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史上的四川及川軍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如何做到「無川不成軍」

2020-12-19 小晨聚焦123

#川軍抗日#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川軍收起了之前懶洋洋的樣子,當時的軍閥也一致停戰,四川軍政府主席劉湘毅然主動請纓抗戰。徵兵令一發下去,四川兒郎紛紛主動從軍。而抗日時期川蜀是沒有遭受日軍侵略的,四川人民成功將日軍阻擊在潼關之外。抗日戰爭持續了八年之久,350萬川軍兒郎64萬客死他鄉,他們本來可以選擇在川蜀度過安寧的生活,但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退縮。

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是除國民黨中央軍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裝,幾乎參加了抗戰中的所有大型戰役。據《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徵壯丁人數統計表》統計,抗戰八年,四川總計共徵壯丁2578810人,居全國各省之冠,為全國同期實徵壯丁14050521人的1/5。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1/5,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川軍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

抗戰初期,鄧錫侯奉命率第22集團軍不遠千裡前往第二戰區參加山西保衛戰時,駐防山西的閻錫山拒絕川軍入晉,指斥川軍「武器不好,作戰不力,是不會打仗的叫花子部隊」。

臺兒莊大戰之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認為:「川軍習氣較壞,官長均視物質享受為當然,不能與士卒共甘苦,各將領間因為省內長期互戰的結果,彼此均積不相能」。臺兒莊會戰中,滕縣四晝夜的血戰,以武器之最劣、人數不過二萬餘人之川軍,終能給數量巨大、高度機械化之精銳敵軍以重大的打擊,搗毀其直佔徐州之企圖,等待援軍主力到達,使軍事重鎮徐州,得以轉危為安,這是我國抗戰史上最不可磨滅的一頁。臺兒莊大戰後,李宗仁認為:「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之大捷? 臺兒莊之結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滕縣一戰,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完成戰鬥任務,寫出了川軍抗戰史上的最光榮之一頁。」

藤縣保衛戰

滕縣保衛戰發生在抗日戰爭初期,是川軍阻擊日軍第10步兵聯隊南下的一次防禦戰,也是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戰的序幕戰,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悲壯的戰役之一。

滕縣保衛戰共打三天,守城部隊自王銘章以下3000官兵全部殉難。城內300多名重傷員得知消息後,寧死不落敵手,或與敵肉搏致死,或互以手榴彈自炸,全部壯烈犧牲。值得一提的是,「滕縣保衛戰」無一俘虜。當時整個戰場屍橫遍野,滕縣城硝煙蔽空,一片焦土。據中方估計此役日軍死傷2000餘人。

「滕縣保衛戰」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唯一的一次以少戰多以弱戰強的戰役(正規戰爭),也是抗日戰爭中最慘烈最悲壯的戰役,是我國軍隊和滕縣各界人民用血肉之軀譜寫的一首最響亮的英雄讚歌。此役一出,全國振奮,日本「不可戰勝」的神話不再,各界躍躍欲試,決心抗日,影響所及,貫穿於以後的整個抗日戰爭。

在抗日戰爭中,日軍稱四川軍隊為「國軍旁系的有力部隊」。

「川軍將士東出夔門、下三峽、入洞庭、赴京口……縱橫大江南北。北跨劍門、越巴山、翻秦嶺、過關中,涉風陵古渡,北抵恆嶽,東趨泰岱,回鎮皖浙……奔馳數千上萬裡,馳騁南北戰場,熱血灑遍江淮河漢。為民族爭生存、為四川爭光榮。」

「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為國民黨正面戰場傷亡人數的1/5,陣亡人數26.3 萬人,負傷35.6 萬人,失蹤2.6萬多人,出壯丁300 多萬人,佔國統區壯丁數1/5,負擔經費4400億元,約佔國統區總支出的1/3」。(《四川對日抗戰》)

抗戰時期的四川,交通極端落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川軍開赴前線,困難重重。當時雖有長江通道和川陝公路,但車輛船隻極少,川軍出川多靠步行,長途跋涉數千裡。

