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的敵人從來都不是蝙蝠俠,而是正義《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

2021-01-08 東籬影視

今天東籬要為大家講的是一部豆瓣評分9.0的科幻動作電影:《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8年全球公映。影片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作為2005年上映的《蝙蝠俠:開戰時刻》。本片在2008年7月18日,蝙蝠俠新片在全美公映,隨著爆炸式的開局,影片在IMDB的評分不斷上升,最高時達到了匪夷所思的9.7,成為近十年內首次將《教父》拉下頭把交椅的影片。雖然到後來黑暗騎士還走下神壇。讓出了頭把交椅。但這足以看出黑暗騎士在全世界影迷心中的地位。

重點當然是小丑的刻畫,小丑形象之所以成功可能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丑,我們都厭倦被人支配,當長期被人支配並壓迫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想法便會出現,報復那些傷害過、壓迫過我們的人,受到的傷害與壓迫愈多,這種不滿與報復心便會變得愈加強烈,小丑瘋狂地製造各種人性選擇與道德選擇事件,其目的是通過這種遊戲來讓別人體會他曾遭受的不公,各種恐怖與戲耍行為一是對主流社會的報復,二是讓主流社會暴露其醜陋的一面,讓大眾理解小丑遭遇並重新審視主流社會的價值觀。

小丑應該說是一個犯罪鬼才,他各種花樣百出的作案手段戲耍了執法部門和嚴肅的超級英雄,讓大家體驗了破壞秩序的快感。這種破壞秩序的快感共鳴源於少數人管治多數人的全球現實,大多數人都十分厭惡少數人的作威作福及其制定的規矩。小丑各種精妙的犯罪設計展現了超強的智力水平,從計謀的角度讓人嘆為觀止。由小丑的犯罪會牽涉出許多犯罪心理、黑幫關係、警匪對抗、英雄登場,小丑的犯罪就是一個局,有了這個局才會有電影的其他內容,各種火爆場面和鬥智鬥勇,這個局越高明,破解這個局也就需要更高明的橋段,影片的內涵才能提高。

比如電影裡兩條客輪被安放炸彈且互相持有對方引爆裝置的戲,小丑是想殺人嗎?殺人根本不是目的,暴露人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本性才是小丑的目的。小丑希望讓所有人都撕下文明的面具,經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人性之惡,然後作出選擇,變得和他一樣,對他人和社會充滿攻擊性,這樣就能證明小丑不是錯的,也不是瘋子,反抗與自保是天賦人權,你看大家都是這樣嘛。但這場戲中小丑失敗了,在良知之下,理智最終戰勝了恐懼,兩艘船的人經過掙扎最後都沒有引爆炸彈,蝙蝠俠成功找到了小丑,並抓住了他。

這部分演員和導演都讓人印象深刻,但最值得一提的是關於裡面光明與黑暗的比喻,極其絕妙對於超級英雄的刻畫,不同於過去的電影,極具深度和立體感 他刻畫了一個內心明明是光明,但外表看起來卻是黑暗的蝙蝠俠形象尤其是在影片的最後大家對丹特的紀念和對蝙蝠俠的追捕中,讓人充滿了共情,真的深深切切的相信,超級英雄背上所肩負的那種沉重和偉大,一個英雄卻不能說自己是英雄,被多數人不知道的英雄,才是最感人的,正如同蝙蝠俠所說,有的時候真相併不夠,人們配的更多,只是這更多,都是蝙蝠俠一人所奉上的。

總之這是一部關於正義與邪惡的決戰。到人性光輝被徹底打敗的電影。我們總相信的邪不勝正的道理,在這部電影裡它卻消失得無影無蹤。正義被玩弄於鼓掌之中。光明的力量被邪熱的力量所吞噬。眼睜睜看著人性墮落的。最後蝙蝠俠輸給了小丑。電影的深度在此,非常推薦觀看,細細品味。

