為了和平為了保護兄弟姐妹參加抗戰。
  • 評《壯士出川》:以「血薦軒轅」澆歷史塊壘
    把35集的《壯士出川》看下來,總體感覺正是如此,這是一部帶有強烈正名色彩的、充滿正氣的電視劇。這部四川廣播電視臺製作的電視劇,為抗戰史中「川軍」的悲涼與悲壯,書寫了一首盪氣迴腸的頌歌。它的敘事基調,有似於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 。
  • 抗戰史上的四川及川軍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如何做到「無川不成軍」
    據《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徵壯丁人數統計表》統計,抗戰八年,四川總計共徵壯丁2578810人,居全國各省之冠,為全國同期實徵壯丁14050521人的1/5。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1/5,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
  • 《壯士出川》摒棄雷劇套路 戰爭大戲看年輕人的
    原標題:戰爭大戲看年輕人的   《壯士出川》原名《壯士一去》,取「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意,追求可謂壯哉,「一去」後被「出川」替代,顯然是為突顯出處,一去兮不復還者,乃悲壯川軍也。   在經歷了抗戰神劇的迷失之後,抗戰劇終於回到嚴肅軌道。
  • 無川不成軍!西充800壯士出川抗日,只剩下1人
    不久,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上,劉湘慷慨激昂,再次用四川話聲明:「四川為國家後防要地,今後長期抗戰,四川即應負長期支撐之巨責。四川竭力抗戰,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隨後劉湘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對全省做出動員:「中華民族為鞏固自己之生存,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積極抵抗!凡我國人,必須歷盡艱辛,從屍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後之勝。
  • 中國打仗很厲害的省竟然是這裡,為中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誠然,四川也為抗戰付出了沉重代價,四川省為抗戰提供了大量的兵源,300萬四川的弟妹佔到了當時參加戰爭總人數的四分之一以上,而川軍是抗戰中犧牲最慘重的。無論在哪一場戰鬥中,川軍都是殺敵的英雄。許多人都在想,為什麼川軍這麼能打?四川人是不是生來就要打仗?但事實並非如此,川軍能夠進攻,是受國家形勢的驅使。
  • 抗戰老照片背後故事:壯士出川8年,26萬袍澤戰死,川人未曾負國
    抗戰期間,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圖為川軍死字旗。25歲的四川男兒王建堂本是一名書生,七七事變後他和許多中華熱血男兒一樣,主動請纓殺敵組建了一支義勇隊開赴沙場,途中父親王者誠得知兒子請纓出川抗日後,立馬給兒子寄去了一面旗子,中間的「死」字十分醒目,字裡行間中都透露著老父親濃濃的愛國情懷。
  • 在《壯士出川之鐵血徵途》中林江國他飾演的是什麼角色?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部諜戰片《壯士出川之鐵血徵途》,希望你們喜歡......由花箐執導,陳莊、冉光澤、陳秋平編劇,林江國、吳其江、衣珊、石安妮、劉冠成等主演的史詩戰爭巨製《壯士出川之鐵血徵途》於2013年10月2日登陸湖南經視頻道,每天四集連播讓觀眾直呼過癮。
  • 《我的團長我的團》:壯士出川,幾人回
    壯士出川,幾人回?「只要還有一個四川佬,川軍團就沒的死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川軍以貧弱之師在歷次大會戰中,戰績卓著,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成為人所稱道的鐵血之師。01《壯士出川》——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是除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
  • 川軍史上最悲壯的一戰:此戰過後,無人不知川軍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八十多年前那場抗戰時期中,一支來自「天府之國」的軍隊一戰成名的軍隊,他們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川軍。稍微對抗戰歷史熟悉的人一提到川軍,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無川不成軍」!
  • 無川不成軍!《鐵血川軍之九條命》曝熱血海報
    《鐵血川軍之九條命》概念海報1905電影網訊 近日,電影《鐵血川軍之九條命》的概念海報正式發布。海報的主體部分是一位手持步槍的抗戰勇士,身後是燃燒的熊熊烈火,可他的眼神堅毅,面無懼色,視死如歸。畫面的正下方是硝煙瀰漫的隆冬湘南大地,海報要傳達出「一個人的身軀,承載著全川兒女的熱血和力量」的頑強精神。海報以黑紅為主色調,黑色代表土地,紅色代表鮮血,為了告訴我們今日的勝利果實來之不易,我們安穩棲息的這片土地,是多少壯士浴血奮戰換回來的,悲壯至極,可歌可泣。
  • 真實的川軍,和《亮劍3·雷霆戰將》是天差地別
    歷史上真實的川軍今天就單以劇中的川軍為例。高偉光飾演的是川軍178師師長郭勳魁。劇中,他能在戰前還悠閒地喝咖啡,抽雪茄,在戰場上也能叼著雪茄。而且,無論服裝,髮型,怎麼看都是留洋剛回來的,劇組也給出解釋,說劇中郭勳魁是黃埔軍校畢業,有留洋經歷。但這完全不足以說服人。
  • 張抗因《壯士出川》而走紅,看完這部電視劇後我們很受感動
    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人們都習慣宅在家裡看電視劇,軍旅劇是人們的最愛,所謂的軍旅劇就是圍繞著一群熱血軍人所講述的故事。雖然現在我們已經遠離戰爭,但是抗日戰爭那些年月熱血軍人的愛國熱情確實令我們永遠不能忘懷。時間雖然過去了好久,但是一切關於抗戰的事跡對於我們來說都是記憶猶新的。
  • 川軍出川血鑄壯歌!百歲老兵助陣《九條命》成都首映,11月13日全國...
    李雨晗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日寇一日不逐,川軍誓不還鄉。抗日戰爭期間,四川有350多萬軍人出川參戰,有64萬多人傷亡,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均居全國之首,血鑄悲壯之歌。11月5日,首部川軍抗戰題材電影《九條命》在成都峨影1958影城舉行首映儀式。
  • 咖啡雪茄、油頭粉面、徳式鋼盔,這是川軍嗎?難怪「天雷滾滾」!
    可是,「雷劇」介紹得清清楚楚,他們分明就是出川抗日的巴蜀子弟。 抗戰歷史上的川軍究竟是什麼樣的? 全面抗戰前,川軍的軍裝、軍糧,槍枝、彈藥,歷來都要川軍自己想辦法解決,除了給幾個「國民革命軍」的部隊番號,老蔣可以說是「一毛不拔」。 川軍請命出川抗日前夕,老蔣答應撥給川軍一筆軍費,用於購置武器彈藥、被服軍糧等戰爭物資。 可是,直到部隊開拔在即,劉湘都沒能看到國民政府下撥的一分錢。
  • 川人不負國!國難當頭,350萬川軍出川,65萬將士血灑沙場
    14年抗戰,我們中國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全國各個地區當中,在抗日戰爭支持上,就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從損失慘重的程度上來講,排在首位的是哪個地方?毫無疑問是四川!
  • 川軍抗戰八年裝備「鳥槍換炮」:從鬥笠到鋼盔(圖)
    原標題:川軍抗戰八年裝備「鳥槍換炮」:從鬥笠到鋼盔(圖)   1937年9月,十多萬川軍將士出川向東,從此開始到抗戰結束,四川輸出了超過300萬將士。這300多萬人在戰場上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武器,與日軍的裝備相比優劣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