川軍裝備十分簡陋,每個士兵僅有粗布單衣2件,綁腿1雙,單被1條,單席1張,草鞋2雙,鬥笠1頂。所用步槍80%系川造,質量差。

每個戰士配備子彈三五十發,手榴彈二枚、大刀一把,一個團僅有幾挺機槍。儘管武器裝備較差,但川軍在各次會戰中,勇敢作戰,不怕犧牲,特別是廣大士兵,更是滿懷民族義憤,衝鋒陷陣,前僕後繼,報效祖國。

死字旗是川軍戰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戰前由其父親王者誠贈送的一面寫著一個鬥大而蒼勁有力的「死」字的旗幟。鼓勵兒子為國捐軀,奮勇殺敵,馬革裹屍。

川軍第20軍和第26師參加淞滬會戰時,在一片平原地帶,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川軍遠道而來,倉促參戰,幾乎連像樣的工事都無法修築,全憑血肉之軀抵擋敵進攻。

自川軍出川抗戰以來,四川各界組織的各類募捐活動從未間斷。據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不完全統計,僅四川民眾前兩次獻金總額就達6至7億元。

這筆巨款,都是四川人民的血汗錢,多用來購買了戰場急需的飛機、大炮、槍枝等武器,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隨著黃河、長江、珠江等流域產糧區的相繼淪陷,四川省承載了國民政府主要的糧食負擔。為此,省政府各部門印發了各種宣傳小冊子、傳單、標語和文告等,四處宣講繳糧是愛國行動,是國民應盡的義務。

廣大農民積極響應:山道上,田壟間,時常可以看到肩挑背扛、絡繹不絕的送糧農民。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有些地區的農民餓著肚子,甚至餓得奄奄一息,靠吃「觀音土」充飢,也要想盡辦法,不拖欠半粒「公糧」。從1941年到抗戰勝利的4年間,四川共徵收稻穀總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3。

全省人民還擔負起了「大後方」的建設重任。四川是日軍戰略轟炸的首要省份,但大轟炸並沒有摧垮四川人民的意志,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反抗精神和凝聚力。

雖然轟炸頻仍,但工廠不停工,工人們加班加點為前線趕製被服和武器彈藥。藏匿山中的工廠更是夜以繼日地不停運轉,每到夜晚,廠房車間燈火通明,機器轟隆,這一景象構成了「中國工業史上的壯麗詩篇」。

為打通抗戰交通線,四川200多萬民工擔起了川陝、成渝等公路的修建和空軍基地的趕修任務。他們吃糠咽菜,衣衫襤褸,風雨無阻,硬是憑著一雙雙長滿老繭的手和簡單原始的工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交通史上的奇蹟。

川軍在八年抗戰中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英勇。正是在抗戰烽火中,川軍實現了浴火重生,以生命和鮮血書寫了抗戰歷史,從而由「雙槍兵」、「爛部隊」,轉變為鐵血之師、正義之師。