今天就先講到這裡了,你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留言,喜歡本文的話,給小編點個讚哦!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正義與邪惡,英雄與小丑!
    大家好,這裡是強哥說劇,我是強哥,今天跟大家講的電影是《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8年全球公映。
  • 為什麼說《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是幾部中最好的?
    捍衛歷史,正是為了讓歷史「自發」的向前延伸,而不是被人為的操控。德國法學家施米特曾用「決斷論」來闡釋他的政治-法學理路,在施米特看來,國家主權的法理罅隙開啟於一個需要做出決斷的「非常狀態」,在這個「非常狀態」下,慣常的自由民主方式都是無效的,最重要的乃是做出整體的、政治的決斷——區分敵我,並對敵人予以毀滅性的打擊。
  • 《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為什麼不殺小丑?
    《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電影我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看。懷著很高的期待看的,但還是被驚豔了,我沒想到超級英雄電影能拍到這種程度。說說自己對電影的一些感受。01說說電影的名字《蝙蝠俠:黑暗騎士》有意思的一點在於,電影中哈維·鄧特(雙面人)被稱為「光明騎士」,但是最後卻黑化了。
  • 影評:《蝙蝠俠·黑暗騎士》看小丑的瘋狂
    #上周看完了諾蘭的《信條》後,對諾蘭早前的作品又有了好奇,發現了這部2008年上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豆瓣9.2分,作為一部DC漫畫改編的電影,分數高得有點不可思議。正義蝙蝠俠《黑暗騎士》裡的蝙蝠俠真人很帥,也是一個裝備黨,家有金山,可以隨意發揮想像力創造新裝備。蝙蝠俠和漫威宇宙裡的鋼鐵俠有的一拼,都是不屬於靠超能力的凡人英雄。
  • 蝙蝠俠·黑暗騎士:什麼是正義,什麼又是邪惡?
    電影 | 蝙蝠俠·黑暗騎士2020-10-29最近在看超級英雄電影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這樣的一部電影:這是我最喜歡看的超級英雄電影,以前我一直以為是X戰警,而實際上,並不是,我喜歡的或許是這個吧,而這個居然還沒有超能力,或許只是因為在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裡,這是唯一一個知道自己主持正義的手段
  • 《蝙蝠俠:黑暗騎士》因為「小丑」讓蝙蝠俠的角色變得完美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一直是超級英雄電影史的一部分,三部影片從小到大,從對個人的剖析到對社會的一步步揭露,其中,最喜歡的是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塑造了經典反派"小丑",也因為"小丑"讓蝙蝠俠的角色變得完美。
  • 《蝙蝠俠:黑暗騎士》原來真正的黑暗騎士是小丑?
    首先作為我們故事的主角蝙蝠俠,他打破了之前從未打破過的一個原則。那就是之前即使他再作為正義的化身,也不會選擇殺人,而在這一部電影中也正式的開始表現出,蝙蝠俠也會做出殺人的舉動,而為什麼會導致他發生改變,這就要歸功於小丑對他的刺激,因為小丑是一個沒有任何邏輯和規律的人。
  • 《蝙蝠俠 黑暗騎士》中蝙蝠俠強還是小丑強,最後到底誰贏了?
    強和弱都是相對而言的,很難有絕對結果,所以不是簡單用這兩個字就說得清楚。 不過,也正因為這種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設定,更容易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大家更容易理解他面對罪惡的狀態 (2)再來看看《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蝙蝠俠和對手 影片中,他與小丑的戰鬥好像一直處於下風,處處受制於小丑
  • 《蝙蝠俠:黑暗騎士》影評:小丑存在每個人的內心
    導語:《蝙蝠俠:黑暗騎士》影評:小丑存在每個人的內心11年前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偉大的超級英雄電影。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不評判電影。電影承接第一部《俠影之謎》,回到哥譚鎮成為蝙蝠俠的布魯斯韋恩,白天是億萬富豪花花公子,夜間化身蝙蝠俠拯救墮落到連政府都不願意理睬的哥譚鎮。打擊罪犯的代價就是被罪犯報復,蝙蝠俠這次遇上了他的宿敵——小丑。沒有超能力,卻擅長放大人心黑暗面,玩弄所有人於鼓掌之間。
  • 為什麼評價說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是最好看的蝙蝠俠電影?
    《蝙蝠俠之黑暗騎士》這種種的深度,又完全是由反派「小丑」這個前所未有的反派所帶來的。(1):蝙蝠俠成為超級英雄打擊罪犯的合法性這在電影開場第一段後馬上提了出來,大家都知道第一段是小丑出場,他戲弄般的玩死了一堆隊友,搶走了大量的黑幫錢財。第一段是戈登和手下談蝙蝠俠會不會出現,緊接著上部的反派稻草人和人交易,一群蝙蝠俠先出現,再到真的蝙蝠俠出現打擊了犯罪。
  • 小丑果真贏了嗎?評《蝙蝠俠·黑暗騎士》
    《蝙蝠俠·黑暗騎士》是DC公司比前作更為黑暗與成熟的作品,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哥譚市一次性逮捕和判刑了549名犯罪分子,似乎是這個城市的正義得到伸張,似乎明天會更好,恰恰相反的是,這正是小丑計劃的一部分。
  • 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是人性的兩面,小丑的絕唱!
    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是人性的兩面,小丑的絕唱!這只是影片一條表面的脈絡,而影片核心的脈絡是,小丑不斷刺激哈維·鄧特和蝙蝠俠這兩個「正義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維·鄧特將自己擊斃,蝙蝠俠將自己殺死。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和他一樣了,他們所信奉的正義不過是一個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這個世界的,還是小丑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
  • 哥譚市的本質解析:錯的不是小丑,而是蝙蝠俠
    對於創作了《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的弗蘭克》中,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之後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對抗那些幫派分子或者壞蛋,而是對抗那些試圖從這座城市上收割財富的上位者。醜陋,貪婪,看似外表光鮮,實際上卻是噬人的饕餮,他們對於財富的渴望永遠無法滿足,而這些人才是蝙蝠俠真正的敵人。
  • 《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_網易娛樂
    長大之後的韋恩少爺有了兩個身份,白天是揮金如土的紈絝公子,夜晚便是以暴制暴主持正義的蝙蝠俠。在這一集裡,除了要肅清汙泥般的哥潭治安風氣,瘋狂的「稻草人」及其背後的影武軍團也是蝙蝠俠的威脅。《黑暗騎士》(2008年)
  • 深度解讀《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什麼都沒做錯,為什麼被抓
    大家好,今天說的是豆瓣電影top26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原片故事:蝙蝠俠出現後,哥譚市的罪犯被一掃而盡,城市恢復了暫時的寧靜。但是以蝙蝠俠一己之力,想要對抗整個黑暗集團還是非常困難。這時候,哥譚市出現了一名正義的檢察官哈維·登特,人送外號「雙面人」。蝙蝠俠看中了登特的正直,決定扶持這個可以不用戴面具就打擊罪犯的檢察官。
  • 《黑暗騎士》蝙蝠俠為什麼不殺小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超級英雄,你的英雄是誰?《黑暗騎士》是一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希斯.萊傑、麥可.凱恩、艾倫·艾克哈特等主演的動作、犯罪、劇情電影,於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
  • 《蝙蝠俠:黑暗騎士》:為什麼蝙蝠俠堅持不能讓小丑贏?
    鎮上罪犯曾經的信條——榮譽、尊重,都被打破了。 由於蝙蝠俠的存在,高譚市的罪犯們幾乎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為此,小丑找到了鎮上的罪犯,要聯合他們一起打敗蝙蝠俠。 顯然小丑的計劃不被罪犯們贊同,還使他自己登上了罪犯們的黑名單。
  • 豆瓣9.2《蝙蝠俠·黑暗騎士》對「小丑」人性中「七宗罪」的分
    有人說:小丑是蝙蝠俠內心黑暗的一面,蝙蝠俠打破秩序是為了維護理想的正義;小丑打破秩序是為了探索人性的真諦;這也是對既定秩序的挑戰,但蝙蝠俠被定義為重建秩序,小丑被定義為製造混亂。小丑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因為加盟使影片的內涵再次升級,面對人性與混亂、正義與秩序脆弱不堪,影片展現了人性的黑暗與混亂的從容,並成功將黑人蝙蝠俠變成了深淵,然後阿左開始復活黑暗騎士並分析「小丑」的黑暗人性。
  • 打敗蝙蝠俠的小丑輸了?不尬吹,獨家新解《黑暗騎士》史詩三部曲
    所以,他要搞一出「大龍鳳」,目的是想讓哥譚市群眾看到,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也永遠不會被擊敗。他打扮成蝙蝠俠,行俠仗義,根本原因不是為了抓住多少個罪犯,消滅多少個黑幫,而是要演一場大戲。當他成為一種正義的化身,成為人們心中的精神偶像,成為罪犯心中的恐懼之源,他才能阻止罪惡的念頭,闖進更多人的思想。
  • 《蝙蝠俠》哥譚市到底有多麼黑暗?小丑並不是最大的問題!
    而「戈登局長之死」讓蝙蝠俠變得更加激進,作為整座城市中唯一的正義守護者,戈登局長中了小丑的奸計,而他的逝去也讓蝙蝠俠和哥譚警局合作的時代徹底結束,新上任的市長認為守護這座城市不能依靠蝙蝠俠,而是要依靠哥譚警局自己。