寇未滅,何為家。四川作為抗戰中成為了中國的大後方,儘管沒有遭受日軍鐵蹄蹂躪,川軍及四川百姓依然為抗戰事業奉獻著他們所能奉獻的一切。

相關焦點

  • 無湘不成軍和無川不成軍,川軍和湘軍到底哪個更強悍?
    01《紅塵拜軍魂》系列第15篇近代中國軍隊有兩句俗話,一個叫無湘不成軍,而一個叫無川不成軍,分別說的是湘軍和川軍在中國軍隊中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而在整個中國幾百萬軍隊一千多名將軍之上的,自然就是十大元帥,這裡面無一不是資歷,能力,貢獻都出乎其類的偉人,都是將軍中的將軍!而這十位元帥之中,竟然有多達七位來自於四川和湖南——雖然和傳統意義上的川軍湘軍並不完全一致,但是這種氣質和根源都是毫無疑問的。
  • 無川不成軍:川軍到底多能打?抗日出兵40萬,26萬屍骨埋他鄉
    而在三天之後,曾經被打上內戰內行標籤的川軍領袖劉湘卻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致電常凱申請纓抗擊日寇。 要知道,四川作為中國的西南後方,日寇從東北入侵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打到四川,前面的各省軍閥相繼沉默,而後方的劉湘卻第一個站出來要求常凱申抗戰。
  • 川軍史上最悲壯的一戰:此戰過後,無人不知川軍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八十多年前那場抗戰時期中,一支來自「天府之國」的軍隊一戰成名的軍隊,他們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川軍。稍微對抗戰歷史熟悉的人一提到川軍,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無川不成軍」!
  • 無川不成軍!西充800壯士出川抗日,只剩下1人
    不久,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上,劉湘慷慨激昂,再次用四川話聲明:「四川為國家後防要地,今後長期抗戰,四川即應負長期支撐之巨責。四川竭力抗戰,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隨後劉湘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對全省做出動員:「中華民族為鞏固自己之生存,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積極抵抗!凡我國人,必須歷盡艱辛,從屍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後之勝。
  • 《壯士出川》以真實題材講訴川軍部隊為抗戰勝利所作的貢獻
    不久,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上,劉湘慷慨激昂,再次聲明:「四川為國家後防要地,今後長期抗戰,四川即應負長期支撐之巨責。四川竭力抗戰,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劉湘
  • 無川不成軍!《鐵血川軍之九條命》曝熱血海報
    《鐵血川軍之九條命》概念海報1905電影網訊 近日,電影《鐵血川軍之九條命》的概念海報正式發布。海報的主體部分是一位手持步槍的抗戰勇士,身後是燃燒的熊熊烈火,可他的眼神堅毅,面無懼色,視死如歸。畫面的正下方是硝煙瀰漫的隆冬湘南大地,海報要傳達出「一個人的身軀,承載著全川兒女的熱血和力量」的頑強精神。海報以黑紅為主色調,黑色代表土地,紅色代表鮮血,為了告訴我們今日的勝利果實來之不易,我們安穩棲息的這片土地,是多少壯士浴血奮戰換回來的,悲壯至極,可歌可泣。
  • 無川不成軍!四川一貧困小縣城,卻走出了5位中將14位少將
    俗話說無川不成軍,這是因為在抗日戰爭中,前後共有數百萬川軍走向了抗日前線,因此在每支抗日主力部隊之中,基本上都有不少四川人的身影。而川軍也配得上足夠的榮譽和讚譽,畢竟他們在抗戰中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其勇義忠烈,足以讓全中國震驚。
  • 抗戰鐵血之師:日寇未滅,誓不還鄉,川軍團血戰到底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抗戰中進行了無數次最艱苦、最慘烈的犧牲,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曾在國共內戰時期惡名在外的川軍第20軍楊森部,是抗戰中第一支出川抗戰的川軍,楊森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民族,是極其恥辱的。今天的抗日戰爭是保土衛國,流血犧牲,這是我們軍人應盡的天職,我們川軍決不能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要灑盡熱血,為國爭光。」
  • 《正者無敵》:文史資料版川軍抗戰縮影
    對於劇中主角川軍將領馮天魁及川軍在抗日中發揮的作用,早報記者採訪了學者胡博。胡博說,《正者無敵》是一部「文史資料版」的川軍抗戰縮影,其中的情節看起來,更多是根據文史資料選集、參展軍官的回憶文章濃縮套用而成。比如說第一集關於「圍剿紅軍」的描述,可以看出參照了川軍師長範紹增的回憶文章。
  • 都說「無川不成軍」,抗日期間四川犧牲了多少人?專家:全國之最
    因為無川不成軍,十有九戶無兒郎!劉湘回到成都之後,立刻發布了戰時宣言:《告川康軍民書》,動員全蜀人民踴躍抗戰。 在聽聞日軍跑來攻打我們的國家後,原本被大家調侃的「粑耳朵」(四川話裡怕老婆的男人)們一個個都站了出來,除開川軍7個集團外另有一軍一師一旅一共40萬人,比之前說的30萬人還多10萬,直接奔赴前線。
  • 四川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這組數字給你答案
    眾所周知,四川作為抗戰的戰略大後方,廣大軍傾全力支持和參與抗戰,為奪取戰爭勝利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重要歷史作用。四川在抗戰中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四川省軍區政治工作局主任張力在會上對四川在前後方抗戰上的支持進行了介紹。
  • 李幼斌加盟,川軍鐵血「亮劍」,抗戰電影《九條命》定檔11月13日
    而在近日,由四川電影人精心打造的川軍抗戰影片《九條命》也定檔於11月13日全國公映。 該電影講述了1944年的抗日湘南戰場上,在國民黨向軍隊下達撤退命令後,由秦浩忠帶領的川軍一個連隊最後的九個人,在彈盡糧絕之際為了掩護群眾撤退,最終犧牲在異地他鄉的故事。
  • 《致敬川軍》350萬壯士出川,悲壯的巴蜀鐵軍
    「無川不成軍」,抗戰期間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佔全國抗戰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350萬川軍將士奔赴前線,他們憑著簡陋的裝備,貧弱的補給,奮勇抗戰,為國戰喋血。他們參加了正面戰場幾乎所有的大會戰,真正演繹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川軍的回憶錄中,句句是抗戰意志的堅定,字字是為國捨身的決然。盧溝橋的槍聲一打響,川軍將領紛紛請纓抗戰。1937年劉湘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凡我國人,必須歷經艱辛,從屍山血海中求得最後之勝利,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擔負之責任,較其他各省更重」。
  • 他是川軍元老,率軍出川抗日時說: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
    在抗戰時期,川軍雖然裝備落後,但卻是打仗最拼的隊伍,傷亡人數居全國各省之首,也湧現出了無數殉國的名將,比如李家鈺、王銘章、饒國華、許國璋、柴意新等等。今天介紹的,就是在抗戰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川軍元老:鄧錫侯。
  • 川軍淞滬第一戰,中校一日連升三級成少將,20軍傷亡7000人
    上世紀80年代向文彬出川抗戰的第一支部隊是楊森的20軍,1937年9月1日,楊森率20軍從貴陽、安順駐地,沿湘黔公路浩浩蕩蕩徒步出發。川軍出川抗戰向文彬在一天激戰中的三個小時內,蔣介石知其英勇,親自打電話由中校升至上校,乃至上將,被認為是川軍臨危受命,勇於報國的突出代表。楊森既高興又傷感:「向團打出了川人首戰的精氣神,長了川軍威風,四川人的志氣。這是用2000川軍弟兄的命才換來的戰果啊………陣地要鞏固好,不要再丟了!」
  • 《壯士出川》超好看的一部還原歷史的川軍抗日劇
    這幾天追了一部好看的以川軍為題材的抗日劇,《壯士出川》雖然這部劇2014年熱播,但是今天重溫,感動依舊,震撼心靈。真實是這部劇的力量,一開播獲得滿滿好評。
  • 他身為川軍總司令,治軍令人啼笑皆非,但抗戰時期卻成鐵血之師
    四川地區,由於受制於地形影響,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而《北周書》上更是對蜀人有著「貪亂樂禍」的說法。歷朝歷代,四川地區幾乎都會出現割據一方的勢力,從戰國時期的巴、蜀到劉備的蜀漢,五代之中的王建前蜀再到明末的殺人狂魔張獻忠,四川地區無一不成為統一王朝的羈絆,而入川之路又多崎嶇不平, 徵伐困難。
  • 穿著草鞋拿著老式步槍的川軍到底多能打!
    而在三天之後,曾經被打上內戰內行標籤的川軍領袖劉湘卻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致電常凱申請纓抗擊日寇。 要知道,四川作為中國的西南後方,日寇從東北入侵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打到四川,前面的各省軍閥相繼沉默,而後方的劉湘卻第一個站出來要求常凱申抗戰。
  • 川軍抗戰八年裝備「鳥槍換炮」:從鬥笠到鋼盔(圖)
    原標題:川軍抗戰八年裝備「鳥槍換炮」:從鬥笠到鋼盔(圖)   1937年9月,十多萬川軍將士出川向東,從此開始到抗戰結束,四川輸出了超過300萬將士。這300多萬人在戰場上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武器,與日軍的裝備相比優劣何在?
  • 中國打仗很厲害的省竟然是這裡,為中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四川省作為抗戰的大後方,一旦被日軍佔領,無疑會給抗戰帶來沉重打擊。不僅國民政府要搬遷,日軍還打通了通往西北的道路。屆時日軍將直抵新疆,霸佔新疆豐富的石油資源,後果可想而知。反之,只要四川堅持下去,國家就不會滅亡,日軍也不可能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